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册古籍“活”出未来

2023-06-16 19:01陶瑾
现代苏州 2023年2期
关键词:古籍苏州数字化

陶瑾

几年前,《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文物修复师这一行当为众人所知。之后,《古书复活记》又把镜头对准“古籍守卫者”。古籍的“藏”与“修”,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苏州是江南文化的中心,崇文重教,书香致远。苏州的著书、刻书、藏书事业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苏州至今仍有大量的古籍留存。苏州有多部珍本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苏州图书馆镇馆之宝——宋刻本《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雕刻精美,纸墨优良,历经明代华夏、朱大韶,清代季振宜、徐乾学、宋荦诸家收藏,曾流至日本后又回归故土,流传至今殊为不易。

苏州图书馆作为全市古籍保护中心,这么多年在古籍保护、修复、数字化、发扬普及方面,成就颇丰。来到苏图北馆三楼,这里“沉睡”着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刻本、稿抄本,深吸一口气,似能闻到空气中的纸墨香,古人的智慧凝聚于此。

苏州文脉源远流长,古籍是重要支柱

苏州文脉源远流长,至明清蔚然成风。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历朝繁盛不衰,众多的藏书楼,汇聚了大量典籍。

据不完全统计,今天苏州市域范围内的古籍收藏单位达30余家,涉及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中学图书馆、博物馆、新华书店及宗教、卫生、方志等系统,古籍藏量约100万册。苏州古籍量多质优,《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收录江苏省的古籍善本9000余种,苏州市就达到1800余种。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后,苏州市的古籍保护有了显著成效。2011年苏州市古籍保护中心在苏州图书馆成立,作为全市古籍保护工作的指导机构,整合各方古籍保护力量,加强收藏单位之间的联系。目前,苏州已有31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

这么多年,苏州认真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苏州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苏州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吴江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等正式出版,累计收录书目53000余条。此外,吴中区图书馆、苏州博物馆等单位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也已完成。

“2007年开始,苏图对馆藏古籍进行全面普查,将每一部古籍进行详尽著录。我们馆本身的古籍基础好,老一代馆员留下了古籍目录。我们在底本基础上一部部核实,其间我们发现了一些过往著录的错误,做了一些整理校对、纠谬改错的工作。由于过去的书商在作伪上很厉害,比如一部明代刻本,被书商冒充宋刻本,他们通常将版权页撕掉,或者篡改,因此容易出现著录错误。”苏州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沈黎介绍,苏图重视馆藏古籍的整理和研究。2014年完成《苏州图书馆藏善本提要》的撰写,累计出版经、史、子、集四部共7函31册;2016年《苏州图书馆藏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出版;2017年《苏州图书馆藏善本题跋》项目得到省图书馆学会立项并出版。影印出版《重刊明心宝鉴》《三经音义》等珍贵古籍。

书中自有黄金屋,苏州文人喜欢读书、写书、刻书、藏書,苏州兴盛的刻书与藏书,让古籍成为苏州文脉的重要支柱,犹如一棵参天大树,江南文化就这样深深扎进这片温润的土地,每一株向上生长的枝芽,都在诉说这座城市不凡的滋养。

古籍馆揭牌,苏图古籍的特色保护

面对如此庞大的文化遗产,苏州传承千年书香,不遗余力地保护古籍。以目前藏书量最大的苏州图书馆为例,苏图古籍源自清末正谊书院和学古堂旧藏,建馆后有所增加,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

去年11月,全国首个地级市古籍馆——苏州古籍馆,在人民路上的苏州图书馆揭牌。苏州古籍馆在苏图一楼开设学古堂古籍主题空间,面向市民开放。古籍阅览区,为读者打造典雅的阅读空间,陈列图书以大型古籍影印丛书和线装书为主,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尤其以地方文献和昆曲、琴谱为主,并且配备苏图藏古籍数据库电脑,使读者检索和利用古籍资源更便利。

自苏图北馆建成,馆藏古籍已全部搬迁入北馆。这里设有古籍阅览室、修复室,以及符合国家标准的古籍特藏书库。书库定制全香樟木书橱、防虫樟木夹板、楠木夹板及书盒、函套等古籍装具,有完善的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古籍分成善本、普本两大类,苏图推行分级保护制度,善本库房的管理十分严格,每天都有专人去记录库房的温度、湿度等情况。”沈黎告诉记者。如今,古籍阅览人群除了老年读者,年轻的专业研究者、科研人员明显多了。

记者来到苏图北馆3楼古籍部,亲眼见到属于苏州的“文化宝藏”。这里有罕见的珍贵善本。《容斋随笔》十六卷《续笔》十六卷,宋嘉定五年章贡郡斋刻本,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书曾流落东瀛,光绪年间鄂人田吴炤游学日本时携回。保存完好,品相上乘;《三经音义》,包括《孝经今文音义》一卷、《论语音义》一卷及《孟子音义》二卷。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唐)陆德明等撰。自问世以来,先后经过苏州藏书家毛晋、席鉴、周锡瓒、汪士钟递藏。此书保持了原本风貌,今原刻已佚,此本尤显珍贵;《苏州织造局志》,左右双边,单鱼尾。此书是研究清代官营手工业的第一手资料;《清嘉录》以陆机“土风清且嘉”为名,专记苏州一地风俗。书中大量引证古今地志、诗文、经史,并逐条考订,叙事详实,是研究明清时期苏州地方史、社会史的重要资料……苏图收藏的线装书总量近20万册,其中善本2万余册。

