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成形术对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病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量的影响

2023-06-26 09:48张鸿日徐玖麟彭静华郝晓伟陈宇航郭孝龙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液囊颅骨脑室

张鸿日 徐玖麟 彭静华 郝晓伟 陈宇航 郭孝龙

脑积水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5],部分病人选择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行颅骨成形术。有报道指出单纯颅骨缺损可导致颅内压下降,颅骨成形术可以提高颅腔压力[6,7]。由此推测,颅骨成形术可影响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病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腔压力,进而引起分流量的变化,甚至部分病人需要重新调整分流装置压力阀的挡位。因此了解颅骨成形术对分流量影响,对术后脑脊液分流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分流通畅;具有颅骨成形术指征。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分流不畅;伤口感染。

1.2 研究对象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前瞻性收集符合标准的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16例,其中男9 例,女7 例;年龄27~69 岁,平均(46.5±6.5)岁。颅脑损伤6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10 例。11 例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骨窗面积约10 cm×12 cm;3例为颞枕叶减压窗,2 例双侧去骨瓣减压术,骨窗面积约10 cm×10 cm;16例骨窗处头皮均塌陷。8例神志清楚,5例意识模糊,3例昏迷。头颅CT扫描显示6例脑室裂隙样脑室,7 例脑室略小,3 例脑室正常。所有病人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1 个月至2 年,体外按压储液囊弹起正常。本研究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2018-03-B001),病人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颅骨成形术选择普通二维钛合金网,术前确保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全麻成功后,采用原手术切口,全层分段切开头皮至颅骨表面。沿硬膜外侧界面分离,尽量保持硬膜的完整,一旦破损,立即给予严密缝合。完全暴露骨窗边缘约1 cm,充分止血后,放置钛网,确保贴附良好后钛合金螺钉固定钛网。悬吊硬膜于钛网上,肌肉缝合于钛网,术后放置引流管2 d。

1.4 分流量的检测方法本文病例分流术使用成人可调压抗虹吸分流套装,脑室端穿刺部位为侧脑室三角区,分流阀放置于耳后。将0.1 ml 5%葡萄糖注射液注入贮液囊,20 min 后经储液囊取脑脊液0.1 ml,应用血糖仪检测残余葡萄糖浓度(图1)。5%的葡萄糖浓度为227 mmol/L,相对于脑脊液葡萄糖浓度(一般小于5 mmol/L)可以认为高浓度。将5%的葡萄糖注射入组液囊后,组液囊内葡萄糖浓度约为54 mmol/L。脑脊液流经储液囊,高浓度的葡萄糖将随着脑脊液流入腹腔,残余的葡萄糖浓度将越来越低,流经的脑脊液越多,残余的葡萄糖越少。通过比较残余葡萄糖浓度推测脑脊液分流量的大小。分流量检测在颅骨成形术前1 d和术后7 d空腹状态下进行,病人平卧1 h后改坐位(不能配合者取平卧位)标记穿刺部位。操作由同一位医生独立完成并记录。

图1 葡萄糖注射入贮液囊的位置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描述,使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量检测结果颅骨成形术后7 d储液囊葡萄糖残余浓度[(9.2±4.8)mmol/L]较术前[(6.1±3.6)mmol/L]明显上升(P<0.01)。由于流经的脑脊液越多,葡萄糖残余浓度越低,因此,术后葡萄糖残余浓度明显高于术前,可推断颅骨成形术后分流量较术前明显减少。

2.2 临床结果术后肌张力下降3例、升高1例,睁眼时间增加2例;1例意识状态由模糊转清醒,2例出现癫痫大发作、意识障碍加重;7例意识状态变化不明显。术后CT复查显示11例脑室扩大,5例变化不明显。分流管压力阀档位下调3 例,保持原档位13例。所有病人储液囊按压弹起正常,未出现钛网固定系统感染、分流管感染、分流梗阻等并发症。

3 讨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量与颅内压、脑脊液分泌量有关[8,9]。有报道显示,单纯颅骨缺损病人颅骨成形术后颅内压升高[10,11]。理论上,分流术后病人颅内压升高,分流量将增加,然而,本文结果却是分流量减少。原因可能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骨成形术对颅内压变化的影响不同:颅骨成形术前骨窗和大气相通,由于脑脊液分流到腹腔,骨窗的压力持续保持和大气压相等,颅骨成形术后形成密闭的空间,随着脑脊液的分流,颅内压力低于大气压,导致颅骨成形术后颅内压力反而降低,因此脑脊液分流量减少。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量测量的相关研究较少,有报道应用磁共振脑脊液电影、多普勒超声等技术检测分流管内流量[12,13],但由于分流管内脑脊液流速较慢,此类检测的误差较大,因此主要应用于分流管梗阻的诊断。本文应用5%葡萄糖溶液注射入储液囊,通过检测残余葡萄糖浓度来判断流量大小,克服了因脑脊液流量低、检测误差大的缺点。同时,此检测方法可选择的条件,如时间、浓度、注射物质类型范围大,为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分流量检测结果表明颅骨成形术后分流量减少,11例病人术后复查头部CT显示脑室较术前增大,理论上,需要调整分流泵阀门压力,然而仅有3例下调阀门压力。可能是病人在颅骨成形术后颅内血流量、颅内压、分流量的综合作用,导致病人术后临床症状变化不明显,因此选择不改变分流阀门压力。但是,长期的分流量减少是否存在影响,需要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本文存在不足之处:一是,脑脊液内含有葡萄糖,同时存在个体差异,影响检测结果,因此本文检测病人的空腹血糖,而更加理想的物质代替葡萄糖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二是,葡萄糖在稀释的过程中受到震动、温度、体位的影响,同时与注射、抽取脑脊液的速度及贮液囊穿刺点有关,为了减少误差,我们选择环境温度20 ℃,脑脊液垂直流经贮液囊,同一人操作,穿刺点为贮液囊中心,注射速及抽吸速度一致。

综上所述,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病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行颅骨成形术,脑脊液分流量减少,部分病人需要将分流阀压力下调。

猜你喜欢
液囊颅骨脑室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措施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4例的护理体会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肘关节周围滑液囊病变的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