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与整合——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2023-06-29 10:52任彦涛
四川建筑 2023年2期
关键词:技术类建筑学建筑设计

通过对国内外建筑院校教学方式的调查研究,结合本学院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类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强调整体意识,强化培养目标,应对新时期社会对建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

建筑设计; 建筑技术; 分解; 整合; 模式

G642.0 A

[定稿日期]2022-07-27

[作者简介]任彦涛(1980—),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理论。

传统的建筑学教育基本是以分解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为基本思路,针对建筑学专业评估与建筑师考试,分别设立相对应的课程。这种方式在早期的建筑学教育与实践中行之有效,因为建筑学相关的复杂问题被分解而使教学内容与目标变得清晰,教师可教,学生可学,这种教学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很多高校认可并实施。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建筑实践与建筑市场对建筑学人才要求逐步提高,要求毕业生不仅会做设计还要负责项目,协调各专业,甚至对项目进行管理,因此加强整合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逐步成为建筑学教育的一个趋势。

1 国外建筑教育对技术整合要求

作为现代建筑起源地的欧美国家,向来重视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很多现代建筑师也都是出身于工程师。例如美国很早就提出了“回归工程实践”的主张,对建筑院校的课程设置也提出了要涵盖建筑技术、建筑设计、建筑实践和历史文脉4个方面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建筑问题的能力,强调建筑技术对学生创造性方案转化为工程现实的支撑作用。

德国在建筑教育与建筑实践中继承了包豪斯和乌尔姆建筑学院的优良传统,更加注重建筑设计与技术的结合。很多设计课程都是和技术课程整合的训练,更以设计作为最后的课程考核。如设计和建构课,注重建筑设计建造层面的空间、结构、材料、节点等整体技术概念的讲授,还要结合具体设计训练来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1]。这样的安排在某些程度上深化和完善了专业的知识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强化设计的工程性,解决设计不能落地与实现的问题。

英国建筑教育对于建筑技术也同样有很深刻的认识,很多建筑院校的课程一开始就是围绕着建造房屋为主线展开的。跟建造有关的建筑历史、建筑结构、建筑环境、建筑设备等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全面的体现,各阶段建筑设计课程对建筑技术都有针对性的安排。例如一年级设计中,就有关于房屋热损失计算、结构与材料、当代建筑分析、古建测绘等内容;二年级设计有对环境作出反映的题目;三年级则更是把技术作为设计的起步点[1]。

这些国家的建筑教育经验对于我国现在建筑教育中建筑设计课程与建筑技术课程脱节的现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国内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课程整合现状

国内一些重点建筑院校在建筑教育中也非常重视建筑技术课程与建筑设计课程的结合。东南大学在以“建筑设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里,强调建筑设计的内容要重视技术训练和建筑实践。在三年级的“影剧院设计”课程中明确提出要将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物理的知识内容相结合,学生要学会并运用观演类建筑的空间特点和观众视线、流线、声学原理的关系,使建筑设计和技术设计实现有机的结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课程整合策略上更是有着独特的见解,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建筑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强调“要提高中国建筑的工艺技术水平”“呼唤精致性设计”。主要措施有几点:

(1)在一年级开设建筑技术概论课,该课程由建筑技术方向教师主持,主要内容包含建筑技术、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物理环境、生态建筑概念以及建筑的安全与防护。主要目的是让刚接触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能对建筑技术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

(2)建筑热工和建筑光学课都由建筑设计的年轻教师担任,并进行教学内容更新和改革,编写新教材。

(3)建筑构造课,则以“从building走向Architecture,从construction走向tectonic,从drawing走向design”的目标为指导。

(4)同時,建筑设计课的教学中也加强了与技术的结合,并强调技术的建筑表达,提高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丰富建筑内涵[1]。

同济大学在整合思想的指导下,加强与建筑设计课程的联系与结合:在低年级的课程设计中就强调学生要结合建筑的结构和外墙构造设计;在四年级的高层设计中,要把建筑的结构体系、幕墙构造节点设计和建筑防火防灾等内容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等。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建筑技术层面的知识的理解,适当增加一些相对应的选修课,把建筑实践一线的建筑师请进来,以工程实例说明相关技术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也同样注重发挥建筑技术学科的优势,强调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课程的结合,主动改进建筑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更加强调与设计课程的有机结合;专门成立了建筑技术教研室,主要由建筑物理、建筑构造等技术课程组成,使建筑技术学科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在技术类学科的教学上要求将技术基础课的知识贯穿到各个设计主干课的教学环节中;比如在住宅课程设计中注重学生对环境和细部构造设计的训练。在剧院、体育场馆、博览建筑等大空间观演类建筑设计时将相关建筑设备中的声、光、热以及智能化设计和建筑设计结合起来。高层设计以及最后的毕业设计作业则更注重建筑设备和建筑防灾等设计,更加偏重建筑可实施性和安全性。

纵观上述几所院校的技术类课程教学模式,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这几所院校的教学安排都充分认识到了建筑技术课程与建筑设计课程整合的必要性,都在教学中明确提出了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课程的整合的具体要求。有的是将技术课程融入设计课程,有的是将技术课程发展为一门设计课,虽然整合的途径不尽相同,但是都注意到了建筑技术类课程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与建筑设计的关联性。

3 我院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课程设置现状

国内外整合现状表明,国内外建筑类高校都将建筑技术类课程和设计课程整合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烟台大学建筑学院的培养计划也是主要采用分解的方式将教学目标和任务分解,设立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以及专业教育等平台,然后根据课程性质与递进关系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平台下。技术类课程还是基本沿用原有的教学体系,基本都是开设在学科基础平台下,主要开设的技术类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结构选型》《建筑热环境》《建筑光环境》《建筑声环境》等课程,最近几年的课程大纲修改有意识地加强了技术类课程和设计类课程的衔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设计课和技术课程的联系还比较薄弱,各任课教师基本是各自为战、每门课程基本是课上讲授理论课程,课后完成作业或完成试验,又或者是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并且能够在设计中应用则无法体现。

