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图书馆藏文徵明《梅花百咏》伪书考

2023-06-25 08:12郑斌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徵明

郑斌

摘 要 南京图书馆所藏清朱文懋抄本《梅花百咏》收录咏梅七绝九十六首,被认为是明代文徵明佚作。通过对该抄本所收诗作的详细考察,可知其中有九十五首皆出自元人冯子振《梅花百咏》之中,另一首则为元人释明本或韦珪之作,故所谓文徵明《梅花百咏》实乃明人作伪而成。

关键词 文徵明;朱文懋;冯子振;《梅花百咏》;伪书

分类号G25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3.04.013

Abstract Nanjing Library has a collection of poems named Meihua Baiyong copied by Zhu Wenmao in the Qing Dynasty, in which there are ninety-six poems on plum blossoms, which have been thought to be the works of Wen Zhengming. A detailed textual research of these poems reveals that ninety-five of them were written by Feng Zizhen of the Yuan Dynasty, while the other one was written by Shi Mingben or Wei Gui of the Yuan Dynasty. This collection of poems purporting to be by Wen Zhengming was actually forged by the Ming Dynasty.

Keywords Weng Zhengmin. Zhu Wenmao. Feng Zizhen. Meihua Baiyong. Pseudograph.

0 引言

南京圖书馆藏有一部清光绪年间朱文懋抄本《梅花百咏》,所收诗歌向来被认为乃明人文徵明之作。《明别集版本志》著录云:“《梅花百咏》一卷,明文徵明撰,清光绪二十三年朱文懋抄本。所载均七言绝句,《甫田集》中失收。”[1]近年来,南京图书馆普查馆藏古籍,仍将其著录于文徵明名下[2]。由于文徵明在明代艺苑具有崇高地位,不仅是“吴门画派”的领袖,而且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故此集颇受学界瞩目。《中国花文化辞典》云:“《梅花百咏》1卷。文徵明撰。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朱文懋抄本,南京图书馆藏……所咏梅花诗,情趣盎然,为咏梅诗之杰作。涉及梅之品名、特性、种养、产地等,是花史研究的重要资料。”[3]宗廷虎、李金苓亦曾指出:“咏梅文学的繁荣不仅表现在以上所述咏梅文学作品的大量涌现,而且还表现在作者视野拓展、观察细微、赞咏视角多样化……明代文徵明的《梅花百咏》除包括了以上多种视角外,还包括梅花不同种类等视角。”[4]笔者因搜访各类咏梅诗籍而关注到此,进而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该集所收之诗并非出自文徵明之手,不容不辨,故草成此文,以就教于同好方家。

1 朱文懋抄本《梅花百咏》述略

南京图书馆藏抄本《梅花百咏》一册,封面无题签,共十四页,半页十一行,满行二十三字,朱丝栏格,左右双边,卷端题“梅花百咏”,后有小序云:

往岁待诏金门,驱车驿路,时遇铁干生香,无不低徊留意。但所适之境不一,其暗香疏影之致而徒得之于目也。谢政归来,历有年所,停云之东植梅数株,每芳信临时,啜茗相对,真得逋仙之心赏,漫成百咏,并为寒香写照。停云馆主人徵明识。[5]卷首

此后共收咏梅七绝九十六首,诗题依次为古(后省“梅”字,下同)、早、庭、官、江、溪、岭、野、忆、梦、寻、问、探、索、观、赏、友、寄、评、歌、别、惜、折、剪、浴、浸、簪、黄、盐、蟠、接、补、苔、杏、腊、竹、雪、月、风、烟、千叶、鸳鸯、绿萼、臙脂、西湖、东阁、清江、孤山、廨舍、汉宫、江上、书窗、琴屋、棋墅、钓矶、樵径、僧舍、道院、柳营、茅舍、蔬圃、药圃、前村、照水、山中、城头、水竹、水月、担上、杖头、隔帘、照镜、未开、乍开、半开、全开、妆、孤、移、疏、老、新、矮、远、落、瘦、宫、傍阶、寒、咀、盘、红、粉、青、玉笛、纸帐。卷末有朱文懋识语一篇,云:

炎梅蒸郁,人事纷纭,案上笔研芜杂。有人以停云馆主精楷书《梅花百咏》素册见示,读之觉冰雪在胸,令人神清气爽。适有百年朱丝格纸,取以临之,奉赠梅溪书屋主人,聊备插架。光绪丁酉荷夏,鸳湖朱文懋识。[5]卷末

