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这个区有5个!

2023-06-16 06:41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23年2期
关键词:绿地海绵雨水

亦安冉

苏州,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独占一大片太湖水域的吴中,更是与水为友,因水而美。在海绵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方面,也贡献了为数颇多的优秀项目。

2022年岁末,苏州市住建局公布了2022年度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名单,其中吴中区入选5个:苏州金融街融说湾雅苑项目、天平中学(一期)、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学改扩建教学用房项目、姑竹地块安置房项目及黄溇六期(安置房)项目。

这些项目在规范建设行为、弘扬精品意识、提炼创新举措、提升建设品质、彰显海绵城市内涵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为吴中的海绵城市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让吴中的海绵城市建設更具魅力和活力。

金融街融悦湾雅苑,景观与海绵城市融合

采用公园化景观风格的金融街融悦湾雅苑项目,将景观与海绵城市融合,建设具有生态功能及外观的多维度特色景观,使海绵城市不仅实现雨水管理的功能,同时还能作为社区的优质生态景观。

据了解,该项目分散布置了生物滞留池设施,面积500余平方米,设有配套的雨水收集系统,有效容积400立方米,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项目在园路及停车场也融入了海绵设计理念,采用了陶瓷透水砖、透水混凝土、植草砖等渗透性强的材料,透水铺装占比24.12%,有效地减少了小区的地标径流,降低小区内涝的风险;缓解热岛效应,净化污染物及防止污染径流。

天平中学(一期),兼顾海绵科普教育

这一项目建设以改善场地内雨量径流控制、面源污染削减为目标,兼顾一定的科普教育意义,采用多类型海绵设施进行源头控制,同时考虑景观融合性、良好交互性。为此,以下垫面类型为基础,雨水径流规划排放为主线,面源污染物消减去除为核心思路,场地内布置多样性生态雨水收集、调控设施。

项目坚持系统一体化设计、融合景观设计、增强交互体验设计;在安全为本、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增强创新性,合理规划组织地块内雨水,实施项目建设,并选择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花园、高位花坛、生态树池、雨水回用池等具有净化功能和调蓄功能的技术。

长桥中学改扩建教学用房,体验式的“海绵校园”

以全方位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为目标,加强体验式的“海绵校园”和自然课题,提升学生生态环保为理念进行设计的长桥中学改扩建教学用房项目,通过对项目的各项建设条件及建设目标进行解读,充分与室外排水、景观、管线综合等专项相互协调,分析和比较了各项海绵技术措施的布置条件和功能,结合项目地块内的设计下垫面组成情况,选取了下沉式绿地3221平方米、干式植草沟53平方米、雨水花园296平方米及透水铺装9711平方米作为本项目的海绵设施,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同时结合景观及绿化效果。

姑竹地块安置房,海绵建设也可以趣味十足

此项目以打造全龄化社区为设计目标,同时,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打造绿色生态社区。为遵循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这里的雨水排水采用生态排水与传统排水相结合的方式,路面、绿地的雨水通过场地竖向设计汇入海绵设施内。

设置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池等分散式海绵设施,用来收集宅间、道路铺装及绿地径流雨水,部分建筑有设置雨落管散排设施,由此净化屋面雨水。除此以外,项目在人行道、广场、停车位上也融入了海绵设计理念,使用植草砖、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渗透性材料,极大降低了小区内涝风险,儿童活动场地、健身步道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绘制彩色图案,趣味十足。

黄溇六期(安置房),动迁房项目中的优秀海绵项目

小区海绵城市设计及实施充分考虑布局及景观要求,以安全、适用、美观、节水为出发点进行实施,结合室外各专业综合管线,合理设置海绵实施,提升景观观赏性。屋面雨水均采用段接处理后至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内,通过雨水自然净化、下渗起到促渗保墒的效果。本项目为甪直区域为数不多的动迁房项目中,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比较优秀的海绵项目,为后续其他项目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和借鉴成效。

TIPS

会呼吸、有弹性的吴中,离不开精心的海绵城市建设。无论是打造宜居城市、绿色城市,还是打造安全城市以及智慧城市,都需要深入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示范项目引领全域化推进上下功夫。

5个示范项目系统化海绵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为吴中区贯彻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树立了典型的范本。小区内海绵技术实景展示和海绵技术科普,也为海绵城市理念在社会上的普及和正确解读营造了良好氛围和条件。最重要的是,这些海绵建设示范项目,也更好地提升了生活在其中之人的生活品质。

猜你喜欢
绿地海绵雨水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海绵是植物吗?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