现行的技术类课程的教学也不能针对建筑设计课程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和设计课程要求内容挂钩,就会出现对技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不爱听、听不懂,而到了结课考试时不得不临时抱佛脚。大部分建筑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更新较慢,对于当前大量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涉及较少,同时现有的技术课程教材也不能与时俱进体现技术的发展与变革。

另外虽然在设计课程里面的每个题目设定了对技术的专项要求,但是对于学生作业的最后评定又不是技术方向的教师,就造成在对设计中对技术要求达到的目标把控有所放松,这些结果当然是很多因素造成的,跟课时的多少以及教学运行管理都有很大关系,课程开设时间段不一致、课程学时短、设计课过多强调功能、空间、形式而对建筑技术不够重视,评判结果也以此为标准,导致学生也会跟随评判的指挥棒而忽视结构、设备、构造等实现的可能性。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毕业后进设计院参与实际项目因项目不能实现而面临重大打击,甚至会怀疑自己在学校的专业学习,以致于很多专业知识仍然要从头学起,虽然这种现象一直存在,但是由于原来设计单位设计人才缺乏,设计单位愿意提供这种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可是现在设计市场日趋饱和、建筑市场日渐式微,这种锻炼与学习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这就要求毕业生在工作后尽量缩短学习时间,尽快投入产出才能在建筑实践中占有一席之地。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部分设计教师本身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对建筑项目的结构、构造、建造逻辑等技术问题缺乏理解,即使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也不能及时解答,还经常会以技术难度和实现困难来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构思。

这些存在的现象都是学生在学习技术类课程过程中的绊脚石,如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设计中学会并利用技术课程的内容激发创造性和创新性都是技术类课程教学要思考的问题。

4 教学改革建议

建筑学课程的设置无论是以《建筑设计》为主线主干课,还是建筑技术类课程都是整个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教学当中让技术课程和设计课形成有机的整体,融会贯通,实现有机统一达到共同教学目标,就需要在课程设置、计划安排、考试考查等环节作出适当的调整。需要将构造、结构、设备等课程的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分类别地纳入课程设计的范畴,同时安排相关技术课程的老师适时地介入这些课程设计的辅导中,共同参与设计课程的专项教学。

下面以三、四年课程安排为例尝试将技术类课程和设计课程进行整合(表1),设计课程主要是以建筑类型和规模来分解课程任务,但是在每个设计题目里面都有关于对技术专项的要求,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将技术类课程整合到课程设计当中。根据每个题目中对技术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和设计课程进行整合(表1)。

4.1 分解模块

可以将设计中关于技术要求的部分单独列出模块进行研究,例如在博物馆设计中将建筑开窗与光线进入建筑的关系作为一个研究模块,在汽车站设计中对大跨度结构与材料受力关系作为研究模块,剧院设计中光环境与声环境的不同设计对观众与演出效果产生的不同影响作为研究模块;这些模块都是设计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课程设计空间、功能流线等设计判断的有效补充。

4.2 专题讲解

以往的设计类型的教学,更多是强化建筑类型的讲解,这样就容易形成固定的范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改革中应尽量淡化建筑类型的学习,而是将这一类建筑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和依托,使技术类课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根据设计中不同建筑类型对技术要求的模块进行整理,在设计进程中安排有针对性的专题讲解,为方案设计中的技术研究部分提供理论基础。

4.3 成果考查

无论设计课还是技术类课程为检验学习成果都要进行最后的成果考查,我们的教学目的也是让学生真正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设计当中,设计课程的最后成果一般是设计图纸和设计模型,除了要求必须包含传统的平立剖面、好看的效果图之外我们应该加入技术课程考查部分,比如学生自己设计的构造节点、光环境、热环境的专项分析,以及大跨结构的受力分析等。从以个人主观感性为主的设计方法向以量化数据结合美学法则的理性设计方法转变。综合考查这种方式会增加学生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避免技术课程考查内容的无的放矢,节省学生课下学习时间。

4.4 职业建筑师参与

为了解决高校教师建筑实践缺乏的现状,可以采取职业建筑师进课堂的方式来作为有效的补充。这也是建筑学专业评估对课程实践的要求,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弱、教师工程背景不足、教学偏向学术化等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提高教师队伍的技术实践能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邀请职业建筑师参与课程教学、在业务实习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实践教学,与设计院联合培养博士后等方面,为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源[2]。

5 总结

通过课程改革与调整不但能夠使技术类课程与设计课程有机结合,还会使学生建筑设计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建筑设计方法与观念;同时也是建筑技术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更加凸显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建筑技术课程的热情;同时还能够增强建筑学各科教师之间的业务联系,丰富建筑学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团队的进步与提升。“要实现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课程的整合,必须先对整合目标分层次进行梳理和细化……制定整合的原则……并深入思考整合课程的可操作性”[3]。

参考文献

[1] 高露,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课程整合策略研究[D].重庆: 重庆大学,2006.

[2] 张科云,我国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初探[D].天津: 天津大学,2016.

[3] 魏宏扬,王雪松,孙雁. 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课程整合策略探讨[J]. 建筑高等教育,2007(2):64-69.

猜你喜欢
技术类建筑学建筑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少先队科普技术类阵地
兼具市场与技术类课程 CEDA培训(广州站)圆满结束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从翻译行为理论视角探究德语土工技术类文本汉译策略
建筑设计的困惑
《植物研究》荣获“2015年中国高校技术类优秀期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