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服务业园区发展的双驱动机制研究

2023-06-21 05:40孙洁
上海管理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科技创新

孙洁

摘 要:   对科技创新驱动健康服务业园区发展的成果转化机制和临床需求驱动下的需求倒逼机制进行深入思考,剖析健康服务业园区发展的“双驱动”动力机制。首先立足于科技创新和临床需求两个维度细化影响因子,设计具体的观测指标,再通过因果关系环图的绘制剖析系统内部结构和内在逻辑,最后展开基于反馈效应的“作用回路”分析。研究得出三点结论:健康服务业园区的发展得益于科技创新和临床需求的“双驱动”,园区的发展与区位条件及由此带来的人才、市场环境相关,园区的发展受到机制设计、管理和服务能级提升等制度因素影响。

关键词:  健康服务业园区;科技创新;临床需求;双驱动机制;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  F 062.9

文献标志码:   A

Research on the Dual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Development of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Industry Parks:Based on thePerspective of System Dynamics

SUN Jie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hanghai 20002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driven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demand reversal mechanism driven by clinical demand,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dual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parks. Based on the two dimension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linical demand, refine the impact factors and design specific observation indicators. And then analyz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internal logic of the system and finally carry out the “action loop” analysis based on the feedback effect. The research draws three conclusion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industry parks benefits from the “double driv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linical dem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 is related to the loc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resulting talents and market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 is affected by institutional factors such as mechanism desig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level improvement.

Key words: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industry park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linical demand; dual driving mechanism; system dynamics

随着国家“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意见的落地实施,各地陆续规划建设的健康服务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园区成为产业发展所依托的重要空间载体。近几年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是园区中转化医学创新网络的形成,有学者总结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如美国形成了由各地的临床和转化医学中心组成的科技成果转化网络,每个中心都由中央政府(NIH)和其他政府机构、卫生保健机构和社区机构、产业界三部分组成。也有学者专门针对转化医学面临的问题深入剖析,探讨影响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健康服务业不仅仅关注医疗服务,有学者指出健康服务业的根本性解决方案需要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来提供,还有学者从产业链上下游的角度分析健康服务业与生物医药产业对接的问题和瓶颈,主要有几个方面:臨床研究支持不足制约新药研发,上市、采购和支付政策限制生物医药临床应用,高水平社会办医的缺乏限制医药产业进一步发展。

当前健康服务业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产业本身,但在这类新型业态的园区发展机制、路径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现有文献多立足于转化医学视角,有较多的医学学科文献,也有从产业链、创新链角度剖析医疗服务与生物医药产业对接的研究,但缺少临床转化和科技管理双重视角下的系统审视。

1 健康服务业园区发展的 “双驱动”内涵思考

1.1 科技创新驱动健康服务业园区发展的成果转化机制

科技创新驱动下的成果转化源自生命科学、 临床医学等学科的融合协同,在基础研究和技术支撑下的成果能得以顺利转化,经过临床试验的过程,最终促成药品、医疗器械领域的研发以及诊疗技术的进步。科技创新驱动的核心力在于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以及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力资源水平。政策、资金、互补状况和溢出水平等要素和条件也成为科研驱动的助推力,比如对于中小型研发类企业的租金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条件,风险资本对于市场热度高的领域的关注和投入,科研成果转化咨询公司、专利申请管理公司、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公司、生物医药产业临床试验服务公司、生物医药产业中介等专业性服务企业在成果转化链条上的互为补充,基于医工交叉平台促成的交流与合作等。

从发达国家健康服务业园区实践来看,最前沿和尖端的技术研发,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园区不断发展的关键。德国纽伦堡医谷(Medical Valley),是一个诊疗技术性行业集群,有500多家高度专业化的中小企业活跃在诊疗技术领域,为大型医疗技术公司提供电子和微系统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光学工程以及医疗设备行业的新材料。园区还集聚了80多所大学研究院和高等应用科学学院,如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FAU)的医疗技术中央研究所ZiMT,是产学研联系的纽带,专门设立了知识和技术转换办公室(WTT),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变为成熟的新产品和服务。

