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元养心温针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2023-07-12 06:33冯嘉欣王俊老锦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培元哮喘评分

冯嘉欣, 王俊, 老锦雄

(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2.佛山市中医院,广东佛山 528051)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不伴喘息等典型哮喘症状的特殊哮喘,患者以慢性刺激性干咳为突出症状,夜间及清晨时明显,是我国慢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3],具有高隐匿性及高误诊率。有研究[4]表明,约7 成的CVA 患者在门诊被误诊为“支气管炎”而导致病情的延误。近年来,我国的CVA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5]。CVA 的慢性咳嗽症状可能引发多系统并发症,如血压升高、心律失常、气胸、尿失禁、晕厥、失眠、抑郁、焦虑等,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较大影响,已经成为患者及社会的重大负担[2]。CVA 的治疗与典型哮喘的治疗相同,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结合支气管扩张剂为主[1-2],但长期使用激素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且吸入剂用药后需漱口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停药后复发率较高[6]。目前中医治疗CVA仍以中药为主[7],但大部分患者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患者对中药的接受度较低。基于诸多原因,CVA 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约3 成CVA 患者,5 年内进展为典型哮喘[8]。此外,CVA 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占比也较高[9],但目前的中西医治疗中均缺乏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关注。因此,发展中医外治法治疗CVA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培元养心理论是老锦雄教授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以固本培元、养心安神为理论基础,重用灸法,对于虚症、五脏病、神志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基于此,本研究运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在培元养心理论指导下温针灸治疗CVA 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情绪变化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案,对患者、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师设盲。收集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CVA 患者,共70 例。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再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3]中CVA 的相关诊断标准:①慢性咳嗽,咳嗽时间大于8 周,通常以夜间刺激性干咳为主,可有少量痰液,无明显喘息及呼吸困难;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最大呼气流量昼夜波动率(PEF)平均变异率>1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抗哮喘(支气管舒张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④肺部X 线摄片检查,无肺部实质性病变,提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CVA 诊断标准;②年龄为18~60 周岁,性别不限;③近1 个月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β2 受体激动剂、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调节剂治疗;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①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癌、间质性肺病等慢性肺部疾病,或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疱疹病毒(EB)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②近1 个月内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物,怀疑药源性咳嗽的患者;③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疾病或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④患有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⑤惧针、晕针的患者;⑥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⑦近1个月内参加过药物、针灸等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

1.5 剔除标准①试验期间使用了本研究方案之外的止咳或抗焦虑抑郁药物的患者;②依从性差,治疗次数少于13 次的患者;③治疗期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以及意外妊娠、病情加重需额外治疗的患者。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3],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用法: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信必可都保,瑞典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注册证号:JX20 210204;规格:60 吸/支)吸入,每次1 吸(每吸内含布地奈德160 μg 和福莫特罗4.5 μg),早晚各1 次。餐后半小时用药,吸入后用清水漱口。共治疗8周。

1.6.2 治疗组 给予培元养心温针灸治疗。选穴:肺俞、心俞、膏肓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均双侧)、关元、膻中、天突。穴位定位参照200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操作:患者采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后背部。肺俞、心俞、膏肓俞、肝俞、脾俞、肾俞(双)常规消毒,用0.3 mm ×40 mm 环球牌无菌毫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针刺,根据患者体型进针深度约0.8~1.2 寸,行平补平泻手法,使针下沉紧得气,出现酸麻胀感或见皮肤红晕。随后,在上述穴周皮肤加垫纸皮,取长2 cm 艾炷,点燃后将燃烧一头插至针柄,共烧一壮,待艾炷燃尽后出针(时间约25~30 min)。出针后患者采取仰卧位,取天突、膻中、关元、足三里(双)、神门(双)常规消毒进针,于关元、足三里行温针灸,具体操作同前,共烧一壮。疗程:每周治疗2 次,每次间隔2~3 d。共治疗8周,合计为16次。

1.6.3 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①晕针、晕灸:立即起尽针、艾,患者平卧、松开衣带,予饮温开水或糖水;重者可针刺或指压人中、内关、足三里穴,或灸百会、关元、气海穴。②滞针:循按滞针腧穴附近,或在穴周再刺一针。③血肿:若局部出现小块青紫,予棉球按压,不必特殊处理。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较大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先冷敷止血,24 h后再做热敷并局部揉按。④烫伤:立即起尽针、艾,局部皮肤出现红晕、小水疱,属小烫伤者,予安尔碘消毒后涂抹陈渭良伤科油(佛山市中医院院内制剂),再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定期换药。⑤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可能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于局部使用抗真菌治疗;若出现心悸、震颤、头痛、咽部刺激、声嘶等情况,症状轻微者可不做特殊处理,症状严重者中止试验并予对症处理。

