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3-07-14 01:19王小伟
职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职

王小伟

摘 要:2022年,北京冬奥会向世人进一步展示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和强大的中国力量,为高职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高职思政教育要针对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内外各项活动中融入冬奥元素,讲好冬奥故事,弘扬冬奥精神,培养学生胸怀祖国、自信务实、开放包容、拼搏进取、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关键词:冬奥精神    高职    思政教育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党史资源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2SJSZ0827)、2021年度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大思政格局下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2022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冬奥精神,成为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将冬奥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程体系、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类社会事件,提高高职思政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感染力和获得感。

一、2022年北京冬奥会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

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我国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挑战,如期向世人呈现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完美诠释了“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格言。

独具特色的开幕式、闭幕式让中华文化和奥林匹克文化和合共生,让全世界人民都感受到了新时代中国自信开放的大国气度与力量。赛场内,谷爱凌、苏翊鸣、羽生结弦等一批优秀的国内外运动员勇创佳绩,他们的事迹也成为很多高职学生关注的热点。赛场外,全国上下掀起了冰雪运动的热潮,“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成功实现。

冬奥精神是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挖掘北京冬奥精神,将其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体系、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向冬奥健儿学习,使学生志存高远,艰苦奋斗,努力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

二、冬奥精神的内涵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冬奥精神作了全面的概括,他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这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

北京冬奥会从2013年开始申办,到2022年成功举办,时间跨越10年。从北京赛区的冰上项目赛场到延庆、张家口赛区的雪上项目赛场,空间跨越220千米,冬奥会工作人员历尽艰辛,迎难而上。从1980年中国队首次出征冬奥会的空手而归,到40年后中国队获得15枚奖牌,列奖牌榜第三;从中国队首次出征冬奥会的28名运动员,到北京冬奥会中国队派出的176名运动员,越来越多的冰雪健儿刻苦训练,追求卓越;从春节前后的独自留守、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到日行两万步的物资运送和秩序维护、疫情防控人员、志愿者们勇担责任,胸怀大局;从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项目中创新型制冷系统的运用,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项目中我国首例变角度斜行电梯的运行;从鸟巢中央的超大8K地面屏幕,到5G+8K技术全程直播,技术工程师们勇于创新,尽显科技力量;从第一届冬奥会16个国家和地区参赛,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91个国家和地区同台竞技;从开幕式上所有代表团引导牌组成的雪花主火炬,到闭幕式上独具东方韵味的折柳送别,中国人民热情友好,自信开放,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向未来。

三、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

第一,高职学生思想自由开放,但自我判断能力普遍不足,需要正确思想的引导。目前,在校的高职学生基本都是出生于21世纪的“00”后,他们的信息来源渠道广泛,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受年龄、阅历的局限,高职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如不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容易产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否定,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高职学生性格开朗阳光,但学习信心容易受挫,需要培养拼搏进取的精神。很多高职学生都经历过高考失利,部分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以至于在校期间缺少职业规划意识,消极的生活学习态度不利于今后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更不符合国家对高职学生的培养要求。因此,在校期间需要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培养不畏困难、拼搏进取的精神。

第三,高职学生兴趣爱好广泛,但个人意识较强,需要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很多高职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了父母的精心照顾和培养,虽然他们的文化课成绩相对本科院校学生偏弱,但是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很多学生都有音乐、舞蹈、美术、体育方面的特长。他们乐于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展示自己的风采,但是在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团结协作形成集体合力等方面,仍需进一步锻炼提升。

第四,高职学生物质生活充裕,节俭意识普遍不强,需要培养勤俭节俭的消费理念。部分高职学生从小物质生活水平较高,衣食无忧的生活让他们丢掉了老一辈省吃俭用的优良传统。因此,要引导他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目前的生活,形成勤俭节俭的消费理念。

四、冬奥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解读开放包容的冬奥精神

通过运动会、开学/毕业典礼等活动培养高职学生胸怀天下的格局和家国情怀。北京冬奥会的口号是“一起向未来”,含义是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北京冬奥会的火炬是奥运历史上首支开放设计的火炬,展示了一种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运动员谷爱凌在面对记者关于国籍问题的刁钻提问时表示,中国和美国都给了她非常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她都表示感谢。她认为体育可以团结所有人,体育不需要与国籍有关,所有运动员都是为了希望可以不断地去挑战人类的极限。

