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路径探析

2023-06-28 09:53张杏辉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4期
关键词:亲和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

张杏辉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有效应对教学环境变化、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的需要。亲和力由教育主体、教育介体、教育客体以及教育环体的亲和力共同构成,主要受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评价等6大因素影响,需精准施策、“靶向治疗”,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2-0131-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现有相关研究较少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其影响因素。研究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有利于精准把握其运行规律和“主要矛盾”,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内涵意蕴

“亲和力”一词最早源于自然科学领域,特指两种原子之间的相互关联特性,后逐渐拓展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当前,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体现在对学生的亲近感、信任感和悦纳感;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是指其所具有的吸引力、感召力、说服力[2]。目前,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尚未就其内涵达成共识。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最大的历史方位,紧密结合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行规律,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指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及大学生成长规律,通過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持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表现出亲近感、信任感和悦纳感。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现实困境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深入剖析。

(一)将亲和力异化为投其所好

虽然学界尚未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概念形成共识,但都鲜明指出了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一价值取向。一段时间以来,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未能准确把握“亲和力”的本质内涵,也有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迫于考核评价压力,将亲和力“错误理解”为“迎合学生”,认为只要“投其所好”,便能提升课程的“亲和力”,便能提升学生的“获得感”。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严重偏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讲特讲奇闻轶事。长此以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归属感将会越来越低,严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

(二)异化原则底线,立场模糊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有着鲜明的原则底线,是充满人文与生命关怀、以生为本的教育[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化思潮的影响,功利主义之风在大学生当中悄然兴起。部分大学生未能切实明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旨向,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课程,或者仅仅以“通过”为目的。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亲和力等同为“好老师”,课堂教学与管理立场模糊,对学生放松管理,甚至放任不管。这不仅造成课堂教学秩序失范,导致学生规则意识淡薄,同时也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度降低。

(三)重视亲和力,但方式方法有待完善

为不断提升亲和力,我国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了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创新等诸多尝试,取得了积极效果。但在提升亲和力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方式方法不尽人意。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信“美德即知识”,认为只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塞进”学生头脑,后者即可建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于是通篇为“晦涩难懂”的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排斥心理。也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学术修养不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理解把握不透,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以透彻的学理回应学生,难以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照本宣科”,甚至充斥大量关联度极低的案例,表现为教学内容空泛化。还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未能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成功转化,教学内容没有及时融入大学生关心关注的时事热点、思想困惑,未能体现不同专业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导致课堂教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学生。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影响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诸多要素共同作用而成。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影响因素,明确“关键要素”,进而“精准施策”,是为“关键之举”。

(一)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以及教育环体的亲和力共同构成[4]。本文在广泛参阅、梳理、总结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比较、整合汇总等综合处理之后,得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影响因素分别包括教师、教学目标、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评价共计8个一级指标,具体分为教师的人格魅力、理论魅力、话语魅力、情感魅力、教学目标认同等共计14个二级指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哪一项发挥着“主要矛盾作用”。虽然现有文献已有研究,但均为经验判断、理论分析,尚未经过科学论证。层次分析法是根据各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权重计算和综合评价,适应于无结构特性、难以定量化的复杂决策问题[5]。本文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依据上文建构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影响因素指标,本文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设计完成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包括四部分共计22个题项。在问卷设计完成之后,借助问卷星在线调查平台,面向所在高校本科生进行发放,共回收问卷1150份,有效问卷1140份,有效率为99.13%。经过克隆巴赫信度系数、KMO 以及 Bartlett 检验,表明本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根据层次分析法,本文经过构建判断矩阵、利用和积法计算权重、一致性检验等相关分析,得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影响因素权重情况如表1所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影响因素阐释

从结果可知,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影响较大因素,其总权重占比高达79.3%,实为“主要矛盾”。这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理论借鉴。

1. 教师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6]教师的亲和力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甚至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就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亲和力。教师影响因素可细分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理论魅力、教师的话语魅力、教师的情感魅力,由表1可知,其对应指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各影响因素中的权重分别为10.029%,10.366%,7.480%,8.138%,共计36.02%,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这从科学层面证实了教师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中的关键作用。在教师亲和力之中,教师的理论魅力的权重为10.37%,而人格魅力的权重为10.03%。这也表明了教师的亲和力更多来自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高尚人格。“亲其师,信其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生成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关键因素。

2. 学生因素

學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居于主体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源自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情绪体验。教育对象的亲和力体现在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意愿及接受能力。“我们永远无法唤醒一个沉睡的人。”教育对象的自我发展意愿、自我认知影响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意愿和接受能力,教育对象合理需要的满足程度内在地决定了其主动性。教育对象的亲和力包括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正确的价值观两项,其权重分别为6.570%、6.486%,共计13.06%,为影响次大因素,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主体地位。

