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假研究上古等类的可行性及方法

2023-07-12 03:10齐晓燕
长江学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通假古音异文

齐晓燕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语言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4)

一、何以要研究“等类”

所谓“等类”,即音韵学概念“等”的分类。历来学界对有关“等”的研究和讨论大多集中在中古时期,这主要得益于《切韵》系韵书及韵图的存在。中古音存在四个“等”,这在学界已经是个定论。那么上古音是否存在“等”,存在几个“等”,各个“等”之间关系如何?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研究资料匮乏等原因一直众说纷纭。

二、何以要利用“通假”

(一)通假材料的性质

(二)前人利用通假材料进行上古音研究的尝试

现有基于异文通假材料的上古音研究以构拟音系、比较方言和阐释音变规律为主,这些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综上可知:通假材料与语音息息相关。前人在利用通假材料进行上古音研究上已经有较多的尝试,这说明利用文献通假来进行上古“等类”的研究是可行的。

三、通假材料的处理方法

(一)语料的处理

材料核准无误后,利用Python 语言在Excel数据库中录入《古字通假会典》中出现的“异文通假字对”的字头,以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为数据源,查询并录入字头的上古音韵地位,同时以自制的《广韵表》为参考依据录入异文通假字头的中古音韵地位。由于《古字通假会典》采用的是古韵十九部,与王力先生的古韵三十部有分合关系,需再次利用Python语言对异文材料重新归部,得出含有15275 条“异文对”的“异文数据表”。之所以叫“异文数据表”,是因为此时还仅仅在“异文”阶段,是否为通假需要作进一步的定性。由于异文主要因字形、语义、语音三个维度而产生,因此需要首先考虑异文之间字形和语义的相关度,若此二者皆无理据时,一般谨慎暂定其为语音通假。再排除书中“有误”和“时代较晚”的语料,从而得到含有12073 条有效“通假对”的“通假数据表”。

(二)“异文数据表”“通假数据表”的制作

所制作的“异文数据表”“通假数据表”主要由“高书来源、字头1、字头2、说明、古声1、古声2、上古韵部1、上古韵部2、声符1、声符2、等1、等2、反切1、反切2、注释1、注释2”这些信息段组成。上古音来自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中古音来自作者自制的《广韵表》。部分“通假数据表”如表1 所示。

表1 部分“通假数据表”

表2 元部等类总数统计结果(横列是字头1,纵列是字头2)

表3 元部等类实际相逢数

表4 元部等类相逢几遇数统计计算结果

表5 元部等类实际相逢数与几遇数的比值计算结果

(三)概率统计法的运用

从上面4 个表可以看出,“元部”的等类表现为:一等与一等、二等与二等、三等与三等、四等与四等的同等类通假的比值都大于1,一等与二等、一等与三等、一等与四等、二等与三等、二等与四等、三等与四等的比值都小于1,分等的可能性很大。

综上可知,上古等类的研究空间还很大,利用通假材料作上古等类专题研究的角度也较为新颖。在此基础上,再依据严格的材料筛选原则和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上古三十韵部和三十二声纽分别作等类上的研究是可行的。

猜你喜欢
通假古音异文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音在某部”的解析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衛伯考(下)
從上古文獻看白一平—沙加爾上古音構擬
談白一平—沙加爾上古音体系的幾個問題
《太上洞渊神咒经》异文考辨
从中古音看陕西紫阳县方言声母的演变
《洛神赋》“清阳”词义训诂
浅说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