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一带一路”伙伴,共拓知识产权合作

2023-06-19 12:46黎敏徐江力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一带一带一路

黎敏 徐江力

在全球贸易发展的大潮下,各国产业合作日益深化,服务贸易、技术转移活跃。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各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

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知识产权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2019年,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提出将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此外,“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还写进了中国《“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已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新方向与新亮点。

“一带一路”上的知识产权合作果实

什么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干嘛的?有什么用?知识产权,顾名思义是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其中专利权和商标权被统称为工业产权。

当今世界,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在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与竞争相互交织、纵深发展。而积极寻找彼此合作的“最大公约数”,以合作促自身能力建设,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的努力方向。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2016年7月,“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在北京举行,50多个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机构负责人参会。会议发布了《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领域合作的共同倡议》。2018年,该会在北京再次举办,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务实合作的联合声明》。这份声明强调应当在已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机构间的紧密、务实和共赢合作,为此,各方确定了8个务实合作项目,就知识产权法律政策交流、能力建设、意识提升、知识产权审批流程对比研究、数据交换等开展项目合作。

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代表中国政府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加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协议》,这也是中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签署的首个有关“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的文件。

为了推进信息联通,打造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最新动态及消息,为沿线国家知识产权用户和民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中国还建设了“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网站。借助这一平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发明专利及外观设计数据交换顺利开展,与沿线24个国家的知识产权机构开展“云专利审查”系统(CPES)合作。除此之外,中国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制度、法律和政策交流,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版权保护高端论坛,有效促进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版权交流与合作。

而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伙伴,东盟国家近年来与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也取得了不少合作成果。

2009年,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合作谅解备忘录》,为开展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双方还商议自2009年开始,每年轮流举办一次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至今已召开13次局长会议。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知识产权和专利授权标准化互认合作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2017 年9月,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柬埔寨工业和手工业部签署知识产权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就中国授权有效的发明专利直接在柬埔寨办理登记生效手续达成协议;2018 年4 月,与老挝科技部签署知识产权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老挝对中国发明专利审查结果予以认可。而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也为推动各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开展相关合作贡献了积极力量。

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可寻求哪些突破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知识产权合作领域已迈开积极步伐,这不仅有利于各国凝心聚力,在全球知识产权既有格局中为自身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提升在产业链合作中的地位;也有利于各国在携手合作中加速提升自身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综合能力。

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各国仍需齐心协力,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上持续深耕,既要解决好贸易壁垒问题,也要出台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优先突破呢?

首先,需要提升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秘书长马秀山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不仅缺少物质财富,也缺少知识财富、工业产权、专利和商标,只要大家坚持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国家之间合作起来将会更加容易。机制建立是基础,意识提升是关键,要想真正发挥知识产权合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需要各国自觉自主地普及知识产权相关理论知识,开展一系列宣讲活动,动员政府高层和普通民众广泛参与,润物细无声,将知识产权的种子扎根在大众心中,以此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后续开展知识产权合作相关工作做好铺垫。

其次,提升沿线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维权能力。由于各国经济实力存在差异,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政策和保护机制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在进行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贸易摩擦。就如何提升沿线国家知识产权的維权能力,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际合作司司长白光清表示,这需要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建设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审查业务合作,引导创新主体更好利用国际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便利知识产权海外获权。

最后,要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领域的人才培育。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的落地实施离不开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支撑。白光清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需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研究和储备,实施一批对外务实合作项目,推动中国知识产权合作走深走实。

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也是国际贸易的“标配”,它如同一把标尺,是国际间进行贸易投资的重要考量。一方面它可以为一国智力成果护航,有助于该国的相关专利和商标权在其他国家得到保护和落地;另一方面也为各方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贸易合作上了一把“安全锁”,助推务实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诚然,目前知识产权国际合作面临一些困难,需要各国寻求突破口,但在合作共识与市场驱动下,加强知识产权合作将是大势所趋。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需携手推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走深走实,在既有合作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领域和合作方向,并切实保护好各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权利,为彼此合作保驾护航,共拓更为广阔的多赢市场。

·联系编辑:984383152@qq.com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一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