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2023-07-04 21:38李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涡阳县大豆玉米

摘要 本文从涡阳县生态环境栽培制度等基础条件出发,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推广优势,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涡阳县乃至淮北地区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涡阳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中图分类号 S513;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9-0060-05

涡阳县位于黄淮平原南缘,安徽省淮北平原的中部,地理位置介于33°27′~33°47′N、115°53′~116°33′E。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历年平均日照时长1 969.4 h,雨热同步,无霜期长,多年均值长达218 d,年平均降水量830 mm,夏、秋降水量多,冬、春降水量少,年平均温度14.6 ℃,极端最低温度-17.2 ℃,出现在1991年12月28日,极端最高温度40 ℃,出现在2011年6月8日,地面海拔平均高度26.5~33.5 m,地势西高东低,地面平均坡降9 000∶1[1]。全县土地面积15.53 hm2,其中砂姜黑土面积12.89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3%;潮土面积2.6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7%。涡阳县主要的土壤类型砂姜黑土原多为中低产田,经多年农业综合开发等诸多项目治理,土壤质地不断改善,土壤肥力逐年提高,保水保肥能力逐渐增强,土壤综合生产能力上升到一个全新水平。

涡阳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多次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县主要三大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主要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和小麦—大豆一年两熟制,复种指数达205%[2]。2010年在全省第一个创建小麦生产千斤县并顺利通过验收,之后随着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粮食生产水平逐年提高,小麦、玉米单产数次创全省新高,粮食综合产能不断增强。2021年,全县糧食作物(含小麦、玉米、大豆)播种面积24.73 hm2,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128 350 万kg。

1 推广的背景和推广实绩

按照确保谷类作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要求,统筹粮食和油类作物协调发展,多措并举提高粮食产能,攻坚克难推广面积,提高单产,推进合理轮作、间作,推动玉米、大豆兼容发展,协调发展[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保证玉米、大豆兼容发展的良好载体,该项集成配套技术的应用,可在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的前提下,增收一季大豆的目标[4]。

2022年,安徽省下达全省8个市30个大豆主产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4.0 万hm2,其中涡阳县任务面积0.47 hm2,占全省总面积的11.7%。任务下达后,涡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县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迅速出台实施方案,落实奖补政策,将任务分解到22个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迅即拿出《涡阳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农机部门立即组织技术力量研发、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械,并且多次、多点召开试播现场会,全力助推该项技术在涡阳县落地生根,当年实际落实面积5 070 hm2,超出完成计划面积的11%以上,并收到了预期的示范效果。

2 主要技术措施及分析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涡阳县第一年示范种植,是一项新生事物。为探讨在涡阳县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下,较为适宜的集成配套技术体系、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涡阳县在大面积推广的同时,多处布点,开展了不同的种植模式、不同品种及不同密度的对比试验,并进行了产量、产值、投入及经济收益调查,以期为今后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1 模式选择

主要推广模式有2种,一种是4行大豆,2行玉米模式,简称为4∶2式,另一种是6行大豆,4行玉米模式,简称为6∶4式[5]。

2.1.1 4行大豆2行玉米模式即4∶2式。播种时选用“4+2”模式大豆、玉米一体化专用精播机,主推机型为2BYCF-6型,该精播机两边各设计安装1个玉米单粒播种器,中间安排4个大豆精量播种器,每1个种植带种植4行大豆、2行玉米,大豆实行等行距种植,行距30 cm,株距约10.2 cm,折纯种密度32.7 万株/hm2,2行玉米行距40 cm,株距11 cm,折纯种密度为22.74 万株/hm2,玉米、大豆带间距为60 cm,地头统一播种大豆,以利于田管、收获时机械作业和通风透。

2.1.2 6行大豆4行玉米模式,即6∶4式。播种时不必选用专用的播种机,可选用6行大豆精播机(等行距40 cm)、4行玉米单粒单粒播种机(等行距60 cm),同时播种,2种机械交替作业,地头统一播种大豆,大豆、玉米带间距60 cm。该模式2种作物行株距配置分别为大豆40 cm×0.09 cm,折纯种理论株数27.8 万株/hm2,实际株数约为13.5 万株/hm2;玉米60 cm×12 cm,折纯种株数为13.9 万株/hm2,田间实际株数为7.2 万株/hm2。

2.1.3 主要示范模式产量及经济效益。据对全县37个示范主体的调查,累计示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510 hm2,其中选用6行大豆4行玉米模式累计面积为317 hm2,选用4行大豆2行玉米模式的累积面积为193 hm2,同时各选择部分玉米、大豆纯种模式农户作为对比,具体产量及经济效益对比情况见表1。

2.2 对种植地块的基本要求

2.2.1 地块基本平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般选用大中型机械播种,故对种植地块的平整度要求较高,平整的地块是实现一播全苗,大中型播种机械一般作业宽度在2 m以上,在凹凸不平的地块内进行播种作业易造成播种深浅不一及“闪种”,影响出苗和田间种植密度,难以满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高效栽培中对苗齐、苗全、苗匀、苗壮的基本要求,且地块不平坦,在降水较多的年份易形成涝渍。

