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境遇及路径探索

2023-06-28 16:03胡瑾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5期
关键词:微时代价值观时代

胡瑾

[摘           要]  “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更迅速、传播主体更广泛、传播内容更简洁、传播方式更多元,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在“微时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简要阐述了“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分析了“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境遇,总结了“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和方法,旨在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正向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

[关    键   词]  “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新境遇;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5-0013-04

一、“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微时代”就是以微信、微博等微媒体为主要传播媒介,依托先进的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图文等多种形式和内容,进行高效、快速、实时、互动传播活动的新传播时代。

(一)传播主体大众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主要信息传播者是专业媒体、精英人物,普通大众是很少借助媒体渠道发布和传播信息的,同时,信息传播的互动性要差一些。而在“微时代”,大众只要借助微博、微信等微平台就可以随时发布和传播信息,不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架构,也不需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大众借助这些微平台通过简单操作就可以实现信息传播。在“微时代”,大众实现信息发布和传播成为一件非常日常化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每一个人所发布和传播的信息都可能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受到社会的关注。所以,“微时代”信息传播的主体更加大众化,信息传播行为更加日常化[1]。

(二)传播内容简洁化

在“微时代”,大众所发布的一个表情、一张图片、一句话就可以实现互动和交流,就可能反映大众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传播内容逐渐简洁化、迷你化。第一,微平台的特色和限制。比如,一条微博字符控制在140字以内,一段微信语音60秒,一条短视频几分钟。通过这些平台所发布的内容虽然短小,但精练,更具吸引力和震撼力。第二,用户的现实需求。信息爆炸时代,用户生活节奏逐渐加快,需要在短时间內阅览海量信息,短小精悍的内容更便于阅览和传达信息。大学生作为时代前沿的引领者,他们更加追求个性和新颖,也更能适应和消费“快餐文化”。

(三)传播速度瞬时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市场和周期短则几小时,长则几天。而以微信、微博等微媒体为主的微时代,大众只要在微平台编辑信息,点击发布,信息传播是瞬时的,并且是更广范围的。信息传播的效率更快,周期更短,可能几秒信息就已经“铺天盖地”传播。之所以“微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是因为这些微平台的准入门槛较低,参与主体大众化,只要在平台编辑信息,点击发布,符合一定审核标准,就可以实现信息传播。另外,我国的网民规模越来越大,手机用户人数持续攀升,人们随身携带手机,智能终端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信息发布和传播。比如,微信的宣传语“微连天下,沟通你我他”,微博的宣传语“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瞬时性是区别于其他信息时代的最突出特点。

(四)传播方式多元化

“微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再是单一的“长传下达,上行下效”,而是更加多元化、去中心化。比如,每位手持移动终端的个体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信息发布中心”逐渐多元化、扁平化。任何一条信息发布出来,都会引发一定的互动和交流,会有人评论、点赞、转发,又会裂变成多个信息源,通过不同的信息传播渠道实现更广范围的传播。只要是人们感兴趣的事,人们就会产生互动,互动过程中又会实现信息的交换和传播。在网络世界,人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参与者和传播者,信息从双向传播又发展为多向传播、多信息源传播[2]。

二、“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境遇

(一)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更加明显

“90后”和“00后”大学生出生在信息时代,他们从小接触的就是平等、自由的信息传播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人人都有话语权,都可以自由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个体的强烈表达欲望让个体的自我意识更突出。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新青年的代表,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更强,他们已经不再单纯满足于从课本或者课堂中获取知识,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化,更愿意通过网络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获得更多知识。他们也愿意借助各种微平台通过发布图文、短视频等去发表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彰显自我个性,在社会领域寻求与自我价值观一致的同道中人。由于每个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不同,因此每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会不同。在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更加多元化。在“微时代”,他们借助网络实现信息的传播和交换,也影响着更广泛的人群。

