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工坊理念引领下高职院校专业核心素养培育之探索与实践

2023-07-13 23:22林娟颖林庆河
公关世界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

林娟颖 林庆河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阐释工匠工坊精神相关的内涵,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工匠工坊精神培育的现状,提出以实训教学为突破口,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岗位实习为抓手深化机械类专业核心素养培养,基于工匠工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将工匠工坊理念渗透到高职院校机械类教学与实践中,培养提升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核心素养,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双创型人才。

关键词:工匠工坊精神,专业核心素养,产学研结合

近年来,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备受广大民众关注,大家一致认为,转型的关键点在于人才。人才,特别是技术性专业性人才,是创新创业的驱动力,更是中国迈进“中国智造”的原动力,职业教育,素有大国工匠启蒙摇篮之称,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提出:“中国职业教育需要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推进多元教学,营造崇尚劳动和技能,尊重和认可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

一、背景概述

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其根本目标是培养能迅速适应社会发展,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社会为教育导向。但是目前来看,存在两头难的现象,即企业招工难、毕业生就业难,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机械类专业毕业生中尤为明显。毕业生对本专业缺乏认可度,没有钉钉子的精神,专业核心素养差。究其因溯其本,在于学校的教育还存在理论实践两张皮的问题,对于目前企业发展情况理解不深入,与企业联系不紧密,教学与社会实践存在一定差距,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脱轨。然而,众所周知,机械是世界工业体系的基础产业,高职院校承担着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其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依据工业发展实际情况。

基于工匠工坊精神培育高职院校毕业生,具体是在日常教学中将工匠工坊精神融入专业教学课堂中,创新教学形式,可通过教学实训,下企业实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工匠型人才,严格用机械行业的标准对标教学,努力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术、工匠精神的综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培育大批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1]。基于工匠工坊理念培养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核心,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机械产业发展。

中华五千年间,工匠工坊精神一脉传承连绵不绝,庄子曾道:“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取其薪火相传之意,工匠精神之火永不熄灭,这种传承精神促使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至春秋战国时期,工匠工坊模式首次创新,出现学徒制教学,中国对工匠精神的尊重度也逐渐上升,在这个时期,也造就了许多名匠制作,有著名的鲁班造屋、庖丁解牛、蔡伦造纸、张衡造地动仪等,除此之外,中国的多种产品,如丝绸、茶叶、瓷器等也远销海外,工匠精神深远流传。

在吸取中国工匠精神的传承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闭门造车,在发达国家中,有占领世界工业领域领先水平的德国制造,打造了德国百年制造品牌[2][3],其工艺发展水平及工匠文化的文化精髓得到世界的认可。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曾经总结为何世界经济在衰退之时德国经济却在增长的原因应归功于工匠精神的传承,工匠精神在德国主要体现为技术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观念三个层面。其技术技能指的是拥有高度专业精神,能够熟练掌握高水平技能,职业态度指的是做事认真严谨,精益求精,职业观念指的是社会对大国工匠的认可度高。除了德国之外,瑞士的学徒制制度,从理念到机制都很完善。瑞士以闻名中外的瑞士表享誉世界,而瑞士表的成功離不开学徒制的传承,一代又一代工匠们研究传承,借鉴学习,才有最终的闻名中外。对于发达国家的做法进行研究借鉴,取其精华,对中国实现中国智造的强国战略有重要意义[5]。

二、工匠工坊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匠工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也是学生应该树立的理想。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需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写下点睛之笔。

工匠工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不仅是职业发展路上必经的探索之路,更是工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专业能力强、技术能力优的复合型人才,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把培育工匠精神贯穿其中,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校校联盟等多种方式,建立创新型、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机械类专业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就目前职业院校现状来看,近年来,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有明显的提高,在校生也在逐渐递增,中国也一跃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全日制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实践方法也在不断创新:订单班、学徒制教学、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教学。然而,反观教学过程,大部分在校生目前接受的教育还是纸质化教学,接受的大部分教学活动都是对照书本照本宣科,对学生动脑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较少,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敬业精神的培育就微乎其微了。以至于当毕业生踏入社会后,发现自身所学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专科阶段,让学生明晰目前职业发展的用人需求,明白企业用人标准,培育学生敬业精神都是重中之重。

三、基于工匠工坊理念培养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将工匠工坊人才培养模式融入高职院校机械类教学,让专业核心素养落地。

(一)以实训教学为突破口,渗透专业核心素养

实训教学是指依托校内实训资源,模拟企业工作环境,通过实际工作案例模拟研究,使课堂知识与实践深度融合,能够让学生在学校内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实践经验,助力于培养高效的工作方法,增强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实训,除了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外,通过团队配合,同学沟通协作,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精髓所在。落实1+X培养方案,鼓励学生多尝试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毕业生的岗位技能水平。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工匠工坊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从机械类专业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中解读机械类专业教学目标,要明确机械专业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何类企业培养人。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课本中与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紧密相连的内容,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在通识课及专业课的专业设置上,有特点地开展培养工匠工坊精神的教学活动,重点让学生了解行业需求,培养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除此之外,依托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演讲比赛、工业机器人实训大赛等,寓教于乐,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令单调的课堂教学演化为专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舞台。

(三)以顶岗实习为抓手,深化机械类专业核心素养培养

职业院校2+1培育模式是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尝试,此培育模式是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基调,通过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分派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实习,通过一线的岗位工作体验,亲身感受职业教育在行业的应用,提升毕业生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度。同时,将自身所学对标企业需求,能够了解自身不足,提高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个体自觉。学校深入对接政府、企业,通过访企拓岗、校企共建等方式,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模式,建立“三融培养”管理模式,即校方和企业双融合培养、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实践指导师傅双融合培养、校内课堂教育与企业一线岗位实习双融合教学,将岗位实习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抓手。

结语

本文积极探索工匠工坊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匠精神理念渗透到日常专业教学教育中,用丰富的教学实训、严格的职业标准诠释工匠精神,通过与企业对点对标,了解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中的不平衡点,激发师生学习热情,对全面提升毕业生教育质量,加快培育具有专业技能与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激勵作用,能助力机械行业发展。 PR

本文系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2022年党建思政课题一般项目(项目编号:DJ2212,主持人:林娟颖)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卞波,刘绍鹏.“工匠精神”的培育:高职院校教育的理念与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21(09):76-80.DOI:10.16209/j.cnki. cust.2021.09.015.

[2]吕思勤.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对策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20.DOI:10.27037/d.cnki.ggxsc.2020.000026.

[3]李工真 . 德意志道路 :现代化进程研究 [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4]周玉乔.中德工匠精神培育合作路径探究[J].神州学人,2022(05):48-51.

[5]郑庆杰.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国企变迁中的劳动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林娟颖,职称:助教;学历:研究生硕士学位)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产学研结合
功能食品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三方共赢的专业学位基地联盟建设探索
关于教师下企业锻炼对推行“现代学徒制”研究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从专利角度浅析湖北省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艺术设计专业中以项目教学促产学研结合的策略研究
安全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