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新媒体时代的文物故事
——以内蒙古卫视《馆长请亮宝》为例

2023-07-07 10:06王鹏飞
数字传媒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博馆长内蒙古

王鹏飞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我国最早的文博类电视节目出现于20 世纪80 年代,时至今日,单一的讲述、记录和文教式的节目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受众的需求了。当下,为了顺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让受众了解文物物质价值以外的历史故事和人文精神,引发观众对于“文博”的兴趣,出现了《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赢在博物馆》《国宝档案》等多种形态和风格的文博节目,这些节目通过全新的视觉表现方式重新建构了历史与当代的叙事空间,以增强信息传播到达率为出发点,在诠释博物馆文物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现代文化基因方面,成为很好的范例。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博综艺节目《馆长 请亮宝》,联动全国各地文博资源,将价值独特的文物和独具魅力的馆长请到观众面前,通过外景视频短片、文化学者探讨、文艺表演等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物“活”起来,以此达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体现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共荣共生这一深刻主题。

1 精准聚焦深度策划

《馆长 请亮宝》节目自创立伊始,就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作为核心立意,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持续推动文物“活”起来。在节目策划时,既要找能够体现内蒙古地区特征的文物,又要找能够展现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交流、交往、交融进程的文物。基于此,节目精心策划了第一季的八个分期主题,分别是:精神图腾中华龙(龙文化)、名满天下中国瓷(瓷器文化)、定鼎华夏青铜器(青铜器文化)、千载岁月字蹉跎(文字传承)、代代相传革命魂(红色党史)、融合足迹遍神州(民族融合)、天下粮仓养一方(农耕文化)和文明诞生溯根源(中华文明探源)。

每期节目依据不同的主题需求,打造专属文艺表演延伸文化内涵,例如在“千载岁月字蹉跎”为主题的节目中,设计了国风舞蹈《水墨中华》作为开场,同时策划编排了历史短剧《居延屯田》,生动展示了居延汉简记录的汉朝生产生活情况。同时,为了生动体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本质特征,节目组特意选用了能够展现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交流、 交往、 交融进程的文物,例如在“精神图腾中华龙”一期中,将赤峰市的“玉龙”样态与河南的“四神云气图”中的龙的形态进行了对比讲解,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图腾的发展变化历程;在“融合足迹遍神州”一期中,特意将鲜卑族自大兴安岭一路南下定都中原与客家人从洛阳出发走向东南亚,这一内一外两条路线进行了深入解读,充分展示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印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历史积淀。

节目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民生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院校的知名文化学者、历史学者共同担任节目的文博解读官,深入浅出地解读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及其蕴含的精神价值。并在节目开播前一个月,向全国文博爱好者发出了招募令,征集到近七十名爱好者组成文博观察团参与节目录制,他们中有文创设计师、在校大学生、非遗项目传承人,通过他们的作品、现场的讲述,以及与主持人、馆长及专家学者的互动,表达了当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以及文物的热爱,也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欣欣向荣的景象。

2 创新形态润物无声

《馆长 请亮宝》节目以中华文脉为主题,文物为载体,馆长为核心,文化解读为亮点,通过专业、准确又生动的讲解和富有感染力的融媒体传播手段,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及相关知识传递给观众。

节目通过外景视频短片向观众介绍各个博物馆及馆长的信息,三位外景主持人化身国风“寻宝人”,实地探访各个博物馆,展示各地风貌,介绍博物馆的历史沿革和设计理念,同时向馆长发出参与节目的邀请。每期采取2+1 模式,有两位来自全国知名博物馆的馆长,以及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博物馆馆长登台,经过“馆长初亮相”“馆长请亮宝”“历史会说话”“文化传中华”四个环节亮出三件文物,馆长们通过视频、实景投影、图片等现代传播方式向现场及电视机前的观众介绍文物的亮点和发现过程,与现场的文博解读官、文博观察团共同探讨文物背后承载的历史渊源以及文化内涵。