3. 教学目标

由表1可知,教学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影响因素中的权重为7.676%,居于较高位置。只有学生对教育目标产生情感认同、心理认同,才能激发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近感、信任感和悦纳感,才能使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落地生根。

4. 教学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8]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根本。由表1可知,教学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影响因素中的权重为8.152%,所占比重较大,仅次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论魅力,为第三大影响因素。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8]真理的力量和思想的魅力皆蕴含于教学内容之中。因此,教学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重要来源。

5.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建立联系的纽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作用的重要因素。由表1可知,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影响因素中的权重为7.228%,所占比重也较大。面对时移势移的时代、受众,只有适恰的教学方法、手段,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易于学生接受,进而提升其亲和力。

6.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起着“画龙点睛”作用。由表1可知,教学评价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影响因素中的权重为7.158%,所在比重较大。一直以来,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考核方式,学生普遍认为课堂学习无关紧要,只要考前突击即可“过关”,使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毫无亲和力可言。因此,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是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势必成为其亲和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路径

根据前文研究结果可知,为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围绕教学目标、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评价进行精准施策。

(一)加强解读和人文融入,提升教学目标亲和力

透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教学目标,既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章可循,也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以此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亲和力[9]。就当前教学实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其总体教学目标,也有其具体教学目标。不管哪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最终旨归。具体到某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有着自身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观教学目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反映了社会主义办学属性,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价值导向。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兼顾了个人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对其加强解读和阐释,可以在促进大学生“小我”与社会“大我”自觉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目标亲和力。

(二)提高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提升教师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6]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的关键在教师。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持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一是要持续提升理论水平,不断增强自身理论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10]教师的亲和力不仅来自于教学态度的谦恭亲和,更来自深厚的理论素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增加自身理论水平。二是要始终严格自律,不断增强自身人格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自觉做学生为学为人的表率[6]。三是要真情投入,增强情感魅力。教育是用一颗心感化另一颗心、用一个灵魂唤起另一个灵魂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1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心教,心系时代、心系国家、心系人民,关心关爱每一名学生。四是要转变话语方式,提升语言魅力。思想政治话语本就生硬、严肃,为大多数学生所疏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基本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方法”[12]。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讲故事”,自觉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向生活话语转变,使之真正走进学生“心坎”里。

(三)突出科学性、针对性,提升教学内容亲和力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是其亲和力的根本来源。一方面,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2],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根本遵循,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实践、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以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及时融入课程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常讲常新,以课程内容吸引学生、打动学生。

(四)持续改进创新,提升教学方法亲和力

面对风云变幻的时代形势,面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面对不同成长阶段、不同专业群体的授课对象,唯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方式、方法,才能以“润物无声、盐溶于水”的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自然而然地被学生吸收。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恪守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以及大学生认知特点,灵活运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情景模拟等教学形式,恰当运用专题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造富有“亲和力”的教学氛围,做到教师与学生同频共振、共同发力。

(五)重视发挥主体性,提升教育对象亲和力

马克思指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7]新时代提升高校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必须紧紧围绕大学生这一“主体”。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理念以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先天偏见”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往往自导自演,学生在台下自娱自乐,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没有发挥出来。每一个大学生都是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实践能力的个体,具有自觉评价并选择接受教育内容的主体性。只有始终堅持以大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追求,在内容设置、方法利用及载体选择等方面都以教育对象为出发点、落脚点,充分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方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双向互动,方能提升教育对象亲和力。

(六)强化过程性和效用性,提升教学评价亲和力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内容单调、乏味,仅仅是“为过而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认同。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须“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突出和强化过程性和效用性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要更新考核评价理念,以过程性考核为主,以结果性考核为辅,突出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过程考核应围绕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和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思想困惑,着重挖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习通、雨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结果以及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公正高效的及时反馈,构建课堂、行为、知识三位一体的多层次考核评价体系,以“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全过程,使学生“自然而然”亲近思想政治理论课。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陈娟,雪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研究述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0):5.

[3] 刘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8(12):3.

[4] 沈光.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要把握“六个相统一”[J]. 江苏高教, 2020(04):4.

[5] 层次分析法[EB/OL]. [2022-02-09].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1%82%E6%AC%A1%E5%88%86%E6%9E%90/109 86776?fr=aladdin.

[6]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01).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11+92.

[8]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新华社,2022-04-25(01).

[9] 栾声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进路[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3):6.

[10]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中国教育报,2014-09-10(05).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5.

[12] 赵天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策略[J]. 现代教育管理,2020(04):7.

(荐稿人:宋玲玲,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亲和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