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洲海冰告急!

2023-07-07 01:24echo
环球人文地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冰架南极洲热浪

echo

近日,科学家们报告称,被冰覆盖的南极海洋面积已降至历史最低,支撑南极洲地面冰盖的较厚冰架,已经暴露在海浪和更高的温度下。同时,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也表示,在今年2月13日至19日期间,南极洲海冰面积降至191万平方公里,这是自1979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如果全球气温继续升高,南极洲附近冰川随之融化,则会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导致灾难性的海平面上升……面对如此难题,地球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沿海城市会被淹没吗灾难离我们有多远?

早在2014年5月12日的一则新闻中,美国研究人员就曾警告说,南极西侧的冰盖已经开始坍塌,而且这一过程“不可阻止”。该科学家小组报告称,思韦茨冰川作为将西南极冰原聚拢在一起的“基石”,已经开始崩塌,从长远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南极冰原可能会不复存在,而冰雪的融水足以使海平面升高超过3米。受此影响,在未来,全球多个低洼沿海城市可能会被海水淹没。

这并非危言耸听。同年,一篇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的论文称,只需要200年的时间,思韦茨冰川的最外侧边缘将持续后退,退至越过水下的一道山脊,而该山脊也正在缓慢融化后退。研究人员通过模型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一旦冰川的“接地线”(即冰体开始漂浮的临界点),后退并越过山脊,这一冰川就会迅速陷入崩塌中。这意味着什么?通过另一研究小组在《地球物理学研究快报》中对南极洲西南极冰川的雷达绘图描述,我们了解到,这道深600米的山脊是冰川下的基岩浸入下方盆地的最后一道屏障。简言之,该冰川的崩塌将使海水淹没西南极洲,并导致此区域失去全部的冰川。

对人类而言,冰川的融化,将构成一场巨大的灾难。

2021年11月,一张卫星图像显示,支撑思韦茨冰川的冰架已经出现几条横跨冰楔的大型裂缝。冰架上的大型裂缝就像挡风玻璃上的裂痕,只需稍微施加一点外力,就会出现像是布满蜘蛛网的裂缝。而一旦冰架破裂,大部分现在被冰架束缚的冰川,就会以超三倍的速度融化。若任由这种趋势发展,最糟糕的情况是:思韦茨冰川的消失可能会把周围的冰川也吸引过来,届时,将引发南极西部冰盖更大范围的崩塌。

科学家们进行了一次勇敢的尝试,操作无人潜艇进入思韦茨冰川,但却带回来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消息:该冰川的融化速度远超人们的想象。在此之前,气候科学家关注思韦茨冰川已有二十多年,他们在派遣无人潜艇驶向思韦茨冰川下方深处时,并不知道冰川融化速度到底有多快,也不清楚冰川什么时候会崩塌。这次尝试,让人们更加不安:先前被低估的暖水水流正从东方流入,慢慢融化几个将冰川与陆地固定的重要“固定点”,这一情况可能会导致冰川滑动和退减。换句话说,整个冰川可能会脱离陆地,然后漂向大海。

思韦茨冰川素来有“末日冰川”之称,它是南极洲融化速度最快的冰川之一。有数据显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思韦茨冰川已损失大约5950亿吨冰,融化水量占全球海平面上升的4%。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说思韦茨冰川就像红酒瓶上的软木塞,一旦坍塌,西南极洲冰盖的剩余部分就会一泻而出。

2023年,科学家们继续深入研究,卫星数据显示,过去40年间,南极海冰面积变化较大,近年呈现越来越小的趋势,研究人员认为,它的变化是许多复杂原因所致,不能简单归结为全球气候变暖。

冰架坍塌带来蝴蝶效应拉森B与康格的启示

一直以来,南极被誉为全球气候“稳定器”,一个原因是南极洲海冰的高反照率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全球气温得以维持稳定;另一原因是南极的巨大冰体具有吸热储热功能,可以稳定全球大气能量平衡。但从2016年起,南极洲冰川所发生的快速变故,如极端气候频现、遭遇罕见热浪袭击等意外事件增多增强,使得冰川融化速度加剧,而且,造成的连锁反应开始显现……

2022年4月20日,英国《独立报》报道,科学家们发现南极海冰面积缩小至历史新低水平,影响它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界的气候循环,但更重要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气候变暖问题。该报道提到,近年来南极极端气候频发,2014年起海冰面积开始缩小,在2017年创下最低水平,至2020年,南极更是遭遇了罕见的热浪袭击,最高气温与往年相比,上升约9.2摄氏度。