从作者署名可知,此本为朱文懋所抄无疑。然而此人既无碑铭、传记传世,所撰诗文亦久佚弗传,其生平事迹仅能据相关文献略知一二。

上引手识自题“鸳湖”,当即嘉兴鸳鸯湖。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刊本《(万历)钱塘县志》有“钱塘县疆图”及“钱塘县治图”,后有“光绪癸巳冬月刊成仁和罗榘校字嘉兴朱文懋绘图”[6]牌记。丁丙辑《武林掌故丛编》所收《鉴公精舍纳凉图咏》前有“钱塘王元沝嘉兴朱文懋临摹书画光绪乙未长夏武林丁氏付雕”牌记[7],《西溪梅竹山庄图咏》前有“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八月廿二日恭甫朱文懋重摹”牌记[7]6582。同时,《武林掌故丛编》中还收有朱文懋所辑《直阁朱公祠墓录》二卷,卷首王棻序称“嘉禾朱君文懋,盖公之远孙,惧其久佚而失传也,乃裒自宋以来纪公之墓若祠者,录为二篇,附以行实诗文等,分为二卷”[7]5862,两卷之首皆题“嘉兴后裔文懋谨辑”。又,丁立中《先考松生府君年谱》卷端有“愚侄嘉兴朱文懋拜填讳”等字[8]。由此可见,朱文懋当为嘉兴人,自诩为朱熹后裔,“恭甫”或为其字。

光绪十七年(1891年),丁丙六十寿辰,朱文懋有寿联一幅[9]。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丁丙去世,朱文懋作挽诗四首,丁立中于其名下注“功甫”“嘉兴”,小序称“文懋获交于先生廿年”,第四首自注“先生既访得少章公墓,重加修葺,惧后来更早湮没,因命文懋辑成墓录。先生尽发藏书俾资采获,更为手定条例。书成即为付雕,以永其传”[9]133,所述即丁丙助其纂辑《直阁朱公祠墓录》事。除挽诗外,另有挽联一幅[9]71。由此可知,朱文懋与丁氏家族交往甚密,其字亦作“功甫”。

南京图书馆所藏朱文懋抄本卷端钤有“八千卷楼”朱文方印一枚,朱文懋识语所谓“梅溪书屋”亦即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是知此集原是丁丙旧藏善本。又,《善本书室藏书志》云:“《梅花百咏》一卷,旧钞本,前有衡山手识云(即前引小序,略)……百咏均七言绝句,《甫田集》中所遗也。鸳湖朱文懋得百年朱丝旧楮,录之,洵佳帙也。”[10]《明别集版本志》亦云:“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称‘鸳湖朱文懋得百年朱丝旧楮录之,洵佳帙也,即此本,原抄前有文徵明手识。”[1]据程章灿、许勇所述,“1908年,丁氏后人将全部藏书低价售与江南图书馆……江南图书馆是南京图书馆的前身,今日我们依然能在南京图书馆中,一睹八千卷楼藏书昔日风采”[11],今南京图书馆所藏当即是时购入。

细读朱文懋手识,其中仅云“有人以停云馆主精楷书《梅花百咏》素册见示”,并未将所书之诗归在文徵明名下。然而,丁丙却误将朱文懋所抄《梅花百咏》认为文徵明所作,称其为“《甫田集》中所遗”。由于丁丙八千卷楼及其《善本书室藏书志》的巨大影响力,此误一直流传至今。

2 所谓文徵明《梅花百咏》的其他传本

除朱文懋抄本外,署文徵明所作《梅花百咏》还有多种其他传本流行于世,仅笔者所知就有以下五种,现分别叙述如次。

其一,《岳雪楼书画录》本。孔广陶《岳雪楼书画录》著录《明文待诏<铁干寒香图>卷》,并从中过录咏梅七绝九十六首、文徵明手识一则。孔广陶自识云:

余从客中得见梅道人墨梅卷,支指生书此百咏于后,六载以来,言念及之,尚觉神往。今复寄寓汾江西园,园主人出此卷求售,展读一过,似渔父再入桃花源矣。时吴仲圭隐居禾中,小圃植梅数十株,吟詠其间,故号梅道人。待诏亦以致仕后于停云馆种梅咏诗写照,古人韵事,先后一辙。其书法秀骨天成,酷似赵吴兴,是卷可称三绝……题曰《铁干寒香》,意深且远也。咸丰戊午(1858年)夏,涤研识此。季子孔广陶。[12]

