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驿站

2023-06-29 04:50刘丽莹
鸭绿江 2023年6期
关键词:鹤群丹顶鹤盘锦

1

北方的3月之初,大地尚被坚硬的寒意包裹著。辽河口自然保护区可谓地履其黄。一望无际的沼泽地上,裸露的苇茬、倒伏的枯草像一大床黄毯子,没有止境地向远处铺开,空旷的辽河口沉浸在寂静之中。

某个云幔重叠的清晨,或是某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忽而有嗝嗝的声音破空而来,响亮而清透。懂得这个音律的人仰头瞭望。不久,高高的穹宇间出现了无数个小白点,继而慢慢变大,直看到那羊脂一样的玉翅、红玉一样的丹顶、流苏一样的玄尾——鹤来了。是鹤群,小别的鹤群回来了。

鹤在中国文化里被幻化成吉祥的神鸟,极富传奇色彩。而于湿地而言,与其说鹤是神,不如说是魂。

此时,这座北方的小城,她以31.5万公顷的臂展,迎接娇儿归来,不仅仅因为它们是仙鹤、珍稀物种,更因为它们是生态环境的使者。它们来与不来,它们的多与寡,绝对关乎着生态环境的兴衰。一个地域的某个物种消失了只是表象,实际是其背后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更严重的问题。作为稀缺物种,丹顶鹤对生存环境百般挑剔,对人类的干扰忍耐力极低,一旦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它们便会头也不回地离开,十分决绝。

春季大迁徙的鹤群沿着东亚及澳大利亚候鸟迁徙主航道飞行。鹤群的迁徙不仅有严格的路线,还要定时、定点,且规矩颇多。这条迁徙路线的丹顶鹤的越冬地大多在江苏盐城,繁殖地大多在齐齐哈尔的扎龙。春天,当盐城的平均气温达到三摄氏度,在这里休整了整整一冬的鹤群开始向繁殖地北迁,沿着海道、河道湿地飞行,途经山东东营、辽宁盘锦、吉林向海,最后到达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扎龙,也有极少数到达俄罗斯西伯利亚。秋季,当扎龙平均气温低于三摄氏度,鹤群便开始原路南迁到盐城过冬。因此,丹顶鹤每年春秋迁徙两次,在生态环境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沿着一定的路线往返,周而复始。

丹顶鹤春季到达盘锦的时间为2月末、3月初。受气温、风向的影响,有时早几日,有时迟几日,但绝不超过3月中旬。丹顶鹤飞翔时速最高达到40公里,且可连续飞行8小时。由盐城到盘锦,途经山东东营,进行一次补给。再由东营出发,只需一日一夜,在盘锦的上空便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因此,在这条迁徙通道中,盘锦辽河口湿地是一个重要的停歇驿站。虽不是很阔绰,但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坦荡无垠,鹤群在这里会度过一段恣意的时光。

此时,它们来得如此急迫,辽河口自然保护区不要说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这些高级营养品,就连新鲜的水生植物的根、茎、叶也难以找到,真是委屈了这些湿地的骄子。而它们却表现出让人为之抱愧的温恭与善良。它们慢慢地走到低洼的水泽、芦苇里寻觅食物,到尚未封死的河道里饮水。受时令限制,尽管它们不辞劳苦仍食不果腹,因此人工投食必不可少。丹顶鹤是杂食动物,草籽、稻谷、鱼干、虾料都吃。

到达盘锦的野生丹顶鹤有四五百只,以小群落分散在湿地上,逗留20日左右。这短暂的停留时光里,各群落首领会指挥鹤群进行轮岗值班、通报险情、生态交流等群落间的社会活动,直到3月末继续北迁。

鹤成群而来,也成群而走,但并非同日同时起落。一般十几只或二三十只为一群,也有十几个家庭四五十只的大群体。它们集群后并不贸然行动。在临行前一天,各个群落会有一两只首领引颈长鸣,向着远方发出信号,而后,在另一方向会有一样的信号传来,一唱一和,互相询问。这种唱和声时常响起,直至飞走那天,叫声此起彼伏,迁徙即将开始。

