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有关兔子的那些俗语

2023-06-16 07:21陈佳慧
现代苏州 2023年2期
关键词:俗语形容比喻

陈佳慧

兔子是人们最喜爱的小动物之一,是各种神话、传说中的常见角色。它也是民间文化中的“宠物”,更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关于兔的文字形容,最早见于《楚辞·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对月亮有何好处,顾菟能常在其腹?此处“菟”同“兔”。“顾菟”有两种解释:一说兔性多疑,行走时常反顾,故曰“顾菟”;一说天下兔皆雌,唯月中兔为雄,天下兔皆顾望禀气而生兔,故曰“顾菟”。兔子由此也与月亮产生了联系。

即便兔子的文化符号有着浪漫主义的元素,但在更为接地气的俗语中,与兔子有关的文字或者比喻,往往显得更加情趣盎然。它们语言朴实,却寓意深远,细细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俗语里的食材兔子,小巧“有料”

兔子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动物之一,生性机敏,温顺软萌,深受人们的喜爱。通常情况下,兔子的形象被分为两种,神话中象征吉祥如意的“神兔”,以及民间最为常见的世俗之兔。百姓们常常将后者作为食物或是祭祀的贡品。正因为如此,许多关于兔子的俗语,都与兔子的形态以及捕猎它的方式有关。

首先,兔子的小巧有目共睹,于是也有了类似“坛子里养兔子——越养越小”这样的俗语,也算是小小的调侃。对兔子身形的形容,可以衍生出很多用意,比如“套马杆子逮兔子——瞎胡闹”“兔子掉在大海里——摸不着边儿”“兔子跑到羊群里——数它小也数它精”。但有一说一,其中也有些调侃的味道。毕竟除了鲸鱼和大象,其他动物掉到海里都摸不着边儿。

兔子个头小,力量也小,相关的俗语也不少。“骑兔子拜年——寒碜”,这个比喻过于夸张,兔子都想喊冤,不如另一句“骑兔子拜年——脑回路不对”贴切。此外还有“山兔子斗猎狗——白白送死”,多么自不量力,一看便知。安全系数再高点的,有“兔子抱西瓜——无能为力”。

俗话说,“兔子再小也是肉”。作为民间餐桌的肉食来源,兔子自然变成了古人捕猎时的目标,由此,也产生了一些关于生活的“硬道理”。比如,“不见兔子不撒鹰”,形容的就是一种做事稳当,这种稳妥感,在现代也很适合用在商业投资方面。因为是打猎对象,在俗语里,兔子也不免和各种动物打上了“交道”。“打了兔子喂狗——便宜让他得了”,这话说得,未免显得看不起狗。“打兔子碰见黄羊——捞了个大外快”,简直透着一种意外的喜悦,毕竟黄羊的确肉更多,也更珍贵。“打完豺狗抓兔子——谁也跑不了”,这是对兔子的正确态度,肉少也是肉,不可捡了西瓜丢了芝麻。此外还有一句,“逮兔子打狐狸——一举两得”,真是一件性价比极高的事儿。

打到了兔子,就要开始烹饪了,这个过程中它还能发挥一些作用。“买个兔子不剥头——留着面子”,这应该不是四川人发明的俗语,毕竟兔头也要处理,它好吃啊!烹饪过程中还有“胆大妄为”“义无反顾”的兔子:“兔子躺在菜刀上睡觉——大了胆了”“兔子蹦到油锅里——送上嘴的好菜”。

比喻里的灵活兔子,实力强劲

从自然学的角度来讲,亚洲自然分布的兔子几乎全是野兔,再加上兔子本身善于跑跳的特质,使它在中国文化中也代表着一种生命力。

中文里的“兔”是一个象形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兔,兽名,像距后其尾形。”甲骨文、篆文描画的正是兔子长耳短尾的形象。“兔”的派生字都很能体现兔子的特点,如“逸”字即是兔子跑得快。兔子前肢短,后肢长而有力,适宜奔跑。《孙子兵法》“动如脱兔”,《淮南子》“兔子走火如马,则追风逮日”,都是形容兔子的奔速之快。

俗语里的兔子,“腿力”也不容小觑,比如“兔子的后腿——有劲儿”,再如“赶兔子过岭——快上加快”,读来都能感觉到了其中的速度。相似的还有“蛤蟆追兔子——差远了”“黄牛撵兔子——没指望的事儿”“瘫汉撵兔子——没有指望的事”,都形容得恰如其分,生动又好笑。

