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化难为易”的方法

2023-06-19 17:18何捷
江西教育B 2023年5期
关键词:纳兰性现代文古诗词

何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而教。核心素养的第一要义就是“文化自信”。其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一线教师的热爱,激起师生共同学习的热情。

教师热爱传统文化,喜欢上古诗词课。但是,在具体执教中,教师也认为古诗词教学难度较大,一直在寻找一种“教师能操作、学生能掌握”的好方法。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本文提供的方法为“借用现代白话文的学习方法”,执教古诗词。

乍一看,这个方法有些可笑,让人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感觉。仔细想想,执行起来还是可行的。

其一,从古诗词“是什么”的角度考虑

古诗词,是古人按照一定格调、规则创作的。例如,古人看到不同的人、事、情、景,有感而发,依据一行七个字、每行不同位置的字的发音符合规定的平仄要求,分为四行写就的,就是七言绝句。

古诗词可以看作古人写的特殊行款格式的文章。既然如此,就可以采取文章学习的通用方法学习古诗词。

其二,从教科书选编以及课程学习的角度考虑

入选统编教科书的古诗词,隶属于单元,是单元中的“课文”。课文学习,要围绕单元学习目标展开。有目标,有内容,就要借助教学方法,让学生抵达目标。从这个角度看,课文学习,可以用通用的方法——理解目标+展开学习+获得结果。无论是古诗词还是现代文,方法可以通用。

其三,从学习方法的迁移角度考虑

学生学习的现代文数量多,相对而言,学习的古诗词数量少,古诗词属于“久违”的特殊的文体。在日常学习现代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习方法、策略、路径等,如果是有效的,就可以迁移。自然,可以在古诗词学习时,用上这些方法。

往常,我们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到底有哪些呢?

最基础的方法是逐字解释,逐句翻译,然后提取中心意思,并背诵和默写。这样教古诗词,支离破碎,欠缺美感。所以,教学时,教师更需要借助优质的方法,让古诗词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起来。倘若使用次数多、效果好,这些方法也能成为古诗词学习的专用方法,這才能体现方法本身的适用性。接下来,笔者介绍几种可以用来教古诗词的现代文解读方法。

方法一:提问法

毋庸置疑,提问法是最通用的学习方法。在古诗词学习中,设计能触发思考,关联主旨,揭示诗歌内涵、意蕴的核心问题,以此问题为“牵牛的绳子”,引导学生更系统地学习。问题设计得当,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设计优质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词,触及古诗词的诸多细节,还有助于学生抵达古诗词的内核,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枫桥夜泊》一诗,可以设计的问题为:诗人张继的“愁”,究竟从何而来?又如《山居秋暝》一诗,可以设计:读了全诗,给你怎样的感觉?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能从诗歌中寻找佐证,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在思考、争鸣、探索中走进诗歌意境,获得更丰富的学习结果。

方法二:联系法

在现代文学习中,教师常指导学生查找资料,提取信息,关联生活,拓展学习。这样的联系学习法,也可以运用在古诗词学习中,且更容易发挥功效。毕竟诗人离去已久,诗歌写作背景知识陌生,古今文法差异等,不是“好好想”能解决的,要借助资料。

上文提及的《枫桥夜泊》,可以增补诗人张继考取功名的求学人生,还可以结合诗歌写作时爆发的“安史之乱”这一历史背景,来解读诗歌中的“愁”。又如王维写下《山居秋暝》,提到“王孙自可留”。可以增补资料,理解这里的“王孙”原意指什么,诗歌中的“王孙”指的是谁。两相对比,就能感受到王维的洁身自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可以补充纳兰性德的特殊身份,让学生感受他的“愁”从何来,与张继的“愁”相区分。当然,时间允许,还可以增补李清照的愁、李煜的愁、柳永的愁……

拓展关联,借助资料,让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准确,让古诗词的内涵更加丰富。

方法三:代入法

学习现代文时,常让学生切换身份,进入文中描绘的“事发现场”。古诗词的教学,依然可以采用这一方法,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内涵。使用代入法,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身份进入古诗词的意境,展开想象,输出个性化的解读结果。

例如,学习王昌龄的《出塞》,可以让自己成为见证人,跟随诗人来到边关。一同看到边关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同想到“龙城飞将”。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后,教师可以用音乐、诵读、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具体感受,还可以让学生写下“见闻体验”。又如学习《长相思》时,学生可以成为纳兰性德身边的人,或者就是纳兰性德本人,在“山一程,水一程”中夜观“千帐灯”;在“风一更,雪一更”中思念故乡。

显而易见,以上的三种方法是学习语文的通用方法。只是之前在古诗词学习中,没有专门提出,或是更多被“逐字讲解”所遮蔽。

教师使用这些方法并不难。真正的“难题”是怎样设计问题,需要查询哪些资料,怎样设计代入的身份,等等。一句话,如何用方法,才是关键。换句话说,古诗词教学的灵感,从何而来?

1.从反复朗读中来

朗读,能让学生在诗词中照见自己,让自己更好地融入诗词;朗读,能将所有的理解蕴含在声音之中,让意思更容易传播;朗读,能达到无师自通的奇妙效果,“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让学生在使用方法过程中,反复朗读,应成为学习古诗词的基本保障。

2.“跟着感觉走”

多读,多琢磨,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意。当我们沉迷于古诗词的意境之中时,也许就是灵感爆发之时。要提出好问题,要抓住诗眼,也许有更好的方法,“跟着感觉走”就是方法之一。例如,读《山居秋暝》后,你会产生静谧之感,所以提出的问题就是:“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静谧?”

3.师古与尊古

借用现代白话文学习方法学习古诗词时,特别要注意对古典文学的敬意。不能一味求新求变,更不能简单、草率地使用。其实,所谓的“现代白话文学习方法”,也有着传统的基因。例如,批注、查证、追问等,在《礼记·中庸》中就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记载。用这些方法,就是对古人的尊重,对传统读书方法的重温。

方法本身不分古今,关键在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努力让方法服务于学生,助力学生抵达学习目标;让古诗词学习焕发新的光彩,让古诗词学习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纳兰性现代文古诗词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踏青古诗词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点绛唇·咏风兰
真切自然:纳兰性德悼亡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