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天使或魔鬼

2023-07-07 08:33彬彬
世界博览 2023年13期
关键词:蜣螂粪球古埃及

彬彬

古埃及莎草纸,公元前11—10世纪,描绘了一艘船上的四个人物,包括朱鹮头神透特和圣甲虫头神凯普里。

人类与虫子的关系一直非常复杂,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虫子也被赋予了许多不同的意义。有些虫子在人们眼中非常神圣,而有些虫子又被认为是魔鬼的代言人。

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与虫子这位邻居的互动就没有停止过。从威胁到人类生存甚至会杀人的虫子,到帮助人们生存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营养的虫子,在与各种各样虫子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们对它们的认识也在逐步提升。在世界各地的民间传说和典籍中,都能找到虫子的身影。在很多地方,蜻蜓、蜜蜂、蚂蚁等虫子都是作为崇拜的符号出现的,比如蜻蜓大多代表天使,而蜜蜂和蚂蚁因为经常搞“团队协作”,所以经常被认为是神创造的奇迹。当然,给人类带来危害的虫子大多就是反面教材了,比如蝗虫,蝗灾可以算是古代最可怕的灾难之一,所以在世界很多地方,蝗虫被描述成来自地狱的魔鬼,或者是神对人的惩罚。而令人讨厌的苍蝇因为常常与疾病、垃圾、尸体等联系在一起,所以同样被认为是不详的虫子。在古代犹太教的文献中,恶魔别西卜的形象就是一只巨大的苍蝇,带来疾病和灾难。

不过也有一些虫子的象征不太符合其形象。比如蝴蝶,在欧洲一些地方的民俗和寓言中,蝴蝶象征着死亡或者死者的灵魂,理由是蝴蝶经常出现在墓碑上。当然,形象与象征反差最大的,还要数古埃及人眼中的“圣甲虫”,众所周知,这种“有味道”的虫子在古埃及人的眼中却是神圣的。

充满反差感的圣甲虫

圣甲虫作为古埃及的标志化符号之一,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不管是象形文字还是神庙里的壁画,不管是出土文物还是如今商店里贩卖的纪念品,圣甲虫无处不在。可见对古埃及人来说,圣甲虫可是祥瑞之物,受到人们的崇拜。说到圣甲虫可能很多人在脑海中会直接出现一只金光闪闪的虫子,但知道它的真实身份之后,人们又会大跌眼镜,因为圣甲虫其实就是蜣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屎壳郎”。这种常见又很“有味道”的虫子是如何成为古埃及崇拜的对象呢?

有资料说古埃及的圣甲虫崇拜是从第五王朝开始,也有研究表示从早王朝时期,古埃及就已经有圣甲虫崇拜了。不过不管哪种说法,在距今4000多年前,圣甲虫在古埃及人心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神话和宗教中都作为被崇拜的对象出现。古埃及人对圣甲虫的崇拜,最初来源于对这种虫子的观察。蜣螂作为一种常见的虫子,在世界各地几乎都有分布,在埃及数量也很多,而且埃及的蜣螂种类普遍体型较大。蜣螂最大的特性就是以动物的粪便为食,而它们寻找和储存食物的行为也非常有特色,它们在找到合适的粪便之后,会将其搓成一个比自己身体还大的粪球,然后用后腿顶着粪球,倒退着行走,直到把粪球推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才开始享用。它们还会把卵产到粪球当中,粪球既是保育室,在孵化之后也可以作为幼虫的食物,一举两得。而蜣螂的这些习性,让古埃及人产生了联想。

埃及彩陶圣甲虫,甲虫被链接在一起,可以看到下面的古埃及文字,它们代表着保护、转变和复活。

鑲嵌在金胸针上的古埃及圣甲虫。

古埃及人在生活中观察到蜣螂总是从地下钻出来,认为这和太阳升起的过程是一样的,而蜣螂用后脚推动粪球的行为,让古埃及人又联想到太阳在空中运动。

在古埃及神话中,地位最高的神莫过于太阳神——“拉”,而古埃及人认为,拉一天中会以三种不同的形式出现:早上的时候,拉以蜣螂的形式出现,被神格化之后称为凯普瑞尔,这是其圣书体的名字,在后来的书写中也被称为凯布利,所以蜣螂神也被称为早上的太阳神;中午的时候拉以本体出现;而到了黄昏,则变成了黄昏的太阳神阿图姆。人们在生活中观察到蜣螂总是从地下钻出来的,认为这和太阳升起的过程是一样的,而蜣螂用后脚推动粪球的行为,让古埃及人又联想到太阳在空中运动,自然而然的,人们将太阳的运动与蜣螂推粪球联系到了一起,认为在天空中的太阳一定也是因为有一个蜣螂神祇在清晨的时候推动,才能走完一天的行程。在古埃及圣书体中,蜣螂之神的象形文字就是左边一只蜣螂,中间上下各有一张人的嘴,右边是一只站在旗杆上的鹰隼。他的形象在古埃及神庙的壁画中经常出现,人的身体,而头部是一只蜣螂,手中一般都拿着权杖和生命的符号。古埃及人也经常将太阳描绘成一艘船,所以也经常会出现蜣螂之神站在一艘船上的壁画。

