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递式教学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023-07-14 06:33赵波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3年6期
关键词:层递式读后感阶段

赵波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写作教学应该更加凸显新颖性、科学性的特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层递式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它的运用能够有效兼顾全体学生的写作能力,驱动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发展。教师在初中写作教学中,运用层递式教学模式,可以优化学生的写作方法和技能,驱动学生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文章基于此点,对层递式教学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路径进行了分析。

一、层递式教学法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寫作教学是重点,然而很多学生依旧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写出来的作文与预期的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秉持着新课程的理念,在写作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明确学生的习作起点,运用层递式教学法,以层层递进的方式逐渐帮助学生从低阶段的写作实践过渡到高阶段的写作实践,逐渐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及能力,激活他们写作的信心与能动性,最终实现更高质量的写作。

层递式教学,顾名思义,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意识、知识技能、素质素养的形成能够循序渐进,实现对某一项知识内容的全面内化。其中层递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逐渐适应初中阶段写作教学的难度,以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锻炼他们的写作水平及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改变以往畏惧写作的情况。

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极大程度地创新语文写作课堂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方式更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够在分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挖掘相关的素材,去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逐渐帮助学生领悟写作的要领,获得写作信心,借此提升他们写作探究的兴趣,为练笔奠定基础。其次,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步骤,比如从最开始写作素材的积累到后面写作内容的深化,再到后续选材立意的提升及立足于文章整体的布局与构思,都需要按照层次递进的方式开展。这样就能够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课程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最后,层递式的教学还能够充分凸显学生在写作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也更为灵活,让学生在写作中逐渐把握写作要领,并将这种技巧应用于写作过程中,逐渐加强学生写作的信心,最终也能实现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激发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写作能力获得提升。

二、层递式教学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阶段一:素材储备,定期安排小练笔活动

教师运用层递式的教学法,应该将写作教学合理地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并且每一个阶段要有训练的侧重点,并采取对应的写作教学策略与措施,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逐渐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在阶段一,让学生以阅读为主,多阅读一些课外的优质文章,整体增加阅读量。并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一些较为优质的写作素材,丰富素材储备,保证后续的写作有丰富的、生动的写作素材为依托。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定期引导学生参加“小练笔”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所阅读的篇目,模仿结构或者某一种表达方式进行小练笔,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充分彰显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表达欲及阅读思维。

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教学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各种各样的描写景物的文章,帮助学生在这些文章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经典的文段,让学生从多个方面着手去观察描写景物的手法,展开“小练笔”实践。比如,在训练学生“抓住特点,巧用修辞手法”时,就可以展现《济南的冬天》中的“等到快要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微微露出点粉色”,《春》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等句子。在训练学生“添加修饰词”时,就可以展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就有无限趣味”等句子。在训练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时,就可以展现《春》中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等句子。为学生展现各种各样十分丰富的写作素材,加深学生的感悟与体会,让他们具备更为丰富的写作储备。而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参加小练笔实践,让他们运用刚才所学习的写景的基本手法,将记忆中最深刻的景物描写出来,字数控制在500字左右。学生受到上一环节各项素材的影响,会进行模仿,描写一段写景的内容,这样便达成了训练的目的。而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诵读一些优秀的小练笔案例,对学生产生激励性引导的作用,驱动他们主动实践、主动探索,更好地完成阶段一的写作学习。

2.阶段二:文章美化,增强写作技巧的训练

在阶段一后,教师就应该逐渐引导学生推进阶段二的学习。从层递式教学的角度综合分析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而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比如,有的学生虽然能够清晰地展现写作主题,但是写作内容十分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并且文章的语言十分质朴、空洞、不优美,所以整篇文章的质量比较低下。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就要重点训练学生尝试美化文章内容,通过训练写作技巧的方式,让他们运用丰富的素材给自己的文章添砖加瓦,让自己的文章更为丰富,更为优美,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

