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博物馆馆藏酒具文物内涵:器物之美,文化之韵

2023-06-23 21:51李利
文化产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酒具遵义市陈列

李利

在遵义市博物馆(贵州酒文化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藏品中,酒具文物别具特色,研究和揭示这些文物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对在陈列展览中采用正确的布展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观众深入了解文物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对观众观赏陈列展览有很大的帮助。加强对馆藏文物的研究,探索文物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文物研究是做好博物馆陈列工作的基础

遵义市博物馆有一大批与贵州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相关的文物,如苗族祭祀活动中使用的酒具、婚礼上盛酒的红木桶、饮酒的牛角杯、葫芦酒壶、葫芦酒舀、侗族牛皮酒杯、布依族倒壶、瑶族藤编酒海,等等,各具特色的民族酒具琳琅满目。在收集这些文物之初,遵义市博物馆就对其制作工艺、使用方法、传承历史等进行了基础的调查与记录。每一件文物背后或有一段鲜活的历史,或记录了一个民族生动的生活场景,或记载了一种具有创新价值的手工技艺,如果整合这些文物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将其与各民族的历史渊源相结合,就能揭示文物本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使其在陈列展览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进而使观众产生共鸣。

但是,在陈列展览中,经常能看到部分讲解员对这些文物作出这样的解说:“这是侗族婚礼酒使用的红木酒桶”“这是苗族迎宾酒使用的牛角酒杯,集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于一体”“这是仡佬族祭祀时使用的木柯”“这是瑶族同胞使用的藤编酒海,用藤条编制而成,髹漆后盛酒滴酒不漏”等。講解员只对文物的形制和工艺进行简单介绍,对其文化内涵方面缺乏细致入微的讲解。特别是当部分游客对某一文物感兴趣而提出一些专业问题时,讲解员往往难以应对。

为了厘清文物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使文物在陈列展览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应当准确、合理地组织和运用展陈内容,揭示文物展品的文化内涵,促使游客更好地观赏和了解文物。比如遵义市博物馆展出的“青花仙人戒满杯”(清代传世文物),该杯的研究重点在于其工艺价值和文化价值上。工艺上,该杯色泽纯正、纹饰典雅、造型别致,高5.4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4厘米,白地青花,敞口圈足。利用虹吸原理在杯内巧妙地将虹吸管塑成一仙翁形象,注酒时如超过仙人肩部,酒液就从底部一滴不剩地漏掉;如低于仙翁肩部,便可斟酒享用。工艺上采用虹吸原理,这与“满招损,谦受益”的传统道德观相得益彰,以告诫饮者节制,同时也彰显了制作者的智慧及文化底蕴。如果能在陈列及讲解中将该文物的人文价值和工艺价值传递给观众,便能提高陈列展览的传播力,使观众明确文物的珍贵价值。

对文物进行深入研究,还有利于在陈列展览中准确地表现陈列主题和陈列内容。

如遵义市博物馆在展示茅台酒发展历史的陈列展览中,选用了西南大儒郑珍的《茅台村》一诗,及民国初年盛行的圆形鼓腹茅台酒瓶。郑珍写下的“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及“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等诗句是两百多年前茅台口岸酒业兴盛、盐业发达的文字记载,而圆形鼓腹茅台酒瓶更是直接展示了民国初年茅台酒的产品及包装形象,两者相结合,便是茅台酒历史发展的最好实证。为展示茅台酒独特的生产工艺,选择砂石甑、竹编酒篓和木锨、木铲等文物,组合成系列展览,这也是在考察茅台酒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形成的构思。生产茅台酒时不能使用金属工具,必须用木质及石质材料,老人说,这是为了保存酒品的纯正口味。糙沙用木锨、木铲,下沙用竹编背篓,蒸粮坯用砂石甑,冷却取酒用陶制夹缸,贮存用竹编酒篓,这一组绿色生态的工具组合是展示茅台酒工艺和茅台酒文化最有价值的实物证据,同时也展示了历史上茅台酒最原始、最严格的操作流程。

因此,加强对馆藏文物的研究,探究文物的历史背景,揭示文物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准确诠释陈列展览的主题,彰显陈列展览的魅力,这也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遵义市博物馆民族文物研究的方法要素

