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声乐培训对群众文化的推动作用探讨

2023-07-14 01:58曾治强
参花(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声乐群众基层

一、引言

当今社会,文化素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尤其是通过文化教育的传播和推广,可以有效地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声乐培训作为文化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对于基层群众的文化推动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关注。基层群众声乐培训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更可以通过学习和传承民间文化,加深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声乐培训还可以促进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为群众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增强文化自信。因此,探讨基层群众声乐培训对群众文化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层群众声乐培训的方法和原则

(一)方法

基层群众声乐培训是基层文化馆的一项重要职能,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应灵活选择最佳的声乐培训方法,旨在激励群众主动参与其中,提升活动开展效果。同时,也需要注重结合群众的个性差异和学习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声乐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基础培训。聘请专业的声乐教师,教授群众基本的声乐知识,是声乐培训常见的方法之一,要求群众在学习中可以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和声乐技巧,如音高、节奏、和声等声乐技能,打好声乐学习的基础。[1]

2.艺术表演。艺术表演是声乐培训的重要环节,通过表演能够让群众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培养群众的艺术气质和表演能力。群众可以在学习中进行小组表演、个人独唱等形式的文艺演出,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

3.交流互动。交流互动是基层群众声乐培训的必要手段。群众可以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共同进步;还可以定期组织学员进行竞技或公益类活动,如合唱比赛,公益演出等,增强群众的自信心和艺术修养。[2]

4.民族音乐传承。在基层群众声乐培训中,也可以加入一些民族音乐元素的培训和讲解,并加大吸纳青少年学员的力度,以此来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通过学习传统的民族歌曲,人们可以了解民族文化的渊源,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二)原则

加强基层群众声乐培训,能够有效提升群众文化素养,丰富精神世界。但是在进行声乐培训时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遵循合理科学的培训计划和原则,才能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积极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第一,科学性原则。基层群众声乐培训要遵循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设计合理的培训内容及流程,这样才能有利于群众的学习和提高。[3]第二,全面性原则。基层群众声乐培训应该注重培养群众的音乐素养、技能和综合素质,不能只注重唱歌技巧,还要关注群众的艺术修养和心理健康。第三,个性化原则。基层群众声乐培训要充分考虑群众的个性差异和音乐兴趣,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群众的学习需求。第四,实用性原则。基层群众声乐培训要注重培养群众的实用能力,让群众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切实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第五,群众性原则。基层群众声乐培训应该注重师生互动,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鼓勵群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让群众充分参与到培训中来。第六,组织性原则。基层群众声乐培训应注重组织和管理,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安排,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和氛围,在规范化组织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4]

三、基层群众声乐培训对群众文化的推动作用

(一)提升文化发展水平

基层群众声乐培训对群众文化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一就是提升文化发展水平。在基层群众声乐培训中,教授的不仅是唱歌技巧,更要传达文化内涵和价值观。通过培训,可以帮助基层群众提高对音乐和文化的认知理解,促进群众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5]同时,在声乐培训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曲风特点、歌词意义等方面知识,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群众的音乐素养,更可以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可见,基层群众声乐培训可以带动更多的文化活动和交流,如组织歌唱比赛、文化展演等,可进一步推动音乐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且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喜欢和参与到声乐培训中来,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涵

基层群众声乐培训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参与度的文化活动,对于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涵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传统的文化活动中,大多数是单向的文化传播,观众只是被动地接受文化产品,难以体验到真正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魅力。而基层群众声乐培训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播、交流模式,即由参与者主动参与文化创造和传播过程,既能够让参与者深刻理解文化内涵,又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了解。[6]通过参与声乐培训,不仅能够让群众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还能够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音乐的艺术魅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文化内涵,激发参与者的文化自信心、凝聚力和音乐创造力,对于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延伸拓展群众文化活动范围

加强基层群众声乐培训,有助于进一步延伸拓展群众文化活动范围。在传统的文化活动中,通常只有表演者和观众的分别,群众缺乏积极参与的机会。而基层群众声乐培训则能够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如通过编写歌曲歌词、合唱排练和表演等形式,让更多的群众加入到文化活动中来。这不仅能够拓展文化活动的范围,让更多的人受益,同时也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加强基层群众声乐培训,面向的不仅仅是中老年群体,还可以吸引各个年龄段群众的关注。[7]如在声乐培训曲目选择方面,结合年轻人特性选择流行曲目,结合中年人喜好选择老牌歌星曲目,对于老年人则选择一些年代歌曲。这样能够满足各个年龄段群众的需求,促使他们能积极主动投身于群众文化活动中,整合全部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加强基层群众声乐培训的策略

顺应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趋势,基层群众声乐培训工作应积极推动理念和形式创新,融入时代元素来提升工作的创新水平,旨在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多元化的文化服务,助推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