在部编教材八年级“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写作教学中,就要从写作文章美化及写作技巧训练等两个方面进行教学。一方面,在让学生美化文章内容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综合地分析事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经过分析与论述,发现它主要包括形态、性质、结构、成因、功能及发展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综合分析《蚕的卵》这一文章,尝试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蚕的产卵过程及遇到的天敌—蚕卵孵化后,幼虫从树枝上掉落钻进土穴—幼蚕四年的地下生活和成虫后五周的地上生活。让学生通过对这一文章的分析,明晰文章优化的方向,要准确、恰当地运用写作素材,才能让文章的内容更为饱满。而后教师就要重点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当学生了解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所对应的写作素材之后,教师就要训练学生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作:其一,要善于观察和比较,既要注重事物的总体面貌,也要观察其局部,通过比较的方式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二,要注意表现一类事物的共同特点。其三,要恰当地引用资料。其四,要运用说明方法等。这样能够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美化文章,丰富写作内容,最终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阶段二的写作学习。

3.阶段三:立意精准,整体拔高思维的高度

之后,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进入阶段三的学习,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写作的基本技能。在这一环节,教师就要注重学生对一篇高质量文章的建构,不仅要训练学生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能力,还要让学生具备生活常识,能够从生活的角度去解读作文立意,表达真情实感,能够在文章中写出主要观点。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尝试以更为客观的角度把握文章的立意,更加精准地表达写作感悟,整体拔高写作的高度。

以部编教材八年级《写读后感》的写作教学为例,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而后根据阅读的真实感受写一篇读后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逐渐帮助学生找准写作的立意与中心。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展现几种常见的读后感写作问题,比如大量地引用原文、脱离原文空写感受、内容杂乱无中心、感受认知太过肤浅等。在实现读后感教学之前阐明这几种常见的问题,避免学生在后续的写作中重蹈覆辙。其次,教师可以举一个典型例子,帮助学生逐渐剖析读后感的立意。比如,以《小石潭记》为例,展现这样的一个文章立意解剖过程:

(1)从不同内容角度思考:从“小石潭”的角度思考,领会“美只有遇到了懂得欣赏的人才能被发现”;从“柳宗元”的角度思考,领会“自然山水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

(2)站在逆向的角度思考:对于柳宗元失意被贬的不幸遭遇,逆向思考出“这种遭遇难道完全是不幸?”,进而感受出“正是因为柳宗元在个人前程上的不幸反而促进了他在写作上的‘幸运”。

(3)从现象到本质,在探寻中分析立意:从文章中“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这一句话深入分析“忧乐观”,确定读后感的写作主题——旷达。

最后,在带领学生全面领悟了这一文章的立意解剖过程之后,教师阐述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引——引入相关的材料,摘录重点的关键词句;议——根据所引用的材料展开论述,顺势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联——由此及彼、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分析并论证;结——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希望。

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可以将上一环节对《小石潭记》的立意解剖素材运用于这一环节,思考怎样在“引”“议”“联”“结”等环节将立意凸显出来,应该选择的课本素材有哪些等。让小组学生进行完整、具体且全面的表述,激活他们的主观性思维,让他们对写读后感有全盘的把握,写出高质量的读后感。

4.阶段四:逻辑顺畅,具备独立构思的意识

这个阶段需要让学生掌握文章整体构思能力,全面地梳理写作思路及逻辑,尽可能地构建逻辑严谨的写作框架,保证他们的写作内容更有考究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完成写作构思。通过思维导图,初步完成写作构思,而后不断地修改并完善,确保文章的脉络更加流畅,形成努力构思意识,实现对各项素材及技能的综合性运用,实现个性化写作。

以部编教材八年级《学写游记》的写作教学为例,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写作主题,搭建之间,列出写作提纲,具体如下: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提纲,将自己所要写的游记内容填写完整,再让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评价彼此的提纲是否有不合理之处,评价标准为:(1)景物是否集中而突出?如果不突出,請重新构思;(2)在描写突出景物的时候,是否加入了观察角度,如果没有,请添加;(3)是否有典型的景物描写内容,是否有突出的景物特点,如果没有,请重新构思;(4)是否有独特的观点和感悟,如果没有,请加入。

由此,学生便完成了阶段四的学习,实现了他们写作能力及素养的全面培育。

猜你喜欢
层递式读后感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小学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层递式教学探究
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入层递式理念的思考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层递式教学在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