据孔广陶所述,此卷为纸本,高七寸五分,长三尺一寸一分,首尾有“文徵明印”“衡山”“文嘉”“雁门文氏家藏”“文休”等钤印十余枚。

《岳雪楼书画录》是道咸年间孔光镛、孔广陶兄弟著录家藏书画之目录,约成书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今存光绪十五年(1889年)三十三万卷堂刻本,流传甚广。其所著录的《铁干寒香图》卷在民国时期曾颇受关注,郑逸梅即有云:“文徵明有铁干寒香图卷,长三尺余,并书《梅花百咏》于后,几达二丈。如咏古梅、早梅、绿萼梅、东阁梅等,最后为纸帐梅,我以纸帐铜瓶室为斋名,颇以未能目睹是卷为憾。”[13]吴湖帆一九三七年五月十六日日记记述当日曾看到一幅祝枝山书《梅花百咏》,为“明人赝本”[14],所指亦当是此本。

将朱文懋抄本与《岳雪楼书画录》过录之诗互勘,可见二者所收诗歌标题、次序完全相同,所不同处仅是朱文懋抄本中仅将《岳雪楼书画录》所录文徵明手识移至于卷端而已。由此可知,朱文懋所见“停云馆主精楷书《梅花百咏》素册”应当就是根据《岳雪楼书画录》临摹仿写。

其二,《天尺楼丛钞》本。《中国丛书综录》载:“《天尺楼丛钞》,(民国)刘世瑗辑,天尺楼抄本。《宁极斋稿》不分卷,(宋)陈深撰。《光庵集》不分卷,(明)王宾撰。《杜东原诗集》一卷《文集》一卷,(明)杜琼撰。《楼居杂著》一卷《野航文稿》一卷《诗稿》一卷附录一卷,明朱存理撰。《梅花百咏》一卷,(明)文徵明撰。”[15]按,刘世瑗(1889—1917),字蘧卿,贵池(今属安徽)人。晚清著名外交家刘瑞芬之子,刘世珩之弟。刘世瑗雅好藏书,“天尺楼”即其藏书处,与其五兄刘世珩“聚学轩”皆清季民初著名藏书楼,此本当即刘氏所抄。

其三,宁夏博物馆本。据于希揭露,宁夏博物馆亦藏有一部署名文徵明的《梅花百咏》之作。其文云:“宁夏博物馆文物库房藏有古籍明代文徵明所书《明文待诏书梅花白咏》诗集一册,此书为宣纸线状,共一十六页,每页分成七栏,每栏十九字,以楷体书写,封面书签题‘明文待诏书梅花白咏字样……书尾有小记一篇,计有85字,记末署‘停云馆主人徵明书并识。”[16]其后所录“小记”即前述各本中署在文徵明名下的“手识”,文字无异。此本所收仅有五十二首,依次为古、早、庭、官、江、溪、岭、野、忆、梦、寻、问、探、索、观、赏、友、寄、评、歌、别、惜、折、剪、浴、浸、簪、黄、盐、蟠、接、月、风、烟、千叶、鸳鸯、绿萼、汉宫、江上、书窗、琴屋、棋墅、钓矶、樵径、僧舍、道院、柳营、茅舍、蔬圃、药圃、玉笛、纸帐,可能是在流传过程中有所散佚。

观于文所引,此本所收之诗有与朱文懋抄本文字完全相同者,如《早梅》 《庭梅》 《寻梅》 《友梅》 《琴屋梅》 《汉宫梅》《寄梅》《黄梅》《探梅》《盐梅》等,但也有一些诗歌与朱文懋抄本之间存在异文,如《江上梅》:“欲步凌风迹已陈,水曹诗句尚清新。如今不独扬州种,江北江南总是春。”第一句“欲”字,朱文懋抄本作“却”。又如《赏梅》:“对花呵冻写新吟,吟罢还将酒自斟。不比西园艳桃李,等闲开落赏千金。”第四句“赏”字,朱文懋抄本作“费”。考虑到于文中有多处明显的文字识读错误,如“遇”误作“迂”、“曹”误作“朁”、“阑干”误作“阑于”,所以这些异文亦可能是作者辨识错误所致。

