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国企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使命担当

2023-06-27 05:36曾劲
学习与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

[摘要] 北京市国资委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引领市管企业践行首都国企使命担当,在产业结构优化、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改善、“两翼”和示范区建设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性成效,助力区域协同实现更高层次发展。未来,市国资委将切实增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把京津冀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贡献市管企业更大力量。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首都国企;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6-0062-05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创新区域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区域布局作出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新时代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纲领和行动指南。北京市国资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市管企业助力京津冀区域协同实现更高层次发展,共同谱写新时代京津冀协同新篇章,努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形成更多生动实践。

坚持“四个结合”,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市国资委坚决落实中央及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准确理解和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市管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努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坚持提高政治站位与把握发展机遇相结合。

国有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市管企业作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更要提高政治站位,带头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积极服务首都发展大局,不断增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肩负起党赋予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京津冀协同发展既充满挑战,更充满机遇,为市管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重大契机。市管企业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自身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在更大地域范围内整合利用优质资源,扩大企业的发展空间。

坚持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相结合。市国资委积极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市管企业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探索具有首都实践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一手抓牢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不放松,将其作为推进市管企业减量提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努力为解决首都“大城市病”、打造首善之都作出应有贡獻。坚持有序调整存量和严格控制增量并举,对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京内发展空间受限的市管企业,开展有序对接转移;同时加强京内新增项目管理,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一手抓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围绕构建“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打造高精尖产业2.0升级版的目标,1立足京津冀全局谋划产业布局,增强与天津、河北的全面深度联动,推动腾笼换鸟,促进三地产业链共建、供应链共享、价值链共创,加速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精尖产业新体系。

坚持推动协同发展与深化改革创新相结合。市国资委既肩负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使命,又承担着全面深化市管企业改革的艰巨任务。市国资委将改革创新贯穿于推动协同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将产业疏解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强化三地联动,京津冀三地国资委签订《完善京津冀三省市国资委合作机制方案》,搭建重点领域合作平台,加大京津冀重点区域投资力度。启动市管企业总部迁入城市副中心,符合条件的市管企业新设机构优先落户副中心。同时,将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深化企业改革创新的有力抓手,优化调整企业产业布局,稳妥有序开展企业战略性重组,推动优质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促使国有资本更多投向更加符合首都定位的关键行业和领域。积极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激发市管企业的经营活力。

坚持应对短期挑战和实现长期发展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2市国资委积极引导市管企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既要应对短期挑战,更要实现长期发展,推动两者有机结合、同步推进。短期来看,在减量发展的要求下市管企业传统的发展思路面临瓶颈,甚至因为不适应、不符合新形势的要求而产生一些改革的阵痛,要妥善处理好“舍”与“得”、“瘦身”与“健体”的关系,搞清楚“要什么、舍什么”,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长期来看,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最终目的是要着力推动首都国资国企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即国有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国有经济效益效率实现新跃升,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新成效,国有企业创新实现新突破,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展现新作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形成更多生动实践。

深耕四大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性成效

市国资委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和首都功能定位,引领市管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改善、“两翼”和示范区建设等重点领域深度协同取得新突破。

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及布局实现质的跃升。市国资委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立足京津冀三地各自比较优势、现代产业分工要求、区域优势互补原则以及合作共赢理念,以三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节点城市优势产业为基础,着力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圈节点城市强链补链,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协同优化,推动京津冀产业能级跃升。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通过强化巩固一批、提升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推动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累计疏解退出企业1564户,完成市场疏解提升、违法建设拆除、城乡接合部综合整治改造、腾退空间转型升级等各类项目1621项,涉及约1334万平方米,持续推进市管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首钢集团实现钢铁业向唐山搬迁调整,累计投资约1900亿元,形成2000万吨钢以上年生产能力,年产值1260亿元,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者。金隅集团主动疏解搬迁传统企业,利用老旧厂房和腾退空间,打造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园,金隅智造工场成为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琉璃文创园实现千年窑火重燃,助力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加快培育高精尖产业。“十四五”以来,市管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增加投资超万亿元,积极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基本覆盖高精尖全部产业领域,在集成电路、半导体显示、节能环保等优势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涌现出京东方、北汽新能源、北方华创等一批代表性企业,半导体显示产业产能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国内规模最大。燕东微电子国内首条基于成套国产装备的8英寸线月产能突破1.5万片;北汽集团全新纯电动平台极狐车型实现产业化。2022年,市管企业研发投入达到524.7亿元,同比增长14.4%,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4.0%,高精尖产业营收占比超过30%,高新技术企业610家,“专精特新”企业100多家。积极推进产业承载平台建设。中关村发展集团采用“类中关村”服务模式和产业生态环境在天津打造产业集聚发展的园区载体,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聚。首创集团坚持“产业先行、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努力推进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快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京城机电北京巴威曹妃甸高端制造业基地、金隅集团大型金属材料智能制造等10多个项目建成投产,以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主业的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发挥专业优势,加快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高水平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要把交通一体化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市管企业充分发挥专业领域技术积累沉淀厚实等优势,持续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助推区域交通互联互通进程。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京投公司顺利实施地铁22号线、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等重大工程项目,完成大兴机场线建设并积极推进与雄安R1线贯通运营,基本实现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一卡全覆盖。在公交体系建设方面,公交集团承接通州区全部地面公交线路,并且成为雄安城市公交的最大经营主体。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大兴机场高速公路和城市管廊建设运营任务顺利完成,首发集团参建的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项目六环至市界段已建成通车。在市郊和城际铁路建设方面,累计开通市郊铁路线路4条,运营总里程达到400公里,京唐、京滨城际铁路顺利开通,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逐步扩大。在国铁干线铁路领域,市管企业参建的京津冀范围内7条国家干线铁路全部完成,贯通连接河北各主要城市的全国性铁路网基本形成。在装备产业方面,河北京车氢燃料混合动力铰接轻轨车已形成量产能力,成为“北京研发、河北制造”协同发展示范样本。

