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铝价格频繁波动不可避免

2023-06-30 06:40赵武壮
中国有色金属 2023年9期
关键词:铜价电解铝产量

赵武壮|文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2023 年第一季度,国际市场铜、铝价格出现冲高回落行情。总体来看,国内市场需求正在复苏,价格走势明显强于国际市场。

2023年第一季度,国际市场铜、铝价格出现冲高回落行情。截至4 月14日,LME 铜价9082 美元/吨,比1 月18 日的9550.5 美元/吨回落4.9%;上海现货铜价69263 元/吨,比1 月18日69705 元/吨回落0.6%。4 月14 日,LME 铝 价2386 美 元/吨,比1 月19 日的2590 美元/吨回落7.9%;上海现货铝价18780 元/吨,比1 月18 日18620元/吨上涨0.9%。总体来看,国内市场需求正在复苏,价格走势明显强于国际市场。

铜市场情况

1.国际市场情况

从全球来看,目前铜生产和需求已经处于疫情后恢复阶段。

在矿山原料保障方面,由于铜价仍然保持高位,在高盈利刺激下,供给能力不断得到释放,全球铜矿供给增长可期,但客观约束也不容忽视。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全球铜矿产量边际增长将超过95万金属吨。全球冷料供给将同步修复,其中粗铜供给恢复弹性大于废铜。3月30日,中国主要铜冶炼厂就2023年第二季度铜精矿加工的处理和精炼费用(TC/RCs)指导价达成一致,分别为每吨90美元和每磅9.0美分。新价格低于第一季度设定的每吨93美元和每磅9.3美分的费用指引。这表明,铜精矿供给情况不及预期。

在铜冶炼方面,新增产量的释放相对有限,弹性系于存量的修复。但冶炼企业盈利恐出现边际收缩,因而存量弹性将取决于疫情等客观约束。综合多重因素,预计全球精铜产量边际增长或超过70万吨。

在需求方面,传统需求预计出现分化,中国基建类需求有望回升,而海外耐用品相关消费会转弱。整体来看,传统需求会有增长但增速将放缓,新能源相关需求或延续高增长。预计全球铜终端需求边际增长或达到60万金属吨。

基于对铜供需基本面的整体判断及宏观环境分析,从节奏上看,目前美联储缩债仍在持续,美国、欧洲银行风险频出,黄金价格暴涨,均打击铜市场信心,面临较大宏观利空压力,对铜价形成抑制。预计供应端仍会释放增量,不过增量是否能达到预期仍存不确定性。因此,判断铜价走势为年初随宏观振荡加剧,走势偏弱;临近年中宏观利空压制大,靠绿色需求、废铜供应紧张等因素提供支撑;若风险释放完毕年末有小幅反弹可能。整年呈现宽幅振荡走势,价格中枢较上年出现明显下行。

表1 2022-2023年全球精炼铜供需情况(单位:万吨)

表2 2022-2023年全球电解铝供需情况(单位:万吨)

总体看,2023年国际市场情况不容特别乐观。

2.国内市场情况

2023年年初,受春节假期和前期疫情管控影响,1-2月国内市场需求表现不佳,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出,对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影响较大,导致国内汽车销售量总体退坡。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62.6 万辆和362.5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4.5%和15.2%。

进入3月份后,随着国内经济运行预期回升,铜市场开始逐渐活跃。特别是政府的各项稳增长政策开始得到落实,全面提振了市场信心。在上游供应端,2023年一季度国内精炼铜平均日产量达到3.3万吨以上,比2022年同期增长10.6%,其中甘肃、湖北等地的产量增速超过29%。在下游需求端,银行支持改善优质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政策,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一季度国内电线电缆企业开工率环比提升,多数线缆企业光伏新订单增加,成为铜市场的一个“亮点”。另外,在国家扩大内需、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引导下,国家电网表示全年投资将超过5200亿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投资增长3.75%,也对提振铜需求信心产生了重要影响。

1-3月,我国进口铜精矿665.6万吨(实物量),比上年同期增长5.1%,对支撑国内精炼铜产量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3.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依然是拉动世界铜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力量,其经济运行情况对国内外铜市场具有重要影响。从当前市场发展态势看,铜市场供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价格剧烈波动,影响下游消费。由于全球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出现,导致国际生产铜价频繁波动,目前铜价仍处于历史高位,对普通低端消费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如果国际市场铜价长期在8500美元/吨以上,那么下游消费者必定会选择替代产品。譬如,在锂电池用铜箔领域,复合铜箔替代纯铜箔正在以超乎想像地速度推进,大幅减少了对铜的需求。

二是终端产品出口订单冷淡,影响下游消费。厨房卫浴器具是用铜大户,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厨房卫浴器具生产国和供应国。受全球通货膨胀、经济增速下滑、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试图与中国经济“脱钩”等因素影响,最近一个时期我国厨房卫浴器具等产品外贸订单大幅度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铜消费增长。另外,中国是世界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品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集成电路测试封装是高端铜材的重要用户。美国对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打压围堵很有可能延伸到封装测试领域,这对我国高端铜材的消费也必然会产生影响。

三是中国铜冶炼扩张势头亟待抑制。最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强调力争在2025年年底前形成铜冶炼产能“天花板”,粗铜总产能控制在1100 万吨,精炼产能控制在1400万吨以内,推动铜冶炼行业由产能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这是针对目前国内铜冶炼扩张局面进行的宏观调控指导文件,将对不符合规定的铜冶炼新建、扩建项目,严格限制其准入,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尽管会遇到阻力,但必须贯彻执行。