在遵义市博物馆的文物藏品中,贵州民族民俗文物的占比较大,酒文化专题中的酒礼酒民俗器物较多。在研究这些文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追溯文物的渊源和后续发展中的变化,以探求文物的历史价值;另一方面,要关注与文物相关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和生活特性等;此外,还要从文物的制作工艺角度审视民间工艺特殊的美学价值。在此,笔者尝试对苗、侗、布依等民族最珍贵的“牛角杯”和普通的酒器“酒格当”作初步分析,希望为民族文物研究提供新思路。

按照民族文物的背景和使用情况作综合资料分析

贵州少数民族人民在盛大的迎宾活动中常使用牛角杯向宾朋敬酒,表示对客人的敬意和尊重。其中,苗族敬酒讲究寨前的拦路酒、房前的进门酒、席中的敬劝酒、辞别时的送客酒等流程,综合构成了“苗族迎宾敬酒”民俗,表现出苗族人民热情待客、重情守义的特点。

我国民间使用牛角杯的历史久远,《豳风·七月》中有这样的记述:“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兕”指雌性犀牛,“觥”是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兕觥”特指牛角杯。这说明早在西周时期我国西部民间就有使用牛角杯的历史。“角”本是先民狩猎而得的兽畜之角,如同用贝壳作饰品,用竹简书写一样,角就地取材被做成了酒具,这样就有了后来以角为偏旁造出的表现酒器酒具的字,如觥、觯、觚、斛、觞,等等。这些古代酒具延续了“角杯”的使用记忆,为研究我省各民族牛角杯的多重文化价值提供了有效的思路。遵义市博物馆为展示贵州省少数民族使用牛角杯的民俗,在基础陈列中选用了龙凤牛角杯,其彩绘纹饰以龙凤纹和鱼形纹为主,寄托少数民族人民祈盼吉祥富足的愿望。龙凤牛角杯以其传世久远、工艺考究、纹饰内涵深厚而显珍贵。此杯杯体施朱漆银饰雕花,主体两侧分别雕刻一龙一凤,杯脊上雕有“乾隆叁拾肆年季夏谷旦己丑潘按江晋记长用”文字,记录的是黔南龙里县大兴乡潘氏家族传用的历史,其间蕴含着迭代更替的家族庄严,是研究黔南苗族支系的极有价值的器具。从先民用兽畜之角作杯,到苗、侗、布依等民族使用的精美牛角杯,这不仅是一种器物的传用,更是一种古老生活方式的传承,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民族文物的使用揭示民族心理和该文物的历史价值

民族文物在很多民俗现象中都有特殊的含义,其与民族精神密切相关。以苗、侗、布依等少数民族生活中常使用的葫芦酒具为例,葫蘆酒具被称为“酒格当”,是用老葫芦去瓤制成的,其形状各异,或为切去长柄而制成的酒壶,或为将葫芦纵破为二制成的酒瓢、酒杓,是少数民族人民生活中的常用品,也是民俗现象中具有某种意象的指示物。

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的侗族人民有一种风俗,孩子长到七至十岁,每逢大年初一,老人们要在葫芦酒舀(侗语称为“迈布”)上贴一点青苔,并用其在孩子的前额轻敲三下,口念“迈布贵高、迈布贵那、畔畔麻扣”,意思是用酒舀敲你的头,愿你长大后像枫树和杉树那样高大健壮,然后给孩子吃一点青苔,再沾尝一点米酒。

贵州省三穗一带苗族的结婚活动有“赠葫芦”的仪式,葫芦很大,缠着一丈二尺长的青布,酒菜具备,葫芦师燃香点烛后,抱着葫芦念葫芦经,大意是祝福新人之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子孙满堂。念诵完毕,在新郎额头上用锅烟画“十”字,随后再郑重地将葫芦赠予新郎。

上述仪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民族心理还有待深入研究。例如,葫芦被用于祝福的民俗和仪式中,其既是代表某种文化含义的指示物,即葫芦多籽吉祥的象征,又是民族文化心理上的一种依托之物,有圣洁祥瑞的指示意义。

