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教养对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

2023-06-28 17:17郭炳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18期
关键词:亲子关系正念

郭炳宏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状态发生急剧变化,亲子关系面临新的挑战。针对教养方式这一重要影响因素设计正念教养团体辅导方案,检验其对初中生亲子关系的干预效果,以发掘初中生亲子关系干预的新方案。经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正念教养干预组与对照组在亲子关系前-后测,前-追踪后测,后-追踪后测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正念教养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亲子冲突,提高初中生亲子关系,且具有长时效应,可以作为改善亲子关系的新方法加以推广。

关键词:正念;正念教养;亲子关系;干预方案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8-0010-07

亲子关系(parent-child relationship)指的是“存在于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1]。亲子关系的研究内容包括亲子冲突和亲子亲和两个方面。亲子冲突主要包含冲突发生的频率、强度、形式、内容及主动性等。亲子亲和主要包含主观亲密程度、亲子互相评价和亲子信任等[2]。亲子关系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整体发展,在亲子关系中获得父母支持的青少年,有助于其探索自我同一性,改善人际关系,而家庭亲子冲突较多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亲子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和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初中生所接触的事物发生了变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一方面,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体快速发育,心理急剧变化:情绪波动剧烈,行为容易冲动,且追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许多研究证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的家庭负担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初中生的亲子关系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尽管很多父母深知家庭教育与亲子陪伴的重要性,但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负担的加重,导致亲子陪伴和沟通的时间严重减少。此外,教育体制的转型促使家长将教育焦虑转嫁于子女。这些因素都导致部分父母的教养方式粗暴简单,教养行为呈现两极分化:有的家长控制性强,子女抱怨“没有自由度”;有的家长平时极度宽松,等到想“管一管”的时候,子女却不适应,由此产生亲子冲突。

教养模式是影响初中生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正念教养的相关理论,设计提升初中生亲子关系的正念教养干预方案。通过设置对照组进行比较,检验正念教养干预对提升初中生亲子关系质量的有效性,探索针对初中生亲子关系干预的新方案,帮助改变父母的教养方式,有效缓解初中生家庭的亲子冲突。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通过学校心理互助平台征集被试,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填写家庭适应与亲合评价量表、亲子冲突问卷,并选取亲子关系较为不睦的30组家庭作为被试。将其随机分为正念教养干预实验组与对照组。根据依恋理论,儿童与母亲的依恋对亲子关系更具有影响力,因此实验组对母亲实施正念教养团体干预。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每周集中干预一次,每次持续两小时,共干预十五次。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所有参与实验的母亲和学生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其中正念教养干预组男生8人,女生7人,共15人;对照组男生7人,女生8人,共15人。

采用t检验方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亲子关系和正念教养水平进行检验。表1显示,两组被试在亲子关系和正念教养的各个维度上差异上均不显著,具备组间前测无差异的实验条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进行干预,采用组间设计。在干预进行前,向作为被试的30组母亲介绍团体干预的基本信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将被试随机分为正念教养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实施团体干预(如表2):每周六上午8:30~10:30集中干預一次,每次持续两小时,共干预十五次。每次干预结束后对有疑问的母亲进行个别辅导。同时,与对照组进行沟通,会在实验结束后采取个别辅导等方式缓解亲子冲突。结束干预后,进行后测,实验组增加深度访谈,并加填团体活动意见表与家庭他人三方评估表。三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填写家庭适应与亲合评价量表、亲子冲突问卷、正念教养量表,用于检验此次团体辅导的持续性效果。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根据团体辅导原理,以正念教养理论为指导,以前期问卷调查与访谈内容为导引编制而成。整个活动参考正念教养项目(mindful parenting program,MPP)进行十五次干预,每次进行两小时,每次课程分为正式课程与课后练习,旨在将正念练习与正念教养练习更好地融合。其核心理念在于改善家长自身的情绪、对待子女的态度以及对子女当下与未来的接纳度。

