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与磨矿”课程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2023-07-12 01:28王泽红高鹏余建文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王泽红 高鹏 余建文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一直是专业课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结合“破碎与磨矿”课程的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的日常习惯、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创新授课内容和教学模式、加强授课团队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融入措施及效果,为培养“知识+能力+思政”的高素质矿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破碎与磨矿;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措施;效果

[基金項目] 2019年度东北大学中期财政规划项目教改专项资金项目;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助磨剂对石英浮选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51874073)

[作者简介] 王泽红(1969—),男,山西永济人,博士,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矿物加工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2-0136-04[收稿日期] 2022-07-2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近年来,各地高校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取得新成效。但作为专业课程,如何把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仍然是专业任课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破碎与磨矿”作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本科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学位课程,无论是在专业介绍还是课程内容的讲授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年来,课程教学团队不断探索与实践,在改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质量的同时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模式,达到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

一、课程基本情况

“破碎与磨矿”课程是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专业教育类课程,属于专业技术课程和必修(学位)课程,也是实现固体物料分选的基础[2]。该课程采用双语授课,共计40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课程主要研究破碎筛分和磨矿分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常用工艺及流程等,同时配套有实验课和实践(实习)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3]。

二、课程教学目标

“破碎与磨矿”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四个:(1)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破碎筛分与磨矿分级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学习常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程应用;(2)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破碎筛分及磨矿分级实验技能,并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3)具有独立从事与破碎筛分、磨矿分级相关的设计、试验、研究、管理等工作的能力,能利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并解决科研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和专业综合素质,能够阅读外文文献,了解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适应国内外矿产资源加工与利用的需要。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给出的教学目标,教学团队在不断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的基础上,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提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矿业人才的“知识+能力+思政”培养目标。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对矿物加工工程特别是“破碎与磨矿”课程的发展历史、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工程实践和技术应用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矿物加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研发矿物加工工程关键技术是破解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卡脖子”难题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的专业志趣和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树立投身国家矿业建设、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追求,增强学生的时代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思政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的实现路径

(一)在日常行为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严谨科学的态度,可为学生的未来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任课教师不仅要循循善诱,教育和启迪学生的日常行为,更要靠自身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和形象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起到表率和示范的作用。其次,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习惯进行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以及尊师守纪、履行契约和尊重他人劳动付出的品行等。最后,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坚强的意志品格,以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不断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1.从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和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矿产资源是人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我国95%的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矿产资源[4]。因此,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5]。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储量大、种类多,但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低,禀赋差,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教师讲解上述知识点,可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明确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专业内涵的理解,增强学生科学强国的紧迫感,使其端正学习态度,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2.从矿物加工的发展史出发,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我国矿物加工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古代手工作业到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经历了一次次技术变革,而每一次技术变革都蕴含着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创新精神。将科学技术运用于社会生产,可使人类认识和支配自然的能力大幅提升。科学作为一种革命性力量,不断改变着世界和社会的关系,地位越发重要[6]。矿物加工技术能有今天的丰硕成果,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矿物加工发展史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人们在艰苦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努力探索自然规律,进而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求真精神,同时认识到由经验直觉和纯粹思辨认识世界到将严谨分析与实验方法相结合的重要性,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3.从工艺设备及技术理论的现状出发,明确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适时对比国内外情况,明确我国的优势与不足。利用优势技术和装备,如稀土加工技术、难选矿利用技术、大型碎磨装备的制造技术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讲述我国与其他国家技术和装备的差距,甚至“卡脖子”难题,使学生意识到研发矿物加工关键技术、破解难题、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专业志趣和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使其树立投身国家矿业建设、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追求。

