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回忆
——《朝花夕拾》导读

2023-06-30 12:33儒美语文研发组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23年6期
关键词:朝花夕拾散文集藤野

儒美语文研发组/文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鲁迅《〈朝花夕拾〉小引》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叙事散文集,收集了于1926 年所写的10 篇散文。这些散文曾陆续登载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有关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的重要史料,而且由于它在思想艺术上所焕发出来的光辉,为散文创作领域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因而在现代文学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主要记叙了鲁迅青少年时代所接触的保姆、师长和挚友的事迹,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揭示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优秀品质。《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长妈妈是个热情淳朴的劳动妇女,她总是尽心尽力地照顾着鲁迅,在她发现鲁迅对带画的《山海经》非常向往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到了这部书,让鲁迅几十年后还不能忘怀。《藤野先生》赞颂了品格高尚、无民族偏见,对中国人民怀有真挚情感的日本进步学者和教师藤野先生,生动地记叙了鲁迅和藤野先生从相识到惜别的几个生活片段,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情怀念。

《朝花夕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批判封建思想和封建教育,从而揭示了反封建斗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二十四孝图》中,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拓展思考

本书的艺术特色

本书所收散文是作者对青少年生活的回忆,文笔亲切、隽永、朴素,是一组富有诗意的散文。

本书的显著特点是将对过去的回忆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在这部回忆性散文集中,鲁迅发挥他善于描写的小说家的才能,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传神的人物画、绚烂的风景画、真实的民俗画。同时他还运用善于议论的杂文家的才能,从现实出发进入历史,由回想往事反观现实,通过回顾历史借题发挥,又以议论来深化对历史的认识。在鲁迅的作品里,针对时弊的议论和具体事件的描述结合得很紧,这表现了他作为思想家的敏锐和智慧。

书中讲述的事情都是真实发生的吗?

本书对往事的回忆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其中的人物和事件大都是真实的,用鲁迅在《小引》中的话来说,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但他不是有闻必录的自然主义的摹写,而是对生活素材做精心的加工,或以人物为中心,或以事件为中心,或以某一题旨为中心线索,将丰富的生活串联起来。他的笔调是变化多端的,构思也篇篇各异。但他绝不违背事实进行虚构缀合,也不故作惊人之语,全书总的风格是朴素自然,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行于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显示出大家返璞归真的功力。这是更高层次的“真”,是在思想家智慧之光照耀下的艺术真实。

佳句赏析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líng)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máo),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cuán)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鲁迅先生用生动的语句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读来如同身历其境。“不必说……也不必说……”为了撇开一些东西,从而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自然比比皆是。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猜你喜欢
朝花夕拾散文集藤野
斟满人性温情的《凹村》——读雍措的散文集《凹村》
此情可待成追忆——读李玉洋散文集《那些年,那些事》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再活一次——散文集《乡间游戏》创作谈
大小笔的协唱——读王胜田散文集《悠长岁月》
试论《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朝花夕拾》的生命解读初探
《朝花夕拾》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