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视角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3-06-20 15:55蔡伟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蔡伟

摘   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资助,保证不让学生由于经济原因而失学或无法正常生活是高校资助育人教育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资助育人视角下,探讨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就业发展、提升其就业能力的有效策略,即完善资助育人政策,营造积极的就业育人环境,建立完善资助育人与就业指导机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强自我学习与能力提升。

关键词:高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9-0137-03

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也与日俱增,在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现状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其中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其突出。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持续保持增长态势,而毕业大学生中有约26.3%在毕业一年内未成功实现入职,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供需矛盾、结构性资源错配等一系列问题,甚至部分大学生需要凭借家庭经济和社会关系支持寻找工作机会,这也使得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尤其严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指的是学生及其家庭较难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以支付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的学生群体,这一群体在快速扩招的大学校园里十分普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上面临较大挑战,同时往往面临心理障碍、职业能力缺失等问题而使毕业后的顺利就业受到较大干扰。需要明确的是,促进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主,学校和社会资金为重要资金渠道的资助育人体系,“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失学”是新时期资助育人教育政策的核心理念。在资助育人背景下,如何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资助育人视角下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

(一)促进教育公平

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能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特殊的部分,他们希望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改变人生轨迹,实现学有所成的目标,但在就业过程中却频频发现自身就业理念和市场需求存在偏差,缺乏创新就业意识和能力。资助育人工作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支援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其就业、创业精神,以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为激励导向和道德约束,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到与其他学生统一教育水平线,将解决其经济困境与促进其成长成才有机结合,避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经济因素失去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这是新的教育理念下促进教育公平的必要举措。

(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诸多就业困境,一方面是学生本人的心理困境,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经济困窘而导致的职业素质低下、就业竞争力不高带来的就业困境。需要明确的是,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情况不仅影响其个人及家庭的利益,同时也关乎我国高等教育社会化、普及化转型过程中的实际成效。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受到招生政策歧视、社会资源偏向、心理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而无法顺利就业或就业质量差,势必会导致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加剧社会矛盾。因此有必要运用资助育人的政策工具,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弥补由于经济实力不强导致的心理认知、能力体系等方面差距,继而提升其就业信心和能力,帮助其更好地实现就业,从而减缓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但一直以来,高校教学育人环节始终未能与就业市场的能力要求相匹配,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市场需求变化的过程中,就业市场对求职者的能力要求更加多元、复杂,这也要求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实现纵深发展,即不仅在专业学科知识方面不断加强,还要在综合职业能力方面有所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部分来自穷困落后地区,在兴趣培养、观念意识、人生经历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更容易产生焦虑和自我怀疑情绪,不利于就业能力提升。而通过进行有效的资助育人措施可以从经济层面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不适,引导其正确看待学业和就业,走出心理障碍区,培育其人格健全发展,继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一)资助育人工作存在不足

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尚未做到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前提的有效帮扶。虽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助学贷款规模,学校也通过完善各类奖助学金体系来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扶持,为解决其经济危机提供了有力支持。但由于现有资助政策较少延伸到就业保障层面,导致大部分受助大学生无法通过经济扶持获得就业能力的提升。概括来看,当前资助育人工作主要存在程序性问题、操作性问题和管理性问题。在程序方面,部分高校在落实资助育人工作的过程中普遍只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否合规,奖助学金的发放是否到位,較少关注资金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等方面的用途。在操作层面,高校普遍只关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扶助,较少对其进行观念、心理、能力的系统性帮扶,因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业和职业连接方面存在的断链问题。在管理方面,政府和学校对资助育人工作的管理也大多未涉及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心理方面,对扶助资金的高效利用缺乏高效管理,这也使得资助育人工作无法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缺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就业指导

针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是整个大学教育期间不断更新和完善的重要教育内容,通过就业指导能够为大学生的择业和就业提供有益的信息参考。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由于人生经历、经济实力、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特性,导致其对就业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比如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对工作挣钱抱有较高的期待,而在求职应聘受挫后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对此类学生的就业指导要结合其家庭环境和教育发展历程进行。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只能完成普适性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特别是缺少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建设与专业疏导,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持续的就业教育投入,缺少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门设立的就业培训服务,导致资助育人工作的就业效应不甚明显。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加强自我学习与能力提升

