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融五育、“雅”创特色,建构育人新格局

2023-07-10 03:23刘德刚
教育家 2023年27期
关键词:四中博雅艺体

刘德刚

作为滁州市唯一一所“市艺体特长类示范高中”,近年来,滁州市第四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探索建设和实施博雅特色课程体系,大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格局。

聚焦培养博雅青年,建设博雅特色课程体系

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要求,秉持“面向全体,突出个性,共同发展”的原则,将课程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四中特色的博雅课程体系。

围绕一个培养目标。学校着力培养德为首、智为核、体为骨、美为质、劳为底的新时代博雅青年。其中,博,言其量的多、丰富,求其宽与广,就是要培养博闻广识的好学生;雅,言其质的好、醇美,求其高与深,就是要培养品正行雅的好公民。

构建四大课程版块。一是基础课程,是博雅特色课程体系的核心,即高中学段国家和地方的16门课程,指向全体学生。二是自选课程,旨在发挥学生在音、体、美等学科的潜能,并帮助其将潜能转化为成长方向和发展目标,指向占学校总数四分之三左右的学生。三是拓展课程,是针对学生在人文社科、科技创新、艺术体育、劳动应用等方面的兴趣爱好而开发的拓展类校本课程,指向的是学生社团,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四是综合课程,是基础课程、自选课程、拓展课程融合后的表现形式,包括生涯规划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研学课程等,具有多元化、全员化和常态化特点,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聚焦五育并举,推进博雅特色课程体系实施

学校紧紧围绕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方向目标,通过构建和实施博雅特色课程体系,尽最大可能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更多选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绽放不同的色彩。

基础课程铺就成长路。一是通过学科融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强调国家课程知识分类教学的同时,依据关联性原则,通过寻找相关学科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思维方式、知識背景等方面的契合点,推动同一学科单元间的相互融合和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比如,高中生物与高中语文就古诗词中的梅花种类及梅花种植对土壤环境的要求进行融合教学,地理学科与物理学科、美术学科就地形地貌、物理受力、美术构图选景进行融合教学。

二是以五育并举培养雅正品行。以德育雅,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以智慧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其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以体健雅,开足开齐开好体育与健康课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形成强健体魄、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以美润雅,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创意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劳强雅,让学生掌握劳动本领,磨炼意志品质,养成劳动习惯,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

自选课程实现生涯梦。一是加强选拔引导。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有一定音乐、美术、体育素养的学生好中选优,尽最大努力把学生对美术、体育、音乐等学科方面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成长的方向,通过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发展艺体特长。二是对标定制打造。对标高考要求,打造艺术类、体育健康类两大校本课程,定制美术、体育、音乐、体育舞蹈、传媒等高考训练教学科目,对文化课进行适度整合、走班教学,对艺体专业课进行套餐服务、分类教学,为希望通过发展艺体特长而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提供有力支持。

拓展课程凝聚四中情。一是多元化。拓展课程分阅读与人文、科技与创新、艺体与健康三大类,包括国家礼仪、诗意四中、智慧科创、球类田径、臻美四中、歌雅四中、非遗传承、绿色田园等拓展校本课程,实行“一师一特色”的课程认领制,打造了风格各异、百花齐放的博雅课堂,为师生提供张扬个性和特色发展的空间。二是全员化。组建文学社、创意工坊、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舞蹈队、美术社、合唱团、劳动美共9个社团,每位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掌握一个球类、了解一样乐器、登台表演一次、组织一次活动、获得一次表彰,从而更好地成长为具有四中底色、四中情怀的博雅青年。

综合课程助力青春行。一是生涯规划课程。通过教师引导、专家讲座、学科职业体验等,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关注自身的兴趣与体验、了解专业和职业的特征,明确自己的梦想与目标,挖掘自身的发展潜能。二是社会实践课程。带领学生走进劳动基地,体验劳动与收获的快乐;走进辖区内名人故居,担当义务讲解员,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助老助残,助力国家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三是研学课程。学校与皇甫山森林公园结对共建,编写研学校本课程,在一座公园内完成德智体美劳教育;定期深入皖南古村落采风写生,开展美术现场教学;到国防教育基地开展团队建设,接受国防教育。

聚焦特色育人成效,强化博雅特色课程体系要素保障

学校结合师资、学生、家长、校外公共资源等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为本,依靠教职工的智慧和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加强保障要素建设,为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教师队伍。在建设目标上,学校强调教师既要有扎实学识、丰富人文修养和科学修养,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仁爱之心、丰富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在师资配备上,学校在保障文化课师资力量的同时,一方面按特色育人需要配足、配强艺体专业课程教师;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方借力,加强艺体特色教学教研交流,不断提高特色育人质量。

深化家校共育。一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多个家校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行为表现和学习情况,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家校协同育人的水平。二是挖掘家长资源。学校邀请在公安、交警部门工作的家长到校为学生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宣传活动、交通安全教育,邀请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家长为学生传授情绪管理知识,邀请老党员、老干部、老革命为学生开展“四史”教育。经过一系列努力,学校获评市德育工作示范学校、市文明校园、区平安校园,42名同学获评校新时代好少年、3名同学获评区新时代好少年、1名同学获评市新时代好少年。

借力地域特色公共资源。一是向社会延伸,与学校周边的市博物馆、图书馆、章益故居、吴棠故居等结对共建,常态化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视野引向校外,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二是向自然延伸,与学校周边的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皇甫山森林公园、丰乐亭公园等结对共建,常态化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河山壮美,活跃思维、激发灵感、陶冶情操。

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学校依据《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借助安徽省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素养与社会实践5个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和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关注博雅特色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推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他人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性作用,挖掘学生多元智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猜你喜欢
四中博雅艺体
MTBE装置醚后碳四中二甲醚含量高的原因及优化
王博雅访谈录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赴博雅之约 促学校发展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高中艺体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思路探讨
如何深化艺体教育创办特色学校
星湾学校:艺体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