1.7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7.1 咳嗽程度评估 采用改良简易咳嗽评价量表(CET)评分[3]评估患者的咳嗽程度。取该量表中的前3 个条目(①您白天有咳嗽吗?②您会因咳嗽而影响睡眠吗?③您有剧烈咳嗽吗?)评价咳嗽的具体情况,包括日间咳嗽程度、夜间咳嗽对睡眠的影响以及咳嗽的剧烈程度等3个方面;从无至频繁分为5 个等级,分别计为0~4 分,总分为0~12 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时(治疗结束3个月后)CET评分的变化情况。

1.7.2 疗效评价标准 以改良CET 评分[3]评定疗效。临床控制:CET 积分改善率≥85%;显效:70% ≤CET 积分改善率<85%;有效:30% ≤CET积分改善率<70%;无效:CET 积分改善率<30%。CET 积分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7.3 焦虑程度评估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该量表是由华裔教授William W K Z 于1971 年编制,常用于测量焦虑状态轻重程度及治疗过程中心理变化情况,共有20 个项目,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程度越重。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时SAS 评分的变化情况。

1.7.4 复发率 在治疗后3 个月随访时,观察2 组患者的复发率。观察对象为治疗后临床控制、显效及有效的患者。复发定义:停药3个月内症状反复甚至加剧,且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后咳嗽缓解。

1.7.5 安全性观察 观察2 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晕针、晕灸、烧伤、恶心、呕吐、血肿、感染、头痛、心悸、咽部刺激、声嘶等并进行对症处理;对胸闷、气短、气促者完善胸片以排除气胸。

1.8 统计方法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校正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18 例,女17 例;年龄21~59 岁,平均年龄(38.57±9.75)岁;病程3~28 个月,平均病程(13.51±6.26)个月。治疗组35例患者中,男14例,女21 例;年龄22~58 岁,平均年龄(37.85 ±10.74)岁;病程2~25 个月,平均病程(13.26 ±6.73)个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 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改良CET评分比较表1 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的改良CET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和随访时,2 组患者的改良CE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在治疗后和随访时对改良CET 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2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改良简易咳嗽评价量表(CET)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modified simple cough evaluation test(CET)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CVA)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at follow-up(±s,分)

表1 2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改良简易咳嗽评价量表(CET)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modified simple cough evaluation test(CET)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CVA)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at follow-up(±s,分)

注: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

2.3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表2 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2.86%(8/35)、97.14%(34/35),对照组分别为2.86%(1/35)、88.57%(31/35),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 组的临床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CVA)[例(%)]

2.4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SAS评分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的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及随访时,治疗组的SA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的SAS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和随访时对SAS 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2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CVA)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at follow-up[M(P25,P75),分]

2.52组患者随访时复发率比较表4 结果显示:治疗后3 个月随访时,治疗组的复发率为5.88%(2/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3%(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用药后有4 例(11.42%)患者出现轻度的不适症状,包括3例轻度口咽干燥不适,1 例轻度心悸,再次嘱患者用药后及时漱口,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2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发生机制与典型哮喘类似,是多因素的综合结果,与慢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10]、过敏反应[11]、遗传因素[12]、免疫反应[13]等有关。国内外指南均建议主要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与支气管舒张剂联合治疗,且疗程不少于8 周[2-3]。信必可都保内含糖皮质激素与β2 受体激动剂,该药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扩张支气管作用[14-16],但长期使用ICS 存在不良反应且易出现耐药性[2-3];同时,使用吸入剂型需要严格指导,临床存在部分患者使用不规范,如吸入方式不当、使用后不漱口、擅自停药等,均可能导致疗效欠佳、复发率高、念珠菌感染风险增加等问题[17-19],从而导致病程延长,甚至发展为典型哮喘[20]。中医认为,CVA 可归属于“顽咳”“风咳”“久咳”等范畴。目前对该病的病机较为统一的观点是,外感之风邪袭肺,导致肺失宣肃[21],加之体内的肺、脾、肾三脏不足[22],内外因素相互叠加,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此外,亦有责之肝失疏泄[23]、痰饮内停、瘀血阻滞[24]等;其病位在肺,主要涉及脾、肾,治则当以宣发肺气为主,兼以培元补虚。中医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治疗、穴位贴敷、推拿、针灸等,但目前以中药治疗为主,常用解表药及止咳平喘药[25],然而相当部分患者对长期服用中药有抵触,治疗的依从性较低。目前的研究[26]已证明,针灸治疗CVA 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咳嗽、咳痰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炎症指标。