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是学生,虽然资助育人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实力较差而导致的失学难题,但却未能有效地激发其自我提升和发展意识。在就业方面,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赖性强,学习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不高,凡事依靠学校、辅导员的情况并不鲜见。此外,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自卑心理影响较少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技能实践活动,缺乏创新的职业发展理念和完备的职业知识体系,甚至还存在人际交往能力的缺失,由此也导致资助育人工作无法有效地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方面。

三、资助育人视角下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一)完善资助育人政策,营造积极的就业育人环境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主要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扶持为主,在体现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和关怀的同时实现与高等教育体系的融合发展,针对现阶段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不深刻、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不合理、资助育人观念有失偏颇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育人政策,以便营造积极的育人环境。首先,政府和高校职能部门要转变资助育人工作理念,打破传统的资助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以经济激励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资助理念,政府要在加强财政投入的同时发挥桥梁作用,在企业、学校之间形成科学可行的人才输送渠道,一方面把握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所带来的学生专业技能和科研水平提升,另一方面不断拓宽受资助大学生就业创业之路,在定点就业企业中打造“产学研”立体化环境,让受资助大学生能够在政府和学校的帮助下顺利进入企业实习、就业,消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忧虑和技能焦虑。其次,政府和高校要积极落实保障作用,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源地经济水平、产业发展状况等因素,切实打造学生回生源地从事基层岗位工作、公益性事业工作的有效途径,实现高校与生源地间的常态化人才输送机制,实现资助育人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建立完善资助育人与就业指导机制

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与就业指导机制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环节,鉴于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就业指导机制衔接不畅、效率不高等一系列实际问题,要想从资助育人角度不断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就需要加以创新提升。一是合理设置就业指导课程,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及家庭情况,从创新创业发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心理答疑等方面入手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着重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注自身所学专业的创新发展方向和创业环境,了解就业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与期待,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第二是建立完善就业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就业奖助学金或创业基金的方式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兜底保障,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阔眼界,寻求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可行领域内的最大化发展,必要时还可由学校牵头运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方式搭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创业体系。第三是政府与学校加强学生创业社团、协会等的建立,通过组织圆桌论坛,邀请有成功就业创业经验的受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定期讲解分享自己的成功心得与体验,帮助在校生寻找可行的就业思路和途径,在此过程中,具有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经验的学校老师也需要积极参与,带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相关项目,在实践中学习,继而不断提升就业实力。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强自我学习与能力提升

就业能力提升不仅需要资助育人工作予以外部条件支撑,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与就业能力提升思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明确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接受资助育人政策帮助的同时也要形成积极回馈社会的思想意识。一方面,需要学生结合自身条件,牢固树立“人职匹配”的就业发展思想,针对所学专业找寻可能的就业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弥补在见识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敢于尝试创新,不断夯实自身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利用学校各类奖助学金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涉猎学习的范围,尽可能多地尝试学习不同技能,找寻自己的兴趣方向和职业目标,同时锻炼自己的社会参与能力,在不断地学习与提升中实现就业能力的稳步增长。

四、结束语

资助育人政策是新时期国家针对高等教育公平发展、高效发展制定的重要政策,起到将“助困”与“扶智”相结合的重要目的。在此过程中,政府通过增发助学贷款、高校通过建立国家奖助学金、社会组织通过发起社会捐助等方式为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教育环境,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接受教育和就业发展的过程中免除了经济困境带来的后顾之忧,可以更好地提升学术能力与职业技能。但现阶段资助育人工作仍然存在逻辑、理念和管理层面的问题,同时缺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就业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能力提升同样未达到预期效果,这也给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实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认为需要通过完善资助育人政策,营造积极的就业育人环境;建立并完善资助育人与就业指导机制,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就业帮扶;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学习与提升水平等有效对策方能规范资助育人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就业能力的稳步提升,促进其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爽,俞昊,李腾飞.“立德树人”视角下资助育人体系的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9):139-141.

[2]   翁亮,王丽铮.资助育人视角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服务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13):34-39.

[3]   唐丹,司伟,陶丽丽,等.高校资助育人背景下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3):106-107,116.

[4]   程红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1):236-237.

[5]   赵云昌.吉林省农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且就业困难学生的群体特征及就业能力提升研究與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

33(6):98-101.

[责任编辑   刘   瑶]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