鹤群起飞时,并不会直接飞入高空,尤其是准备长途迁徙时。它们往往盘旋而起,像上山的盘旋路一样,一圈一圈旋绕着渐渐飞上高空。每年,丹顶鹤大约在3月21日前后从盘锦一群一群分拨飞走,迁往扎龙产蛋、孵化,完成了盘锦春迁之行。决定不再北迁的,就暂时留在盘锦安家。

2

3月中下旬的盘锦湿地,有季风软糯的吹拂,有鸟雀愉快的欢鸣,有芦芽破土的香气,当然也少不了丹顶鹤轰轰烈烈的爱情。

鹤舞鹤鸣,即是对丹顶鹤纯洁爱情的生动描绘。

在爱情的世界里,公鹤展现了十足的绅士风度。清风拂过,公鹤围着心仪的姑娘优雅地慢转以表达爱慕之意。随后公鹤昂首挺胸,双翅开张,羽毛风动,发出嗝嗝的叫声。母鹤哪里抵挡得了这深情的表白,嗝嗝地高声回应,之后彼此对鸣、对舞。恋爱中的鹤舞姿十分优美,它们一起伸颈扬头,一起屈膝弯腰,面对面踏步、交颈、错步、回眸,而后一起展翅于空中,实在是深情。

人类敬仰丹顶鹤也因其对爱情的忠贞。丹顶鹤选择配偶是十分挑剔的。同胞兄妹不能择偶,年龄不般配不成姻缘。丹顶鹤一旦选定了自己的伴侣,无论健康疾病,都会厮守终生,感情甚笃;一旦伴侣不幸离世,另一只也大多孤绝一世。

“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此刻细细咀嚼起来,委实悲情。之所以说丹顶鹤的爱情轰轰烈烈,是因为它一生只谈一次恋爱。

母鹤大多在3月末产蛋,但野生丹顶鹤孵化率只有43%,原因有多种。一只母鹤一年产一次蛋,一次产两枚。但两枚蛋并不同时产下,之间相隔两三日。茫茫苇海,迎接新生命的,不只是旭日阳光,也有意外和凶险。因此,孵化过程中,两枚蛋或者都孵化成功,或者都没成功,或只存其一,未来实在难以预料。

雏鹤破壳后,一个月学会觅食本领,两个月学会飞行,到第八个月开始练习长途飞翔的本领。这期间,公鹤表现出一家之主的风范。它会协助母鹤将巢安在四面环水的隐秘之处,让它们在浅滩水泽和葱茏的芦荡里生活得游刃有余。长而尖的“铁嘴”能扎到泥沙深处去觅食,脖子和腿几乎等长,这让它们站在深水中都能捉到食物,为自身和雏鹤提供丰富的营养。如果遇到猛禽攻击或突发危险,公鹤会立刻挡在妻儿前面进行反击。因此,丹顶鹤孵化率虽不高,但哺育、教化后代的能力却很强。

小鹤在两岁之前都叫“未成年鹤”。它们头上的羽毛呈棕褐色,通体呈乳黄色,所以也叫“黄鹤”。成长过程中,黄色的羽毛逐渐淡化,一旦长大成年,就变得洁白无瑕,再也见不到丝毫黄色。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今日细品这两句诗,憬然有悟。除了古人表达“人生易逝,世事苍茫”之慨,我想这里的黄鹤也有青春逝去不再复还的寓意在,愿君莫负韶华。

秋日的辽河口,金色的芦苇映衬着殷红的海滩,蓝天映于白水,芦花荡于秋风,一幅色彩浓烈、炫目的巨幅油画铺在辽河湿地上。丹顶鹤在秋日迁徙中,在这样美丽的时刻再次回归。

与春日相比,茂密的苇丛,众多的鱼虾,无论是栖息还是觅食都少了一些辛苦。完成了一年哺育任务的鹤们情绪明显亢奋,少了些矜持多了些恣意,虽然比春日停歇少几日,但却玩得尽兴。有时候惊鸿乍现从水面掠过,有时候情意绵绵贴着红海长滩久久低飞,有时候追着夕阳竞技,出没芦花深处,荡起浩渺金波。

