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城智能而有温度

2023-06-16 06:06丁云戚雅婷
现代苏州 2023年2期
关键词:老宅遗存故居

丁云 戚雅婷

手机“云游”老宅自有“云游”的优势:看三维模型,整个老宅的现存规模和样貌就一下子了然于胸;透过VR全景,老宅里一草一木,一窗一瓦清晰可见。可以定定心心地“游”,仔仔细细地看。近日,姑苏区古保委组织召开古城历史文化遗存信息化建设项目专家验收会,“云游”老宅即是该项目成果展示的其中一部分。

完善保护区历史文化遗存档案信息

古城历史文化遗存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包含多项内容:5个街坊全要素普查、4处不可移动文物、胥门古城墙、19处古牌坊数字化保护、胥门金门阊门3处古城墙及19处古牌坊监测信息采集、水文化遗产信息采集以及古城保护信息平台功能完善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实现了古城保护更新过程中的标准化、模块化、精细化管理。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教授伍江,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相秉军等行业知名专家参加了项目验收。专家组组长伍江教授评价认为,项目的开展进一步完善了姑苏区历史文化遗存档案信息,为古城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与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是一项基础性、紧迫性、引领性的工作。项目工作组织有力、技术路线成熟、方法科学合理、内容周密详实,数据意义重大,为古城保护与更新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项目成果信息丰富、对象采集全面,在完整性、科学性、准确性上达到较高水准,获专家组一致通过。

全覆盖、全要素、全流程信息采集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聚集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与人文景观。此次普查涉及的21号、22号、28号、29号、30号街坊均位于该街区内。

根据《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姑苏区古保委通过明晰技术路线,组织全覆盖、全要素、全流程的“绣花式”普查,5个街坊共梳理传统民居组群714处、传统民居单体1730处、推荐历史建筑50处、研究历史院落案例25处,采集文物口碑资料98处,新发现古井、界石、门楼等历史要素428处,共梳理姑苏区范围内水文化遗产1189处,结合首次保护对象普查成果,最终形成街坊保护与研究对象分布图。

中央高度重视在城乡建设当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伍江教授曾对此专门解析,文化的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要应保尽保。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值得肯定,还要继续深入分析,明晰保护价值。城市文化遗产除了一个个重要个体以外,整体价值也非常重要,要保护好街区,保护好城市的肌理,实施整体保护。要合理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要充分考虑产业问题,做好产业定位,真正让人留下来。要精细管理,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实行管理,让保护对象更加精确。城市的功能变了,尺寸变大,建筑变新,但是历史的深度还在,城市始终留有温度。

精准还原文物原貌与细部结构

打开“苏周到”App,在“数字古城”项“传统院落”栏,现在可以看到八座传统的苏州老宅,实现数字云游。其中就有此次古城历史文化遗存信息化建设项目中,选择的舒适旧居、大石头巷吴宅、盛宣怀故居和吴梅故居。据悉,该批不可移动文物空间的信息采集是综合考虑了文物等級、建筑结构、保存状况、名人效应等因素选出的。

相关人员通过三维数字化扫描等科技手段,绘制建筑平立剖面图、正射影像与三维模型,共采集建筑本体精密点云数据126.6亿个,形成三维全景成果数据518站,绘制平立剖面图109幅,构建文保单位室内外全要素仿真三维模型和倾斜三维模型各4个,精准还原文物原貌与细部结构。

这么多的数据采集还原出的VR全景没有让人失望,大石头巷吴宅中路第五进建筑,吴梅故居第二进庭院,舒适故居的假山湖石,盛宣怀故居的东路第二第三进、西路第一第二进等部分都很有看头。

在此次古城历史文化遗存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区古保委还选取至德坊等19处古牌坊,开展数字化保护与变形监测,采集古牌坊完整点云数据及周边实景数据,建立精细化三维模型,实现在线浏览与位置发布。

猜你喜欢
老宅遗存故居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老宅旁的竹林
卫立煌故居
老宅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太爷爷家的老宅(下)
魂兮归来返故居
贵州有的唐代遗存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苏州老宅 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