表3显示了正念教养干预的具体方案:第一次与第二次团辅活动旨在建立团体与信任,第三到第五次开始进行基础的正念练习,第六到第七次主要内容为认知亲子矛盾产生的问题,第八到第十三次进行正念教养方法的练习,第十四到第十五次主要内容为整个活动的总结与分享。

三、研究结果

(一)量化研究结果

1.两组被试三次在亲子关系、正念教养的差异比较

如表4所示:正念教养干预组在亲子关系、正念教养的前-后测,前-追踪后测,后-追踪后测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即正念教养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亲子关系水平,时长效应显著但有待提高。

如表5所示,空白对照组在亲子关系和正念教养的前-后测、前-追踪后测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空白对照意义。

2.两组被试在亲子关系、正念教养指标后测的差异比较

如表6所示:正念教养干预组与对照组在亲子关系和正念教养各维度在后测上差异显著,即正念教养干预组对提升亲子关系水平和家长正念教养水平的即时效果显著。

3.两组被试在亲子关系、正念教养指标前-追踪后测的差异比较

如表7所示,正念教养干预组与对照组在亲子关系和正念教养各维度在追踪后测上差异显著,即正念教养干预组对提升亲子关系水平和家长正念教养水平长时效果显著。

(二)深度访谈研究结果

1.团体活动意见表分析

团体辅导结束后,对实验组的15组家庭进行了深度访谈,并请实验组成员填写了团体辅导意见表和家庭他人评估,最后进行分析归纳。

(1)效果分析:实验组的成员都认可正念教养团体辅导给自身和家庭都带来了正面的影响。特别是在对自我、他人的了解以及改善应对模式三个方面影响显著。

(2)活动方案评价分析:表8清晰地表明,第一、第三、第十五单元受欢迎程度低,原因是第一、第三和第十五单元活动较为枯燥,缺乏活动互动。

2.家庭他人评估结果分析

由表9可知,经过正念教养团体辅导后,参与实验的15组家庭在实际家庭生活与相处中都发生了一系列改变。父亲和孩子认为母亲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情绪方面;父亲和母亲认为孩子的变化最为明显的也是在情绪方面。父亲、母亲、子女对家庭变化感受明显的地方的是家庭氛围变得融洽、争吵次数在减少。

四、结论与分析

量化与深度访谈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对初中生的母亲进行15次正念教养干预可以显著改善亲子关系,提升正念教养水平,且该改善具有长时效果。通过研究结果分析,发现正念教养干预效果显著的原因如下。

第一,调节父母情绪,提升情绪觉察能力。

正念教养干预可以帮助父母通过正念觉知自身与子女的情绪,能够用有意识地用控制反应代替自动化反应[3]。在干预过程中通过对冥想、呼吸的学习,母亲们学会调节自身的不良情绪,懂得控制自身的语音、语调和肢体动作。在对子女采取措施前,母亲会通过调整自身的呼吸,在产生冲动前控制和减缓自身的反应,降低冲动反应对子女和亲子关系的负面影响。当家长可以控制自身情绪时,子女才能获得最基本的安全与满足的需求,这也有利于其自身性格的形成。父母提升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会减少情绪的影响,能更客观地发现、理解、体会子女的情绪,与子女共情,并能建立同理心,及时给予孩子支持和帮助,降低亲子冲突的发生频率[4]。当父母情绪得到控制后,才会进一步倾听子女的心声,了解真实意图,教会子女如何正确地表达情绪和需求,也能更精准地找到子女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因此,在15次正念教养干预团体辅导后,15组实验组的亲子冲突的频率和强度显著降低。同时正念教养干预对于父母情绪的干预具有长时影响作用,所以干预3个月后,15组实验组的亲子冲突的频率和强度仍然保持低位。