(二)大学生价值观具有更明显的时代性和开放性

价值观是个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代表的是个人对周边客观事物的一些理解、看法和评价。大学生的价值观会受到家庭环境、社会教育环境以及社会舆论等的影响。“微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有着明显的时代特性,也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有所发展和变化。比如,从传统的纲常伦理到如今的自由、开放与平等;从崇尚科学、向往自由到如今的个性和创新,每个发展阶段,大学生的价值观都会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大学生个体而言,即使是同一时代,但个体所处的成长环境不同,个人的价值观也会不同,但个性化的价值观又会呈现出一定的时代共性。“微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文化迅速崛起,关于网络文化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中也有明显体现。他们借助各种前沿的社交软件和微平台畅所欲言,在互动和信息共享中发表自己的观念,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也推动着社会更加自由、开放。在“微时代”,信息传播完全打破了时空限制,更快捷、更方便、更频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一系列冲击和碰撞,他们的价值会呈现出动态发展的趋势[3]。

(三)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环境不断变化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重要的一环。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产生影响。改革开放之后,国内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这决定着各地教育资源与教育管理水平方面的现实差异。“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形式和渠道更加多样,使得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更加多元和开放。借助信息素材更多、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信息传播和共享成本更低、交互性更强的“互联网平台”,高校可获得的思政教育资源也更丰富,渠道也更多样。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始使用网络软件、App等开展辅助教学。一方面,有助于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交融的网络世界,高校的网络教育也正向引导着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教育工作者既要认识到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又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真实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才能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更加多元

大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独立生活,他们更加渴望走出家庭,追求独立和自由,他们开始用自己所认同的价值观和认知方法分析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一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引导和形成的关键阶段,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要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和优化,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才能更大程度上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功能。之前我国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主要是教师通过课堂授课将相关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但是“微时代”更加注重打造精品课程,更加注重教育的多元性和实效性。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已经成为比较常态的教育形式,也更注重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典型丰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性和形象化。更加重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注重在亲自参与和实践锻炼中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4]。

三、“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探索

(一)紧跟“微时代”步伐,树立“微理念”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要与时俱进,紧跟“微时代”步伐,树立“微理念”,肯定和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性,强化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第一,坚定不移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当代大学生梳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内涵,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到一些不良文化思潮的影响,正向引导大学生主流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通过校园宣传和网络宣讲,为大学生传播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氛围,打击网络谣言,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第二,践行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也要有所转变和创新,要完全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引导模式,认可和肯定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自身教育理念,从教育的主导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研究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第三,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广泛应用更符合大学生需求的多元化教育方法。比如,互动式教育法、体验式教育法、合作式教育法、问题探究式教育法、情境教育法等,更突出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所以,“微空间”可以成为教育工作者了解大学生价值认识和思想,与大学生实现互动的重要平台。教育工作者通过“微空间”获取大学生的思想信息,又可以通过分析和整理所获取的这些信息,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思路和方法。

(二)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与传统灌输式教育相比,“微时代”教育已经更大程度上變“被动”为“主动”。在“微时代”,教育的主客体界限已经逐渐模糊,必须承认教师与学生的双重教育主体地位。第一,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将自身从一个教育的引导者变成教育的研究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第二,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从学生需求出发,积极探索更能调动教育主客体积极性的教育模式,体现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深入大学生群体,参与到与大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中,选择大学生更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式以及大学生更关注的话题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鼓励和刺激大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发表个人观点和见解,挖掘和发挥大学生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比如,借助各大“微平台”,创新教育传播方式。利用微博、微信与大学生互动,开通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快手短视频账号定期以视频、图文等合适的形式发布正能量信息,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与大学生交流和互动,利用“碎片化”时间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正向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建立“红色网站”,树立“红色典型”,讲红色故事,传播革命精神和红色理念。正向引导大学生“微言”,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精神引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5]。