2.2.2 具有良好的排灌条件。涡阳县在大豆、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收获的6—10月间,往往是干旱与涝渍交替发生,且一般干旱与高温迭加发生,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土地的基本要求是旱能浇、涝能排。机灌井要求达到3 hm2一眼的配置标准,要喷灌机械配套完好。排涝能力方面,除地头沟、地边沟与大中沟沟沟相通外,为防涝渍对在地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可在播种前对有可能产生内涝的地块,每隔4~5 m用专用开沟机开挖,宽40 cm,深40~50 cm的排水沟,以保证在出现连阴雨天气时做到雨止田干,不出现田间积水。

2.2.3 选择集中连片的高肥水地块种植。地块较小时,不利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播种、收获等关键农时季节,大中型机械作业的要求,一般要求集中种植面积在3 hm2以上,以利于机械作业和发挥示范带动效果。同时要求在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块上种植,因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要求在单位面积土地上产出更多的粮食,故对土壤要求较高,除土壤肥为外,还应达到质地良好、士層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要求,以保证大豆、玉米同步健壮生长,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

2.2.4 前作秸秆实行打捆离田。对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的地决,在前作小麦收割时,一是留茬高度不大于8 cm,二是收获后将秸秆及时打捆离田,不留死角,以提高播种时的顺畅度,并大大提高播后苗前封闭除草的效果。

2.3 对选用品种的要求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纯种玉米、大豆相比,对大豆、玉米品种的要求有所区别。纯种玉米、大豆要求品种生产性能良好,抗病性强,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除上述性能外,还要求选用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能,耐阴性良好,大豆、玉米协调共生性能良好。

2.3.1 对玉米品种的要求。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实践中,不仅要求玉米品种除具有良好的丰产性能外,还要求植株形态紧凑,叶片上冲,耐密性能良好,在密度较高时,空秆率低,株高适中,一般不超过280 cm,穗位适中,一般高度在110 cm左右,以保证玉米有较强的抗倒伏性能,在生长过程中遇风雨不易倒伏。基部节间短粗、坚韧、气生根(支撑根)发达,除了增强中后期玉米吸收水分、养分能力外,主要起到抗倒伏的作用。抗病性能良好,在涡阳地区主要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的有茎基腐病、南方锈病、大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等。抗病性强的品种除了具有良好的产量性能外,还可减轻生产过程中防治病害的投入。适宜用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品种除具有上述性能外,还应具备穗轴较细,后期脱水速度快,适宜机械化作业,减少收贮期损失等卓越性能。适宜涡阳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有登海605、科华666、C1210、豫单9953、中玉303等。

2.3.2 对大豆品种的要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实践证明,对大豆品种的要求,一是具有良好的丰产性能,蛋白质含量高、品质佳,种脐色与种皮颜色一致,保证良好的高品性;二是迭用有限结荚习性或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品种类型,防止在高肥水栽培条件下发生倒伏;三是底荚部位应在15 cm以上且不炸荚,适于机械化作业,降低大豆收割期间的损失;四是具有良好的耐阴性能,降低高秆作物玉米生长中后期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利于协调玉米、大豆争光照的矛盾;五是应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在涡阳县尤其要注意选用抗孢囊线虫病和抗疫霉根腐病能力较强的品种。从丰产性能和综合抗性考量,较为适宜涡阳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有临豆10号、涡豆8号、洛豆1号、皖豆37、齐黄34等。

2.4 科学精准施肥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实践中,要全程贯彻农业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原则,根据大豆、玉米需肥规律和涡阳县土壤实施供肥能力,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和种粮效益。在保证玉米不减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大豆产量。

2.4.1 玉米施肥方案。坚持有机、无机相结合,长效缓释与速效相结合,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肥料相结合。一般7 500 kg/hm2产量水平,可选用26-7-5或28-6-6三元复合玉米专用缓控释肥600~750 kg/hm2或总养分36%~38%的有机无机复合肥1 200 kg/hm2,施肥方法为种、肥同播,做到种肥分离,种、肥间距在10 cm以上,防止烧种、烧苗。生长中后期不再追肥,降低施肥成本和用工。

2.4.2 大豆施肥方案。坚持有机、无机相结合,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施肥原则。前作小麦产量在7 200 kg/hm2以上的地块,在播种大豆时可不施肥,大豆幼苗期利用土壤中残留的养分即可满足需求,可在大豆初花期,追施大豆专用复合肥225~300 kg/hm2,前作小麦产量在6 000 kg/hm2以下的地块,可在大豆播种时,种、肥同播,施肥量为大豆专用复合肥225~300 kg/hm2,亦可选用大豆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

2.5 播种技术

2.5.1 机型选配。6∶4式即6行大豆4行玉米模式,6行大豆行距40 cm,4行玉米等行距60 cm,选用6行大豆精播机,4行玉米单粒播种机,两部机械同时作业,玉米与大豆带间距由原来的60 cm扩大到70 cm。4∶2式即4行大豆2行玉米模式可选用6行大豆、玉米一体化播种机(机型2BYCF-6等)进行混播,两边行配置,为玉米播种器,中间4行为大豆播种器,往返间距留40 cm。有条件的可配置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提高播种作业的精准度和衔接行,行距均匀一致。

