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崇信县引种冬小麦新品种种植比较

2023-07-13 10:41信小兵甘肃省崇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平凉7442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7期
关键词:崇信县兰天陇原

●信小兵 (甘肃省崇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 平凉 744200)

崇信县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东南部,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1085.4~1728.0 m,土地面积849.02 km2,年播种面积0.73万公顷[1]。冬小麦是甘肃省崇信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推广冬小麦新品种种植,崇信县于2021年秋播期间引进14个冬小麦品种,开展田间种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冬小麦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参试品种共13个,分别为“陇鉴110”“陇鉴114”“陇鉴115”“兰天34”“兰天42”“陇原235”“陇育5号”“陇育8号”“陇育10号”“长航1号”“陇鉴111”“中麦175”“兰大211”,对照品种为“陇育4号”。“陇育”系列品种由陇东学院选育,“兰天”系列品种由甘肃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选育,“陇鉴”系列品种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选育,“陇原235”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兰大211”由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选育,“长航1号”由长武县农技中心选育,“中麦17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

1.2 试验设计

设14个处理,每个处理对应1个参试品种,3次重复。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5 m,宽3 m,面积为15 m2。采取条播,行距15 cm,每个小区种植20行。各处理间设置20 cm宽的过道,播种密度一致,亩播种量15 kg。

1.3 试验方法

1.3.1 施肥与播种前茬作物收获后,试验田块及时进行深耕晒垡,接纳雨水。播种之前结合整地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亩施入有机肥2000 kg、46%的尿素8 kg、16%的过磷酸钙40 kg、52%的硫酸钾8 kg作底肥。于2021年9月13日播种,播种深度为3~5 cm。

1.3.2 田间管理出苗后田间管理措施一致,11月初用10%苯磺隆兑水喷雾防治杂草;越冬前调查各处理基本苗、分蘖等情况[2]。返青期亩追施46%的尿素15~20 kg,小麦扬花初期和灌浆初期喷施2%~3%磷酸二氢钾叶面肥,5月上中旬进行病虫害防治。

1.3.3 观察与记载试验期间定期做好生育期、抗逆性、主要农艺性状等观察记载工作。

1.3.4 考种与收获根据每个品种成熟期不同分批进行收获、考种。收获前每小区随机取20株,测量株高、穗长、穗粒数、亩穗数、千粒重等,各小区单收记产,根据测产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差异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与抗逆性

从表1可以看出,参试品种出苗期、返青期、抽穗期基本一致,较“陇育4号”(CK)早/晚1~2 d;灌浆期“中麦175”最早,较“陇育4号”(CK)早2 d,“陇鉴111”最晚,较“陇育4号”(CK)晚3 d;“中麦175”最早成熟,“兰天34”“陇鉴111”成熟最晚,较“陇育4号”(CK)晚5 d;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为279~285 d,“兰天34”“陇鉴111”“兰大211”生育期最长,为285 d,较“陇育4号”(CK)多4 d,“中麦175”生育期最短,为279 d,较“陇育4号”(CK)少2 d。参试品种未发生冻害,未发现明显病虫害,生育期内降水充足,未出现旱性症状;“陇鉴110”“陇鉴114”“陇鉴115”“陇原235”“陇育10号”“长航1号”“陇鉴111”“中麦175”“陇育4号”(CK)9个品种快收获时局部发生倒伏现象,对产量基本无影响;“陇育5号”“陇育8号”“兰天34”“兰天42”“兰大211”5个品种未发生倒伏现象。

表1 生育期及抗逆性记载表

2.2 主要农艺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参试品种冬前单株分蘖数均为3~5个,次生根数为3~5条,冬前总茎数高于70万茎的有“陇鉴115”“兰天42”“陇育5号”“陇育8号”“陇育10号”“长航1号”“陇鉴111”“兰大211”“陇育4号”(CK),其余5个品种在65.4万~69.3万茎之间,“陇育4号”(CK)最高,为77.1万茎,“陇鉴110”最小,为65.4万茎;参试品种株高在59~114 cm,“陇原235”平均株高最高,较“陇育4号”(CK)高1.2 cm,“陇鉴115”平均株高最低,较“陇育4号”(CK)低53.8 cm;“陇鉴110”“陇鉴115”“陇原235”“兰大211”平均穗长均大于7.0 cm,“陇鉴114”“兰天34”平均穗长最短,较“陇育4号”(CK)短0.8 cm,其余品种均在6.0 cm以上;“陇鉴110”“兰天42”“陇原235”“长航1号”穗粒数均不低于40粒,“陇鉴114”穗粒数最小,较“陇育4号”(CK)少7粒,其余品种穗粒数均在30~39粒之间;亩穗数以“陇原235”“陇育10号”最高,为52.27万穗,大于40万穗的品种为“陇鉴114”“陇鉴115”“陇育5号”“陇育8号”“陇鉴111”“陇育4号”(CK),“中麦175”亩穗数最小,较“陇育4号”(CK)少19.2万穗;参试品种千粒重“长航1号”最大,较“陇育4号”(CK)重12.8 g,“陇育5号”千粒重最小,较“陇育4号”(CK)轻3.58 g,“兰天42”“陇鉴114”“兰天34”“陇原235”“陇育10号”“陇鉴111”“兰大211”这7个品种千粒重均大于“陇育4号”(CK)。

表2 各冬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

2.3 小麦产量

从表3可以看出,“陇原235”产量最高,平均亩产697.07 kg,较“陇育4号”(CK)增产54.01%;“兰大211”产量次之,平均亩产645.07 kg,较“陇育4号”(CK)增产42.52%;“长航1号”产量居第3,平均亩产506.69 kg,较“陇育4号”(CK)增产11.95%;“陇育8号”产量居第4,平均亩产497.80 kg,较“陇育4号”(CK)增产9.98%;“陇育10号”“陇育5号”“兰天34”分别较“陇育4号”(CK)增产4.42%,2.03%,1.31%;“陇鉴111”“陇鉴114”“陇鉴115”“中麦175”“陇鉴110”“兰天42”产量均低于“陇育4号”(CK);“兰天42”产量最低,平均亩产228.90 kg,较“陇育4号”(CK)减产49.4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陇原235”“兰大211”“长航1号”“陇育8号”产量与“陇育4号”(CK)产量差异极显著,增产效果明显;“陇育10号”“陇育5号”“兰天34”“陇鉴111”产量与“陇育4号”(CK)产量差异不显著,增产/减产效果不明显;“陇鉴114”“陇鉴115”“中麦175”“陇鉴110”“兰天42”产量与“陇育4号”(CK)产量差异极显著,减产明显。

表3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产量比较

3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陇原235”“兰大211”“长航1号”“陇育8号”较“陇育4号”(CK)增产效果显著,产量高,其他主要性状及抗逆性也表现良好,初步认定可以在甘肃省崇信县塬区推广种植;“陇育10号”“陇育5号”“兰天34”“陇鉴111”有增产潜力,可做进一步种植试验;“陇鉴114”“陇鉴115”“中麦175”“陇鉴110”“兰天42”较“陇育4号”(CK)减产明显,农艺性状表现一般,暂不宜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崇信县兰天陇原
崇信县:平凉红牛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礼县兰天系小麦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亲亲大陇原
8个冬小麦新品种在庄浪县引种试验研究初报
康乐县冬小麦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璀璨夺目的陇原国宝星海
于浩瀚历史长河中寻觅恢宏灿烂的陇原文化瑰宝
相约如画甘肃,以脚步丈量陇原大地
礼县冬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崇信县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首立“规矩”填补计划预算审查监督的制度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