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海绵状脑病诊断及其防制方法

2023-06-23 13:36张明成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6期
关键词:朊病毒诊断监测

摘要:牛海绵状脑病是由朊病毒在牛群中引起的一种慢性、渐进性、高致死性疾病,又称“疯牛病”,被列为一类传染病。该病的潜伏期长,病牛发病突然、出现行为反常、体重减轻、共济失调、脑灰质海绵状水肿等症状,最终死亡,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危害。因此,本文主要就牛海绵状脑病诊断及其防制对策进行综述,提高对此病的防控水平。

关键词:牛海绵状脑病;朊病毒;诊断;防制;监测

作者简介:张明成(1971.12— ),辽宁北票人,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牛海绵状脑病又被称为疯牛病。该病是由痒病传染性因子导致的一种神经性系统疾病。该病会导致牛脑部出现海绵状病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运动障碍、共济失调、肌肉出现痉挛、行为异常等。牛海绵状脑病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必须报告的疫病之一,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本文主要就牛海绵状脑病诊断及防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 流行史及危害

牛海绵状脑病产生的危害有:①制约世界养牛业的发展。此病的暴发导致大量牛死亡,并且使用常規消毒方法无法消灭朊病毒,长期制约养牛业的发展,导致世界的养牛业发展受阻;②影响牛肉奶产品的加工和经济贸易。由于朊病毒必须使用高温高压强碱才能消灭,然而如此处理后的牛产品不可使用,特别是流行最为严重的英国,已经有30多个国家停止进口英国的牛及其制品[1];③威胁人类健康。如果人类使用了病牛的肉奶产品也能被感染人类海绵状脑病(新型克雅氏病),截至目前,全球感染人数超过200例,我国台湾也发生过一例。

2 病原特点

该病的病原是朊病毒,没有核酸,是一种特殊的致病糖蛋白,在细胞中以细胞型和异常型两种形式存在,前者没有传染性,后者有传染性[2]。朊病毒在病牛体内中枢系统的分布最多,粪尿中几乎没有。病毒对常见消毒剂、酸碱和高温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必须高温高压强碱才能将其杀灭。朊病毒在机体内潜伏期长达数月甚至数十年。在感染后并不会造成病牛发热、发炎。正常情况下朊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很少出现水平传播[3]。

3 致病机制

朊病毒通常不会直接感染病牛的中枢神经系统。健康牛在感染软病毒后会进入长时间的无症潜伏期。因此,普遍认为除中枢神经系统外,牛机体内存在朊病毒的储存库。朊病毒通过污染饲料被摄入机体,随后通过肠系膜神经节到达交感神经纤维,从交感神经纤维进入脊髓,最后到达大脑中枢神经系统。

4 流行病学

该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4~90 d,有的3~8年甚至更长。痒病病羊或病牛及其制成的骨肉粉是该病的主要感染源,主要通过饲料传播。此病的易感动物包括牛、羊、人、猫等,其中各种牛都易感,尤以3~5岁牛易发,但3~11岁的牛均可感染。2岁以下、10岁以上的牛感染概率较3~11岁牛低。另外,该病在黑白花奶牛中的发病率较其他品种的牛更高。

5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患病牛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精神异常。焦虑不安、恐惧、神志恍惚和烦躁等精神质症状;运动障碍。即病牛步态呈“鹅步”状,四肢伸展过度,有时倒地,起立困难或无法站立,共济失调;感觉过敏。对声音和触摸过敏,尤其是对头部触摸过分敏感,在挤奶时出现乱踢乱蹬和擦痒现象。最终病牛因无法进食而死亡。

对病死牛进行解剖后难以通过肉眼发现病理性变化。对于无症状的牛可通过进行回肠远端检测发现其是否感染。少量无症状牛可在中枢神经系统检测到感染性。在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后可发现,病牛的大脑出现类似海绵状的空泡性外观,其中以污神经和三叉神经核以及中央灰质空泡化最严重。另外,角质细胞肿大,神经元数量减少[4]。

6 诊断方法

我国针对牛海绵状脑炎的诊断方法有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三种。

6.1 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可做出初步判断。发病初期的症状比较隐蔽,不易察觉。主要表现为挤奶时踢腿蹬腿、不愿过门槛和水泥地以及反刍减少、逐渐消瘦等。发病后期表现为食欲不振、身体明显消瘦、易倒地或起立困难,且对声音、光、触摸等敏感,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和神经症状,不愿过障碍物等。

6.2 鉴别诊断

低镁血症、李氏杆菌病、脑内肿瘤、狂犬病和其他脑病与牛海绵状脑炎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要进一步进行鉴别诊断。