(三)结合“微平台”传播,提升大学生自我媒介素养

“微时代”背景下,“微生活方式”会影响大学生的性格和心理。“微生活”当中的信息量较大,信息更新快,信息更加多元,在复杂的“微生活”当中海量的信息和多元文化特点可能让部分大学生失去理性判断。与此同时,“微时代”的个性特点也让大学生更加张扬自我。在“微生活”中,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认同,大学生会更坚定和勇敢,而当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长期得不到认同,找不到“同路中人”,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网络有可能成为宣泄个人情绪的工具[6]。因此,受教育者的个人素质和媒介素养也很重要。高校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创建独具校本特色的校园微平台,切实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服务,强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发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作用。大学生也要本着终身学习的理念去接触大学生媒介素养相关课程和内容,积极了解媒介知识,逐渐养成相对自律的网络精神,恪守网络道德。高校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新媒体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专业人士、教师的正向引导下理性思维,提升自身辨析能力,懂得如何更好地筛选不同媒介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选择在微博、微信、短视频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博主作为“意见领袖”,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在信息传播、互动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正向引导大学生的思想,积极感染“微受众”。

(四)规范新媒体网络环境,为大学生创造健康、积极的教育“微环境”

在“微时代”,新媒体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两面性。每个人都可以发挥网络监督作用,但一定条件下,网络监督也有可能会演变成网络暴力。近年来,我国关于网络监管方面的政策和法律在不断完善,但由于网络的隐匿性和虚拟性,网络信息当中难免会存在一些肆意夸大或者歪曲事实的不良信息,正因为这些不良信息的存在,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才更具复杂性和难度。因此,自媒体自律很重要。第一,强化自律。广泛推行网络信用体系,深化践行网络实名制,能切实引导和约束用户行为,避免大学生受不良网络思想和内容的影响。相关媒体平台也要积极承担起法律责任和社会义务,不仅要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还要重点关注社会效益,加大对信息来源和内容真伪的核实力度。第二,加强自媒体传播立法,完善关于网络言论的相关立法,以更高层级的法律形式确定法律法规的效力和权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出台和调整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提升法律法规条例的预见性和全面性,切实为规范网络环境提供法律保障。第三,技术监管部门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微平台的网络筛选功能,对不良信息实现自动删选和过滤,严格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屏蔽或者删除各种虚假宣传信息,为大学生创造健康、积极的教育“微环境”,规范引导大学生的“微行为”[7]。

(五)壮大“微时代”教育队伍,发挥多方合力作用

高校内部可以成立以学习部、宣传部、团委优秀教师、思政教师以及院系辅导员为主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网络教育队伍,成立领导小组,从现实出发,结合大学生现实需求定期开展教育研讨活动。鼓励相关工作人员开通官方微博和短视频账号,打造人气账号,吸引大学生关注。思政教师可以直接参与校园微博、微信官方号互动,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正向引导大学生的舆论,在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时,及时研讨,并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大学生对应学科教师,及时提出可行性策略,对相关行为进行针对性引导[8]。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高校在新时期的教育中要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微时代”不仅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还推动大学生的价值观向着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新的境遇和机遇,高校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尊重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革新和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引导,帮助大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欧琳宗.“微公益”:“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弘扬的有效载体[J].教育现代化,2019,6(63):268-270.

[2]陈睿.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J].新乡学院学报,2019,36(5):70-72.

[3]魏婷,潘乾.青年美德教育的微时代探微[J].文化学刊,2019(4):174-176.

[4]欧琳宗.“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培育的重要平台探索:基于“微平台”视角[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5):126-129.

[5]赵丽.“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引导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6):103-104.

[6]張丹丹,刘社欣.微时代大学生自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4):51-56.

[7]武彩慧.“微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境遇及路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14-15.

[8]向宇森.“微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境遇及路径探索[J].重庆高教研究,2014,2(4):50-53,58.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微时代价值观时代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e时代
e时代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e时代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