有晚一步南迁的鹤群,或可等到一场雪。如果有幸看过丹顶鹤在雪中起舞,我想,那绰约的身姿定会在心中幻化成红颜。至少,它是一只懂得雪韵的鹤。也有贪恋这天堂一样居所的鹤,实在不愿走,悄悄地留下来安然地越冬。所以说,盘锦是丹顶鹤最南端的繁殖地,也是最北端的越冬地。

3

在盘锦辽河口湿地,留住鹤群,并非全是大自然的鬼斧之力,更多的是来自政府的保护区及养鹤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之功。

物换星移,窗间过马。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里叫辽宁双台子河口。“滩海站”是盘锦丹顶鹤几个保护站中的一个小站,但作为丹顶鹤繁育基地却有30年之久。

副站长赵仕伟,一个称得上养鹤专家的人,一个在保护区坚守了30年的人。得知这一次我要他讲讲他的养鹤史,他头都没有抬,因为他正在专心致志地训练一只小鹤进食。

“你先看我喂这只小鹤吧。”

他语气十分淡定。这是一只刚刚破壳5个小时的小鹤。小鹤站在筐里,他坐在对面,右手用镊子夹着一条虫。小鹤几次试图啄食,就是瞄不准;喙偶尔碰到食物,又无力啄起。一个中年人,一只小鹤,就这么对视20多分钟,小鹤累了,索性趴下了,人怎么引诱,它都不再理会。

“它还会再接受训练吗?”

“会,但得看人家(雏鹤)心情。现在不想吃,就是打成糨糊它也不吃,一会儿顺心了,还会再起来吃。”

“就这么练,会不会把它饿死?”

“不会,宁可让它把人磨死,也不能让人把它饿死。”

等待,也许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办法,而人常常浸泡在時间的药水里。

讲起自己30年的养鹤历程,赵仕伟感慨良多。

盘锦辽河口湿地野生丹顶鹤保护站于1990年正式建立。目的很明确,光凭对野生丹顶鹤施救保护无法保障丹顶鹤数量增加,必须摸索育种、孵化、野训的方法。

工作站设置在大苇荡深处,只有简易的办公室,没有电,晚间照明的工具就是手电筒;也没水和食物,就靠自己带,有时候水用完了,想喝就得徒步走十几里路到最近的小卖部买。都是土道,赶上雨季穿不住鞋,就光着脚,一脚陷进去拔不出来,就得“退化”到半人半兽的爬行时代。最难的是晚上巡夜,偌大的苇塘,幽深的暗夜,周围起伏着怪叫,时有不明身份的“影子”跟在身后,胆儿再大的人也常常吓得后脊背奓毛。最初几年,跑了许多人,却也真有“死心眼儿”的人留下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救助到3只野生丹顶鹤。1993年,保护站决定开始人工养鹤。最早,技术人员借鉴了沈阳动物园鸟类繁育的经验,采取人工授精的方法让母鹤繁育。经过精心研究,1996年,母鹤成功产蛋,定为种鹤。2003年以后,基地的种鹤已经成对,孵化率较高。人工孵化一直未断,2010 年之后,基地种鹤的数量达标,基本上可以称为种群了。

赵副站长说到这儿,眉宇间显现出几分见过大风大浪的从容。

基地养了20多对种鹤,是繁育的主要来源。孵化季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每天凌晨4点多就得起床,一天到晚几乎不停地看温度、做记录,每两小时晾一次蛋。有的蛋太小,小鹤孵出时会造成脚、翅等变形,需要人工矫正;雏鹤孵出后,就要训练自主觅食……