第二,引导家长关注当下,提升非评判与接纳的能力。

在情绪依存效应及错误的教养方式下,父母喜欢将子女过往的错误与当下发生的错误混为一谈,而在这种情况下,子女会激活对过去错误的记忆,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和深度的无力感,这会导致子女缺乏自信,愈加叛逆,并且也不利于错误的改正。正念教养干预帮助父母全神贯注地倾听,关注当下子女表达时的语音语调、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敏感地察觉出子女当下的需求[5]。此外,在思维惯性的影响之下,有些父母会认定子女做出了某些错误行为,不做调查便随意责备,或把过去发生的问题作为当下问题的评判标准,忽略了事情真相,这也会导致子女对父母产生信任危机,久而久之关上与父母沟通的心门。正念教养干预帮助父母对孩子更多地表达同理心与父母亲情,减少先入为主的偏见,不评判地接纳子女。并在子女的行为发生偏差时,也能接纳教养结果和教养过程中发生的问题[6]。正念教养干预可以帮助父母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到子女身上,而不是聚焦于子女产生的问题[7]。当父母聚焦问题时,子女容易被贴上“问题少年”的标签,增加亲子冲突的频率;而当父母聚焦“需求”时,子女会感受更多爱,成长为自信、阳光的少年,并提升亲子亲和水平。因此,实验组母亲在经过正念教养干预团体辅导后,亲子亲和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第三,改变教养模式,提升家庭教养技能。

正念教养干预可以帮助父母在压力情境下,减少自动化反应,促进父母采用积极的、理性化的教养行为[8]。当子女犯错时,父母可以将指责化为提醒;当子女无理取闹时,父母可以将大声训斥化为关注情绪背后的问题;当子女遭受困难时,正念教养干预帮助父母降低对子女的过分关注[9]。很多父母的教养模式受到自身成长过程中不良教养模式的影响,正念教养干预帮助父母摆脱不良教养模式的代际传递,同时对自我更加地关爱和接纳,使父母更加平和地接受父母的身份,接纳父母的角色[10]。同时正念也可以增进夫妻、家庭之间的关系,通过减少批评,增加正面互动的方式,构建更加和谐和积极的家庭关系,从而提高亲子关系的质量[11]。通过正念教养干预,可以帮助父母更多地采取权威型教养方式,积极倾听子女的内心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子女的内心感受,鼓励子女逐渐独立,恰当地设置家庭规则,给予子女爱和足够的安全感与重视,让子女享受思考的过程,重视子女的表达,给予孩子主动权,让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在正念教养干预团体辅导后,实验组的母亲们降低了消极教养因素,提高了积极教养因素,正念教养和关注当下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改善了亲子关系。

本研究表明,正念教养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亲子关系水平,时长效应显著但有待提高。这与正念教养方式易于掌握、易于操作的特点密不可分,但正念教养是一种需要融入生活、长期坚持的教养习惯,因此,暂停练习后如何将正念教养融入日常生活,延续正念教养干预的时長效应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五、改善亲子关系的建议

首先,家长应提升情绪感知力,增进高质量的陪伴。

本研究结果表明,拥有父母的高质量陪伴的孩子,他们的亲子关系好于父母陪伴不足,陪伴质量较差的家庭。同时正念教养干预后父母的良好情绪与情绪觉察能力会提升亲子关系质量。Holmbeck认为亲密互动情感联结是避免亲子冲突发生的前提条件[12]。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增加亲密互动,充分利用亲子相处时间,在相处中提升家长的情绪感知力,避免亲子冲突与矛盾。在一线城市中,父母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父母更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调节好自身情绪,在既有时间内实现高效陪伴,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时光,共同创造互动机会,感知子女情绪,感受亲子陪伴的美好。

