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时,身体到底经历了什么?

2023-06-30 01:45周懿
健康之家 2023年10期
关键词:椎管全身插管

周懿

麻醉在外科手术、术后镇痛、无痛诊疗等医学活动中应用广泛,可以有效控制疼痛感受,保障手术顺利实施。但是,大众对麻醉了解较少,以至产生各种认识误区。为进一步提升大家对麻醉的认知水平,本文将介绍在麻醉过程中人体究竟经历了什么?

认识麻醉

麻醉是一门特殊的医学学科,也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在麻醉药物的作用下,会对人体中枢神经或(和)周围神经痛觉感受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具有镇静和松弛肌肉的效果。随着现代麻醉学不断完善优化,麻醉技术具有安全性和高效性的双重特征,可以达到无痛治疗的目的。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麻醉技术,既要保证麻醉效果,为探查诊断、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也要保证患者的安全。

近年来,麻醉的临床应用不断完善和丰富,不仅可用于外科治疗,也应用于急救复苏医学、重症监测医学、疼痛诊疗医学等相关学科医疗活动中,为现代临床诊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临床常用的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

顾名思义是对局部神经进行阻滞的麻醉方式。使用局麻药物,按照神经走向进行局部注射,可完成目标神经及周围神经的可逆性功能阻滞,进而达到消除疼痛或镇痛的作用。随着现代麻醉学研究深入,已经形成了规范的神经阻滞方法,可根据需求实施对应的麻醉措施,控制目标区域的痛觉,并达到松弛肌肉的作用。局部麻醉常用药物,主要为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规范注射于机体脊神经的神经丛或神经干,可达到局部神经阻滞的效果;同时,局部麻醉也可以阻滞周围神经末梢,满足局部手术的小范围麻醉需求。局部麻醉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神经阻滞、区域阻滞、椎管内麻醉、表面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等。各种局麻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麻醉效果也有明显不同,适用于不同的医疗活动中。

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将局麻药物直接注入脊髓的椎管内,麻醉师通过注射位置和药物扩散情况,调整阻滞平面,进而达到阻滞平面以下神经的抑制效果。椎管内麻醉又可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脊膜外腔阻滞两大类,主要用于腹腔及下肢手术治疗,因此也被称为半身麻醉,可使患者下半身失去感觉,手术治疗中不会受到痛觉的影响。

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是针对某一神经的阻滞方法,主要用于颈神经丛、臂神经丛、骨神经等。麻醉前,医师可通过观察触摸及超声引导等方式确定目标神经的位置,然后将麻醉药物注入目标神经的神经干或神经丛中,直接发挥神经阻滞效果,具有快速、高效的麻醉效果。

区域阻滞和表面麻醉

区域阻滞是一种应用于简单外科诊疗的常用麻醉方法,可对小范围的人体组织实现麻醉作用。患者确定手术范围后,可围绕手术区域进行点状注射麻醉,实现了周围神经末梢的阻滞效果,可切断痛觉传导途径,减少患者外科治疗带来的疼痛感,提升治疗依从性。

表面麻醉

表面麻醉是一种特殊的麻醉方式,主要用于人体皮肤表面的疾病治疗中,对于疼痛程度较轻的表皮治疗项目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表面麻醉无须注射,有效降低了创伤导致的相关风险;同时麻醉药物仅作用于表皮局部,可降低药物对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的影响。浸润麻醉在创伤救治、软组织疾病治疗等临床医学活动中应用较多,是多种小手术的常用麻醉方式。浸润麻醉时,需要将药物注射至手术部位,药物向下浸润可达到手术区的各层组织内,实现手术区域的神经阻滞,术中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全身麻醉

在临床诊疗中,全身麻醉的实施频率较高,是临床治疗的重要麻醉技术。但是,大众对全身麻醉的了解较少,甚至存在错误认识,所以需要着重了解相关知识。

意识消失的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是麻醉药物作用于人体全身的一种麻醉方式。麻醉药物进入人体的方式较为多样,如麻醉气体可通过吸入的方式进入人体肺部,通过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发挥全身麻醉的作用;非气体的麻醉药物多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进入人体,经血液循环到达中枢神经系统,透过血脑屏障,发挥中枢神经抑制效果。全身麻醉后,患者意识将逐渐丧失,机体无任何感受;有人说全身麻醉后就像睡着了一样。其实,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麻醉产生的中枢抑制作用,可使患者的意识和记忆丧失,对于手术过程无任何记忆和感受,只是由清醒状态转为深度镇静状态;麻醉药物停止注射后,患者可逐渐苏醒,重新恢复清醒状态。

全身麻醉是一项复杂的麻醉措施,并非简单地运用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意识消失状态,而是需要缜密的评估与控制,以保证全身麻醉的顺利实施。全身麻醉可以达到完全无痛的效果,患者由于全身肌肉松弛,镇静效果也较为理想,术中医生可以放心完成手术操作,不会受到患者的主观影响,有助于保证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静脉给予麻醉药或吸入麻醉药,均可用于全身麻醉。但在实际应用中,可采取两者结合的方式,更好地控制麻醉深度和效果,提升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全身麻醉可能需要气管插管

很多人看见过麻醉患者存在气管插管的情况。其实,并非所有的全身麻醉都需要气管插管。对于时间短、伤害性小、刺激性小的手术,只需控制好麻醉药物剂量即可,让患者达到深度镇静的效果,在意识消失、无痛觉感受的同时,仍保留自主呼吸功能,无需进行气管插管。但是,大型外科手术或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大的手术时,则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助呼吸。這样做主要原因为手术时间长,镇痛镇静要求高,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剂量也相对较高,中枢抑制作用尤为明显,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呼吸中枢抑制作用,导致患者无法有效维持呼吸功能,需要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以辅助呼吸。