站里出生一个月到三个月的未成年鹤有三四十只。它们长大后,再从青年鹤中选优秀的做种鹤,其余的鹤放飞野外,随着迁徙的鹤群一起飞走,与迁徙鹤再组成家庭,这两种结果都是最理想的。

因此,工作人员每天按照野生鹤的生活习性进行驯化,每个环节都不放松。自主觅食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判断处境凶险,长途迁徙飞翔……缺乏哪一点,丹顶鹤都无法安全地在野外生存。

因此,野化训练的过程实在是任重道远。简单的四个字,也许只有丹顶鹤和养鹤人知道个中的复杂。

中国现有野生丹顶鹤1000余只。为什么是1000只而不是 3000只?其实,从生态上讲,鹤群数量的多寡是与湿地环境的容纳量息息相关的。事实上,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物种在苛求环境的同时,也为适应环境进行自身调控。丹顶鹤每年都在繁殖、育养,但从鹤群迁徙的数量看,一直比较恒定,每年观察黄鹤的数量,发现隔几年会有增多或减少的变化,这大概就是鹤群靠自身在调控生存的重荷。因此保护区用野化训练来补充调剂野生鹤数量,并非多多益善,重要的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容纳量。

在盘锦湿地,野生丹顶鹤每年春季有留下来繁殖的,秋季也有留下来越冬的,但绝大多数在下一季鹤群迁徙到来时就随鹤群继续迁徙了。目前在盘锦定居的野生丹顶鹤有几十只,“滩海站”就有3个家庭长久定居了。

赵仕伟说,其中两个家庭就是保护站做的媒。

几年前,保护区里飞来了一只孤鹤,是只成年母鹤。落地之后,看样子也不急于走,也看不出有什么伤病,只是每天在芦塘边觅食,形单影只,挺孤独。基地工作人员就在圈养的两只公鹤的笼子周围投些食物。果然,母鹤连日来觅食。一天,母鹤忽然对着笼子高兴地鸣叫,而笼中的两只公鹤也一起高兴地鸣叫,看样子两只公鹤对这只母鹤都产生了好感。赵副站长索性将两只公鹤都放了出来,母鹤在两只公鹤之间好一阵权衡,选定了自己心仪的伴侣,安了家再也没离开。剩下一只公鹤十分孤独。基地的人见不得它孤独的样子,就帮助它与基地育养的成年母鹤牵线搭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公鹤敲开了一只母鹤的心扉,它们双宿双栖,组建了家庭。

赵仕伟望着他们呕心沥血繁育的鹤,把目光投向远方,久久没有言语。但我知道,他彻底地活在鹤的世界里,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这些鹤野化训练成功后,能在盘锦连绵的湿地上自由地生存,并以此为基数,在现有环境基础上通过有效改善,形成自己的不迁徙鹤群。有一天,盘锦也会成为更多野生丹顶鹤的繁殖栖息地,为生态服务。

4

万物皆有灵性。鸟族亦然。盘锦湿地有近300种鸟类生活、栖息,每一种鸟都有它的独门绝技和生存之道。

关于灵性,赵副站长讲了两个有趣的故事。

鸟类大滨鹬家族的迁徙颇富“神”性。大滨鹬繁殖于西伯利亚,越冬地最远要到澳大利亚,几乎跨越半个地球。每年春季,大滨鹬家族在西伯利亚产蛋后,准父亲们并不参与抚养雏鹬,而是组团先迁往澳大利亚。当小雏鹬跟随母亲学会自己独立觅食之后,母亲们又组团迁往澳大利亚。秋风乍起的时候,小雏鹬长大,羽翼丰满,也该寻找越冬地了。怪的是,它们根本没走过这条遥远的路线,却能准确无误地飞到澳大利亚,完成完美的一家团聚。惊奇之余仔细思忖,这种神性迁徙,或可说是生态的牵引,大滨鹬凭借对物候的感知,到适应自己生活的地方去,又有何奇异?

