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重构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023-06-29 02:44苏龙郭松钟春英
中国食品 2023年6期
关键词:食品类本科生广西

苏龙 郭松 钟春英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高等教育能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地方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相关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为生产、生活、工作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类专业承担着培养桂中地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制糖工程等专业人才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学院以培养高素质食品类专业创新人才为目的,以制糖工程综合技术重点培育实验室和食品生产加工实训中心的建设为平台,整合广西来宾湘桂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来宾市百盛食品有限公司、来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源优势,通过合作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搭建了实验教学平台、实习实训教学平台、创新实验教学平台等三个平台,并改革实验教学手段、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建立了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构建了校企合作形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对类似的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本文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了基于校企合作重构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方法,以期为其他院校的食品类专业提供借鉴经验。

一、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类专业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情况

有学者指出,实验与实践活动是科技创新之源。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参与实际生产,加强创新能力的训练,已成为培养合格本科生的基本方式。但当前,我国地方高校本科生的教育培养模式基本上呈封闭状态,高校和企业在本科生培养工作中缺乏实质性的联系,大学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实践生产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优势未能互补,不仅浪费了有限的科教资源,制约了本科生教育的整体创新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本科生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作用的发挥。让大学主动走出去,把“教学和生产相结合”,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实现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学内部的“教学与科研”已无法满足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就需要走出去,与众多的企业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大学与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联系,避免“闭门造车”,由此形成的集约优势还能够加速人才的成长,促进本科教育与实际生产的有机衔接和整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意义深远。

二、重构地方本科院校

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1.有利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向更加明确。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在当代,受到知识经济的冲击,社会对大学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层次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制约,地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盲从”高水平大学和“闭门造车”的双重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及优势学科,开设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但从目前来看,地方高校食品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大同小异,没有体现本身的差异性。

不过,在校企合作的形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方向更加明确,路线更加清晰,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依据和保障。比如,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学院将食品类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在建设方向上明确提出了紧密对接桂中地区相关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服务桂中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学院通过建设食品科学制糖专修方向的制糖工程专业(班级),为桂中地区乃至整个广西培养了大量的制糖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该专业是广西仅有的几个制糖专修专业(班级),在设置重点研究方向时,鼓励教师和学生选择桂中特色食品保护与开发作为研究方向,以解决地方产业发展问题为导向,将实践教学体系与学校服务桂中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2.有利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学校教师所申报和开展的科学研究项目,以及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往往都有一定的挑战性,而且是涉及关键技术或产业发展前沿技术的复杂工程问题。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发展水平有限等原因,往往存在忽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情况。特别是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涉及化学、生物、工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内容,地方本科院校在某些学科的建设上可能存在短板,导致食品类专业整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质量跟不上发展需要。比如,某些地方高校往往缺乏较高层次的专任教师,对实践教学体系不够重视,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教材实践轻应用性较强的实践。

但是在校企合作形式下,这一问题将得到解决。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等人才会进入学校,而学校的教师也能够将科学研究中获取的新成果和新知识不断融入实践教学中,并且用科技创新思维训练本科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使高端科研实验室和实践平台成为本科教学的优质资源,促使本科教学向高水平、高质量方向发展。比如,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学院近年来采用“外引+内培”的方式进行引智,以校企合作的形式邀请地方相关企业中具备丰富生产实践的工程师等一线工作人员进入学校,与相关课程的专任教师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为例,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共同制定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案,综合考虑该门课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由学校专任教师主讲理论部分,其中的应用案例由兼职教师提供,并进行实操的讲解和演示,两位教师从生产和科研的角度进行综合授课,共同构建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还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派出大量教师利用寒暑假赴企事业单位跟岗锻炼,然后将实践锻炼获得的经验认识与相关实践课程有效融合,构建相关课程的创新实践体系。笔者曾将在饼干企业实践锻炼中了解到的相关内容与油脂的酸价测定实验进行结合,提高了实践课程的趣味性和针对性。

三、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类专业基于

校企合作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实践

1.签订培养协议,搭建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是搭建平台。在这方面,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与广西来宾湘桂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来宾市百盛食品有限公司和来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密切合作,签订了本科生培养协议,建立了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搭建了“三大”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实习实训教学平台、创新实验教学平台,让本科生直接参与高新技术食品产品的生产与研发,构建“跨越式”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校与皇氏來宾乳业有限公司、广西丹宝利酵母有限公司、广西一品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永福百泓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在积极接洽,未来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共享优质科教资源,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大学拥有教育资源和学科资源优势,而企业有实际生产资源优势。在校企合作下,学院和食品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构建“基础实验——模块化综合提高型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使实验教学从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到开放性逐步推进。同时,建立“课内实验——实习实训——课外实际生产训练”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坚持实验教学与实际生产训练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现产学结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合作下,学校会聘请食品相关企业的优秀技术工程师作为食品类专业学生的“导师”,参与本科生实验教学,共同指导和设计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实验讲义、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结合最新的科技成就和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困难,新增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达到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的目的。

4.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完善质量评价体系。一个好的教学体系一定离不开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为此,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成立了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食品类企业中的高级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实践教学督导组,对实验课的内容与改革、实验课的教学水平与质量,以及实践教学的其他环节进行检查与指导。同时,结合学校教务部门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对实验课的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等资料,并建立食品实训实验技能试题库,了解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综合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而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通过采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搭建了“三大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实训教学平台、创新教学平台)”,实施了“基础实验——模块化综合提高型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教学层次,探索了“课内实验——实习实训——课外实践生产训练”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坚持实验教学与实践生产训练相结合,形成了培养创新人才的长效机制。通过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索精神、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校企合作的食品类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2020JGA348);2021年度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食品免疫学”(科师教学〔2022〕5号)。

作者简介:苏龙(1978-),男,汉族,广西钦州人,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专业相关教学。

猜你喜欢
食品类本科生广西
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季度全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达3628亿元同比增长10.2%
广西尼的呀
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