其次,家长应提升接纳能力,关注当下、积极成长。

本研究表明,正念教养干预后家长接纳孩子犯错的能力有所提升,有效改善了亲子关系质量。父母应对孩子表达更多的同理心与父母亲情,减少先入为主的偏见,不评判地接纳子女,当子女发生行为问题时,家长可以接纳问题,并以成长的视角帮助子女解决问题。家长还可以与子女形成家庭圆桌机制,在产生问题后,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进行圆桌会议,在情绪平稳的状态下对问题进行分析、协商和解决。

最后,家长应提升教养技能,培育理性的教养行为。

本研究表明,正念教养干预对提高亲子关系质量起到显著作用,且具有长时效应。Magnusson 和 Stattin 的“人-境交互作用理論”指出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和个体功能发挥[13]。因此,父母应提升教养技能,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正视子女成长带来的身心变化。将子女的成长和教育作为一个长效学习和改变的过程,理性地看待矛盾,有针对性地解决。在子女早期成长阶段,父母在管理指导中,接纳子女的情绪与感受,避免过分地控制和保护。进入到初中阶段,家长要根据身心发展和变化,关注当下,给予成长空间和平等。同时认同子女的差异,注重发现和培养其特长,不以成绩论英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理性化的教养行为解决问题。学校和社区也可以开展序列化专题式的工作坊,将提升家长教养技能的课题细化为序列化的一个个主题活动[14]。在主题活动中,借助案例体验分析、角色互换、头脑风暴等心理学方法和形式,帮助家长提升教养技能,正确面对亲子冲突,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亲子矛盾,化冲突为教育契机,增进亲子融合。

同时,在学校也可以推广正念教养团体辅导。本研究表明正念教养干预可以显著降低亲子冲突,改善孩子初中时的亲子关系。这也为改善亲子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改变教养模式从而提升亲子关系质量。在正念教养团体辅导中,通过提升父母正念教养水平,形成了积极正向的教养态度,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与子女拉近了距离,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

参考文献

[1]雷雳,王争艳,李宏利. 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 教育研究,2001(6):49-53.

[2]方晓义,张锦涛,刘钊. 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3):46-52.

[3]鞠佳雯,梁丽婵,边玉芳. 消极家庭情绪表露与初中生焦虑的关系:亲子冲突和消极应对的多重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5):965-943.

[4]Kim K,Birditt K S,Zarit S H,et al. Typology of parent-child ties within families:associations with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20,34(4):448-458.

[5]王美萍,张文新. 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青少年期亲子亲和与冲突的关系:性别与父母教养行为的调节作用分析[J]. 心理学报,2014(7):931-941.

[6]李梦婷. 父亲参与教养、父子依恋与幼儿安全感的联系[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7]方晓义. 家庭与儿童发展: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研究领域[J]. 心理科学进展,2005(3):257-259.

[8]Kim L,Knudson-Martin C,Tuttle A. Toward relationship-directed parenting:An example of north American born second-generation Korean-American mothers and their partners[J]. Fam Process,2014,53(1):55-66.

[9]孟亮亮,赵艳华,周桂华,等.家长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0(102):1-4.

[10]陈淑雯. 亲子共读团体辅导对健康家庭、亲子关系和家庭气氛辅导效果之研究[D]. 屏东:台湾屏东教育大学,2003.

[11]郑文华. 藉由艺术治疗融入小团体辅导活动提升继亲家庭子女之亲子关系与人格特质之个案研究[D]. 台南:台南应用科技大学,2006.

[12]梁宗保,张光珍,邓慧华. 从婚姻关系到亲子关系:父母情绪表达的中介作用[J]. 心理学报,2013(12):1355-1367.

[13]王玉龙,汪瑶.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情绪健康的关系:母子依恋的中介及性别差异[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6):1160-1163.

[14]苏巧妙. 序列化专题式工作坊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3):61-63.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亲子关系正念
早餐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正念课程:赋能儿童学习力及心理健康发展
正念+药膳 还您好睡眠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微信朋友圈中大学生屏蔽父母现象探析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亲子关系解读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踏入正念之路,体验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