其四,周道振旧藏本。此亦一抄本,未署抄者姓氏,封面签题“明文待诏书梅花百咏”,半页七行,满行十七字,楷书。封面及首页有“惜分阴轩藏书印”朱文方印,尾页钤“梁溪周氏”“双月楼印”各一枚,知为周道振先生旧藏无疑。此本后有周道振先生跋[17]卷末云:

此册签题为“文待诏书”,于其自识可知是归田后所作,而无待诏任何时期书体者,何也?又见小楷《四时读书乐》,则面貌、行次与此悉同。后得写刻本孔氏《岳雪楼书画录》,始知此是取《书画录》卷四《明文待诏<铁干寒香图>卷》所记书、诗印制此册,原是行楷书。小楷《四时读书乐》亦《岳雪楼书画录》所记《明文待诏、唐解元书画<四时读书乐>》卷中待诏行书,纪、录皆非待诏笔也。《岳雪楼书画录》已于一九九八年戊寅秋出售,由此可见《书画录》面目。因改装并记。己卯二月初五日,无锡周道振,时年八十又三。

笔者获睹此本之局部,所见包括古、早、庭、寻、问、探、索、观、赏、友、浴、浸、簪、黄、盐等十五首并卷尾署文徵明之自识,所收诗歌、识语之文字与南京图书馆藏朱文懋抄本悉同。

周道振先生于文徵明研究用力甚深,不仅辑校文徵明诗文、题跋并为其编纂年谱,而且在文徵明传世书画鉴定方面亦独具慧眼。观其此跋之意,主要是从书法的角度对所藏抄本的否定,认为“皆非待诏之笔”,惜乎流传不广,未能为学界所重视。

其五,首都图书馆本。《首都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载:“此为明文待诏书梅花百咏(不分卷)文徵明书,清末民国影印本[18]。”从著录信息的分类归属为子部艺术类来看,此卷当为帖册之类书迹,惜未能寓目,具体情况俟更考之。

從以上所述来看,所谓文徵明《梅花百咏》最早的出处当即《岳雪楼书画录》中孔广陶从署文徵明所作《铁干寒香图》卷过录之本,该本所云此组咏梅诗之书者为祝允明,后有所谓文徵明手识。事实上,无论是祝允明所书还是文徵明所书,皆已经吴湖帆、周道振鉴定为赝品。可惜的是,吴、周二先生的意见流传不广,未被学界所重视,以至于此误一直延续至今。

3 朱文懋抄本《梅花百咏》所收之诗出处考实

如前所述,吴湖帆、周道振早已将所谓祝允明或文徵明所书《梅花百咏》鉴定为赝品,然而,二位先生皆是从书法艺术角度出发进行判断,并未提及其中所书诗歌本身。实际上,朱文懋抄本《梅花百咏》中所收咏梅七绝九十六首并非文徵明所作,其中九十五首出自元人冯子振《梅花百咏》之中,一首出自释明本或韦珪《梅花百咏》之中。

冯子振(1257—?),自号海粟、乖乖道人等,攸州(今湖南攸县)人,或作湘乡(今属湖南)人[19]。元世祖至元年间曾任承事郎、集贤待制,泰定元年(1324年)后卒。所撰《梅花百咏》一卷,收咏梅七绝百题百首。《四库全书总目》云:

《梅花百咏》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冯子振与释明本倡和诗也。子振字海粟,攸州人,官承事郎、集贤待制。明本姓孙氏,号中峰,钱塘人。居吴山圣水寺,工于吟咏,与赵孟頫友善。子振方以文章名一世,意颇轻之。偶孟頫偕明本访子振,子振出示《梅花百韵》诗,明本一览,走笔和成,复出所作《九字梅花歌》以示,子振遂与定交。是编所载七言绝句一百首,即当时所立和者是也。[20]

冯子振与释明本之唱和是元代诗坛一大盛事,二人所作《梅花百咏》在后世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元明清三朝《梅花百咏》创作高潮的出现实由此肇端。