1.2 临床需求驱动健康服务业园区发展的需求倒逼机制

如果说临床前阶段对医药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么临床阶段则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更注重医藥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临床试验经验,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医药企业通常都会与专业研发服务机构(CRO)合作,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些临床CRO企业主要依托临床试验基地资源,协助医药企业对接医院资源、专家资源和患者资源,帮助管理临床试验的流程和进度。健康服务业园区发展的需求倒逼机制源自临床需求,最终回归到临床应用。正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的“Bed-Bench-Bed”(BBB)临床中心模式,即对新药物、新疗法进行“临床—实验室—临床”的闭环研发路径。

发达国家的健康服务业园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提供接近临床的创新环境”。得州医学中心TMC(Texas Medical Center)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中心,长驻40多家顶尖的医院、医学院、研究所等机构,每年接待超过1000万病例。每天有大量的临床医疗数据在TMC产生,制药公司与医药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共同合作。医疗机构活跃在创新疗法的最前沿,为医药企业创新研发提供最新的应用场景。健康服务业边界不断重塑,行为主体关系、创新过程均发生变化。

2 系统动力学视角下的“双驱动”机制分析

2.1 系统动力学的思路与逻辑

系统动力学 (System Dynamics)研究复杂反馈系统的动态行为,把系统的模型结构简化为简单的环状反馈示意图,以表达系统各单元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环图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果关系联结而形成的闭合回路图示,它定性描述了系统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当闭合回路形成时,表明系统中存在“反馈”关系。如果反馈连接全部是“同向连接”,或者包含的“反向连接”个数为偶数,即为“正反馈回路”;当“反向连接”个数为奇数时,则为“负反馈回路”。正反馈回路是“增强回路”,具有增长和自增强的行为特性,负反馈回路是“调节回路”,力图缩小系统状态相对于目标状态的偏离,以保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2.2 健康服务业园区发展的“双驱动”动力学分析

研究健康服务业园区发展的“双驱动”动力机制,首先立足于科技创新和临床需求两个维度细化影响因子,设计具体的观测指标,再通过因果关系环图的绘制剖析系统内部结构和内在逻辑,最后展开基于反馈效应的“作用回路”分析。

2.2.1 观测指标设计

建立科技创新驱动下的影响因子集I,I={Im |m=1,2,…,7 },初步筛选科技驱动核心力的三个因子——I1技术因子、I2成果因子、I3人才因子,助推力的四个因子——I4政策因子、I5资金因子、I6互补因子、I7溢出因子。早期的政策依赖性较强,但是随着政策的稳定、持续与开放,创新活动主体对政策要素的敏感性降低。因此,又提出资金、互补和溢出因子,建立临床需求驱动下的影响因子集D,Dn={Dn |n=1,2,3},初步筛选因子为D1人口因子、D2市场因子、D3区位因子。

细化因子集的若干观测指标。因子集I的核心力因子中,I1用专业技术平台机构的数量、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数量表示,I2用创新药获批数量、专利数量、基于SCI-E数据库的医学论文数量表示,I3用医药研发人员数量、执业(助理)医师数量表示。因子集I的助推力因子中,I4用财政资金扶持金额、审评审批周期表示,I5用风险基金的投入金额表示,I6用园区内项目转包率或医学转诊率表示,I7用园区研发人员、医务人员等交流合作频次表示。因子集D中,D1用诊疗人次表示,D2用临床CRO企业数量、关联医药企业数量表示,D3用道路通达度表示。

2.2.2 因果关系环图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借助于因果关系以及动力学因果关系环图,描述健康服务业园区的系统内部结构及其内在逻辑关联,在“微系统”的视野下阐释因果关系环路中各个观测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系图中大部分是正反馈,即反馈连接都是同向连接,具有自增强的行为特性。如:具有良好区位意义的交通通达条件,能够为患者带来便利,也能吸引更多的医生和研发人员;专业技术人才的集聚使得各类技术平台、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数量有所增加,在技术层面更利于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创新成果。从患者的角度考量,新药的研发、诊疗技术的突破能提高医治疗效,吸引更多的患者就医,带来新的医疗需求,形成新的增强循环。从研发的角度考量,专利、创新药物、创新医疗器械的产生会利好市场,增加相应领域的风险投资热度,活跃临床CRO市场和医药器械研发市场,带来市场主体规模的提升,增加企业数量,从而进一步促进研发人员集聚,形成新的增强循环。

