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性科学家团体的十年

2023-06-29 13:17高歌
科学导报 2023年40期
关键词:女科交流会分会

高歌

2023年5月28日,第九届植物生物学女科学家学术交流会在太原植物园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女科学家奋斗的十年”。

在十年前,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CSPB)成立了植物生物学女科学家分会,这是全国首个植物生物学领域的女科学家团体。用会长夏光敏的话来说,成立之初,“还没想好是一个什么样的活动模式”。

在这些女性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尝试下,十年里,植物生物学女科学家分会开了九届学术交流会,并且把科普和学术活动带到了49所学校和科研院所。也是在这十年里,分会会员中出了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三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十余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还获得了总计数十项(篇)的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国际及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并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系列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在夏光敏看来,女科学家分会不只是见证了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植物生物学领域取得佳绩,当行业内的优秀女性聚集在一起,她们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的氛围,也形成了一种默契,一起用实际行动逐步扩大女性科技工作者在学界的影响力。

女科分会副会长曹晓风院士说:“这是一项事业,是为促进女性发展而做的一项事业。”

  一个专属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学术团体

“我们培养了那么多女研究生,等到大会邀请做学术报告的时候,女教授很少,我们为什么不成立一个自己的组织?”回想起筹办女科分会时的情景,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王宁宁教授说到。

那是2012年末,在CSPB的常务理事扩大会上,几位女科学家提出为领域内的女性科研工作者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提议很快就得到了学会领导的支持。

2013年,植物生物学女科学家分会成立并在贵阳召开了第一届学术交流会,约有50多名女性科学家参会。曹晓风还记得,第二次会议邀请了一些男性同行参加,有的人以为这只是女生聚在一起游山玩水。

“实际上我们就是纯学术活动。”曹晓风说,“在2013年之前,我自己经常参加国际上的学术会议,但是在国内很少被邀请。事实上,国内各类以植物生物学为主的会议,女性被邀请做学术报告的机会非常少。”

刘宏涛是在第一届会议上作报告的女科学家之一,当时她刚回国两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担任研究员,还是一个新PI (Principle Investigator,项目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刘宏涛还记得当年主持报告会的,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匡廷云院士,“虽然已年近八旬,但是匡先生可以把多位组织者和参加者的学术经历及研究成果如数家珍地讲出来,当时就觉得特别感动。”如今匡廷云已年近九旬,仍在参加女科分会的活动。

尽管都是同行,但植物生物学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每年的女科学术会议囊括了植物及作物不同领域的报告,这是会议的特色。刘宏涛觉得这样多元化的呈现极大地拓展了她的视野,也启发她去思考如何让更多的人理解自己所做的科研的重要性。在加入分会后,她还收获了来自前辈的帮助。

“我拿到的一些人才项目和奖励,从写申请书到准备答辩,学会的老师们都给过很多指导。”在回国后的十余年里,刘宏涛围绕植物光信号转导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并先后获得了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如今,劉宏涛已经成长为女科分会最年轻的副会长,她也乐于把互帮互助的传统延续下去,“如果有人需要修改人才申请书或者其他项目申报书,我们都乐于帮忙。”

为了鼓励更多的青年女性科学家,从2019年开始,学术交流会设立了“优秀女青年奖”,表彰取得创新研究成果的40岁以下的非PI学者。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副教授袁婷婷在2021年获此殊荣。今年,她带着过去两年的研究成果来作报告。“对于年轻学者来说,得到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作报告的机会是很难的。这里给了我们展示的机会,从得奖到回来汇报成果,这个组织真的陪伴了我的成长。”

在给女性科学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同时,女科分会也一直致力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女性在植物生物学领域的成果和工作状态。

  走进校园,女科学家们和大学生面对面

从2015年起,女科分会发起了“植物生物学女科学家学术与科普校园行”活动,组织优秀女科学家们走进校园,开展科普与学术报告,和学生及青年教师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人生经历和生活智慧。

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既能在一场活动里了解到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带着关于学术、生活、择业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向前辈请教。

