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阻滞因素与创新路径

2023-06-28 06:49赵娟杨静静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3期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创新路径乡村振兴

赵娟 杨静静

摘 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经济体制、管理体制、意识观念、组织机制与发展质量等五个方面深入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阻滞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创新发展路径:走出市场化发展之路,结合地域精准发展;发展高效管理体制,实现开发与持续化发展并重;树立发展意识,提高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联动合作,推动政府、合作社与村组织无缝衔接;重视高质量发展,提高土地利用附加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集体经济;阻滞因素;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3.006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决策,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表明我国政府在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总书记为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五个具体路径,即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将产业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仅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而且实现了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此现实背景下,深入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阻滞因素并提出可行性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阻滞因素

1.1 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低

走市场化发展之路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必由之路。但是现实中集体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并不高,抑或处在对市场发展之路的摸索中。项目上马与发展如果不把市场需求放在考虑的第一要素位置上,那集体经济发展所生产的产品就不能在市场经济中实现经济效益,这就导致投入的资金无法回收、付出的劳动力等各类资源价值无法体现,群众利益受到损伤,村干部威信因此受到质疑,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激化了双方矛盾,也对集体经济持续性发展产生阻滞效应。与紧紧依靠市场相对的是依赖行政指令式发展集体经济。由于市场化程度低,依赖市场发展的意识薄弱,缺乏基本的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在此情况下,“一刀切”式的行政指令式或直接复制其它地方的发展经验,而未与当地情况是否契合进行考察。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即是开发的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无法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从而使集体经济持续性发展失去动力,从根本上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管理体制:重开发轻管理

项目从立项开发到最终结果出炉,过程中的管理是决定项目能否有结果、结果是否达预期的重要因素。好的项目开发意味着项目经过了充分的研讨与论证、广泛的支持与肯定。但是项目上马后的全过程管理同样重要,它包括对项目实施的监管、各部门间的协调、成果的绩效评估、经营战略的适时调整等。如果只重前期开发轻后期管理,就会失去最终项目成效把控的主动权,将项目成效寄托于各种可能的因素,这样的管理体制轻则会使项目运行成果低于预期成果,达不到设定的项目绩效,重则会使项目运行失败,前期各种资源的投入血本无归,群众信任基础受到重创,干群关系受到严重影响,甚或引起矛盾激化。贫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前期开发很重要,后期的运营管理也要重视,管理水平的高效与否将决定着项目最终收益与否、收益高低。

1.3 意识观念:思想认识欠深入

正确意识下的指导会生成正确的行动,反之则会生成偏差的行动,甚或带来错误的行为选择从而导致较大负面效应的行为后果。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与发展相匹配的思想认识欠深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改变创新实现发展的意识不足。要发展必须要打破固有的僵化意识,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等意识是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中生成最大障碍的思想认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每一步的进阶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而突破是由敢于实现突破、勇于创新的思想认识起主导作用的。

二是自主发展脱贫的意识不够。固有的“等、靠、要”思想认识的指导下会产生对政府行政指令式发展的依赖,这样的依赖脱离了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也忽略了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在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贴合地区实际情况,自主发展适宜的集体经济,实现从依赖“输血”到自主“造血”的意识提升。

三是对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识有偏见。对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识偏见既有因先期失败案例所导致的,也有因对集体经济缺乏深入了解造成的。

1.4 组织机制:政府、合作社、村民间联动机制弱化

农村集体经济的特殊性使仅依靠政府或者合作社单一主体发展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状况,需要政府、合作社、村民间形成联动机制、生成合力,共同谋划发展集体经济。单纯依靠政府行政命令式发展模式,脱离了市场,违背了经济发展最根本的要求,历史已经给出了发展教训;单纯依靠合作社发展模式,其自身性质的局限性使其具有较弱的组织调动能力,无法最大限度集合集体优势,实现协同发展;而村民虽然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必备要素,但是单纯依靠村民力量,脱离了村行政力量与合作社的支持,也是不可能实现集体经济发展的。如果政府、合作社与村民能够形成理想的联动机制,那么就可以各自在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中发挥自身主体优势,三方优势互补,形成联动。但是现实中,政府、合作社与村民之间并没有生成最大化合作效率,三方之间不断进行着利益的博弈,削弱了联动机制效应的最大化实现。组织形式上的这种合作机制弱化,會极大地影响合作效果,长此以往对贫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产生致命损害。