4.从工艺设备及技术理论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提高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环境保护的理解。人口、发展与环境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矿物资源作为人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需求量不断增加。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是矿物加工专业面临的重要任务。授课过程中,教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及环境保护的理解:(1)碎磨作业的高效运行与管理。选矿厂破碎与磨矿投资占60%左右,生产费用占40%以上,磨矿产品的质量也直接影响整个选矿厂的技术经济指标。因此,经济、合理地运行碎磨作业,是每个选矿人的职责。(2)碎磨过程的节能降耗。全国每年有上百亿吨矿石需要碎磨,消耗的电量占全国当年发电量的5%以上,同时消耗数百万吨钢材。因此,碎磨作业的节能降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碎磨过程噪声大,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或预选产生废石。如何有效消除噪声、降低粉尘量、实现废石的二次利用,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5.从破碎与磨矿发展前景出发,增强学生的时代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破碎与磨矿”作为矿物分选的基础,具有鲜明的工程专业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例形式巧妙地运用工程发展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古代后母戊大方鼎及其他陶器、瓷器、铜器等器件的制造,无不渗透着矿物加工技术的发展;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光辉业绩的工程奇迹,古有都江堰、兵马俑、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今有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高速铁路等,无不渗透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新。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具有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高尚的奉献精神、一丝不苟的专注精神,同时还具备始终如一的时代使命感和爱国为民的社会责任感,为破碎与磨矿技术的发展甚至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在巩固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也是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课程一直十分重视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不但具有完备的传统和现代试验装备与技术,而且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网络技术,建立了“矿石粉碎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还依托相关企业建立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7]。实践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破碎与磨矿”课程在国内高水平教材的基础上,引入了国外新的原版教材——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Ore Treatment and Mineral Recovery,作为课程补充,采用双语教学方式,开拓“无界课堂”、开设暑期国际化课程、聘请国外教授参与学生培养、开展“知行海外”实习等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8]。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科研实践介绍新技术和应用,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全球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开拓创新的理念。

(三)不断创新授课内容和教学模式

教师要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强化课堂设计,不断创新授课内容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1)完善教材设计,引入新的理论、技术、设备、工艺和工业实践,同时采用国外新的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授课。(2)打破传统的教与学形态,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网络平台实时互动答疑、外聘专家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拓展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如引入“无界课堂”、开设暑期国际化课程、聘请国外教授参与学生培养、开展“知行海外”实习等,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4)小班授课,强化课堂互动。(5)引入多媒体,在静态图片的基础上,采取动画演示、视频、直播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物感。(6)引入虚拟试验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7)产学研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师资力量

优秀的教学团队是高质量教学效果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保障。专业课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团队不仅应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广泛的科学知识,还应具有过硬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多年来,“破碎与磨矿”课程十分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它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注重老中青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具有工程师资质教师的引进和培养。目前,已形成政治过硬、年龄结构合理、知识体系完整、工程背景丰富的教学团队,为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教學效果

“破碎与磨矿”课程思政建设紧密围绕课程建设总体目标——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矿业人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改革创新的理念,坚持课程建设现代化、科学化、系统性的宗旨,以综合专业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发挥协同效应,为高素质矿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结语

作为矿物加工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破碎与磨矿”课程在不断改革的基础上,深入融合思政元素,基本实现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达到了培养“知识+能力+思政”高素质矿业人才的目标,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法治观,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志趣和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为增强学生的时代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诚然,课程仍有诸多不足,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总结,进一步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使课程迈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魏德洲.固体物料分选学[M].3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5:8.

[3]王泽红,林萱,于福家,等.“破碎与磨矿”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1(22):85-88.

[4]严碧华.“双碳”之下,矿业如何直面挑战[J].民生周刊,2021(20):44-45.

[5]白丽梅,马玉新,张锦瑞,等.整合传统学科优势 构建新型学科特色:以矿物加工学科为例[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110-113.

[6]刘大椿.论科学精神[J].求是,2019(9):61-67.

[7]高鹏,余建文,韩跃新,等.疫情下“虚拟仿真与线上直播”相融合的工科实习教学创新与实践: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为例[J].高教学刊,2021,7(15):23-26.

[8]卢冀伟,李丽匣,孙永升,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以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2):69-73.

Organic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of Crushing and Grinding

WANG Ze-hong, GAO Peng, YU Jian-wen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Civil Engineeri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04, China)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How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ducating students in the whole process and in all directions,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goals pursued by professional teachers.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rushing and Grind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integration measures and eff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daily habits, deeply digg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novat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 strengthening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etc. It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mining talents with “knowledge + ability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 Crushing and Grinding; professional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asures; effects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