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职教育评价改革机制与实践研究

2023-06-26 14:02谢新柳
学周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中职院校新时代

谢新柳

摘 要:新时代教育改革成为我国教育的重点目标之一,中职作为我国全面教育的构成部分,也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教育評价改革是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培养职业教育人才能力的必然选择。但是现今中职教育评价仍然具有覆盖面不完全、评价体系缺乏中职特色、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等诸多不足,阻碍了推进中职教育改革。本文立足于新时代中职教育评价改革的现实需求,提出教育评价改革机制及其实践策略,以期为中职教育改革助力。

关键词:新时代;中职院校;教育评价;改革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0-003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11

教育改革是近年来各级教育机构共同的目标,中职教育同样如此。教育评价综合判断和衡量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与教学培养人才的本质息息相关。为了实现培育综合全面的技能型人才、构建科学现代的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中职院校必须意识到教育评价的重要性,立足于国家战略目标、新课程改革精神、职业教育需求积极探索教育评价改革的有效机制,形成全面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推动中职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行。

一、中职教育评价改革的意义

(一)凸显职业教育定位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同,均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二者的教育内容、目标、价值、定位等却有根本性不同。传统的中职教育评价参照普通教育基准,导致其定位不明,削弱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提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号召,改革和完善教育评价能够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凸显职业教育的定位,提升中职教育的价值,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强化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今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规模已居世界首位。但是一直以来,中职教育各方面都仿照普通教育发展,导致教育内容和教育成果难以匹配我国经济社会的需求,进一步引发用人企业对中职教育毕业生的认可度低下、中职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强化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教育评价改革能够促使学校、教师共同转变传统观念,实现进一步提升中职教育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专业能力优异、综合能力突出的“一专多能”型人才,适应我国经济转型、产业提升的需求。

(三)推动中职教育现代化发展

现代化是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目标。现今我国进入了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阶段,高附加值、高技术能力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职业教育作为向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的基地,其现代化是回应我国经济现代化,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总指挥”,从根本上回答了怎样进行职业教育、培养怎样的人才、怎样开展教育管理以及教学活动这些问题,中职教育评价改革能够从根源出发、从制度做起提升教育改革整体的有效性,为中职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推动力。

(四)提升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教学评价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南,在我国各个阶段的教学中均发挥着引导作用,决定着实际教学的方向和价值,促进教师始终围绕着既定目标展开教学。放眼中职校园,部分学校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着重于学生升学,围绕升学率、考试成绩等方面展开评价,或始终以学校、教师为评价主体,忽视了学生、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评价方式更接近于普通教育,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教育评价改革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能够有效突破传统观念的误区,提升中职教育的科学性,极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

二、中职教育评价现状

(一)评价主体单一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其实践性突出,这一点也应该体现在教育评价上。但是实际上中职院校教学评价的主体仍然较单一,主要以院校为主,缺乏用人企业等第三方参与,从而导致中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难以落在实处,阻碍了中职教育高效发展。同时,现今缺乏针对职业教育的、成熟完善的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与体系,影响了推进中职教育评价改革。

(二)评价定位不明

分层分类办学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遗憾的是,现今我国中职院校的评价定位仍然不明,大多数院校依旧参照普通高中设置评价内容和要求,以划一式的标准体系,着眼于学生的考试、赛事成绩等展开评价,未能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分层分类的办学精神难以落实。

(三)缺乏关注教师

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价中,教师不仅应当承担评价主体、评价工作的施行者等任务,其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践者也应该被纳入评价对象。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并进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方向,但是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很少关注教师,有限的关注也大多集中于教师的授课能力、负责学生的考试成绩等方面,而忽视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与个性化需求,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难以进步,同时影响了用人企业人员等加入中职教育的热情,不利于职业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忽视学生的需求

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现今中职院校评价却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中职院校的生源来源多样,学生的学习基础较薄弱,传统关注考试成绩的教育评价增大了学生学习文化课的课业负担,挤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空间,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实习、实训的意识薄弱,参与的积极性低下,难以满足中职教育的要求。此外,现今中职院校的教育评价忽视了普职融通、培育“一专多能”人才等新时代职业学生发展的需要,导致学生的能力薄弱,阻碍其未来升学、就业等进一步发展。

三、新时代中职教育评价改革机制与实践

(一)学校评价凸显职业特色

学校是开展职業教育的主体,居于教学评价的核心地位。为了推动有效改革教育评价,中职院校应当主动行动,明确自身的需求与价值,抛弃传统跟随普通教育模式的评价观念,为学校办学设立明确的目标,为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实践能力、毕业生能力、学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等提供坚实的基础,凸显职业教育特色。首先,中职院校应当明确“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并将其作为改革创新教育评价的基础,贯穿整个教育评价体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中职院校应当积极促进思政与技能并进,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统一,促使新时代劳模、工匠精神深深根植于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助力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实现共同发展。其次,中职院校也应该重视构建教学质量保证制度,摒弃传统内容粗放、实效性薄弱的评价方式,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活动审核改进制度,促使学校负责人、各级教师等明确自身的育人责任,围绕教育评价结果不断完善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最大化实现教育评价的价值,同时促使中职院校明确本校的办学优势、特长,实现针对性发展。最后,中职院校也应该注重扩展与完善教育评价覆盖面和内容。中职院校需要始终明确实现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建设助力这一职业教育的价值,积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实训成果、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毕业后用人企业的意见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衡量基准融入评价体系,也应该邀请用人企业、行业负责人、政府等进行针对性教育评价,借助扩大评价主体范围,促进实际教学关注职业培训、服务地域的需求,进一步实现优化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师评价,助力“双师”落地