至于兔子的活力,“怀里揣着二十五只小兔——百爪挠心”“兔死还要跳三跳——垂死挣扎”都是很好的诠释。野性又有活力的兔子,由此有了“翻身”的机会,惹急了它,就有了“兔子急了会咬人”这样脍炙人口的俗语。此外,“兔子蹬鹰——反败为胜”这句俗语再搭配着“不见兔子不撒鹰”来品一品,是不是更显妙处?别急,后面还有更厉害的俗语,比如“兔子跟着狗睡觉——越混越胆大”。

在古代,兔子还被赋予了六种美德。一是“敏”,《论语》中记载,“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兔子行动敏捷、机灵果断,应为典范;二是“勤”,“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讲的就是兔子为了生存,不停地奔跑觅食;三是“勇”,在关键时刻,兔子勇于与比自己强大的势力斗争,比如俗语“兔子急了也咬人”“兔子回头凶似虎”;四是“智”,《战国策·齐策》中记载:“狡兔三窟,得免其死”,俗语也有“兔子挖洞——留有后路”“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五为“仁”,兔子生性温顺,奉行素食主义;六为“和”,关于兔子最常见的俗语“兔子不吃窝边草”,说的便是兔子顾大局,不搞窝里斗。

其中最可愛的俗语,莫过于“兔子跟着月亮跑——沾光”,一只小小的玉兔,在月辉之下奋力地奔跑着,这是一种怎样的浪漫形容。

成语里的雅致兔子,内涵丰富

在中国文化中,兔子和月亮是有直接关联的。在古人对自然细致的观察中,发现兔子多于夜间活动,而且兔子的生育周期也与月亮的圆缺周期极为接近,于是人们看到月中阴影时,也会不自觉想到兔,并认为月中有兔。古人认为,月亮代表了阴性,而十二生肖中,兔对应的地支卯,也是阴性的。因此,卯、兔、月多种阴柔的意象相互交融,令人们相信兔年也会是温柔、平静的一年。

与此同时,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的“兔”字,其古字形像兔子,本义为兔子。它既是人的生肖之一,也与人类的生命、人们的美好希望密切相连,古人常用“兔”字形容一些美好的事物,赋予它内涵丰富的文化意象。

最有意境的,莫过于成语“兔起乌沉”。它以极美的比喻,指月出日落。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正因为此,“兔走乌飞”被用来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相较于俗语,成语拿兔子做比喻,要雅致隐晦得多。最熟悉不过的“守株待兔”,既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又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兔子在其中扮演着一种美好奖励的角色。

比如队伍或个人稳得住,动得快,则有“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再如“兔起鹘落”,讲的是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这个成语用以比喻动作敏捷就特别鲜活,如今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在成语里,兔子与其他动物的关系,也多了一些情感的连接。如“狐兔之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还有“兔死犬饥”,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这与“兔死狗烹”的意思相似,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恶人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亦作“狡兔死,良狗烹”。至于“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则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待,同“狮象搏兔,皆用全力”。还有“兔角牛翼”,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之比喻不合情理之事。

与兔子有关的雅致,还能在浩瀚的诗海中发现一些踪迹。如隋炀帝《望江南》诗:“清露冷侵银兔影,西风吹落桂花枝。”唐代杜甫《八月十五月夜》诗:“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唐代白居易诗:“久作龙门主,多为兔苑宾。水嬉歌尽日,雪宴烛通晨。”唐代卢照邻《江中望月》诗:“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这些有关兔子的浪漫,留给步入兔年的你慢慢遐想。

TIPS

一些带“兔”的吉祥用语

新年里,这些“含兔量”超高的兔年吉祥话,可以派上大用场。

吐(兔)故纳新

吐(兔)属不凡

吐(兔)凤之才

前途(兔)似锦

前途(兔)无量

途途(兔)是道

宏图(兔)大志

口吐(兔)珠玑

谈吐(兔)如流

气吐(兔)虹霓

谈吐(兔)生风

谈吐(兔)風雅

渊图(兔)远算

安土(兔)乐业

励精图(兔)治

奋发图(兔)强

扬眉吐(兔)气

引新吐(兔)故

喷珠吐(兔)玉

弃旧图(兔)新

雄飞突(兔)进

大展宏图(兔)

宏图(兔)大业

猜你喜欢
俗语形容比喻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比喻
你会形容吗
俗语知多少
客家俗语巧诵读
一干二净
用一句话形容你有多热
比喻最爱
Walk on Eggs
植物词“杏”的国俗语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