民族文物的工艺探求

民间工艺是一个地区和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表象。一般的民间工艺取材均来自身边,物产与自然环境是民族生存的重要条件,共同构成了民间工艺诞生的背景。手工艺者常采集身边随手可取之材制作工艺品,通过简洁朴素的方式深刻表达了民间智慧和意趣。如遵义市博物馆征集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高芒村的藤编酒海,“酒海”形若深口大碗,直口,圈足底,口沿一侧向内高出一半月形挡,挡外的肩腹部有一流,流长2厘米,是贵州黔东南州各少数民族人民向宾客敬酒时用以盛酒的一种酒具,多为陶器。主人向宾客敬酒,一手执酒海,一手执酒杯,将酒海中的酒倒入酒杯中。苗族敬酒礼中有“高山流水”这一习俗,即多人执酒海,上一个酒海向下一个酒海倒酒,一个接一个,最后一个酒海再倒入客人的酒杯中,形式特别,热闹有趣。遵义市博物馆的这个藤编酒海,整器用细藤条一气编成,内部髹漆,用以盛酒点滴不漏,是瑶族群众利用自然环境中的野生藤条编制生活用具的代表器物。从江县地处广西与贵州交界之地,常年气温偏高,植被繁茂,自然生态良好。这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当地瑶族群众就地取材,利用藤条编制生活中的各种用具,如藤碗、藤盆、藤篮、藤盘、藤包等,工艺精致,造型优美,具有审美价值。性能上,这些藤编用具密不透风,再加上髤漆技术,能够达到盛水不漏,盛食保鲜的效果,是瑶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的记载。其将工艺美与实用性相结合,对于今天的工艺品制作仍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侗族牛皮酒杯的制作也同样做到了物尽其用,杀牛后,趁其湿润,将牛皮紧绷在模具上,细致地钉上铆钉,待其风干,取出模具后制成形状各异的精美牛皮杯。侗族男子将其佩戴在腰间,走长路时接山泉,舀井水。这腰间的牛皮杯代表了他们生活的能力和本领。

征集于贵州省龙里县的清代传世倒壶,壶身呈桃形,高15厘米,腹径最大处11厘米,平底,底径7厘米,壶口置于底部,口径3厘米,口部于壶身内延伸制作一管,管略高于壶肩。壶身中段两侧分别置有把和流,把为扁圆形,流呈弧形上翘,酒从底口部注入后翻转斟酒。壶身通体绿釉,间有酱褐色釉,八条弦纹把壶身均分,釉色光亮鲜艳,小巧别致,其制作工艺代表了布依人和谐一致、情趣至上的追求,体现了其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对上述酒器的研究,我们可以多提几个问题:1.藤编酒海为什么盛酒以后会点滴不漏?它髹的是什么漆?这种漆作为自然的提取物用于酒具为什么对人没有伤害?2.无口的倒壶,形制为什么这样独特?工艺的难度在哪里?施釉技艺的成分及关键点是什么?3.牛皮酒杯表现的文化心理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深入解决能把贵州多民族团结和谐、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民族风尚呈现出来,把各种手工艺的精妙展现出来,把手工艺背后蕴含的民族心理等表达出来。这种文化心理与构建和谐社会,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社会理念不谋而合。这说明博物馆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挖掘民族文物的审美价值,而且还必须从工艺的技能技巧、器物的材料运用等方面来考证民族地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状态。从中可以看出,只有对民族文物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深入研究,才能充分发掘文物的文化价值,提升陈列展览的思想内涵,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生动的,能够激发其情感共鸣的陈列展览。

藏品是博物馆开展一切业务的基础,藏品研究是博物馆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没有足够的藏品,博物馆陈列和研究就是无米之炊;没有科学的管理和整理研究,没有藏品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准确揭示,陈列展览和综合研究也就难以开展。贵州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物是贵州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加强对民族文物的研究是建设博物馆的重要环节。

遵义作为酒乡,其历史文化、酒文化各具特色,遵义市博物馆作为遵义的综合性博物馆,应不断加强对各类文物藏品的深入研究,揭示贵州各民族文物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遵义市博物馆(贵州酒文化博物馆)]

猜你喜欢
酒具遵义市陈列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种类丰富的酒具
“座右铭”原为酒具
喜迎新年
——遵义市春节联欢晚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