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课堂生成 以“问”促“思”

2023-07-04 10:23林少慧
考试与评价 2023年6期
关键词:直线探究数学

林少慧

善教者必善问,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是科学的问题,也是艺术的问题,是一种提高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出发点就是一个问题,聪明的人问得巧,愚笨的人问得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为达到某一目标、任务所采用的经常手段和行为方式,课堂发问是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教师常用的,遵循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针性对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全面了解,掌握教材及学生实际。探究掌握课堂提问艺术,苦心钻研、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才能有效,才能引发学生可贵的思想,才能收到实效,使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发展。那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有效率地提问呢?

一、课堂导入时,提问要具有的导向性

皮亚杰说过:“一切的智力的任务都依赖于兴趣”。而创设情境的引入,更是为了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致,引发学生进行深刻的探寻,以及对问题的思索。更能让学生自觉融入到数学学习中。在这一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思索,从而在问题中找到答案。所以,教师的提问一定要有明确的导向。

如,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教学一课开始时,同学们从情境图中获得了28名跳绳的男生,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的信息。在学生读懂信息后,教师提出了如下问题:“你能想到哪些数学上的问题?”结果有的学生说:“跳绳的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有的学生说:“踢毽子的女生比跳绳的女生多多少人?”有的学生说:“在运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很明显学生都没有回答到教师需要的点上。所以教师这时可以立即提出以下问题:“请问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的加法计算?”学生就能回答出教师所需要的:“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对比两次的提问,我们不难发现,很明显教师第二次提出的问题具备清晰的导向性,促使学生把握主要的内容,引发有条理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可以设置好有导向性的核心问题,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利用此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经验,用转化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从而猜想如何将梯形面积转换为已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寻找图形间面积的衔接,并求面积。学生在上述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思索,群策群力,探究式学习,去发现问题的答案。

导课时,课堂上的互动式问答是师生间学习交流的途径,经过课堂提问,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向已由教师明确的指出,使学生的思维愈加灵活,更加乐于加入到接下来的互动教学中去。假如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就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大家时间浪费了,况且还达不到教师心中预想的结果。所以,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明确的导向性,给学生指出正确的思考方向。学生目标明晰,就能有利于学生直奔主题,开展学习活动,同时也会明显节约课堂时间,才能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交流、说理和练习。

二、生成错误时,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方针,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去。致力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使大家都能得到很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学生是个独立的个体,有完整的人格,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受教育者。他们对事情都有自己的感想,都有自己的尊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当代教育应该建立这样一种观点:你的观念我不赞同,但你表达观点的权利我坚定地捍卫。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启发式的提问,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有效措施。

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的“平行与相交”这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对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分析,我们知道学习“平行与相交”之前必须先学直线和角,同时也是后续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础。在认识完平行线后,让学生画平行线,怎么画?是在同一张作业纸上画一组(两条)直线?还是画几组“永远不相交”的直线?有一位学生画出了一组直线,很明显这组直线延长后就会相交,刚画完就有学生发现了。“老师,他画的那组直线会相交。”这时板演的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手足无措,满脸通红。这时,教师微笑着对大家说:“大家觉得他画错了,但是老师还要谢谢他呢!他给老师画的,一不小心两条线相交,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该怎么画?”学生思考回答后指出,这确实是一种特别的相交位置关系。同学们了解了含义后,又有新的问题出现:“纵向”和“平行”是不是两个单独的概念呢?依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关注到一些其余的相干的问题,为五年级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打下了根基。如是,两条直线在相同的平面内的特别位置关系就理清楚了:在相同的平面内,“平行”是两条直线永不相交;而“垂直”则是两条相交成直角的直线。

课堂中的生成,有些错误往往就能成为学生思考的起点,教师就要对教材有充足的了解,同时还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学生在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捕捉,进行有效的提问,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思考并进行说理,从而突破每个知识点。因此在教学中对于课堂的生成,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去审视,去发现不妥之处,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用数学的语言去思考、讨论、探究、分析问题,在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三、操作探究后,提问要有延展性

新《数学课标》(2022版)明确提出:有效果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与教师教保持一致性,学生的学习要有一个自主的进程。专心听课、自己思考、动手操作、独立探索、小组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学活动要讲究启发,就是要激起学生的学习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有问必答、有难必问。提醒学生发现与自己观点不一样的地方,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觀点。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问,就能准确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奥秘的求知心理,激起求知欲。求知心理越强的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就能加倍地积极、自动。同时也可以引起所有同学的有意关注,激发出强烈的探究兴趣。

在重建小学阶段的意义上,探究是活动的最基本途径。只要在主动探索的操作中,学生能对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就能有心得和感想。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应防止重复无效地提出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要把更多关注点放在本来就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剖析综合、重组加工新的知识点。这时,教师应当及时分析题目答案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独特性,择优示范,不断深入。

例如:教学“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通过让学生折三角形、圓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活动后,进行提问:“说一说,怎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这样在操作和探索中自然地引入轴对称概念,同时这一问题是对刚才操作过程的回顾,帮助学生梳理整节课的知识。

再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中,引导学生相比角的大小时,假如这样提问:“角的大小与所画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是否有关?”那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就锁定在“有关”与“无关”之间,只能作出非此即彼的回答;如果提升为大问题引领下说理课堂的核心问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说明理由。”那效果就完全不同了。这样,不仅能够提示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的看法,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索想法。

在当今新课程理念和“双减”的政策下,课堂上学生的说理尤为重要,教师所提出问题具有延展性,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用数学的语言去说理,去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四、练习巩固中,提问要有针对性

习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是学生对课堂中所学习内容的巩固和深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形成技能、促进思维、发展智能的一项常规性的实践活动,是教师充足理解学生把握知识状况、进行及时反馈调节的必备的途径。练习是在巩固和加深课堂的环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练习提升。同时要擅长设问,引发学生自己去探寻、归纳。由此产生悬念,对学生的思考有了进一步的启发。

在“初步了解分数”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对“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不深刻,因此在新学结束后的练习中安排看图说一说:“哪张图中的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的1/2,其他的为什么不是?请说明理由。”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让教师明确捕捉到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情况,如果学生都能正确判断并说明理由,那说明学生基本掌握了;如果有学生判断有误,说明对“平均分”的意义没有完全理解,有需要再次进行相对应的讲授,如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验证,或通过讨论交流说明等等。

设计习题可以多角度出题。做到一题多问,让学生思考问题。做到“练一题带一串”。同一道题,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实际,从多方面启示、引发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思索,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做到“一题多解”,同一个问题,表述的措施不同,那所反馈的问题的深浅程度也不一样,可以设计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练习题,也可以是求同性和求异性的练习题,还可以是同一种类型的习题和具有对比性练习的习题。借助以上类型的习题,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全面训练学生良好的灵活性和全面性思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个有效问题的提出,常常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能激发学生思想的碰撞,让平淡无奇的课堂焕发出引人入胜的魅力。课堂上的提问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颇有难度,需要教师们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深入全面把握教材整体结构、充分理解教材、了解学生,从而把握整体学生求知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去探究、去挖掘、去引领更好、更富有弹性和创造性的课堂有效的问题,力求在课堂上优化“问”,把学生的思维价值“问”出来,把数学课堂的精彩“问”出来。

猜你喜欢
直线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画直线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