以上种种都体现了北京冬奥会开放包容的办会宗旨,也生动体现了友谊、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高职阶段正是高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职教育的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针对部分高职学生存在的安于现状等消极思想,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运动会、开学和毕业典礼、“五四”青年节等大型活动上宣传开放包容的冬奥精神和优秀运动员的事迹,告诉学生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能贪图一时安逸,不要屈服于眼前的困难,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把个人奋斗与家庭幸福、国家振兴联系起来,放大胸襟与格局,勇担时代使命,以个人之“小我”成就家国之“大我”,用不懈的努力回报父母,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国家和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二)讲好冬奥运动员的成长故事

通过专题研讨会、冬奥微党课,培养学生奋发进取的积极态度。北京冬奥会上,不管是对苏翊鸣、谷爱凌等得到奖牌的优秀运动员,还是对羽生结弦等抱憾离场的选手,广大观众都给予了关注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小将苏翊鸣回信时,勉励他“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连发2篇微博鼓励日本选手羽生结弦更是成为一段美谈。归根到底,这些都是对运动员的拼搏精神的认可。

部分高职学生受高考失利的影响,学习积极性受挫,加上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导致学生容易“躺平”,只求顺利毕业。

对这些高职学生而言,单纯的说教难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以微党课、主题研讨会等形式,运用案例教学法,聚焦优秀冬奥运动员无惧挑战、积极备赛的真实事迹,鼓励引导高职学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挑战自我,突破极限,成就更加精彩的人生,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冬奥会的举办为契机,加强高职学生体育训练

结合高职学生兴趣开展适合的体育比赛和趣味活动,培养高职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互联网的普及,在开阔高职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很多学生更“宅”了:不去食堂吃饭,直接上网点外卖;有疑问不请教老师、同学,直接上网搜索;不参加体育活动,终日在宿舍打游戏。如何让高职学生走出宿舍、积极交流,也是高职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冬奥会的召开,让3.46亿中国人开启了冰雪运动这一运动模式。高职学生本性爱动,爱追求新鲜事物,要以冬奥会为契机,引导组织高职学生开展体育比赛、趣味体育活动,让他们在比赛、活动中加强与他人的互动,学会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团结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充分利用冬奥科技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冬奥会不设现场观众席,但是开幕式上超大型的LED屏幕,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也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精彩纷呈的表演;雪车项目赛场上,我国最新研发的碳纤维雪车为怀明明和应清助力,2位运动员在新设置的女子单人雪车项目中分别获得第6名和第9名的好成绩;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助力奥运健儿刷新多项世界纪录,5G+8K直播讓全世界人民仿佛置身于激情四射的冬奥会现场……

这一切都是科技创新的力量。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即使不能成为奥运健儿,也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技术为奥运助力,为国争光。

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富于创新,实践能力较强。在专业学习中,要充分做好课程思政教育,以科技冬奥为主题,鼓励高职学生专注于自身的专业学习,培养高职学生精益求精、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同时,要求高职学生开阔视野,面向未来,树立技能强国的远大理想,为我国未来科技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五)挖掘冬奥会上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通过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纪念活动,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传承勤俭节俭的中华美德,建立民族文化自信。

北京冬奥会开幕正值中国的立春时节,二十四节气这一独特的开场倒计时方式,将承载着古老智慧的中华文化一幕幕展现在世人面前;花样滑冰比赛中,2位选手寓意青山绿水的服饰利用了中国国画的色彩搭配,尽显中国山水自然之美;以国宝熊猫和中华红灯笼为原型设计的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受到了各国运动员的喜爱;用一缕微火取代熊熊烈火的火炬,体现了中国绿色节能的环保意识;闭幕式上雪花造型的花灯体现了中国的元宵节日文化。

冬奥会的每一个细节都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互联网时代信息多元、言论自由,诸如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类不良思潮披着新潮时尚的外衣,混淆了高职学生的视听,误导了他们的是非观。

当前,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距离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近3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内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作为高职学生,既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和融媒体传播渠道,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热爱,抵御各类不良思想的侵蚀,把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同时,又要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社会尚不够发达的事实,精神上高度自信,不卑不亢;物质上避免铺张浪费,俭朴务实,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

五、小结

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时期,冬奥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当代中国精神的完美体现。广大高职学生要努力从冬奥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眼光长远、心胸开阔,自信坚定,拼搏进取,开拓创新,勇担使命责任,积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殆,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王雪涵,金绍农.基于北京冬奥会某志愿者闭环驻地服务保障工作的思政化探索[J].经济师,2022(7).

[2]刘丹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京冬奥精神生成的多维审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2(6).

(作者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