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2023-07-12 00:25杜秀梅
甘肃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原则小学对策

杜秀梅

【摘要】小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建立和完善小学校园安全管理体制,不断加强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建设,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当前,仍有一些学校不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究其原因,主要与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及其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技能缺乏有关。基于此,文章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就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作一论述。

【关键词】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原则;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7—0047—03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保护好学生是为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做好准备。但是,小学生对校园安全问题认知较为模糊,甚至缺乏对安全应有的重视,且自我保护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均较弱。因此,做好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必要。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引导活动中,教师应秉承学生自主的原则,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导,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如不能很好地掌握安全知识,可能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生命安全知识的自觉意识。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生命安全知識内容的学习中[1]。此外,教师还应注意通过真实的情境模式,吸引学生自主关注生命安全问题,以此引导学生自发自觉地进行自我保护。

2.生活化原则。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引导,主旨是确保学生能够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及能力,以便学生自身的生命安全能够获得保障。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引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结合生活要素,遵循生活化原则,既要学生能够对生活中产生危险的事物有所警觉,也要确保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生活现象与生命安全的共融性[2]。

3.实用性原则。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还需遵循实用性原则,保证对学生进行的生命安全教育能满足其实际需求。教师在对学生传授安全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便让学生在遇到危险后能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甚至可以对其他学生进行安全救助。

二、加强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1.强化宣传,提高安全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制约,生活阅历较浅,难以理解生命的可贵,出现了对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3]。所以,教师需要强化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宣传引导措施,确保学生能够对生命充满敬畏感。教师可从宣传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入手,如日常生活起居、行为标准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基本模式。饮食卫生安全是基本的安全教育内容,与学生每天的生活内容息息相关,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应注意饭前便后洗手,准确辨认三无食品,对过期的食品及时处理,不要食用变质或过期食品。在提高个人卫生方面,教师需要注意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告诫学生应注意自身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不断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督促学生坚持体育锻炼,这样在自身免疫力获得提升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这是确保学生进行自我保护的基本条件。此外,对于心理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也应及时求助心理医生进行救治,只有从身体及心理两个层面对学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才能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真实意义。

2.结合生活,渗透安全教育。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也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4]。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现实生活中缺乏生命安全意识的现象,学生能从视频中了解到,安全意识不高的话难以分辨出危险,也容易对自身安全带来影响,以此规范自身的行为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例如,对于一些校园突发的事件,教师可以将这一类现象作为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主题内容。这种行为的发生地点就在校园,真实又具有说服力,让学生了解不良的行为离自己很近,甚至每名学生都有可能遭受到这种校园暴力事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此类问题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进而增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3.社会实践,重视自我保护。教师不仅要从理论层面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更应从实践角度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引导,以达到学生在理解理论内容的基础上,也从实践的角度真实感受体验生命安全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可以对学生组织多元化的生命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确保学生能够通过社会实践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感悟,使学生的自我保护素养可以获得进一步突破[5]。学生社会层面的自我保护问题相对较多,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校园外活动安全、外出游玩安全三个层面的内容,教师需要从上述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展开生命安全教育,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若没有深入了解上述内容的理论知识,在实践层面又难以正确辨别事件的安全性,就会极易使自身受到伤害[6]。因此,教师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管理,真正从源头上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例如,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应从培养学生掌握交通规则入手,先让学生深入了解道路交通规则有哪些,再进行实践,切实做到在道路上遵守交通规则。要让学生明白,行人需要在人行道上行走,若没有人行道路的马路,则应注意靠右侧行走,不应随意穿越马路,而是从斑马线穿过马路,不倚坐道口防护栏,不穿越攀爬防护栏,杜绝在马路上玩耍、嬉戏打闹、跳皮筋、踢球等行为[7]。学生在节假日、法定假日出门游玩,应注意乘坐火车或乘坐汽车的人身安全,身体任何部位不准伸出车窗外,时刻注意自身生命安全。阴雨天时,应让学生具有躲避危险的意识,在下雨打雷的时候,应避免出门,若在外面遇到雷雨天,则应寻找低洼处躲避,不能到树下或电线杆下躲雨,若雷雨不断,情况紧急,则应下蹲并抱头,谨防被跨步电压伤害。对于校外活动安全,需要注意的是不进入未竣工的建筑工地,以防被落物伤害,也不应在吊运、起重等设备下玩耍和逗留[8]。

4.情境演习,掌握安全技能。为确保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自我保护,教师应注意开展情境演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安全技能,以此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管理效果。教师需要通过开展实践演习活动,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活动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体验生命安全教育的真谛,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生命安全技能[9]。教师可以先将实践的生命安全问题与理论内容相融合,在确保学生理解生命安全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情境,通过体验式实训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地震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地震中逃生。教师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应对地震的方法,并带领学生开展地震求生演习活动。当教师对学生说“地震了!”后,学生在第一时间要考虑该如何应对,比如学生应排好队有序地离开教室,在空旷的室外场地躲避,在离开教室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告诫学生,不应蓄意推搡他人,不应盲目奔跑,而应有序地进行撤离[10]。对于没有逃离教室的学生,教师也应注意对其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引导,使其最大限度地对自身的生存空间进行扩大,但应注意对于身边的杂物切记不能强行搬动,以防再次引发坍塌。教师通过对学生开展情境演习活动,能够真实模拟灾难场景,讓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安全防护技能,也可以更加敬畏生命。

总之,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关系到师生的生命与健康,涉及千家万户,影响深远。作为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时时处处抓安全的思想,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晓辉.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生命质量[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03):09.

[2]姜军.如何开展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20(S1):154-155.

[3]郑斌庆.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问题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27):252-254.

[4]潘敏,叶淑香.关于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115-116.

[5]张纯熙.农村小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09):246-247.

[6]崔永才.如何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工作[J].新课程(下),2012(01):28.

[7]王羲筠.小学生安全教育应与校园安全工作有效结合[J].甘肃教育,2019(03):01.

[8]刘新刚.新时期校园安全建设策略的探讨——以班级为例[J].平安校园,2022(10):15.

[9]苏基协.基于“三全育人”的高职院校校园安全长效机制构建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2(09):10.

[10]杨玉赐.新时代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控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2022(03):11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原则小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