后来,古埃及的人们发现蜣螂的幼虫总是从粪球中钻出来,他们认为蜣螂不用交配,直接在粪球中就可以进行繁育,就好像通过太阳重生一样,所以蜣螂又被赋予了创造和重生的意义。在埃及文中,圣甲虫读作“赫普儒”,使用这个词根的词语,大多都和“出现、演变、发展、生长”等意思相关,而在古埃及文化中,除了太阳崇拜,重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法老来说更是如此。古埃及繁琐复杂的仪式,制作木乃伊等行为,都是因为法老希望通过某种方式重生,将统治永远地进行下去,所以代表重生的圣甲虫无疑成了被崇拜的对象。圣甲虫的形象也就出现在了古埃及的各个地方,而有一些圣甲虫护身符雕像的翅膀还被做成了心的形象,刻上《亡灵书》的咒文放置在了木乃伊的体内,代替心脏,圣甲虫的形象真是名副其实地“深入人心”了。

对圣甲虫的崇拜并没有随着古埃及的消亡而散去,直到今天,蜣螂依然是埃及的吉祥物,埃及人认为看到蜣螂可以带来好运气。而古埃及对于蜣螂的崇拜随着文明间的相互交流传到了很多地方。比如在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就有《鹰和蜣螂》的故事,讲的是一只鹰正在抓一只兔子,兔子向蜣螂求救,于是蜣螂恳求鹰放过兔子,但是鹰并没有将蜣螂放在眼里,当着它的面将兔子吃掉了。蜣螂感到难过的同时也感觉深深地受到了侮辱,于是它便不断盯着鹰巢,只要鹰生蛋了,它就爬上去用推粪球的方法将蛋从树上推下来摔碎。鹰无计可施,最后求到了宙斯那里,宙斯允许鹰把蛋产在自己的膝盖上,而蜣螂则滚了一个巨大的粪球,并带着它飞到了宙斯的上空,把粪球扔到了膝盖上,宙斯起身抖落粪球的时候膝盖上的鹰蛋又掉落到地上摔碎了。此后只要蜣螂出现的季节,鹰都不敢再生蛋了。能飞到众神之王宙斯的上面向他扔粪球,蜣螂也是有一些“神性”的。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开幕式上,最大的亮点也是人们举着一只巨大的蜣螂模型,模仿它推粪球的样子去推动一个巨大的足球,可见在很多地方,蜣螂都是受人们欢迎的虫子。

因口碑好受到追捧的蜜蜂

还有一些虫子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密切关联后,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进一步地成了信仰符号。蜜蜂就是其中之一。在古埃及,人们崇拜圣甲虫的同时,蜜蜂也是人们崇拜的符号。

一般认为,古埃及是最早利用和饲养蜜蜂的文明,蜜蜂的符号和象形文字在壁画与神庙中也经常出现,只不过比起圣甲虫来要少了很多。古埃及人养蜂自然是为了获取蜂蜜,人们不但将蜂蜜作为昂貴的食物和营养品,还被用于各种各样的炼金术,而蜂蜜、蜂蜡等还会被用来制作木乃伊。如此广泛的用途,让古埃及人认为蜜蜂是来自于神的恩赐,自然也就带有了神性。

在古希腊,人们对蜜蜂也普遍带有崇敬之情和敬畏之心。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宙斯出生后就遭到了其父亲克洛诺斯的追杀,幼年的宙斯被藏在了克里特岛的山洞中,蜜蜂之神墨利修斯就是幼年宙斯的守卫,同时蜂蜜也是宙斯的主要食物之一。古罗马人继承了对蜜蜂的崇敬之情,蜜蜂因其勤劳、高效的行为,以及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被视为是一种品德模范。历史学家西塞罗曾经提到过:如果我们以蜜蜂的性格为榜样,就不难想象罗马共和国将会是多么强大。同时,蜜蜂也作为罗马军团的标志之一,出现在许多古罗马帝国的标志物和图案中,显示着罗马军团的力量、纪律和战斗能力。