1.5 发展质量:集体资源低价值利用

共有资源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集体经济也通过对共有资源实现开发与利用、价值增值来实现发展。但是目前集体经济发展中集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着低价值利用的现象。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的发展目标下,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却欠佳,资源的低价值利用背后必定有其内在致因,现从开发主体、开发过程及开发技术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其一,对集体经济的开发利用需要开发主体的认同与支持,这里的开发主体可以是村级党委,但是领导干部的认知能力与行动执行力可能会限制其对集体资源的开发决策,认识不到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或者认识到了但是并没有强有力的执行,都是集体资源未能利用或低价值利用的因素。

其二,如果进入了实施开发阶段,如前所述,只是重开发而忽略精细管理、缺乏有效监督,以粗放式而非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对集体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资源价值会大打折扣,未有效实现价值,没有最大效用利用资源。

其三,开发技术是影响资源开发最终价值实现的外在工具要素。开发技术先进,与资源特性相匹配,即能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生成,反之落后的、与资源特性不相匹配的技术只会降低资源实现价值。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创新路径

2.1 走出市场化发展之路,结合地域精准发展

要突破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直面市场是根本路径。集体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使其不能脱离实际,要依托地域制定具体化市场发展战略,实现精准发展。走市场化道路首先要从意识上提升市场化认识。首先,村领导干部要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下“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依靠市场求发展的思想。针对因教育程度受限而对市场发展的产品开发、销售等理解不足产生的障碍,除了自身主动加强学习之外,还可以采取由其县、市统一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学校专业教师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并由有成功实践经验的人士讲授实际案例。其次,要从行动上变“被动”为“主动”。市场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而非被动等待机会上门。可以依据地域资源特点、发展优势,选派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的人士深入市场一线进行调研,精准需求,并依据市场需求与自身资源配置合理安排生产发展,做到有的放矢,依市场而动。在对市场信息不能准确把握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咨询专业人士获得有效信息,以此避免因错误的判断而造成的市场发展不充分,从而使人财物的投入不能获得有效回报。再次,针对贫困村特殊的地理环境与信息资源劣势,可以充分利用各类传媒渠道进行产品宣传与推广。比如开发淘宝商城、进驻拼多多、利用抖音宣传等方式,将线下的商品开发与销售转为线上的推广与交易。综上,在贫困村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意识要先行,只有树立起以市場为基础的发展意识,才能在行动上遵循市场方向。

2.2 发展高效管理体制,实现开发与持续化发展并重

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管理体制不到位、效率低下都会直接影响到集体经济发展的最终成效,而这其中最根本的管理体制问题即是集体经济重开发轻管理的问题,基于此,在提升高效管理体制的努力中应将项目开发与持续化发展并重并将其置于发展高效管理体制工作的首位。首先,应将基层干部的考核期根据具体经济进行延长。因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所以如果还是按照固定的、有限的时间来检验发展成果一方面不能全面考量干部的工作成效,另一方面也会使干部自身产生只要项目上马就万事大吉的思想。可对具体开展的集体经济进行考察,结合负责干部对项目的评估与预期收益时间,设定灵活的考核时间。其次,要提拔和任命复合型人士加入基层领导团队。对于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来说,全面的、复合型的人才是急需的人力资源。可根据农村发现现状,挖掘和培养具有这类特征的人才,并由其负责具体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保障集体项目在专业人才的领导下实现持续化发展。再次,驻村干部应树立离岗不离责观念,既关注在村时集体经济成效也要对离村后的发展成效进行管理。驻村干部受任期限制会产生不关注集体经济长远发展的心理,因此首先要使驻村干部树立起离岗不离责的观念,让其对在岗时所开展的项目负责到底,保障项目发展的稳定与持续,必要时即便其返岗也可将所负责的集体经济业绩算入其个人工作业绩,以提升其持续化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意识到,对于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来说,真正的动力来自内在,只有驱动其内生发展动力,加上专业人士、专业团队的带领,才能真正实现自主脱贫。

