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食品安全责任的几点思考

2023-06-19 10:32林波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食品行业共治价值链

林波

食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经济稳定增长、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食品安全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安全和生命安全,保障着居民生活的基本质量,是食品行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中之重,一向被社会所密切关注。在国家密切关注食品安全责任、出台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措施的情况下,仍然时有食品安全不良事件发生,食品企业如何发挥好主体责任,履行好食品安全责任,值得认真思考。

推进食品行业社会责任/ESG管理

目前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背景下重要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行动指南。具体而言,在投资层面,ESG是一种关注企业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方面的绩效而非仅关注传统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在企业层面,ESG则是指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因素纳入管理运营流程的一种实践。2020年以来,我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ESG发展的战略和政策,颁布绿色金融政策、强化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发布新的ESG信息披露政策,这一系列动作促进了国内市场ESG体系的进一步形成。

2022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社会责任局,随后制定印发了《提高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建立健全ESG治理体系提供了目标和指引。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明确要求将ESG信息纳入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沟通内容。国际可持续准则委员会(ISSB)与ESG密切相关的两份标准草案面向国内各类企业广泛征求意见。国内各类ESG相关标准、研究报告呈现爆发式增长。

目前,食品行业共有A股上市公司75家,H股上市公司75家,并进行数据搜集的准备工作。目前发布社会责任/ESG/可持续发展报告的食品企业中,A股有39家、H股有49家,这些上市公司应该率先进行ESG管理探索,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发布社会责任/ESG/可持续发展报告。

科技创新破解食品安全新挑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速重构全球食品创新版图,重构世界食品产业结构,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正深刻影响食品生产、制造和安全保障,食品产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的力量,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而科技进步是把“双刃剑”。化肥、农药、兽药、动植物激素、转基因等本意是增加农产品产量,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激发了消费者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情况的知情需求。围绕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科技部也公示了2022年度“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营养与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名单。食品产业正在从规模型、数量型农产品与食品的初级加工,向质量型、效益型的食品精深制造与创造转变。

从全球食品安全监管的角度看,管理的到位往往在产业创新之后,因此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对于破解食品安全与健康的不同难题具有重大意义。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国际化趋势,同时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新业态,新的经营模式不断发展壮大,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需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用科技创新破解食品安全难题。

高品质供应链管理是关键

有别于一般的供应链管理,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须以保障安全为首要目标,而要保障全社会的食品安全,需要对食品供应链各环节加强安全管理。食品供应链以长和复杂为特点,牵涉的环节越来越多。因此,食品供应链全球化在让消费者受益的同时,更使食品安全问题变得复杂且棘手。

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食品生产、食品供应、食品物流与食品需求,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食品是有“生命”的产品,即有货架期要求,通常期望交货期、生产期越短越好。由于消费者对食品的新鲜程度要求越来越高,食品企业必须实行食品供应链管理,才能保证上游有稳定的原料供应,下游有畅通的销售渠道。食品行业因为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和全社会的健康,所以对食品的保质期、卫生条件、存储条件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食品供应链有其特殊性:需要复杂的储存、运输条件,对原材料、包装物、产成品的保存条件等要求都非常高。

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部分,在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包括:食品行业企业供应链关注面不断扩大,更加关注企业供应链监测和社会责任报告覆盖的维度和深度;披露要求不断细化,监管机构要求企业披露更多供应链信息。2022年,财政部、商务部发布的《关于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 进一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通知》,对农产品、食品行业加快建设供应链体系作出了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对新时代食品行业建设可持续供应链做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要求食品行业企业积极接轨国际,在全价值链寻求经济實现协调、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将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拓展至价值链上下游,赋能价值链可持续发展,提高价值链上下游环节的竞争性与开放度,支撑参与国际价值链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全面、有效释放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经济增长潜能。

社会共治促进食品安全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曝出的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容易透支公众对整个食品行业的信任,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食品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治”、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专抓”,更需要“社会共治”。

除了企业必须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外,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享必须整合部门监管合力、发动社会力量进行共治。食品从生产到加工、从原料到包装、从运输到销售等环节,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综合统筹,凝聚监管合力。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享必须发动社会多方力量: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是社会共治的重要主体,要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和行业协会平台,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政策、科普知识。适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志愿者等群体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治理,为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献计献策。

食品安全关乎群众、关乎民生。责任缺失必会导致质量失守、信任缺失。食品安全仍需政府、企业及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共治”方能“共享”。

猜你喜欢
食品行业共治价值链
“多元共治”乐融融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2017食品行业展览会目录
2018年食品行业展览会目录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提高食品行业清洁操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