教师是教学方案的设计者与实施者,也是站在教育改革第一线的实践者和“主力军”。“十三五”以来,“双师型”教师成为职业教育教师的重点发展方向。中职教育评价改革也应该积极关注教师评价,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助力“双师型”教师落地。师德师风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基础要求,也应该成为新时代中职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院校应当积极推动建立教师的师德师风考核量表,并将结果纳入教师评定、教师的工资奖金中,提升教师自觉自主意识,避免发生传统单纯关注学生成绩、忽视学生的品德素养、不注重自身的教育能力、忽视提升专业能力等错误的教学行为。同时,中职院校更应该实现建立“双师型”评价标准。中职院校应当转变重视教师学历、职称的错误思想,从引进人才做起,围绕“双师型”需求建立针对性的认定、聘用体系,主动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积极吸纳专业能力优秀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加入学校的教师团队,为其提供完善的发展道路,促进学校教师与企业互动沟通,打破传统的人才壁垒。也应该随之革新传统的教师考核、职称制度,中职院校应当刷新观念,基于教育成果、应用性成果、实践能力、校外培训、社会贡献能力等将教师分层分类,也可以积极利用成果替代机制,促使教师多方并重、全面进步。

(三)学生评价,实现综合进步

新时代对于人才提出了更多、更全面的要求,中职学生的专业素养、综合能力、思想道德品质等均成为新时代的关注对象,中职教育评价也应该坚持品德与技能并举的价值导向,积极进行革新。中职院校应当扩大学生评价的覆盖范围,在“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推动构建学分制模式。同时深化课程思政等思政教育,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其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围绕中职学生的需求开设健身、职业病防治等特色体育课程,辅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职业病的危害,强化学生的身体素养;在传统教育内容上增加艺术、人文等实践课程,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设置阶段性的劳动教育任务单与考核表,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形成覆盖全面的课程体系及其对应的评价内容,促进学生实现综合全面发展。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点。有效的学业评价应当明确学习目标达成的各个阶段,并为各阶段设置具体的要求与标准,实现对学生精准分级。中职院校应当积极推进改革教育模式,设置模块化课程,形成“1+X”人才培养模式,以应对经济飞速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借助差异化的评价体系,围绕“1+X”证书获得量、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表现等,并结合学校所在区域、对应专业用人企业的需求等,以贴合学生专业化特点与职业发展需求的评价促使学生明晰未来的方向,激发中职学生的发展潜力,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

(四)用人评价,提供发展动力

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突出,与用人企业关系密切。企业招聘、用人方面的变化能够发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效果。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下,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把握不明、需求意愿低下。中职教育评价改革也应该加入用人评价,构建科学、系统的人才培育成长环境,为中职教育、中职学生发展提供动力。中职院校应当从推动中职教育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入手,积极联合用人企业、党政机关等,从国有企业做起,为职业教育毕业生提供与普通教育毕业生同等的地位,推动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逐步消除社会对于中职教育的错误观念,并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开展职教高考试点,开阔中职毕业生的发展空间。学校也应当主动行动,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纵横双向评价学生,并将其公布在学校的云平台上,促使用人企业等社会各界了解中职院校人才的能力,鼓励其提出意见,实施评价,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发现人才缺口,实现对应教育。同时,中职院校也应该建设学校人才的上升体系。在职业教育招生考试评价方面,中职院校应当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共同打造“专业能力+文化素养”的入学考核模式,并利用春季招生、对口招生等多样的招生模式为中职学生提供多选择的上升途径。学校也可以积极开展中职、高职、本科一贯式教育、“3+2”分段式教育、中职专业与普高文化共同教育等新型的多样化教育模式,与各阶段院校共同形成学分互换、学习成果互认等评价模式,实现普职连接,共同发展,建立职业特色突出、发展空间广阔的中职人才培育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也迎来了更多的要求与考验。中职院校应当积极行动,由教育评价入手,意识到传统教育理念及模式的不足,重新确立中职教育的方向和价值,从学校、教师、学生、用人等中职教育的全方位做起,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改革,形成科学合理、实践性强的教育评价机制,并深入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助力我国职业教育高效发展,回应新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孙延杰,韦卫,李祥.教育评价改革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与实践向度[J].职业技术教育,2022(21).

[2] 王世斌,林宇.项目式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政策效力评价研究——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6).

[3] 罗喜娜,阳晓昱.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育人困境探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

[4] 程光胜.从大数据到小数据:职业教育精准学习评价的新思路[J].职教通讯,2022(9).

[5] 邹烈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局审视与突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5).

[6] 邬郑希,郝瑜沛,曹喆.基于在线教育平台的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0).

[7] 童丰生,刘毛毛.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X证书公信力提升路径研究——以在赣试点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22(3).

[责任编辑 吕 媛]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中职院校新时代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