温度的变化,直接导致海冰面积减少。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因为这将加快全球变暖的速度。其原理科学家也给出了明确的解释:“白色的海冰能将太阳的热量反射出去,但是如果海冰被深色的海水取代,反射出去的热能就会变少,吸收的热能就会更多。”这样一来,将会导致更多海冰融化产生更多海水,进而又吸收更多热能,如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不幸的是,这种情况已然在南极洲上演。2002年,位于南极半岛北部的拉森B冰架坍塌,面积约3250平方公里,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冰架坍塌事件。2022年3月15日,又一座巨大冰架“康格”完全坍塌,它地处南极洲东部,面积相当于广州市黄埔区和白云区的总和。

美国宇航局地球科学家凯瑟琳·科莱洛·沃克表示,康格冰架坍塌是自2002年拉森B冰架坍塌以来,南极洲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与处于南极洲西部的拉森B冰架不同,康格冰架位于南极洲东部,气温比西部更冷也更稳定,曾被认为是大陆中纬度最高、气候最干燥、温度最低的地区。在此之前,科学家没有预料到这里会发生冰架坍塌事件。

换言之,气温变化已经波及了南极洲更冷的地带,科学家认为康格冰架的坍塌可能是与极端热浪同时发生的。当热浪来袭时,南极洲的部分地区气温比月平均气温高出了近40摄氏度。但热浪是否与冰架坍塌有直接关联呢?塔斯马尼亚大学的马特·金教授给出了回答:“热浪可能是其中一个因素,它会不会造成连锁反应,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但值得注意的是,南极洲的海岸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在后退,无论如何,热浪也许会成为最后的致命一击。”

那么,冰架的坍塌与冰盖、冰川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又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

其实,冰架就是海岸向大海延伸的突起浮冰,附着在陆地冰盖和冰川上,发挥着支撑作用。马特·金教授解释,因为冰架一直是漂浮在水面上,冰架本身的坍塌除了让海水降温之外,对海平面上升几乎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冰架可以说是南极洲海洋边缘的“安全带”,冰架消失就像释放了陆地冰上的阀门,使得陆地冰变得不再稳定,冰川与侧壁、河床之间的摩擦力消失,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让冰川加速向海洋推进。

不可否认,康格冰架崩塌事件是自然给予人类的一次严重警醒,甚至在南极洲东部,还有可能发生巨大且迅速的变化。目前肉眼能见到的是,北极已经出现了大量海冰消退,尽管南极洲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一严重程度,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下,冰川融化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不止两极冰川在消融人类自救亟待行动

南极洲海冰面积创下历史新低,气候问题不容小觑。气候变化除了使得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海洋升温,还带来了另外一系列反应。通过科学的数据研究发现,气候变化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以及生存问题都已产生了巨大威胁。

不止南北两极的冰川在融化,自20世纪20年代起,亚洲地区例如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等地的冰川也在以不同速度发生融化。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他任何都要快。如果以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一旦“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消失,那么人类的生存环境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外,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表示,随着山峦顶峰的气温升高,高海拔地区也会越来越受蚊子以及疟原蟲子等微生物喜爱。如此一来,一些热带疾病就会开始向较冷地区发起进攻。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佛罗里达、密西西比河、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的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似乎就是预言的佐证。

另外,从农作物生长的规律来看,气候变化造成的温度升高不利于种子生长,再者气温使得全球水循环系统出现紊乱,使得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出现洪涝,非洲等地区降水减少出现干旱,且频率与强度均在增加。俗话说,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这也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直接影响人类温饱的问题。

人类自救亟待行动。要想缓解南极洲冰川融化的速度,必须解决全球气候变暖这一大难题。

怎样减少二氧化碳量,“减排”是近年来各国讨论的焦点话题。首先人类不仅要保护森林,更要开始进行大量树木种植,通过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来促进森林再生。其次,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上,应当尽量减少汽车产生的尾气排放量,以及化石燃料、汽油使用量,选择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

当然,人类的自救行为还应当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譬如:生活垃圾问题,做好分类不乱丢;水资源问题,提升节约用水的意识,处理好循环利用;能源问题,从随手关灯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动植物资源问题,更是要树立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

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中,有这样一段话:“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人类未来面临的难题,就是你我将要面临的难题。

(编辑 周影)

猜你喜欢
冰架南极洲热浪
南极探险日常
Explore Antarctica with the photographer 与摄影师一起探索南极洲
清凉一下
罗斯冰架探险
热浪侵袭
南极洲——中山站
脱 极
热情与热浪试比高 2017年8月三大电影排行榜及预告榜
“音乐诗人”李健福州掀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