基层群众声乐培训是一种推广文化艺术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通过基层群众声乐培训,不仅可以让广大群众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还可以增加他们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应契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促使具体培训活动有章可循,且高质量展开。具体内容如下:1.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的目标,如培养群众的音乐素养、演唱技巧、表演能力等,从而制定培训计划和大纲。2.培训内容。根据群众的年龄、音乐基础、学习目标等因素,制定适当的培训内容,包括基础乐理知识、声乐技巧和歌曲演唱等。3.培训进度安排。根据培训内容和群众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进度和课程安排,确保培训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率。4.培训方法和手段。采用适当的培训方法和手段,如讲解、演示、练习、表演等,帮助群众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5.培训材料。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辅材料,如歌曲谱子、录音、视频等,帮助群众进行学习和练习。6.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对群众的学习成果和培训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培训方法。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可以显著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群众更好地掌握声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辅助培训活动顺利展开,切实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率。在制定培训计划的过程中,培训人员还应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尊重群众的个性和特长,实行个性化培训方法,针对不同群众,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培训服务,以此来满足群众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并持续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为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8]

(二)定期组织文化演出活动

定期组织演出和比赛是加强基层群众声乐培训的另一个重要措施。通过演出和比赛,可以激发群众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提高群众的音乐素养和演出能力,并且为群众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可主要从以下幾点着手落实:1.选定演出或比赛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根据群众的年龄、音乐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演出或比赛形式,如合唱、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选定适当的歌曲或曲目,使其符合群众的水平和特长。2.安排演出或比赛的时间和地点。应该根据群众的实际情况和培训进度,合理安排演出或比赛的时间和地点;综合考量演出或比赛的观众群体和场地环境等影响因素,以确保演出或比赛的效果和质量。3.做好演出或比赛的组织和准备工作。应该提前制定演出或比赛的计划和方案,包括节目安排、演员名单、演出顺序、舞台布置、音响设备等;确保演员有充分的排练和准备时间,以保证演出或比赛的顺利进行。4.进行演出或比赛的评价和总结。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演员的表现和演出或比赛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以求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和文化服务。

(三)扩大宣传推广工作

为了提升基层群众声乐培训成效,应制定宣传推广计划和方案,根据声乐培训的特点和目标群体,制定宣传推广计划和方案,包括推广的方式、内容、时间和地点等。同时,应该加强宣传推广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确保宣传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迎合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引入信息技术建立宣传推广渠道和平台,具体包括线上和线下的宣传推广方式,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同时,还应该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和宣传推广内容,选择适当的宣传推广渠道和平台。

此外,加强声乐培训品牌的建设和形象塑造,是宣传推广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提高声乐培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声乐培训形象和品牌形象。对此,应深挖区域文化特色融入声乐培训活动中,充分彰显基层声乐培训的特色优势,进而吸引更多的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参与其中。除此之外,还应注重群众文化品牌形象塑造,通过群众的口碑传播和分享,展现声乐培训的培训质量和培训成果,增强公众对声乐培训的信任和认可度。

(四)加强培训队伍建设

应该明确培训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培训队伍的角色和职责,以及培训工作要求和标准,持续强化培训队伍整体的专业水平,建立健全培训队伍建设的机制和保障,包括培训队伍建设的组织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培训活动有序展开,为群众文化事业的有效发展提供保障。

(五)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培训人员和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培训效果和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声乐培训的培训质量和效果。具体可以根据声乐培训的特点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包括培训效果、培训方法、群众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内容,使评价指标和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注意的是,评价机制应该成为声乐培训的常规工作,适宜建立长效稳定的评价机制,并定期进行评价和反馈,在此基础上持续完善基层声乐培训内容和方法,以求最大程度上提高声乐培训质量和效果,助推群众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国家对于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强,但由于活动形式和方法单一,以至于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群众文化活动效果不够理想。对此,加强基层声乐培训,有助于拓展群众文化覆盖范围,丰富其内涵。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多样化发展,对于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艳红.浅析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发展趋势[J].参花(上),2022(10):116-118.

[2]刘华.文化馆开展群众性声乐培训工作的探讨[J].文化月刊,2022(01):96-97.

[3]徐洁.基层群众声乐培训对群众文化的推动作用探讨[J].中国文艺家,2021(10):185-186.

[4]丁立.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1(05):189-190.

[5]孙盈盈.新形势下文化馆的培训与辅导工作高质量发展探讨[J].大众文艺,2021(05):1-2.

[6]庄丹嘉.浅谈声乐基础培训班在文化馆公益性免费开放活动中的作用——以海南省群艺馆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9(16):29-30.

[7]姜泓宇.当今群众声乐艺术的现状分析——以长春市群众艺术馆为例[J].黄河之声,2017(24):145.

[8]覃妮.对群艺馆声乐培训教学法的改进——基于音乐文学的立场[J].现代企业文化,2010(15):195-196.

(作者简介:曾治强,男,本科,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声乐群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