那些年红海滩风景区越来越受到游客喜爱。“滩海站” 毗邻红海滩风景区,又是天然大氧吧,有人看中此地想改为旅游景点。但盘锦的市、区领导出于责任心,决定看看现场。那天,相关人员拿着厚厚的材料准备就绪,只等签批。领导们纷纷到场,就在会议开始的前一刻,大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响亮的叫声:“嗝——嗝——”大家往窗外一看,好家伙,不知从哪儿飞来几十只丹顶鹤,就在会议室窗外且歌且舞,久久不散,讓人心生怜爱。此情此景促成了领导们的共识:“这么好的环境毁掉了,得创造啥样的价值能比这个大?”

且行且珍惜,现场会就此散去。

一年后,一心想为此地创造更大价值的“预想家”锲而不舍,又筹划了第二次改革筹备会。领导们再次纷纷到来,但这次,鸟儿根本没给大家走进办公室的机会。那天,迎接他们的是夜鹭,铺天盖地在眼前时而翔集,时而歌唱,水泽边、栈桥上、芦苇尖上至少有三四万只夜鹭,为尊贵的客人表演了一场盛大的音乐舞会。

“想开发旅游换地方,这儿就给鸟用。”

盘锦辽河口保护区不仅鹤的数量增加,种类也多了,约有6种。除了灰鹤外,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均为濒危珍禽。每年为了顺应鹤的自我保护意识,保护区工作人员也是煞费苦心。尤其是冬、春季,鹤群归来,工作人员要到不完全封冻的河道投食,必要时要人工破冰,以保证野生鹤群取食、饮水、洗浴。投食也是个技术含量颇高的活儿,只是为了帮助鹤觅食,非是出于溺爱而喂饱,因此多投少投要拿捏准,让它们既不至于挨饿,又要坚持觅食,以确保鹤群有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

相信这一切,鹤是懂的。

鹤的记忆力很强,每年都寻找它们生活过的苇荡。保护站的工作人员为了便于鹤群在少干扰的芦苇深处生活,尽量根据每只鹤的习性和习惯,呵护好它们栖息、孕育的环境。2010年之后,一部分丹顶鹤留在盘锦越冬,说明盘锦的物候已经适宜丹顶鹤冬日长期栖居。下一步,如果做得更努力,改善、保护自然生态,相信未来,盘锦辽河口湿地成为鹤们的长久居住地不是梦。

“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这里,我们不说虚无的龙,只说洁白的鹤。

高洁也好,卓绝也罢,云到底是鹤身旁的一缕点缀,不是家乡。而千亩的苇海,万亩的湿地,绵延的滩涂,幽深的沼泽,原始的湿地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万千爱鹤、护鹤人的境界与情怀,这才是鹤的家乡。

相信这一点,鹤也是懂的。

遥想若干年后的某天清晨,清澈的水湾,躺在芦苇坡温暖的怀抱,水边的蒹葭摇曳着晶莹的露珠,轻轻的风里有一群落入凡间的精灵,它们漫步、展翅、亮相、起舞,快活而内敛, 温柔而含蓄。时光深处,一只古稀的老鹤沉思着、遐想着, 把芦苇坡的故事讲给儿孙听。

作者简介>>>>

刘丽莹,辽宁省作协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理事,盘锦市作协副主席,大洼区作协主席。有诗歌散文散见于《词刊》《绿风》《诗潮》《北方作家》《辽宁日报》等报刊。有作品收入《中国诗歌年选(2018)》《东三省诗歌年鉴》《华语女子诗歌》等选本。著有散文、诗歌合集《刘丽莹文学作品集》,散文集《一条河与一座城》。

[本栏目责任编辑 铁菁妤]

猜你喜欢
鹤群丹顶鹤盘锦
通过图像增强与改进Faster-RCNN网络的重叠鱼群尾数检测
丹顶鹤
丹顶鹤受伤,3D打印来帮忙
盘锦人工岛建设条件分析
它们如此眷恋着湿地 丹顶鹤与白枕鹤:和而不同
盘锦地下流体观测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辽宁盘锦大米升级推出“玉粳香”生态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