2.5.2 做好机械调试、保养。下地作业前对播种机械进行必要的调试和保养。调试时除对播种量进行调试外,还用针对使用肥料的种类不同,对施肥量进行调试,确保种肥同播时,下种量、施肥量满足农艺要求。

2.5.3 播种时间。涡阳县有“夏种无早,越早越好”的说法,前作小麦收获后,及时进行秸秆打捆离田,然后及时进行板茬播种,及早播种可充分利用6—9月份温、光、水资源,一般应在6月15日前播种结束。

2.5.4 提高播种质量。一是做到适墒播种,墒情不足时,应先造墒后播种,也可干播等雨,播种前密切关注本地天气预报,在有明显降雨前3~4 d干播等。二是播深适宜,一般播种深度应掌握在3~5 cm且播种深度一致,覆土良好。三是种、肥同播时,种肥距离应保持在10 cm左右。

3 科学管理

3.1 化学除草技术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杂草,草相复杂,且2种作物分属豆科、禾本科,故应分别施药。

3.1.1 除草时间。在大豆2~4片真叶期,玉米3~5片叶时施药,此时田间杂草正处在3叶期前后,对除草剂反应敏感,除草效果较好且对大豆、玉米伤害较轻。

3.1.2 除草剂种类选择。大豆田除草剂可选择25%氟磺胺草醚600~750 mg/hm2+10%精喹禾灵750~900 mg/hm2,可同时防除单双子叶杂草;玉米田可选用28%烟嘧·锈去津(安全型)除草剂1 800 mg/hm2。

3.1.3 施药技术。应选择在晴朗、无风天气施药,施药器械宜选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头处加防护设施,减少药液漂移。施药时5人1组,2人分别施药,另外3人手持挡板,防止药液飘至相邻的玉米或大豆田,且5人应配合一致。

3.2 肥水运筹

涡阳县6—9月份天气变化频繁,旱涝更替,且年度间变化较大,尤其是伏旱和暴雨对玉米、大豆生长的影响较大,遇旱应及时灌溉,遇涝及时排水降渍。玉米大喇叭口期视苗情追尿素225~300 kg/hm2,使用缓控释肥的田块可不必追肥,大豆初花期追施尿素75~105 kg/hm2,花荚期喷施2~3次叶面肥,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品质。

3.3 防治病虫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植保方针,种子选用种衣剂包衣,可显著控制苗期病虫为害,减少田间施药量。2种作物发生防治适期一致时,可统一施药防治,发生时间和防治适期不一致时,应分别施药防治。

3.3.1 玉米病虫害防治。防治草地贪夜蛾、斜纹夜蛾、玉米螟、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时,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75~150 kg/hm2或10%四氯300~600 kg/hm2。防治灰飞虱、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可选用25%噻虫嗪45~60 g/hm2或10%吡虫啉300~450 g/hm2,或10%吡蚜酮150~300 g/hm2等。防治南方锈病可选用20%三唑酮450~600 g/hm2等。防治褐斑病、大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等后期叶部病害,可選用25%吡唑醚菌酯450~600 mg/hm2或40%苯醚·甲环唑225~300 mg/hm2。

3.3.2 大豆病虫害防治。危害大豆的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点蜂缘蝽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和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天蛾、造桥虫、虫荚螟、食心虫等咀嚼式口器害虫,防治用药可参考上述玉米害虫用药。大豆病害有线虫病、根腐病、褐斑病等,可根据病原种类及早选择对路杀线虫剂和杀菌剂等施药,减轻病害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3.4 化学控旺

阴雨天气过多时,光照不足,玉米、大豆争光矛盾加剧,易引起大豆徒长,应在大豆分枝至初花期喷施化控剂进行干预控制旺长。方法是用15%多效唑750 g/hm2兑水600~700 kg/hm2喷施。

4 机械收获

大豆、玉米成熟后,应根据不同种植模式选择对路机械收获,4∶2式地块选用2.0割幅以内大豆收割机先行收割大豆,再选用2行玉米收割机收获玉米;6∶4模式地块,选用2.2 m以内割台大豆收割机和4行玉米收割机分别收获大豆和玉米2种收割机交替作业。用作青贮饲料的地块,可在大豆鼓粒末期,玉米乳熟末期至腊熟初期采用4QZ-280青贮饲料收获同步收获,混放混贮。

参考文献

[1] 丁琪洵,汤萌萌,李子杰,等. 涡阳县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4):46-52.

[2] 魏绍军. 对产粮大县粮食产业化发展的一些思考——以安徽省涡阳县为例[J]. 中国粮食经济,2021(10):58-59.

[3] 佚名.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题报道[J]. 中国合作经济,2022(2):39-50.

[4] 周艳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研究[J]. 种子科技,2022,40(23):40-42.

[5] 齐彦栋,金诚谦,刘岗微,等.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23,44(1):14-24.

(责编:张宏民)

作者简介 李芳(1977—),女,安徽涡阳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涡阳县大豆玉米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收玉米啦!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