2.3 树立发展意识,提高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

贫困村面临的多重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是贫穷,而要实现脱贫,除了依靠政策扶持之外,最关键的是要形成自发动力,依靠发展村集体经济,脱贫致富,这也是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政策的要旨。历史与现实已经证明,乡村发展离不开村集体经济发展。这种集体经济重视的意视不仅需要村干部树立,广大村民也应该不断领悟加强,这样才能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参加,提升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首先,要摆脱原有集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树立起全新意识。原有集体经济的发展欠佳对后续发展产生思想障碍,要突破这种思想障碍,上一级部门可以组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负责人进村进行现场讲解与鼓气,并设置一些发展典型的海报或宣传页,提振人们的信心。作为政策部门,也可组织专门的村级讲座,分析当时集体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现在各方面保障健全的制度政策,通过这样透明的比对,使人们树立坚定发展的意识。其次,作为村级干部要打破旧有思维,树立创新思维,勇于创新。当然,这样的创新并非盲目的拍脑袋式的,而是经过深入的实地调研、精准分析的。再次,提升村民政治觉悟,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农民的支持是最直接的,让他们看到效益、看到前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集体经济的支持与认可觉悟会渐渐提升,这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前期为了提升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可以以投入人力资源或土地资源的形式进行利益分享,多投多得。在这个过程中,让村民树立起对集体经济的信任、看到其可观的发展前景。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集体经济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可以凭借农民的信赖,让他们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加入,实现农民多元化形式下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参与。

2.4 加强联动合作,推动政府、合作社与村组织无缝衔接

集体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合作社与村组织形成合力。首先,从组织形式上,通过合作社将贫困群众联合起来,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和渠道,实现贫困群众抱团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贫困群众单打独斗的经营风险。其次,从发展形式上,通过农民自种、土地入股、土地托管、资金入股、带动务工、技术指导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通过充分调动带贫农业合作社带贫的积极性,组织力量对产业发展的现有基础、要素保障、市场需求、带贫能力等情况进行认真研究调查,科学论证。再次,从思想意识上,要在充分提高思想认识,选准产业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培育带贫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下大力气。发展好带贫合作社,鼓励支持农村致富带头人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帮助贫困群众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问题。贫困群众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他们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最后,从政策激励上,研究制定激励性政策,多采取生产扶持、以奖代补、订单生产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主动发展产业,依靠自身努力脱贫。

2.5 重视高质量发展,提高土地利用附加值

必须改变传统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提升土地利用附加值,向土地高质量利用要经济效益。首先,支持村集体依法开发和经营土地、水面等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鼓励村集体开展土地整治,净增加的有效耕地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服从城市建设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有关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可以依法自主开发利用集体土地,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实现集体土地收益,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门面、老校舍、生产加工场地等各类集体存量资产,采取村级自主经营、租赁等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其次,根据各村居资源和产业特点,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的作用,组建技术服务型、实体经营型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户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实现专业合作组织与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探索“土地股份+专业合作”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户土地流转收益,努力把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打造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村级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程世勇.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N].光明日报,2022-05-17.

[2]田金凤.现阶段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31).

[3]张新鹏.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5).

猜你喜欢
农村集体经济创新路径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关于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监督若干问题探究
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探讨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