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月球的“礼物”

2023-06-19 20:10
学苑创造·C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月壤嫦娥科研人员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带着众多神秘的“礼物”顺利返回地球。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科研人员从这些“礼物”身上发掘出了不少新东西,其中就有首次发现的新矿物嫦娥石。嫦娥石是什么?为什么叫“嫦娥石”?除了嫦娥石,“礼物”里还有什么?

月球的“海洋”没有水,只是一层玄武岩,黑乎乎的,它们是从月球火山口喷出或从月壳表面裂隙中溢出后凝结形成的。我们在地球上看月球,月面上的一块块黑斑,就是大片的“海洋”,也就是大片的玄武岩。

“嫦娥五号”着陆在月球的风暴洋里,位于“洋”的东北部,它带回来的1731克月壤就是在着陆点附近采集的。

这次取回的月壤,诞生于约20亿年前,在月壤中属于比较年轻的(一般月壤年龄被认为是约30亿年)。嫦娥石就来自这20亿岁的月壤中。可是在1731克的月壤中,科学家又是如何发现嫦娥石的呢?这就要借助一些高科技工具了。

首先,用一种特殊的“刀”——聚焦离子束电镜,在岩石颗粒上切一小块单晶,相当于在显微镜下给月壤做手术。为什么要在显微镜下做手术呢?因为月壤颗粒太小,不用显微镜放大根本看不见。到底有多小?切割后尺寸以微米为单位,肉眼根本无法识别。大家见过水泥粉吧?一颗月壤颗粒仅相当于水泥粉颗粒的十分之一,实在是太小了!

接着,使用专门的“眼”——单晶衍射仪,这是一种专看晶体内部结构的仪器,用它看看单晶内部的原子是怎么排列的。这样就能判定这是什么晶体了。结果发现,这块晶体的内部,原子奇特的排列方式是以前从来没见过的,也就是说,这块晶体是一种新矿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检测,结果发现,这是一种新的磷酸盐矿物。

“嫦娥石”是我国科学家为这块新矿物精心挑选的名字,英文为Changesite-(Y)。一开始,科研人员打算命名为Changeite-(Y),由嫦娥的汉语拼音change+表示矿物的英文后缀ite+特殊成分后缀Y组成。但“Changeite”与此前已发现的矿物“Changoite”太接近,于是科研人员在其中间加了一个s。这个名字首先是为了纪念“嫦娥五号”探测器首次取回月壤;其次,它明确了该矿物来自中国传统神话“嫦娥”(change)的居住地(site),即月球,同时也表明该矿物取自“嫦娥五号”的降落点(site);再次,从发音上看,中文“石”的拼音(shí)和英文“石”的单词(stone)开头字母都是s,国内外都好理解。

另外,这个名字里还隐藏了我国科学家的一些小心思。比如,change是“嫦娥”的汉语拼音,而在英文里change是“改变”的意思,change site代表从月球取回月壤样本地址的改变,以区别于此前从月球取样回来并为之命名的美国和俄罗斯。

如今,这个名字得到国际矿物学会新矿物分类及命名委员会的批准,“嫦娥石”Changesite-(Y)成了这种矿物正式的名字。嫦娥石的发现是矿物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是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丰富了人类矿物学的理论宝库,必将带动一系列相关科学研究的巨大进步。

月壤几乎覆盖了整个月球表面,它就像一本历史书,月壤中每一粒尘埃都能讲述月球上曾经发生的故事。为了让更多人都能了解月壤,科研人员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合作,给月壤办了一个艺术展。可这些来自月球的尘埃实在太小了,一不小心就会在地球的空气中飞走。科研人员想了很多办法将它们固定住,一开始想用胶带粘,又怕粘性太强之后取不下来,最后使用静电将它们吸附在盘子上。

科研人员用355微米孔径的筛子从获得的月壤样品中筛出较大的146个颗粒,并给每个颗粒编上号;显微摄影专家把沉重的器材搬到科学家的实验室;艺术家指导如何在拍照时打光,如何为照片调色;科学家琢磨如何把微小的月尘固定住,營造适合的拍摄环境。他们给月壤颗粒做了高清CT,根据内部结构为它们分类;又利用景深合成显微摄影技术,给每个颗粒都拍了高清照片。为了达到更好的呈现效果,每一颗颗粒都要在电子显微镜下分别拍几百张局部照再拼合起来。就这样他们从冬天拍到了夏天。

在月壤的微观世界里,有一颗直径只有0.5毫米的圆圆的玻璃珠,由于它的反光太强,非常难拍,玻璃珠的表面很光滑,拍照时会映出摄像机镜头的影像,以至最后拍出的照片竟像一只带着瞳孔的圆眼睛。

与地球土壤不同,月壤里有很大一部分是玻璃。由于地球上有大气,小陨石会在大气中燃尽无法落到地面。但在没有大气的月球,细小的陨石以高速撞击月球表面,在高温的作用下使得微米尺度的局部发生了熔化,再与其他细小的月壤颗粒粘连成各种奇形怪状的黏结物。在科研人员拍摄的月壤中就有一个小颗黏结物的形态酷似小狗。还有,在一种名为正交偏光显微图像中,人们能看到月壤颗粒中矿物形成色彩斑斓的图案,有花、有蝴蝶、有星星等,这些色彩是由于光的干涉造成的,尽管现在已经逐步被电镜技术取代,但它仍能呈现出月壤美丽的一面。

在高清CT和显微摄影的基础上,计算机专家也来帮忙,制作了月壤颗粒的三维重建,又模拟了“嫦娥五号”着陆区正午时分太阳光的强度和角度,呈现出这些月壤颗粒还在月球时本来的样子。

猜你喜欢
月壤嫦娥科研人员
月壤中有天然玻璃纤维?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惊喜!月壤成功种出植物
超豪华月壤地球行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自如呼吸靠月壤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赞“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