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朋克元素在中国神话动画场景中的应用探究

2023-06-22 01:13方言傅凯莉
艺术科技 2023年2期

方言 傅凯莉

摘要:在动画场景相关设计中,神话题材与蒸汽朋克元素看似没有关联,实则有很多相通之处。蒸汽朋克风格在视觉元素、世界观架构、精神内核等方面都与神话题材动画存在一定的相容性。文章主要分析在神话题材动画场景设计中应用蒸汽朋克元素的可能性及其方式。利用现代动画制作技术将中国神话与蒸汽朋克元素结合,从而创造出新颖的美学风格,开辟一条中国神话题材动画新道路,不仅有利于对传统文化建筑进行创新设计,而且有利于传统文化的跨语言传播。

关键词:蒸汽朋克;中国神话;动画场景设计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2-00-04

纵观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其经历了辉煌期与低谷期,近年来呈现出一派新气象。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中国动画的鼎盛时期,动画界百家争鸣,动画创作者们将戏曲、水墨、杂剧等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应用,创作出了颇具中国特色与民族风情的优秀动画作品,如脍炙人口的《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九色鹿》等。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外国动画作品进入中国市场,国产动画逐渐衰落,动画的价值观导向作用也越发薄弱。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逐步复兴,尤其是神话类动画电影。神话故事一向是中国动画电影的主要题材,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创下新高,中国神话题材的热度提高,并且呈现出一些新趋势。例如《姜子牙》《新神榜·杨戬》,在动画场景设计方面创新性地将源自西方文化的朋克元素与中国传统元素结合应用,形成了新颖奇幻的画面效果,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不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而是呈现出辩证统一的状态。动画创作不应将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视为一种威胁,而应探索其应用的可能性,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本文旨在探索在神话类动画场景设计中应用蒸汽朋克元素的可能性及其方式。

1 蒸汽朋克概述

朋克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在西方的一种亚文化思潮,包括文学、电影、视觉艺术等形式,其典型表现形式为风格激进的朋克摇滚[1],通常具备地下艺术特征,崇尚抽象主义、反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朋克风格发展出多个分支,包括蒸汽朋克、赛博朋克、古典朋克、柴油朋克、射线朋克等。由于各个概念之间没有明确的界定,并且仍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为了更清晰地定位蒸汽朋克风格,本文对区分维度进行简要概括。朋克风格的区分维度可概括为主要视觉元素、世界观架构、精神内核。

“蒸汽朋克”一词由“蒸汽”和“朋克”两个词语组合而成,“蒸汽”代表这类朋克风格特定的时代背景、文化载体以及相应的科技水平。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巅峰时期,铜黄色的蒸汽机隆隆作响,蒸汽作为主要的动力介质,迅速推动科技发展,数种新理论迸发而出,新奇发明层出不穷。同时,这也是个崇尚奢华的时代,机械仪器不仅有复杂精密的结构,而且拥有潮流先锋的外形,当时的人们崇尚优雅与浪漫,具备无穷的想象力,也具有积极的冒险精神。“朋克”代表其精神本质,即反对除了朋克以外的一切规则,拒绝雷同,反对传统,提倡标新立异,旨在超越社会的规则,创造自己独有的精神乌托邦。这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概念通过组合,形成了蒸汽朋克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

蒸汽朋克通过幻想构建出了一个拥有未来信息时代所有科技成果,却依然身处于蒸汽时代的平行世界。该风格的精神内核为崇尚科技与个人英雄主义,渴望利用超时代的先进技术推动社会发展。其主要视觉元素为巨大的机械装置、精密的齿轮部件、复古与金属机械的碰撞设计、蒸汽与铜黄暖色的主色调,这些元素能够带来强烈的视觉反差效果[2]。例如,在大友克洋导演的动画电影《蒸汽男孩》中,主人公的父亲与爷爷为资本家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名为“蒸汽城”的机械装置,其外表看似是一座宏伟的英式建筑,然而当装置真正启动时,建筑的外层砖瓦脱落,露出了其真实面貌——黝黑粗犷的机械体。动画中机械体内部的场景也十分壮观,有精密的齿轮、透镜、管道、阀门以及密密麻麻的传声管。精密的内部结构配合弥漫的蒸汽烟雾与机械独有的声效,和装置粗犷黝黑的外形形成了强烈对比(见图1)。

2 蒸汽朋克元素与中国神话题材动画场景的相容性

2.1 主要视觉元素的关联性

首先,在视觉元素上,由于中国神话题材本身属性,神话动画场景中的视觉元素都颇具奇幻特质。在同样具备奇幻特质的蒸汽朋克风格中,介于物质形态、功能用途、整体形态、精密程度相似,数种视觉元素都与神话动画场景有一定的相似性。

