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2023-06-23 06:31
文化产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闻斯行仁政学派

“诸子百家”主要流派之儒家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如《论语·为政》中提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由此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孔子还提倡“因材施教”。在《论语·先进》篇中有这样的对话: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同时,孔子还强调学生要全面发展。在《论语·述而》篇中,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还认为“性相近”,这也是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总之,孔子对促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他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将此称为“六经”。其言论载于《论语》一书,流传至今,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在天人关系上,荀子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猜你喜欢
闻斯行仁政学派
解读《论语》
《论语》中的读书与践行
闻斯行诸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子路问强
孟子说仁德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
《论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