如何让沉睡于图书馆里的古籍走出“深闺”活起来,展览、讲座、体验活动必不可少。自2016年起,苏图举办过“古代图书的典藏与修补”“四书五经的前世今生”“中国传统诗文的吟诵”“看文徵明展览,读文徵明故事”等讲座,“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展”“苏州版刻牌记展”“风雅总持——纪念文徵明诞辰五百五十周年文献展”“册府千华——苏州市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九如巷三号张氏文献展”“印见风华——苏州藏书家印鉴展”等与古籍相关的展览。

由苏图主办的“吴门缥缃”传统文化推广活动开展七年来,吸引读者走近古籍,了解古籍的形态、古籍保护知识和修复过程,并通过对经典文献的解读,加深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还开展“活字印刷的秘密”“探‘锁匠心”“端午雕版印刷”“传统线装书制作”等不少亲子活动。

发展数字资源,在线读古籍全文

电脑端登录苏图官网,便可阅览已完成数字化扫描的馆藏古籍书目。今年,苏图新增发布古籍资源888部(件),包含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和苏州地方文献,均可实现远程登录、图文对照、全文检索、繁简字转换等功能。

古籍具有特殊性,作为文物需保护,作为文献需为读者所用,因此二者存在矛盾。数字化和影印出版是目前最好的古籍保护方式。苏图重视古籍数字化工作。早在2001年,在网站上公布部分古籍扫描件。2003年,开始建立古籍数据库。2007年以来,大力推进古籍数字化。目前已完成数字化古籍1469部,829640页,容量达16.12TB。同时,建立起包含苏州古代地方文献、馆藏珍贵古籍、苏州地区家谱以及苏州文人别集等内容的“苏州图书馆古籍库”。此外,通过缩微胶卷的转化,苏图建成馆藏民国报纸数据库,收录了民国期间苏州的18种地方报纸,方便读者查阅。

数字化虽然是项庞大的工程,但它能够保护文物原件,减少翻阅带来的磨损,也方便社会大众和研究者足不出户云端享用古籍资源。

慢工出细活,修书亦修心

在苏图古籍修复室,记者见到正在埋头修古书的张晞老师。张晞手边放着几册正在修复的清代古籍,“这几册没有严重虫蛀,但中间书口均已裂开,边缘都有磨损。书叶本身的纸张老化较严重,纸质薄脆易碎。前人对此书曾有过部分修复,年代久远,又加重了不少磨损,现还需拆解重新修补。”张晞在苏图工作26年,从事古籍修复10年。

古籍修复等同于刷刷浆糊补补书?没那么简单,这是一门精工细作的活儿,需要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常用的工具有毛笔、镊子、羊毛刷、剪刀、锥子、针线等,还有各种裁切工具及压纸工具。修复材料使用小麦淀粉自制浆糊。这种传统材料安全可靠,且符合修复可逆的原则,在未来有必要时,都可在不损害原件的前提下完全拆解。

修复操作通常是在破损书页的背后进行,全手工完成。一般先将整书拆解为散页,拿出破损书页,逐页整平后在反面破损处修补。修补完成后的书页经压平干燥后,再逐页将所有边缘补纸剪裁修齐。最后按原书页次序校对顺序后,再按原书形制重新装订完成。修补工作细碎,涉及多道工序,通常要花费较多时间,对于破损严重的古籍尤其如此。张晞一年大概修复四五十册古籍。

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统计,我国现存古籍书量有3000多万册,破损比例高达三分之一。这些古籍历经岁月沧桑,有的因保存不当使书页留下污痕,有的由于纸张的原因导致书页有残缺,甚至发生严重的絮状化……形形色色的“伤情”让人看了很心疼。

据悉,苏图先后购入压书机、电动切纸机、电子干燥箱、粘合材料冷藏箱等专业古籍修复工具,累计修复破损古籍近2000册。苏图对古籍修复档案作了严格详尽的记录,对每一部古籍的原始状况、修复措施、修复后的效果均以图片和文字两种形式完整记录,同时记录修复人和修复时间,做到每一部书的修复过程都可查考。

故纸堆里,日复一日地整理、修复,这项单调、枯燥却又必须一丝不苟、认真细致完成的工作,可以说是非常地修心养性了。古籍修复,任重而道远。

【后记】

接下來,苏州古籍馆将结合苏州图书馆天香小筑修缮工程,打造古籍的活化样本;建设一支在典藏保护、展览展示、修复加工等方面业务精湛的人才队伍,打造一个全市统一的古籍数字化平台,开设一批典籍研究班、传习班和吟诵班,让典籍里的苏州“活”在当下、走进生活;建立古籍数字化、文创产品开发、资源整合等全链条工作体系,实现图书馆、博物馆、版本馆功能与服务的全面聚合。苏州图书馆还将和《苏州全书》等重大文化项目结合,拓展苏州文献数字化的广度,力争将苏州之外所藏的苏州文献也纳入其中,建设更为完备的苏州地方文献数据库。

猜你喜欢
古籍苏州数字化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
苏州一光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