6.3 实验室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难以对此病做出诊断,还需依靠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方法有病原检查、脑组织病理学检查、动物接种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印迹和电镜技术等,各有利弊,例如免疫组织化学法方法简单、价格低廉,但耗时长;ELISA和免疫印迹结果准确、迅速但是价格昂贵。其中脑组织病理学监测是最可靠的方法,它是以病牛脑干核的神经元空泡化和海绵状变化的出现为检查依据,如果组织切片的效果好,确诊率可达90%,但是耗时长,需要2周才能出诊断结果。并且需要在病牛死后才能够确诊,需要水平较高和丰富的神经病理学观察经验。另外,也可通过动物接种实验进行牛脑海绵状脑病的检测,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

7 防制对策

虽然我国还未发现此病,但仍然有从境外传入的可能,同时无治疗和预防此病的特效药物和疫苗,还需采取严格的综合措施进行防制。

7.1 总体策略

我国针对牛海绵状脑病的总体防治策略以“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理”为主。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防制机制,实施综合防范措施,从而切实做好牛海绵状脑病的预防工作。

7.2 防范措施

1)严加内查。首先,要做好牛海绵状脑病和痒病的监测,建立全面的疫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病源。其次,制定严格的强制报告和产地检疫制度。如果牛场发现病例,立刻进行隔离、上报,并按照相关要求处理病牛。对谎报、瞒报、不报的作严肃处罚。然后做好疫病的风险分析评估和产品的入境检疫。最后加强饲料的监管。饲料的安全直接关系着畜产品的食用安全,因此要重视饲料的安全问题,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包括饲料的生产、营养成分和原产地等)、法律法规,并完善饲料加工工艺,防止劣质、受病毒污染的饲料流入市场,以促进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2)严抓进口产品。加强反刍动物以及相关产品的进口管理,禁止进口来源于痒病和牛海绵状脑病发生国家的活牛羊及其肉、奶、精液、肉骨粉等制品。例如爱尔兰的一些牛海绵状脑病的报道病例中,部分就与英国进口的活牛羊或肉骨粉相关。因此,我国也要加大对进口产品的入境检验检疫以及对反刍动物及其制品走私的打击力度,禁止人员携带和邮寄牛肉及其产品入境,特别是禁止从英国进口牛羊、精液、胚胎和任何肉骨粉等,避免此病传入我国。

7.3 做好病牛的处理

为了更好地控制疫病,牛场发现病牛后做好相关的扑杀和销毁工作,并对病牛尸体、剖检病料等进行深埋等无公害化处理,禁止售卖病牛及其制品。同时,禁止在饲料中添加肉骨粉等反刍动物蛋白。

7.4 加大宣传教育

此外,可借助报纸杂志、电台、会议等媒介加大对此病的宣传,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和卫健卫部等部门及时发布通告和相应法规,以提高民众和养殖场户的防控意识。

7.5 建立反刍动物及产品追溯系统

坚持落实“一牛一标”。通过不断推进电子标签,从而对进口牛群做好原产地和目的地標识。通过建立完善的养殖、防疫、调运、检疫证明等档案,从而保证信息的连续、真实和可追溯性。另外,还应加强屠宰加工和流通过程的信息管理工作,通过标识和可追溯系统建立完善的召回机制。

7.6 应急处理

一旦发现疫情,应根据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技术规范,对各养殖场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扑杀、无公害化处理等措施,从而有效防治疫情的大规模扩散。除此之外,还应立即开展对患病病例的追溯性调查,从而及时确定传染来源,对疫病风险进行正确评估。另外,相关部门应遵循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等原则,将疫情信息及时进行发布[5]。

7.7 保障措施

对于疫病的保障措施,主要分为组织保障、技术支撑和经费保证3大类。组织保障主要为各相关单位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及时通报疫情发展形势和防疫工作进展,通过不断调整防制措施,从而提高牛海绵状脑病的防范效果。疫病发生时,需要依靠各防控机构的技术力量。通过成立专家委员会,加强技术指导,对疫病风险等级进行正确评估,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

8 结语

综上所述,牛海绵状脑病对我国养牛业危害较大,为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养殖人员应加强日常的检疫工作,熟练掌握该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治疗措施等养殖知识,从而减少疾病的扩散程度。另外,通过加强技术支撑、建立完善的防范机制,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对我国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海亮.牛海绵状脑病的防制[J].兽医导刊,2019(5):31.

[2] 孙在宏.牛海绵状脑病的防制[J].中国动物保健,2020,22(1):55-56.

[3] 李宗明,李秀凤.海绵状脑病致病朊蛋白对胆碱能神经元兴奋性和膜受体的影响[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0,5(4):262-264.

[4] 禚振男,刘斌.浅谈牛海绵状脑病[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5):169.

[5] 国家牛海绵状脑病风险防范指导意见[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7(4):52-54.

猜你喜欢
朊病毒诊断监测
双面朊病毒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朊病毒研究的前世今生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污染环境引发的风险
研究人员首次人工合成人类朊病毒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