冯子振之作虽无元椠传世,但今存明代刻本多种,包括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刻周履靖《夷门广牍》本、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刻王思义辑《香雪林集》本以及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尊生斋刻王化醇辑《古今名公百花鼓吹唐诗五卷宋元名家梅花鼓吹二卷附明诗梅花百咏八卷牡丹百咏一卷》本等。这些版本所收诗歌文字虽有小异,但诗题、数量皆无出入,共计一百首,分别是古、早、庭、官、江、溪、岭、野、忆、梦、寻、问、探、索、观、赏、友、寄、评、歌、别、惜、折、剪、浴、浸、簪、妆、蟠、接、补、苔、杏、腊、竹、雪、月、风、烟、孤、移、疏、老、新、矮、远、落、瘦、宫、檐、寒、咀、盆、红、粉、青、黄、盐、千叶、鸳鸯、绿萼、胭脂、西湖、东阁、清江、孤山、罗浮、汉宫、廨舍、书窗、琴屋、棋墅、钓矶、樵径、僧舍、道院、柳营、茅舍、蔬圃、药畦、前村、照水、山中、城头、水竹、水月、担上、杖头、隔帘、照镜、十月、二月、未开、乍开、半开、全开、水墨、画红、玉笛、纸帐[21]。

作伪者点窜的手法包括三种:一是减少数量,相对于冯子振之作来说,朱文懋抄本所收共缺少友(抄本有此题,但与冯作不同,详见下文所述)、谱、廨舍、十月、二月、水墨、画红等七诗;二是调整顺序,这从上引朱文懋抄本的题目与冯子振之作的题目对比便可一目了然;三是改头换面,将冯作中的诗题换成其他题目,朱文懋抄本中的腊、廨舍、江上、药圃、傍阶、盘诸题实际上分别是冯作中的蜡、罗浮、廨舍、药畦、檐、盆等诗,略举两例,如表1所示。

残雪半消犹月上,暗香和影度疏帘。 檐 农家老树临书屋,清夜看花睡不堪。

残雪半消寒月上,暗香和影度疏檐。

上引朱文懋抄本《江上梅》中“步”字,冯子振《廨舍梅》作“月”;《傍阶梅》中“侬”“未眠”“犹”“帘”等五字,冯子振《檐梅》分别作“农”“不堪”“寒”“檐”。虽然这两首诗题目不同,而且还存在六处异文,但并不影响我们得出朱文懋抄本中《江上梅》《傍阶梅》就是冯子振《廨舍梅》《檐梅》的认识。不仅如此,朱文懋抄本中还有一些诗题、文字皆与冯子振之作完全相同者,如表2所示。

黄昏照影临清浅,写出林逋一句诗。 疏 数个冰花三两枝,东风点缀特新奇。

黄昏照影临清浅,写出林逋一句诗。

表2中的四首诗,朱文懋抄本与冯子振之作从标题到文字竟都完全相同,更加证明了朱文懋抄本《梅花百咏》并非文徵明之作,而是抄袭冯子振《梅花百咏》而成。

如前所述,冯子振《梅花百咏》今存多种明刻本,流传有绪,在作者归属方面完全可靠无误。因此,朱文懋抄本《梅花百咏》中与冯子振之作重出的九十五首诗歌应即冯作无疑。

此外,朱文懋抄本中有一首《友梅》,与冯子振《梅花百咏》中的《友梅》诗题相同而诗句完全不同。朱文懋抄本《友梅》云:“三益堂前世外人,岁寒谁是旧雷陈。知心千古惟松竹,冷淡相交始见真。”冯子振《友梅》则作:“红紫纷纷逞艳颜,朝开暮落费追欢。孤山剩有花如玉,肯与幽人保岁寒。”那朱文懋抄本中这首格格不入之作是不是文徵明所作或作伪者自撰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这首诗也是可以找到真正作者的。

前文曾提及冯子振《梅花百咏》乃与释明本唱和之作,其中冯作为原唱,世传明本和作有七律、七绝各一组,该诗即明本所和七绝中之《友梅》:“三益堂前世外人,岁寒谁是旧雷陈。知心千古惟松竹,冷淡相交始见真。”[22]由于释明本的七绝百咏中有八十四首与元人韦珪《梅花百咏》重出互见,《友梅》即在其中,故该诗亦见于韦珪名下[23]。释明本之作今存,前引明代王思义辑《香雪林集》以及王化醇辑《古今名公百花鼓吹唐诗五卷宋元名家梅花鼓吹二卷附明诗梅花百咏八卷牡丹百咏一卷》皆全本收录,而署名韦珪之作则更有元至正间刻本传世,且经黄丕烈等名家鉴藏无误。即便该《梅花百咏》真正作者迄今仍可讨论,但亦应在释明本与韦珪二人之间,因此,《友梅》一诗也绝不可能出于文徵明之手。