发挥协同优势,助力区域生态环境大幅度向好向优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事关社会发展大局与民生福祉,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重点领域之一。市国资委系统不断创新绿色技术与生态环境区域治理模式,提高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努力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投中心全力保障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进入北京水量累计达到84.43亿立方米,有效缓解北京水资源紧张局面,改善提升水生态环境,北京5大河流重现全线贯通入海的历史时刻。永定河公司创立国内流域治理一体化模式,以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流域治理一体化,永定河三年实现从断流到通水,与京杭大运河实现“世纪交汇”。此外,北京绿色交易所入驻城市副中心,积极承接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项目,加快向国家级绿色交易所的标准迈进,通过市场化手段持续为区域低碳发展赋能。

发挥资源优势,支撑重点区域高质量建设。市国资委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金、人才、专业技术等优势,在雄安新区、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建设中勇担重任。主动参与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建设。北投集团、首发集团等市管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改善、智慧文旅城市建设等领域加大投资,助力城市副中心达成年均千亿以上投资规模。北投集团、保障房中心、首旅集团、华夏银行、北京建院、北咨公司6家市属国企率先启动总部搬迁城市副中心项目,2022年实现全部开工。北投集团参与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文化设施主体工程完工。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落户张家湾设计小镇。首旅集团环球度假区顺利运营,成功打造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雄安新区设立6年来,市国资委始终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北控集团、排水集团、环卫集团等10余家市管企业在基础设施、城市运营、保障房建设、环境治理、商业服务等领域,深度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城建集团、建工集团参建雄安新区工程项目69项,累计施工面积近435万平方米,加速北京四中雄安校区、雄安宣武医院等“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实施,超算云中心项目竣工交付。积极推动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市管企业带项目、技术、资金及配套公共服务资源参与北三县城市综合开发,北投集团积极推进燕郊北部科学城开发和地铁平谷线河北段TOD项目,金隅集团整建制推动在京新型建材制造业向大厂工业园区转移,已形成以绿色建材为主的先进制造基地。

落实“四个始终”,推动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近10年来,市国资委引导市管企业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收获了宝贵经验,也更加坚定不断深化协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市国资委努力增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以首都高质量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等各项任务落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贡献市管企业更大力量。

始终深刻领会重大战略部署的深刻内涵。高质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要持续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要进一步增强深入推进协同发展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国企优势,把握战略重点,找准主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创造性地把重大战略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切实理解市管企业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力军的重要意义。

始終深入坚持先谋后动科学规划引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蓝图的指引下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高站位、大视角统筹谋划,聚焦总体目标,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明确工作思路,清晰部署、重点突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有序推进市管企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布局。要立足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长远目标,深入推进首都国资国企改革,在创新中谋协同,在协同中促改革,进一步推动布局优化和业务重整,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打造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切实提升企业活力效率,努力建设现代新国企。

始终紧紧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始终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进一步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坚决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不断增强与津冀两省市国资国企的协同联动。要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引导市管企业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要深刻领会和把握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的重要要求,加快推进第二批市管企业总部迁入城市副中心,推动市管企业新增金融、科技子公司优先落户运河商务区,鼓励市管企业在城市副中心布局一批新的重大项目。积极参与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在区域一体化中寻找发展契机,落实重点领域任务,鼓励公共服务类市管企业以市场化方式积极参与公共服务资源向北三县延伸布局相关工作。以落实好两地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为牵引,做好雄安新区重点项目建设,助力雄安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

始终牢牢把握产业一体化这个关键支撑。要将产业一体化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支撑。提升三地国资国企的交流与合作水平,做实产业链协同和项目合作平台、协同创新平台、人才交流平台和协调服务平台等重点领域合作平台,更好发挥国资国企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链长作用,在京津冀范围内打造完整产业链供应链,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要坚持高精尖发展方向,加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充分发挥市管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参与产业“筑基”工程,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产业加强布局,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要深化与津冀企业的合作,通过业务整合、资本运作等方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打造共赢产业生态圈。着力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深入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唱好京津“双城记”,共建京津合作示范区、京津科技城,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持续深化对河北的帮扶,带动有条件的地区更好地承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习近平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23-05-13.

[4]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6]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北京日报,2020-12-07.

(作者简介:曾劲,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 / 王晓霞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