兔子进化史

2023-06-16 02:15吴婧茸
现代苏州 2023年2期
关键词:兔年玉兔兔子

吴婧茸

“虎奔千里展雄风,兔进万家报吉祥。”辞旧迎新,虎去兔来。在喜庆的红灯笼下,我们即将告别不平凡的虎年,迎来生机勃勃的兔年。快看,2023年这只可爱的小兔子正蹦蹦跳跳向我们走来。

来,先深入了解一下这群

“超生游击队”

兔属兔形目、哺乳纲科,由食虫动物演化而来。现在的兔子分为家兔和野兔两种,家兔是由野兔驯化成的。野兔最早出现距今约6000万年前,经过原兔类、始祖兔,到距今300万年出现近代兔。

目前,世界上兔科有9类约50种。我国有草兔、东北兔、华南兔、灰尾兔、云南兔、塔里木兔、海南兔、雪兔等9种。其中分布最广的是草兔,也称蒙古兔。

兔子耳长,听觉灵敏,嗅觉敏锐,在夜间百米之内的敌人的任何动静都休想瞒过它。它能嗅出其他动物留下的任何味道以及在什么时候留下的。它还能用嗅觉来分辨它的配偶儿女等。兔子眼大,但视力不强,是个典型的近视眼。为了逃命,兔子有长而发达的后肢,尤其野兔,奔跑速度非常快,每小时达70至80公里,跳跃能力极强,有时连虎豹也奈何它不得。不仅溜得快,兔子还是“深挖洞、广积粮”的高手,中国有成语曰:“兔子不吃窝边草”“兔子尾巴长不了”“狡兔三窟”……其实那都是为了不暴露目标,保护自己。兔子大多居住在开阔的多草地区,也有栖息在树林中,以青草、野菜、嫩叶为食。

兔子是群居动物,一窝一般有十几只到几十只不等,然而到了繁殖期,就“夫妻双双把家还”,过起小家庭日子了。

在这里,小编要和大家科普一下,别小看了这些看似柔柔弱弱的兔子,它们贼能生,繁殖力极强。在澳洲甚至泛滥成灾。这就要说一个故事了。澳洲本来是没有兔子的,直到1859年,一个叫托马斯·奥斯丁的欧洲人移民澳洲,为了满足自己的狩猎需求,从欧洲带来了17只兔兔,但没想到,兔子的生育能力如此强大。

一只雌兔一年就能生60只兔崽子,而她的女儿们仅需6个月也能以一年60只兔崽子的速度加入兔妈妈的“超生游击队”,然后再过6个月,兔孙女们也加入了队伍,就这样疯狂生生生,仅仅六十年,这17只兔兔就爆裂增长到了一百亿只。于是澳洲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跳的都是兔子。澳洲人用过各种办法,包括引进兔子天敌狐狸,传播兔子病毒,但都无济于事,因为兔子不但能生,生命力还很顽强。它们强健、敏捷、机警、不屈,就连中国武术里都有很出名的一个招数叫“兔子蹬鹰”,可见这些小家伙不是好欺负的。

小小的兔儿,文化倒是不少

兔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从中国字的“兔”说起。“兔”是动物兔的象形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兔,兽名,像距后其尾形。”其甲骨文、篆文描畫的正是“兔”的长耳短尾的形象。

由“兔”字派生出的汉字不多,但很有特点。例如,“逸”就是一个会意字。兔子跑得快称为“逸”。《说文解字》等书认为“逸”字表示兔子“善逃”。毕竟,兔子是当之无愧的长跑冠军,于是乎“奔逸”“逃逸”“逸失”“游逸”“隐逸”“安逸”“逸闻”“超逸”等这些词汇都应运而生了。

再来说说“冤”这个字。这个字是替善良的兔子“鸣冤叫屈”的标志。《说文解字》解释说:“冤,屈也。”意为兔子在网罗栅栏之下,不能逃脱,只有屈从,不能舒展,引申为冤屈。于是有“冤枉”“不白之冤”“鸣冤”“申冤”等一系列词语。

在很早以前就有对兔子的文字记录了。《诗·召南·兔置》中说:“肃肃兔罝,椓之丁丁。”意思是说,装好张捕兔网,敲打木桩响叮。可见在先秦或更早以前,兔子就被正儿八经记录了。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也有许多与兔子相关的成语典故,并且形象鲜明、韵味绵长。“白兔赤乌”说白兔代表月亮,赤乌代表太阳,二者合在一起,多借指时间;人们还用“乌飞兔走”来形容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守株待兔”告诫人们不要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是不行的;“狐死兔泣”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狡兔三窟”是说狡猾的兔子会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这说明兔子很聪明。有关兔的成语典故还有兔死狐悲、龟兔赛跑、动如脱兔、兔犬相争、兔死狗烹等。与兔子相关的俗语歇后语也有不少,如兔子不吃窝边草,兔子尾巴长不了,兔子看人——红眼了,兔儿吹笛子——嘴不严……

今年是兔年。兔子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四,因与十二地支“卯”配属,故称为卯兔。卯时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这一时辰对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而人们将兔子和卯联系在一起,足见中国人对兔子的喜爱和重视。特别是小孩子们最喜欢兔子,这因为不仅有代代流传的“小白兔与大灰狼”的故事,有孩子们最爱玩的“小兔子拔萝卜”的游戏,还有“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白菜,蹦蹦跳跳多可爱”的经典儿歌。几乎中国的每个小朋友都会唱,每当听到这首儿歌,我们都会想起自己快乐的童年。

兔兔也有神秘的一面?