全身麻醉的各个阶段

与局部麻醉相比,全身麻醉的操作流程和措施更为复杂,患者必须经历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苏醒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系患者生命安全。麻醉前,需要为患者开通静脉通道,构建起手术治疗中的血管通道,便于完成各种诊疗及处理。同时需要连接心电图、生命体征监测仪器等,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情况,积极控制中枢抑制作用,避免患者出现体征大幅度波动或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引发不良预后风险。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完成后,麻醉师就要开始麻醉诱导处理,即将各类麻醉药物通过静脉输注或吸入的方式送至人体血液循环中,并达到中枢神经系统,发挥神经阻滞效果,整个过程持续3~5 min。患者意识会逐渐消失,如同睡着一样。此时,若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则应尽快插管,同时连接呼吸机,调整相关参数,给予患者呼吸支持。随后,患者将进入麻醉维持状态。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手术需求,持续输注麻醉药物。若采用了麻醉气体,则通过麻醉机将气体持续注入患者气管插管中,达到稳定的麻醉效果。检查患者达到理想的麻醉状态后,即可开始手术操作。术中麻醉师会和医师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根据手术的结束时间,评估、确定停药的时间点。停药后,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逐渐降低,当降至无法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时,便会逐渐清醒过来,这一过程称为麻醉清醒期。麻醉清醒期是麻醉过程中风险系数较高的一个阶段。由于不同个体对于麻醉药物的代谢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也不一样。部分患者对麻醉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弱,可导致麻醉药物蓄积在体内,持续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以至无法苏醒或出现苏醒期不良反应,危险性较高,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苏醒期,不仅要让患者恢复正常的意识状态,还要恢复自主呼吸功能,逐渐脱离呼吸机。此时,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并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救治准备。当患者完全苏醒、自主呼吸功能恢复后,评估符合离开苏醒室标准后,可将患者送入病房或其他科室。

局部麻醉时,身体经历了什么

局部麻醉前,麻醉师会指导患者变换体位,以满足麻醉药物注射的需求。例如椎管内麻醉时,需要患者弓起身体,蜷缩如同蝦状,便于充分显露椎体关节,通过椎关节间隙完成椎管内穿刺,进而注射药物。椎管内麻醉注入药物时,患者会有一定疼痛感受,但很快就会消失,随后感觉到胸部、腰部或下肢感觉也逐渐消失,但躯体其他部位的感受仍然正常。椎管内麻醉患者手术中,麻醉区域无明显知觉。但对于部分特殊的手术,椎管内麻醉的镇痛程度略低,神经阻滞效果并不强烈,因此患者仍能感觉到轻微的痛感,以及手术操作中牵拉人体组织的感觉。不过患者多可耐受,不影响正常手术实施,无须过于担忧。

进行神经阻滞和区域阻滞时,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可能会产生一定疼痛感,但很快会随着知觉一起消失,不过意识仍然清醒,未阻滞的区域保持正常的感觉和运动能力。局部浸润麻醉时,需要围绕麻醉区域进行点状的皮下麻醉药物注射,该阶段可出现明显的疼痛感,但持续时间较短,很快会出现麻木僵硬的感觉,进而局部区域失去知觉。表面麻醉时,需要将麻醉药物敷在表面,患者无任何疼痛感。当麻药进入皮下组织,发挥神经阻滞效果后,患者开始出现麻木感,表皮感觉功能丧失,机体其他区域则无明显感受。局部麻醉后,随着麻醉药物在局部组织内逐渐代谢、减少,麻醉区域的知觉将逐渐恢复,患者可慢慢感受到肢体的存在。但当麻醉药物消退后,手术的疼痛感会暴露出来,此时可通过补充术后镇痛药物的方式加以缓解。

全身麻醉时,身体经历了什么

麻醉诱导后数分钟,患者的意识基本消失,进入深度镇静状态。麻醉诱导完成后,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全身麻醉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较强,对呼吸中枢抑制较为明显,需要机械通气支持。当前,临床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以短效为主,进入人体后很快会被代谢分解,生物学作用消失,然后排出体外。因此,术中麻醉需维持微量注射状态,持续补充麻醉药物,使患者始终维持在意识消失的状态。停止输入麻醉药物后,患者血药浓度逐渐降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减弱,相关神经活动开始启动,患者由深度镇静状态转为清醒状态,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减轻,开始恢复自主呼吸功能。苏醒期的患者可以感受到意识状态逐渐恢复,周边的声音、人和事物逐渐清晰。但是询问患者术中有什么感受?那他一定会说没有任何感觉,大脑对手术过程一片空白。很多全身麻醉的患者术后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就像睡了一个好觉。当然,个体的麻醉体验存在一定差异性,并不完全相同。全身麻醉患者苏醒后早期,多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异常,如反应迟缓、记忆力不佳等,担心是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造成的损害。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的确会影响患者的认知、记忆等神经功能,但是这种影响是短暂的,主要与全身麻醉药物在体内的残留有关,术后短期内这些认知能力异常会逐渐缓解,对神经功能影响很小,无需过于担忧。

猜你喜欢
椎管全身插管
石榴全身都是宝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老鳖全身都是宝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