在因果关系环图中,代表政策环境的两个指标“财政资金扶持金额”和“审评审批周期”对健康服务业园区的发展产生了外在影响。财政资金立足于产业扶持,促进了技术平台的建立,加快了成果落地和转化,有助于诊疗效果的提升和医药研发水平的提高;审评审批周期立足于行业监管,审批速度的加快,以及部分绿色通道的建立,能够加速新药的上市,企业可以尽快获得收益并投入下一轮研发。

2.2.3 基于反馈效应的“作用回路”分析

科技创新线路中, 研发是创新的策源力和核心要素,由人员数量增加、集聚带来的技术平台增加、交流合作频次增加等,一定程度降低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有助于创新药和专利的产生,企业可以及时获得利润并开展下一轮研发。投资收益和市场利好吸引风险资本进入,带来相关企业数量的增加,最终使得医药研发人员数量增加,形成闭合回路。

临床需求线路中,就医需求和医疗服务是关键,诊疗人次成为核心要素,但同样与技术突破、新药研发等密切相关,只有持续创新并顺利转化,才能有效提升诊疗效果,给患者带来实际的福祉,最终带来诊疗人次的增加。

3 結论与建议

3.1 健康服务业园区的发展得益于科技创新和临床需求的“双驱动”

健康服务业园区的发展不仅仅源于医疗服务业态的多样化和层次化,同时园区也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多样化的知识是园区发展轨迹延伸或更新的关键来源,是多主体、多因素和多尺度相互作用与相互适应的过程。园区发展受益于科技创新与临床需求的共同驱动,来自医院、高校、科研院所、药品监管部门、医药企业和科技中介的各类创新主体及相关部门立足于自身诉求或职责进行有效协作,科技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也对创新活动给予了制度激励,致力于培育与创新源发生复杂交互作用的创新土壤,将政策资源供给转向创新服务提升与营商环境优化。

3.2 健康服务业园区的发展与区位条件及由此带来的人才、市场环境相关

健康服务业园区多拥有发达的公共服务业以及高端消费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医疗、研发、金融、商业资源丰富,能够承载转化医学任务和高端研发功能。但园区地理位置存在差异,由此带来交通、配套设施的不同。尽管现代通信技术改善了长距离知识交互条件,但空间因素的影响仍不能忽视。有的健康服务业园区地处中心城区,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但是综合成本相对较高,有的园区地处城市边缘或郊区,却具有辐射区域的地理优势。区位差异还使得园区对人才、对市场的吸引力有所不同,造成服务业业态差异。城市核心地段的园区主要以医疗服务、高端研发为主;特殊地理位置的园区,则主要以辐射性的高端和特色医疗服务为主。

3.3 健康服务业园区的发展受到机制设计、管理和服务能级提升等制度因素影响

在“医疗带动产业发展”的机制设计方面,应优化临床研究的管理流程,提升转化能力,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重点需要攻破生物医药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提高医院临床研究的积极性,由临床试验申办方、医药研发服务企业(CRO)、医院等各方共同建立有机组织,探索构建“研联体”。在管理和服务能级的提升方面,应创新监管方式,加快创新产品和项目在市场准入、审批环节的进程,对与全球同步且具有领先意义的创新产品,在市场准入方面应给予宽容的政策。

参考文献:

[1]  程燕林,李晓轩.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理念:网络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20(21):197-201.

[2] 盛文奇,祁琪,张雪静,等. 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20,101(6):574-578.

[3] 金碚. 关于大健康产业的若干经济学理论问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1-6.

[4] 康琦,杜学礼. 推进上海医疗健康服务业与生物医药产业对接发展研究[J].科学发展,2021(3):5-15.

[5] 唐永伟,唐将伟,熊建华.城市创新空间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与内生逻辑[J].经济地理, 2021,41(1):58-65.

[6] 张京祥,周子航. 创新竞租与制度激励:城市创新空间锚定的经济地理学解释[J].经济地理,2021,41(10):165-173.

[7] 郭小婷,谭云清. 创新型产业集群与政策资源依赖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1):54-62.

[8] 向希尧,裴云龙. 集群企业非本地创新的空间束缚: 接近性效应研究[J].科研管理,2021,42(9):72-78.

猜你喜欢
系统动力学科技创新
基于随机函数Petri网的系统动力学关联分析模型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网游成瘾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基于SD模型的文化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仿真研究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山东省农村消费的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住宅能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