那些关于兔子的神话和传说

1978年,山东嘉祥满硐乡宋山出土的东汉画像石有一幅西王母图。画像石上西王母居中接受膜拜,而左面有两只站立的兔子正在捣不死药。这两只兔子表示的是西王母信仰的组成部分,是具有神圣性的兔子。

关于兔子的神话故事,在中国的民间可不少。最为人熟知的便是“玉兔捣药”。据《淮南子》记载,嫦娥在升天成仙时,怀中抱着一只雪白的兔子,名为玉兔,它随主人到了广寒宫后,也羽化成仙,有了灵性。《汉乐府·董逃行》中说,在月亮之上,有一只洁白如玉的兔子,它拿着玉杵跪地捣药,制成蛤蟆丸,服用此药丸后可以长生不老。

还有一只兔子,老北京人可熟悉得很。那就是在北京城火了四百年的兔儿爷。传说很久以前,北京城因瘟疫肆虐,家家户户都有人得病,尤其是女人和小孩。出门劳作或者游玩回来,第二天准得在家躺着,吃药也不顶事,大夫也治不好。走投无路时家家户户便烧香请神,祈求健康。嫦娥仙子得知人间此事后,立刻派玉兔下凡挨家挨户送良药,玉兔下凡的时间刚好是八月十五。但京城太大了,玉兔的小短腿根本跑不过来,于是玉兔从将军庙借来盔甲,各路灵兽和神仙坐骑前来相助。其中,万兽之王的老虎脱颖而出。骑着大老虎走遍四九城,有了神兽的帮助,玉兔很快让百姓恢复了安康,人们为了感谢它,每年八月十五就会制作兔爷雕像拜兔儿爷,还传下了一首儿歌:“八月十五供兔爷,后边月饼摆三碟。”

除了这些为人熟知的形象,可爱的小兔子竟还有神秘的一面。2023年兔年发行的《癸卯年》特种邮票中的一枚,名为“同圆共生”,描绘了三只兔子首尾相接、奔腾不息的场景。这个形象借鉴了一种神秘图案——“三兔共耳”。

“三兔共耳”正如其名,三只兔子环绕成圈,头一律向内,耳朵互相接触,形成了三只兔子共有三只耳,但单看每只兔子又都有两只耳朵的奇妙图案。而这一神秘的图案,竟横跨越欧亚大陆东西两端,既出现于隋唐时期中国的佛教造像中,也出现在英国中世纪的教堂内、蒙古的金属器皿上。

在莫高窟,这一图案反复地出现。甚至目前史学界公认存在于敦煌莫高窟第407窟藻井中的,是全世界出现最早的“三兔共耳”图案。还有一些观点推测,这个图案可能源自美索不达米亚甚或古希腊世界,在伊朗粟特人或波斯萨珊古王朝的影响下传到莫高窟。

这一形象同样地向着西方传播,在欧洲也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印记。德国帕德博恩大教堂晚期哥特式回廊中窗上的三兔共耳图案,由16世纪初技艺精湛的石匠雕刻而成。目前这一图案甚至已经发展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

在佛教里,“三兔共耳”中的兔子代表三世:前世、今世、来世,体现了佛教的轮回观和因果论。可相同的图案竟也出现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以及其他一些地域性宗教的文化中,不同宗教與文化之间就这样被三只兔子捣鼓在了一起,甚至成为了困扰专家学者至今的未解之谜。或许对艺术而言,“三兔共耳”的未解之谜在今日反倒是一种幸运——每一个人都可以无限接近答案,又可以无止境地向终极之境出发。

“兔子”在苏州,守护你我新的一年

苏式花窗和桃花点缀中,一只白兔昂首、回眸,襟带飘逸……农历兔年到来之际,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也上新了。延续了往年一贯的画风,新的桃花坞年画还给大家讲述了一个“白兔捣药”的故事新编。“广寒宫里只有玉兔在值班,吴刚带着斧子,由嫦娥领路,到月球背面去取岩样去了。玉兔今天也休息,不捣臼了,它蓦然回首,‘在深蓝夜空中的浅蓝大球不就是我们的故乡吗?右边不就是中华大地吗?我们想念着故土,但将坚守在这里,完成我们的任务!”

除此之外,还有“泰伯送福江南开春”八个字伴随着两只威风凛凛、身穿背带裤的“兔门神”,一个“迎春”,一个“纳福”,爪下还分别操纵着无人机和国际空间站……这些想象力满满的兔年年画在1月8日正式亮相在“兔年桃花坞年画集”上,活泼可爱的小兔子配合姑苏传统年俗,一下便把那农历新春的氛围拉满,引得市民们纷纷叫好,带走回家。

把兔子做进年画里,可见苏州人对兔子的喜爱。其实苏州人一直都很喜欢兔子,或许是因为兔子那温柔可人的形象与苏州人温婉清雅的性格相契合。到了元宵节,又可以看到满城孩子们拉着兔子灯欢快奔跑的场景了。在苏州人眼中,兔子是吉祥之物,兔子灯所到之处吉祥和好运就到了那儿。

最后,祝愿我们每位苏州的读者朋友在兔年里努力拼搏,“兔飞猛进”,以幸福和荣耀来写满2023年的每一天。

猜你喜欢
兔年玉兔兔子
十二生肖—兔年
Year of the Rabbit兔年大吉
玉兔寻回行动
兔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兔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兔子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可爱的兔子
水调歌头·玉兔巡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