通过以上对比和分析可知,朱文懋抄本《梅花百咏》所收七绝九十六首,其中有九十五首皆能在元人冯子振《梅花百咏》中找到对应之作,二者所收有大量诗题、诗句完全相同之作,因此,即便有一些诗歌在诗题及诗句上存在少量异文,仍不能动摇这九十五首咏梅七绝著作权归元人冯子振所有的结论。至于其中另外一首完全不同的《友梅》诗,亦可在元人释明本或韦珪《梅花百咏》中找到对应之作,可知该诗亦非出自文徵明之手。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大体能够还原出这组所谓文徵明《梅花百詠》的作伪和流传的过程:明人以文徵明之名作《铁干寒香图》卷,然后模仿祝允明(即支指生)笔迹书写九十六首咏梅七绝于其上,伪造一则署名“停云馆主人徵明”的识语,并且盖上伪造的文徵明钤印。此卷曾经孔广陶等人过目,但未能辨其伪,反而著录于《岳雪楼书画录》中,并临摹过录了卷中所题诗歌、识语以及钤印等。由于《岳雪楼书画录》的刊布,晚清时期有人将其中过录之诗及所谓文徵明识语抄录出来,题作“明文待诏书梅花百咏”以传播。光绪年间嘉兴朱文懋得见一本,临摹录副后赠与丁丙八千卷楼(即今南京图书馆藏本),丁丙又将之著录于《善本书室藏书志》中,称其为“《甫田集》中所遗”。至此,这部点窜前人的伪作便被牢牢系于文徵明名下。事实上,吴湖帆、周道振二位先生已经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对所谓祝允明书或文徵明书《梅花百咏》提出了赝品的意见,可惜由于传播不广,未能为学界所重视和采纳,以至于当代学者编纂相关目录或讨论相关议题时仍持此论。笔者通过考察,发现这组署名文徵明的《梅花百咏》所收九十六首咏梅七绝实际皆为元人之作,其中有九十五首出自冯子振《梅花百咏》之中,另有一首《友梅》则为释明本或韦珪之作。至此,我们完全可以确定南京图书馆藏清朱文懋抄本《梅花百咏》并非明人文徵明之作了。

参考文献:

崔建英,等.明别集版本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4.

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第3册) [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0:386.

周武忠,等.中国花文化辞典[M].合肥:黄山书社,2000: 133.

宗廷虎,李金苓.中国集句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9: 391-392.

朱文懋.梅花百咏[M].抄本.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佚名.(万历)钱塘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 38.

丁丙.武林掌故丛编[M].台北:华文书局,1967: 5706.

丁立中.先考松生府君年谱[M]//晚清名儒年谱(第10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395.

丁立中.宜堂类编[M]//杭州丁氏家族史料(第2册).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348.

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M].曹海花,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1575.

程章灿,许勇.书史纵横:中国文化中的典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143.

孔广陶,撰.岳雪楼书画录[M].柳向春,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470.

郑逸梅.艺林散叶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7:127.

吴湖帆.吴湖帆文稿·醜簃日记[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80.

上海图书馆.中国丛书综录(第1册)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54.

于希.宁夏博物馆藏古籍《明文待诏书梅花白咏》赏析[J].消费导刊,2016(12): 222-223.

佚名.明文待诏书梅花百咏[M].抄本.

首都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第3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347.

桂栖鹏.冯子振生平三考[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1-5.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1707.

冯子振.梅花百咏[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81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23-32.

杨镰.全元诗(第20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3:170.

杨镰.全元诗(第44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3: 438.

郑 斌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江苏南京,210097。

(收稿日期:2022-11-17 编校:田 丰,曹晓文)

猜你喜欢
文徵明
大器,可晚成
诗文书画四绝才子文徵明
三姐,钱够吗?不够问我要,开心最重要
——文徵明《致妻札》
山洞、漁人、水澤田地——文徵明的理想国
文徵明书画专题(上)
纸间书画馆 “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慢慢写字,好好活着
文徵明余生念念不忘的西苑之行
文徵明:清风傲骨写江山
附:景与神会 象与心融 从《惠山茶会图》卷看文徵明的青绿山水画创作
文徵明诗咏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