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人生:一个人一个菜一辈子

2023-07-10 06:28蓝草
幸福 2023年10期
关键词:培育出甘蓝新品种

蓝草

2023年1月20日,除夕前夜,我国蔬菜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方智远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作为我国蔬菜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方智远从事蔬菜遗传育种和研究近六十年,先后培育了五代甘蓝新品种,为洋白菜装上了“中国芯”。

从零开始育种

方智远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一个普通农家,当时正值战乱年代,年仅5岁的他不得不跟着亲人四处逃荒,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经历了这段动荡的生活,渐渐长大的他悟出了“国强才能安民”的道理,并暗暗下决心学好本领,长大后报效国家。由此,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大道可走,只有向上攀登、不畏劳苦、不畏险阻的人,才有希望攀登到顶点。”他将这段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960年,方智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农科院,从事蔬菜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主要负责蔬菜种子的引进。原以为自己会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做下去,但三年后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方智远的研究方向,让他从引进别人的种子转向为国家培育自己的种子。甘蓝是我国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当时因为国内没有自己培育的种子,生产种植的头部品种都是从日本引进的,每年要花费大量的外汇去购买国外的种子。

那时,外商提供给我们的是质量差、价格高的种子。因为种子质量差,导致两广、福建等地百万亩的“黄苗”甘蓝未熟便抽薹,出现大面积只开花不结球现象。当地政府给蔬菜花卉研究所写了一封求助信,请求派人前往调查。接到当地政府的求助,方智远跟随专家们连夜赶往广东到田间查看,只见大片大片甘蓝未熟抽薹,农民损失惨重,只能蹲在地头默默流泪。方智远和专家们心痛的同时,感觉无能为力,因为种子的供应权在外商手里,要想不受制于人,只能从零开始培育属于我们自己的种子。

年轻的方智远及其所在团队,下决心培育出我国自己的甘蓝品种,结束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甘蓝原产欧洲,国内育种尚属空白,研究资料和种质材料都十分缺乏。从零起步的他们,只能在全国搜集种质资源,发现哪里有好品种,就搜集来在实验室、试验田进行研究和试种。甘蓝一年只开一次花,不仅育种周期长,而且不确定因素多,做了几千个组合也不一定能选出一个好品种。日复一日,方智远和他的育种团队深入田间,顶着风沙带领课题组整地、播种,为甘蓝进行人工授粉,稍有几天空隙,还要奔波于北京郊区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了解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情况。

课题组经过与天津、青岛等地有关单位协作,终于探索出黄苗甘蓝种子繁育的关键技术,在1969年培育出的“黄苗”甘蓝种子,不仅质量超过进口种子,而且数量上也逐渐满足了生产需要。

为洋白菜装上“中国芯”

1970年,方智远带领课题组,开始选育我们国家自己的甘蓝杂交种。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和科研攻关,于1973年在国内率先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一代杂种——京丰一号。京丰一号在一二月份播种,六月份收获,这个品种比原来的品种增产30%以上,且种子价格便宜、产量高、整齐度好、适应性强,结出来的球特别大,杂交优势特别明显。新品种在全国推广应用后,不仅结束了当时我国甘蓝品种长期依赖国外引进的被动局面,提高了我国的甘蓝育种和生产水平,对其他蔬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也起到促进作用,还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

然而,随着京丰一号的推广种植,甘蓝种植品种单一、收获期过于集中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在云南呈贡地区,菜市场里买的甘蓝全是京丰一号,由于集中上市供过于求,菜农们的菜卖不出去就只能烂掉、扔掉。与此同时,在北京、天津、沈阳、石家庄等地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为了培养出四季都能收获的甘蓝种子,方智远率领团队,先后育成了适合春季、秋季的甘蓝以及可以越冬的甘蓝,实现了周年供应,培育出报春、秋丰、双金、园春、庆丰、晚丰六个早、中、晚熟配套的甘蓝一代杂种,让甘蓝上市期覆盖全年,成了中国人真正的四季菜。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甘蓝种植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各地秋甘蓝病毒病、黑腐病流行,部分春甘蓝品种发生干烧心病和未熟抽薹等现象。方智远和团队接受任务后,通过与本所植保研究室、国内兄弟单位协作,最终选育出国内首批抗病毒病、抗黑腐病、抗干烧心病、耐未熟抽薹的四个新品种,保证了市场供应和种植户收益的稳定性。凭着一系列研究成果,1985年,方智远团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995年,因为在蔬菜育种方面的杰出贡献,方智远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孜孜以求的甘蓝人生

当选为院士的方智远,依然一年四季行走在田间地头,带领团队开启了甘蓝育种新时代。20世纪90年代,他和团队以抗逆、高品质甘蓝为目标,育成了不易未熟抽薹且叶质脆嫩的新品种“中甘8398”和“中甘15”。进入21世纪,他带领团队将分子育种和生物技术与雄性不育育种相结合,在国际上首次建立起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出“中甘21”等甘蓝新品种,完成了甘蓝育种技术由自交不亲和到雄性不育的重大变革。为了把優良品种尽快推广到蔬菜生产中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方智远的课题组就与种子企业、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坚持在北京郊区花乡、四季青乡、东升乡、河北邢台市蹲点十余年,后来又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三十多个甘蓝新品种的生产、繁种示范基地,五十余个良种销售网点。他们在河南济源市王屋山山区建立起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繁种基地,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设立冷凉蔬菜工作站,示范推广甘蓝、胡萝卜、洋葱等冷凉蔬菜新品种。他和团队将三十多个甘蓝品种推广到全国各地,高峰时期播种面积占比60%以上,累计推广超1.5亿亩。近年来,针对重大病害枯萎病,方智远又带领团队培育出高抗且优质的“中甘628”等新品种。“中甘”系列品种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

投身蔬菜育种近六十年,方智远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一生淡泊名利的他,在1995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时,为了鼓励和表彰那些在蔬菜花卉领域有所贡献的人,他将10万港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了研究所,作为科技奖励基金用于表彰先进科研工作者;在多所大学设立“方智远奖学金”,帮扶大学生完成学业;把2014年获评“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的100万元奖金捐出用于改善研究所科研条件。方智远孜孜以求的甘蓝人生,为中青年科学家树立了业界标杆。

摘自《莫愁》

猜你喜欢
培育出甘蓝新品种
甘蓝家族中的“颜值担当”——羽衣甘蓝
青菜新品种介绍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俄罗斯培育出能够发光的植物
变色的紫甘蓝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新纪录
耐热早秋甘蓝润夏一号栽培技术
父亲“跨越式”家教培育出24岁女博士后
美培育出可供移植的大鼠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