老锦雄教授的“培元养心理论”中之“培元”理念,正是基于《黄帝内经》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论,认为慢性疾病患者必有元气亏虚之象。元气乃人一身之正气,充于五脏六腑之中,是人身“守邪之神”[27],若元气强壮则外邪不能为害,反之元气虚损则百病丛生[28],因此,治疗慢性虚损性疾病首要是培补元气、固人根本。而“养心”之理念也是基于《黄帝内经》的“心者神之舍”观点及其形神一体观理论,认为身体与精神之疾患会相互影响[29]。而心是神明之所处,主统领五脏六腑,各脏腑之疾是心神不调的表现,若心坚神安则邪不能犯。故调养心神,一可养神以养身,二是防“形”病累及“神”。老锦雄教授认为,CVA 乃本虚标实之证,元气虚损、抗邪无力为本,六淫邪气、痰饮、瘀血为标;而久咳者还当考虑心脏与心神关系,心肺同居胸中清阳之地,共主呼吸功能,而心神不宁又可加重咳嗽之症。研究[30]发现,焦虑情绪与慢性咳嗽症状之间具有相关性。综上,治疗CVA 要固本培元、养心安神、形神共治、肺脾肾同调,兼治标实。

本研究以温针灸为疗法,是结合了针与灸的优势,其中针偏泻而灸偏补。老锦雄教授认为,针刺以“通”为主,而灸法以“补”为主,温针灸具有温通及温补双重功效,结合艾叶的药物效用,可共同起到通补并用、虚实并调、标本同治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本虚标实、病机复杂的疾病。相关研究[31]还发现,艾烟有很好的抗炎、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解痉平喘的作用。

本研究的主要取穴处方中包括3 个组穴:(1)固本培元穴组:肺俞、心俞、脾俞、肾俞、关元穴。前4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元气充于五脏六腑,而背俞穴乃脏腑之气输注之所在,取背俞穴可直接培补元气、振奋阳气、补益各脏;而足太阳经与督脉经气相通,上可通脑络五官,内可连络脏腑,外达四肢肌表,肺开窍于鼻主皮部,因此背俞穴与肺部疾病有密不可分之联系。取脾俞还有培土生金之意;肺主一身之气,肾主纳气,肺肾同取可使阴阳相交、呼吸和调。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下胸段(T7~T12)和上腰段(L1~L3)的脊神经可调控咳嗽运动的主要肌群[32],取背俞穴可治疗胸闷、咳嗽等胸部疾病。关元是人身元气关藏之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纳气平喘之效,尤其适合久咳而肾气不足者。(2)养心安神穴组:心俞、神门。心俞内应心脏,根据“阴病取阳”,心肺共主上焦,取心俞具有宁心安神、宽胸理气、和血通络之效;配合心之原穴神门,共同治疗心神疾患。(3)理气止咳穴组:膏肓俞、天突、膻中、关元、足三里。《千金方》言:“膏肓穴无所不治,主羸瘦虚损……上气咳逆。”历代医家用灸膏肓穴治疗虚证、肺疾、精神疾患而疗效显著[33]。现代研究[34]发现,膏肓穴有补虚与泻邪双重功效,尤其适用于治疗慢性咳嗽。《灸膏肓俞穴法》提及灸膏肓穴后要加灸关元穴及足三里穴,以引火气而下[35]。足三里穴为足阳明经原穴,是后天脾胃补益第一要穴,与脾俞合用,有补益后天而强壮先天元气之功。天突穴位于喉前,是肺之门户,可以通利气道,缓解气管痉挛;膻中穴为气会穴,正居胸中而主心肺之疾。有实验研究[36]表明,膻中穴埋线可减少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及嗜酸性粒细胞,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具有理气宽胸、降逆定喘、凝神定气的作用,常与天突穴配合,用于治疗咳喘之疾病。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元养心理论指导下的温针灸疗法可较好地改善CVA 患者的咳嗽症状,缓解焦虑情绪,改善肺小气道功能,降低复发率,且远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由此可见,培元养心温针法治疗CVA 疗效与安全性肯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培元哮喘评分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幸福就是跟你走
我给爸爸评分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The influence of wave surge force on surf-riding/broaching vulnerability criteria check*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翻译测试的评分员信度研究*——TEM8 翻译项目评分员问卷调查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