《馆长 请亮宝》节目编排亮点如下:一是打造出了以外景寻宝人、博物馆馆长、文化学者为亮点的文博“铁三角”,由国风“寻宝人”作为线索进行内容串联,博物馆馆长作为外景与演播室连接的重要枢纽进行内容的讲述介绍,文化学者在演播室作为解读官深入浅出地将文物背后的历史及文化底蕴普及给大众;二是构建了包含博物馆实景、文艺表演场景、多媒体演播室在内的多场景互动;三是营造了包括传统礼仪、印章文化、古建筑文化在内的文化仪式感。例如,演播室现场的舞美借鉴了中国最早的木质建筑山西佛光寺的传统屋顶样式,如图1 演播室场景造型图所示。每期节目结尾将文物收录在册时,都由馆长将各博物馆印章拓印在节目组制作的卷轴上,将中华传统文化和仪式感进行了有机结合;四是创建了由国潮文创设计师,学习相关专业的高校学子、热爱传统文化的少年儿童组成的文博观察团,带动更多年轻人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时代快速发展,人心难免浮躁的今天,依然有很多考古工作者、文博从业者,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默默耕耘,用热爱浇灌着从历史中走来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有更多的年轻人,因为媒体的传播,喜欢上了历史、考古、文物以及传统文化,进而投身到了考古或文博行业中,让这看似古老的行业焕发了青春。

图1 演播室场景造型图

节目精心设计的舞美布景、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专业幽默的文化解读、形态多样的观察团互动,在丰富节目内容的同时,让文物“活了”起来,也让文物“火了”起来。

3 融合传播收视亮眼

《馆长 请亮宝》于2022年8 月13 日晚19:35 在内蒙古卫视进行首播,奔腾融媒客户端、视频号、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官方微博同步进行网络直播,总观看量短时间内突破10万,直播结束时观看量为23万。同时,节目直播信号经由奔腾融媒全网分发,环球时报、江西广播电视台今视频、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极光新闻、云南广播电视台、山东新黄河客户端、粤广中视网等省级融媒体中心,宝鸡新闻网、西安发布、台州晚报、长沙广电等市级融媒体平台,以及爱奇艺、优酷、百度、中搜搜悦、YY 直播、腾讯等头部商业媒体采用,全国超30 家媒体同步直播,总观看量超过650 万人次,收视表现亮眼。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节目在内蒙古地区每期平均到达率1.183%、收视率0.465%,均居当地同时段地方卫视节目收视率第二,节目在内蒙古当地每期平均忠实度71.542%,户均收视时长超48 分钟,显示出对观众较强的吸引力。

从2022 年8 月初节目开播前的预热一直到2023 年1 月节目播出结束,《馆长 请亮宝》节目在奔腾融媒共发布相关短视频197 条,平均每月近40 条,在“内蒙古卫视”视频号发布相关短视频151 条,发布节目相关海报及精修剧照139 张,及时、准确、贴合、有效地在新媒体领域和个人社交私域进行了节目的宣传和推广。

在播出过程中,节目获得了广电总局《广电时评》的专题推荐。节目已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2 年年度重点项目,播出时挂总局重点项目标识。2022年10 月13 日,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工作视频会议上受到点名表扬。2022 年11 月12 日,广电总局《广电时评》刊发文章,表扬《馆长 请亮宝》亮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章里写到,内蒙古卫视《馆长 请亮宝》邀请16 个省市24 位博物馆馆长,串联中华文明,破解历史记忆、国宝文明的密码,节目创新推动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增强了文化自信、历史自信,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优秀节目。

此外,《馆长 请亮宝》节目还制作了蒙古语版本,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卫视频道和蒙古语文化频道播出。节目信号覆盖蒙古国、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图瓦共和国等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使更多地区更多国家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向世界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作为媒体工作者,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新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创作出优质的内容,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因此,媒体工作者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审美能力,更要创新思维,发挥新媒体优势,多渠道培养公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从而创作出更多符合大众审美的视听节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绽放出新的、无限的活力,让更多人能够因此而爱上这璀璨美好的中华文化。

猜你喜欢
文博馆长内蒙古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文博扬帆起航
文博学院
可爱的内蒙古
浅谈高职院校文博人才的培养
爱在内蒙古
农民“馆长”李铜
2013年广西公共图书馆馆长高级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