拿破仑对蜜蜂也是情有独钟,他的家具和用品上经常会出现蜜蜂的符号,就连在他的加冕仪式上,拿破仑和皇后约瑟芬的长袍、鞋子,就连仪式用的地毯都绣满了蜜蜂的图案。相传拿破仑还是婴儿的时候,就有一只蜜蜂落在了他的嘴唇上,大家都觉得这是神的指示,代表他可以成为伟大的君主。蜜蜂在欧洲的影响非常广泛,许多家族都用蜜蜂作为自己的徽章和标志,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意大利的巴贝里尼家族,这个家族使用三只蜜蜂作为自己的家徽,在他们修建的喷泉和建筑当中都可以看到三只蜜蜂的形象。如今,很多的奢侈品牌也会使用蜜蜂的图案作为自己的设计元素,这与蜜蜂在欧洲长久以来作为崇拜符号是分不开的。

东方蚕宝宝脱颖而出

同样的,在古代中国也有因为生产、生活中与人的密切关系从而被崇拜的虫子,那就是蚕。

各地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大量的文献记载以及出土实物,都显示中国养蚕织丝的悠久历史。关于养蚕缫丝的起源传说有很多,最著名的说法是轩辕黄帝的元妃嫘祖学会了栽桑养蚕以及丝绸织造工艺,之后随着黄帝南征北战,把养蚕缫丝之法传遍各地。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流传着“家有十棵桑,穿衣不用慌”的说法。人们出于感激,就将嫘祖尊称为蚕神娘娘,并为其建造规模宏大的嫘祖庙,而蚕也就成了民间崇拜的符号之一。

大量的考古研究也表明,中国古代养蚕取丝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丝织物,直接证明了这个推断。而在商代,人们对“鬼神”的敬畏逐渐增加,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让丝绸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祭祀也成了丝绸的主要用途,而丝绸的来源——蚕也就自然地被赋予了神性,从而产生了对蚕的崇拜。后来,修仙成了“热门话题”,与此配套的各种修仙理论、方法开始蓬勃发展。而人们发现,一些虫子的羽化过程完全符合成仙过程中的想象,羽化成仙这个词也是缘于此,而蚕又是人们最常接触到的拥有羽化过程的虫子,加上蚕本身被赋予的神性,所以从一众虫子中脱颖而出。

民间对于蚕的崇拜一直流传下来,有些还成了文化遗产。在一些地方,农历正月初八是过蚕年,人们到蚕神庙、蚕神殿、嫘祖庙等地烧香点蜡。而在一些地区,把小满节气作为蚕神诞辰,有的地区还有祈蚕节的说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鎏金铜蚕”似乎就是作为陪葬品出现的,寓意着重生、祈祷和庆祝桑蚕丰收,也是蚕崇拜的有力佐证之一。

拿破仑的画像,在他的衣服和地毯上就有很多蜜蜂形状的图样。

《画图百鬼夜行》中的络新妇,形象就类似一只蜘蛛。

蜘蛛作为反面教材

有被人崇拜的,就有被人们厌恶和忌讳的。比如蜘蛛,在西方文化中一般被认为是不幸、不祥和阴暗的象征,并且经常与恶魔、疾病、死亡等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在希腊神话中,女织工阿拉克涅因为自命不凡而遭受惩罚,被雅典娜变成了蜘蛛,终生被囚禁在自己编织的网中。

在日本,蜘蛛也大多以妖怪的形象出现,比如在鸟山石燕的《画图百鬼夜行》中就记载了名叫“络新妇”的妖怪,这种蜘蛛妖怪如果活到400岁,就会获得妖力,从而变身成美貌女子诱惑并吃掉男子;还有名为牛鬼的妖怪,拥有牛的脑袋和蜘蛛的身子,在北斋季亲的《化物尽绘卷》中就描绘了这种妖怪的形象,相传这种妖怪凶暴残忍,一般人看到它就会大病一场;还有被称为“土蜘蛛”的妖怪,也是以凶残著称,《土蜘蛛草纸绘卷》讲述的就是平安时代源赖光带着渡边纲等家臣一起消灭土蜘蛛的故事,在画卷中人们剖开土蜘蛛的肚子,里面滚出一堆人的头骨,足见这种妖怪的可怕。除了蜘蛛,蜈蚣、蚊子、苍蝇在不同的文化中大多都作为负面的符号出现,可见这些虫子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多少阴影。

虫子在不同文化中,象征与意义各不相同,这些符号与文化、宗教、生活环境等因素都息息相关。这是人类文化多元性的体现,也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总结。

(责编:昭阳)

猜你喜欢
蜣螂粪球古埃及
屎壳郎爱粪球
古埃及艺术
重读《昆虫记》系列一:勤劳的“铲屎官”——蜣螂
古埃及的惊世发明
死而复生的古埃及艺术
第三回 古埃及,你的名字叫永恒
推粪球大王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