“经常有学生问,女生适不适合做科研?该什么时候谈恋爱?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刘宏涛说,“我们都会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告诉他们,很多女生做事细心而且善于交流,做科研有很多优势。”她经常鼓励学生们找到自己的热爱,这样才能享受做研究的过程。当有学生问应该做什么方向、什么方向比较有前途,她总是会回答,“没有什么会永远热门,去做你喜欢的方向。”

在分会的学术交流会和校园行活动上,女科学家们都很注重着装,有的老师会穿上精心挑选的旗袍。曾经有参加活动的年轻师生们表示,看到你们优雅自信地站在那里,就是看到了榜样,热爱事业也热爱生活,我们也要努力,成为像你们这样的人。

  从“喜欢和大家相聚”到“变成一种责任”

对于分会的核心成员们来说,随着团体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组织和参加女科的活动从“喜欢和大家相聚”到“变成一种社会责任”。

很多年轻老师刚回国工作就要面对教学任务,希望可以学到一些教学经验,学术年会便设立了教学论坛。“科普校园行”走过了18个省市自治区,已经成为了植物生物学科研和科普推广的品牌活动,接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邀约。

现在,CSPB植物生物学女科学家分会拥有五百多名会员,但其影响力远超这个数字。2019年,中国植物学会也成立了女植物学家分会,参与主办植物生物学女科学家学术交流会及校园行活动。

除了特邀报告之外,交流会给越来越多年轻的女性科学家展示学术成果的机会。大家之间的交流也不仅限于学术,她们还会分享职业发展建议、创业经验,在吃饭的时候也会聊聊带娃心得。

来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副研究员涂敏是第一次参加女科的学术交流会,在听完获奖的年轻女科们的展示后,激动到差点落泪,“我博士毕业是在2009年,那个时候能在《Nature》《Science》这些顶级期刊发表文章的国内学者真的很少,你看今天得奖的好几位女科学家都发了顶刊,过去十年我们的科研水平真的是突飞猛进。”

2017年,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植物》杂志发表编辑部评论称,中国的植物生物学研究已经确立了在全球的卓越地位,特别是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

《植物学报》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科学家在五种植物科学主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占这些期刊总载论文量的约50%,已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

具体到女性在业内的成绩,曹晓风坦言早期做得好的并不多,但在近些年来,很多女性科学家所做的研究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其中就有女科分会的成員们。

曹晓风长期从事植物表观遗传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促进了植物表观遗传学学科的发展。2015年,曹晓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她也是国际权威学术期刊《The Plant Cell(植物细胞)》的第一位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编委,在她之后,分会的刘宏涛和杨淑华又先后成为该刊的编委。青年女科学家辛秀芳在近期获得了国际分子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学会早期职业成就奖。

曹晓风感到,过去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继续深造,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基数有了明显增加。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联合推出的研究报告《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科研人员画像》显示,中国女性科研人员占比从2005年的13%上升到2019年的27.7%。

一些奖项和基金评选也考虑到女性的成长,中国青年科技奖女候选人年龄从40岁改为45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评审项目中,男性的申请截止年龄是35岁,女性是40岁。一些政策也明确了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可以延长在研项目的执行期限。

然而,相关数据也显示出,在高级别科研人员的数量和总体科研产出等方面,女性的占比仍低于男性。

曹晓风提到,在很多国际学术会议上,对女性发言人的比例有明确的要求,否则会议就不能召开,而国内的学术会议还没有相关的规定。

对于这一点,王宁宁说:“我想我们可以再奋斗一下。”

不只是在植物生物学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和行业学会成立了女科学家团体,女性科研工作者们正在用实际行动,提升女性在科研领域的地位,努力消弭学术界的性别差异。

当夏光敏会长宣布这次学术交流会结束的时候,女科学家们互相拥抱,庆祝又一届女性学术会议的圆满召开,也是向彼此告别。很快,她们将回归各自的主场,在实验室里,在田野间,继续自己的研究,期待来年再相聚。

猜你喜欢
女科交流会分会
基于数据分析比较《叶氏女科证治》《傅青主女科》学术特点
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
柴胡女科之用
期末复习交流会
《傅青主女科》调经篇中白芍和熟地黄配伍浅析
浅析《傅青主女科》中莲子用药规律
“创新她力量 筑梦新海峡”交流会举行
中勘协园林和景观设计分会
第三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2015)在京召开
分会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