蒸汽机发动所产生的漫天蒸汽与天庭的碧雾蒙蒙的物质形态相似,多为虚无缥缈、迷迭梦幻的形态;以蒸汽为驱动能源的机械载具与神仙所乘驾祥云的功能用途相似,皆为角色的交通工具,并且使用時都会有袅袅烟雾在身旁萦绕,颇具奇幻色彩;巨大醒目的机械装置与雄伟壮观的传统建筑群落在整体形态与面积上相似,皆起到与人物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从而凸显出人类力量渺小的作用;精密的机械齿轮部件与精巧的中式机关结构的精密程度相似,从而体现出时代工艺的巧妙与先进。若将两者的主要视觉元素进行混搭设计,也许会出现这样一番光景:半机械半兽身的瑞兽镇压在巨大巍峨的天庭建筑两端,通过脑内计算机的红外线探测装置监测入殿者的身份,神仙们各自的武器也由精密科技研发而成,可以通过内部齿轮轴承运转变为多种形态,如变为交通载具、通信设备等。

2.2 世界观架构的关联性

神话故事的时代背景通常为古代中国,社会结构为“皇帝—大臣—百姓”,而蒸汽朋克的时代背景为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结构为“王—贵族—庶民”。虽然两者所处的时代截然不同,但是社会结构类似,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权力及财富皆呈两极分化的态势,因此社会主要矛盾也有共性。

同时,双方在世界观的设定中都加入了魔法这一元素,神话故事中的魔法设定相当直观,如在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中,女娲用泥土捏出人形并赋予其生命,在“女娲补天”中,女娲炼造五彩石飞到空中修补天洞等,都是魔法的体现。而蒸汽朋克世界观中的魔法设定比较隐晦,蒸汽驱动的原理是依靠蒸汽机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动能,其动能强度远不如电力,事实上蒸汽朋克场景中的许多巨大器械是电力也无法驱动的,超科学的科技水平以及能源动力模糊了现实与魔法的边界。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神话世界观下,世间万物所具备的神性的真实性质或许会拥有科学的解答,并且能够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存储与加工,成为世界的主要驱动能源,或成为世界观中的主要流通货币,灵气的来源、总能源的管理者以及使用能源所需条件等问题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2.3 精神内核的关联性

“抗争”与“奉献”两词贯穿神话故事的始末,无论是后羿历经苦难射下九个太阳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还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率领百姓解决治水困难,都反映出了早期祖先为了生存与自然社会抗衡的主题。英雄主义、造福百姓、乐于奉献,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精神内核。而追求科学的进步,渴望制度的变革并向往通过超时代的先进科技手段推动社会发展,是蒸汽朋克的精神内核。两者在精神内核方面具有关联性:抗争与渴望变革相关联,追求科学进步与推动社会发展相关联,英雄主义与奉献精神相关联。神话故事剧情设定可以将两者精神内核结合起来设计,如神农氏是一位天性善良的医药科学狂热爱好者,通过不断研发和尝试调配出一种包治百病、成本低廉的神药,批量生产后存放于各村落诊所处,有需求者按需求量自行取用,从而解决了百姓们买不起药、有病难医的问题。但这种行为触及兜售名贵药材商人的利益,因此研发与生产工作面临重重阻挠。

3 蒸汽朋克元素在神话动画场景中的应用

基于对蒸汽朋克元素与中国神话场景设计的关联性的分析,可以尝试将两者的主要视觉元素拆解与重组,进行混搭设计。具体而言,可以在建筑外景设计、室内设计、交通载具设计以及小物件设计上加以运用。

3.1 建筑外景设计

建筑外景设计可以尝试在保留我国传统建筑的主体造型以及功能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细节的混搭拼接设计,如材质纹理的替换及建筑衔接处结构的拼接设计等。还可以将原本起装饰作用的局部放大再设计,作为建筑主体部分,以得到较为新颖的视觉效果。例如,主城门的设计不必再一味追求还原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三滴水结构,可以结合蒸汽朋克元素进行奇幻拟人化设计。在《新神榜·杨戬》中,主城门的造型为一头张着巨口的瑞兽,其周边保留中式传统楼阁建筑群落、水车及传统纹样元素,在主城门及水车的肌理材质设计上运用朋克元素(见图2)。也可以尝试对不同色彩与材质的同属性建筑元素进行拼接设计,从而取得较为割裂的新奇的视觉效果。例如,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移动城堡的视觉元素为充满锈迹的铁皮补丁,看似割裂的机械装置、色彩丰富的砖瓦房屋与时刻冒着白色蒸汽的烟囱别具一格,独特元素的拼接让人眼前一亮,具有很高的识别度。