4.后市展望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全球铜市场的影响较大。从目前的情况看,为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在2023 年内保持“鹰”派态度的可能性很大,这将有效抑制铜价上涨,预计2023 年国内外市场铜价的平均水平将低于2022年。另外,中国市场的全面恢复,为全球铜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存在一些势力借此炒作铜价的可能。所以市场铜价频繁波动不可避免。从供需基本面分析,全年生产增长超过消费增长已成定局。

铝市场情况

1.国际市场情况

2022 年2 月俄乌武装冲突爆发后,美国、欧盟对世界第二大铝生产国俄罗斯进行全面制裁,导致国际铝市场进入调整阶段。但是,与石油、天然气不同,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并没有阻止俄罗斯的铝等有色金属产品流入伦敦金属交易所,所以俄罗斯世界第二大铝生产国和最大铝出口国的地位至今没有改变。相反,由于制裁俄罗斯,导致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暴涨,工业用电成本大幅度攀升,欧洲有166万吨电解铝产能被迫停产减产。截至目前,只有位于法国的敦刻尔克铝厂宣布对闲置产能进行复产。

2023年以来,由于俄乌冲突和高利率,导致发达经济体的建筑市场持续低迷,汽车产量继续下降,需求整体受到抑制,不可能在下半年之前得到恢复。特别是欧洲铝需求低迷,不仅造成俄罗斯决定消减100万吨/年铝产量,而德国铝生产商也表示在去年10月削减铝产量50%的基础上,将于今年下半年关闭剩余的7 万吨/年液态铝生产能力。总之,2023年第一季度,在全球范围内,电解铝复产、扩产的消息不多,停产、减产的消息不断,几乎没有什么“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国际铝供给链处于脆弱状态,一旦发生变化,哪怕是需求出现小幅上升,都可能暴露供应链问题,并导致价格和溢价迅速上升。

据国际铝业协会统计,2023 年1月,国外电解铝产量240 万吨,同比下降0.5%,环比上涨0.3%。其中,非洲14.3万吨,日产同比增长4.4%,环比增长2.1%;亚洲(不包括中国)电解铝产量39 万吨,日产同比下降0.9%,环比下降0.3%;海湾国家电解铝产量52.4万吨,日产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0.6%;北美电解铝产量32.1万吨,日产同比环比持平;南美电解铝产量12.3万吨,日产同比增长20.6%,环比增长0.8%;西欧电解铝产量23 万吨,日产同比下降12.2%,环比下降0.9%;东欧电解铝产量34.2 万吨,日产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0.3%;大洋洲电解铝产量16.1万吨,日产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0.6%。

2.国内市场情况

进入2023 年之后,与国际铝市场低迷不振状态相反,国内铝市场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展现了良好的韧性,3月下旬市场铝价开始反弹修复,重新回归供需基本面。

从电解铝供应端看,近期贵州、四川等地持续小幅增产,运行产能向上修复,但由于云南水电问题暂未缓解,当地电解铝厂仍处于减产阶段。目前全国运行电解铝产能4060 万吨/年,日均产量11.4 万吨以上,比上年同期增长7.5%,其中广西、云南、甘肃等地区同比增幅较大,均超过20%。所以从供应端看,整体压力不大。

在需求方面,随着3月份进入铝的传统需求旺季,实际消费有所改善,下游铝加工开工率继续回升,铝锭库存维持去库存,铝棒加工费自春节后持续攀升,形势总体向好。随着铝加工企业开工率不断回升和电解铝社会库存持续下降,国内市场铝价会获得有力支撑。

从当前铝产业发展态势看,中国已经成为维护当前世界铝市场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

3.存在的问题

当前铝市场供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欧盟碳关税政策开始实施。欧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其进口产品设定碳价格的贸易区,法案将从2023年10月1日起实施,在过渡期,进口商的义务仅限于报告。为避免对欧盟产业的双重保护,过渡期的长短和CBAM 的全面实施将与ETS 下免费配额的逐步淘汰挂钩。涵盖钢铁、水泥、铝、化肥和电力,并扩展到氢气、特定条件下的间接排放某些气体以及一些下游产品,例如螺钉和螺栓以及类似的物品铁或钢产品。这将对我国含铝产品的出口造成严重冲击。因为我国电解铝生产的电力来源80%以上是燃煤发电,出口产品的碳足迹核查不容易过关。

二是铝产品出口情况不容乐观。据海关统计,2023年1-3月,中国出口未锻轧铝及铝材137.78 万吨,同比下降15.4%。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铝材出口国,铝材出口量约占国内电解铝产量的20%左右,中国铝材出口量的大幅度下降,将对国内市场的供需平衡构成压力。

三是国外电解铝产能的持续关闭,导致供给处于较为脆弱境地,应对需求增长的回旋余地被大幅度压缩。这样,一旦出现需求增长,短时间内可能给保供稳价造成极大压力。

4.后市展望

由于美联储在2023 年内保持“鹰”派态度的可能性很大,这将有效抑制铝价上涨,预计2023 年国内外市场铝价的平均水平将低于2022 年。另外,中国市场的全面恢复,为全球铝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存在一些势力借此炒作铝价的可能。所以市场铝价频繁波动不可避免。从供需基本面分析,全年消费和生产增长将主要依赖中国,存在供应不足的风险。

猜你喜欢
铜价电解铝产量
云南对电解铝下手,未来将推动电解铝产能退出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电解铝消耗全国6.5%电能,未来铝价或涨破天际
更正声明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铜价下行压力增大,再生铜企业利润回落
铜价仍有回升机会
电解铝降压整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