3.2 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可以围绕特定场景的作用展开元素联想,将中式室内家具结构与布局进行拆解,并与蒸汽朋克元素进行重组,赋予对应的室内家具奇幻的色彩。以《白蛇:缘起》中宝青坊主的锻造工坊为例,暗黄色的当铺造型营造出神秘感,满墙参差壮观的方形斗柜抽屉,实木质地的机械装置与可旋转的中式太师椅之间由一个金属转盘衔接,巧妙地将蒸汽朋克与传统元素混搭(见图3)。

3.3 交通载具设计

交通载具设计可以根据时代特征与载具功能性进行发散想象,将载具原型替换为功能性相同的现代载具,主纹样结合对应时代传统纹样进行现代化再设计,还可以将蒸汽朋克元素穿插运用在材质肌理及整体结构设计中。例如,在《新神榜·杨戬》中,天灾过后,神仙们不再腾云驾雾,而是驾驶蒸汽飞艇移动,主角的飞行载具表面印刻青色鱼鳞纹样式,机首呈现带有鼎器纹路的黄铜质地。载具的整体样式可以与对应时代的代表性服饰结合进行拟人化设计,例如,在《狩猎愉快》中,城市中的黄包车由铁皮、螺丝与齿轮构成,为了使设计与动画的清朝时代背景相结合,黄包车还带有一顶宽大的斗笠凉帽,满街的英式老爷车与机械黄包车交错行驶,别有一番韵味。

4 蒸汽朋克元素在中国神话动画场景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4.1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

我国历年都不乏新的神话题材动画电影上映,然而真正口碑票房双收的很少。主要原因是故事剧情的二次创作不能打动人心,在剧本创作方面没有很好地做到有效创新[3]。大部分神话题材电影的剧情主线与角色性格依旧遵循故事原型,剧情创新部分主要体现在人物的身世背景及角色面臨的主要矛盾与斗争方面。应打破固化思维,选择保留故事母题所提倡的主要精神,并合理借鉴蒸汽朋克文化中的斗争精神来塑造角色性格,适当结合当前社会问题进行剧情的二次创作。

另一个原因是动画的视觉设计不够新颖,大部分国产神话动画电影通常选择完全保留中国传统建筑景观,这样虽然可以较为具象地展现传统文化,但高频率重复的设计容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因此神话动画场景设计应该遵循审美现代化,可以尝试在原有的中国传统场景设计的基础上,结合蒸汽朋克元素进行再设计,从而开拓动画场景设计的新思路,在保留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与主题特色的前提下进行创新输出。

4.2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数千年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许多国外人士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刻板印象,未真正了解其深层意义与内涵。一部分原因是传统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文化折扣问题。动画的艺术形式具有特殊性,语言具有流通性,是一种能减少文化折扣影响的有效传播方式。在多元文化共融的现状下,可以尝试通过动画的传播形式替代传统的传播形式,以更生动地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积极探寻中西方文化的平衡点,用他国人士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式讲好中国故事[4]。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不可逆转,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能够有效促进相互理解。蒸汽朋克作为一种西方文化,具有积极乐观的时代态度,且蒸汽朋克元素与中国神话动画场景具备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存在通过结合再设计推动传统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可能性,从而促进文化交流,减少文化折扣带来的部分影响。

5 结语

蒸汽朋克元素与中国神话故事在许多方面具备关联性与共通性,因此中国神话题材动画可以尝试结合运用蒸汽朋克元素进行再设计、再创造。动画创作者应该合理地发挥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价值,参考借鉴国外优秀动画案例中元素结合的设计思路与表现手法,利用现代动画制作技术将中国神话与蒸汽朋克元素结合,从而创造出新颖的美学风格,开辟一条中国神话动画新道路,为我国动画注入活力,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对外输出。

参考文献:

[1] 邢北辰,黄悦.从狐妖故事到“蒸汽朋克”:以《狩猎愉快》为中心[J].民间文化论坛,2020(3):24-32.

[2] 田维钢,刘倩.蒸汽朋克电影视听美学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7):28-35.

[3] 王纲,李素文.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片的母题研究与艺术创新[J].中国电视,2021(9):104-108.

[4] 俞睿,周隽.文化共情:中国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8(4):104-111,124.

作者简介:方言(1998—),女,上海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媒与影像数字化。

傅凯莉(1988—),女,江苏苏州人,博士,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实证美学、感性工程学、用户体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