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土建类专业校企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3-07-14 10:01吴敏之
职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积分制校企共建现状分析

吴敏之

摘 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推动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校企共建高职土建类专业实训基地在传统的治理模式、项目开发等方面都受到非常大的制约,本文提出通过数字技术开发复刻生产过程的实训项目、构建积分制共建共享模式的对策,以期推动校企共聚优势,合力打造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

关键词:校企共建    现状分析    积分制

课  题: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交通强国背景下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积分制共建共享模式研究”(课题编号:XJK21BZJ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20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高速、大规模的建设,推动了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快速发展。随着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出台,交通行业已由扩张规模逐步向提升质量转变,突出以创新驱动赋能高质量發展,交通行业对所需人才素养的要求明显提升。

如今,由于身处“基建大国”的中国,工程建设企业掌握的交通建设中所需的常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因此他们在创新型关键技术的研发方面大多与一流本科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企业参与高职土建类专业办学的热情不高。高职院校必须主动作为,创造条件,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培养社会需要的土建类专业技能人才。

大量实践证明,通过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瞄准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为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校企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中“三高三难”问题,是合力培养熟练掌握土建生产一线岗位核心技能、满足新时期企业所需人才的有效措施。

一、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现状

国外最早的成功经验是德国1969年确立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鲁春阳、文枫等通过对比分析了德国双元制模式、法国学徒制模式、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模式、英国“三明治”模式、加拿大合作教学模式等成功经验,发现发达国家采取的工学结合、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都是在政府和法律的支持与保障下,推动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落实产教融合。

在此基础上,石兆分析了一些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解析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比如英国推行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校企结合模式,英国政府鼓励企业与高校对接,并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在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学徒制合作。

新加坡推行的是“教学工厂”模式,十分注重政府的主导性,会深度介入校企间的协同合作,并由政府设立技术技能专项发展基金、制定相应技术标准和国家证书制度,保障了其实训培养模式有效运行。

在日本,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公共职业能力培训基地,各级政府部门会直接承办职业能力培训机构,并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布局相应专业。

在对国内的相关实践研究中,车君华等通过对济南职业学院AHK—济南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项目8年本土化实践经验的梳理,总结了由政行企校四方联动,AHK上海、学校、合作企业三方共商,工学交替,考试委员会和职业技能支持委员会共诊。这个工匠精神培育工程构建的中德双元制“43221”人才培养模式,也被称为济南模式。周彦兵对照德国“双元制”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和职业教育实际,提出创建“政校行企资”多方联动的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合作模式。

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困境

通过分析大量成功案例可看出,校企合作需要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校企通过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通过大量文献研究与访谈分析,笔者发现,由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常常发生冲突,导致双方难以形成互利共赢、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技术创新、技术服务能力普遍偏弱,吸引企业主动合作的主要因素仍然是企业的招工用人,一旦出现工程企业当年人员稳定、承接项目减少等情况,即使行业发展势态向好,双方合作也失去了有效动力,这也正说明了高职院校的平台效应未能从根本上体现出来。另外,不少研究者将校企合作的研究对象设定为本校与所有企业的合作,或是政策引导下的学校与行业开展合作,常将成功个案作为普遍规律,而忽略了事实上的学校个体与区域中不同企业个体的合作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

国外有学者构建了开放式创新模型的概念框架,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研究了决定校企合作意愿的关键因素,通过定性调查和案例分析,阐述了专家学者以个人身份参与校企合作时经常存在个人、学校、企业间的重叠利益。

国内学者马延奇深度研究了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一是职业院校在合作关系中属于依赖或依附的一方,企业分析利益得失,往往在不情愿的状态下达成形式上的合作。

二是校企合作模式单一,合作中的不同主体的责任、权利难以分清,趋利性的组织结构无法形成全面的管理及分配制度,导致难以约束各方行为。

三是校企合作中存在行政悖论,政府的政策制度或行政干预是校企合作必不可少的,但作为利益主体的校企双方又都不希望接受行政干预,同时政府也很难解决校企合作中纷繁复杂的利益冲突问题。

在经济结构转型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各大企业对短期效益更为看重,要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期望企业提供大额资金支持已难实现,而建设高质量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亟须得到行业专家支持、一线技术支持、最新设备捐赠等,工程企业的付出在传统的合作模式下未能被量化认定,导致合作企业普遍认为实训基地建成后难以共享,因而参与共建的热情很低。

事实上,校企合作关系充满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突破传统的制度框架,构建更具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合作模式。

三、推动校企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对策

(一)以生产为导向创新实训教学内容

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工程施工企业,而工程施工企业急需的安全员、施工员岗位人才的培养,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过程无法复现;生产场景大,教学无法呈现;现场实践成本高、危险性大,现场教学不系统等因素制约,导致实训教学中“教”与“产”的衔接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很好解决。

随着国家对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出现了新的契机。在建设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提升交通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培养安全生产技能和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是全行业所有企业的重点任务,然而传统的边工作边提升员工岗位能力的方式已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求,因此工程企业普遍设置了专项经费,主动寻求与高校合作,以推进员工能力提升与产业工人转型。可见找准多方利益主体的共同需求,也就找到了可推动校企共聚优势,合力打造集实训教学、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动力源泉。

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开发复刻实际生产过程的实训项目,全面解决实训教学中看不到、进不去、投入大、风险大等痛点、难点问题,既能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协调“教”与“产”的相互促进,也能满足企业自身利益需求。以准员工培养为实训基地教学定位,以满足社会服务需求为建设定位,吸引企业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共建,逐步提升基地“造血”功能。

(二)创新积分制共建共享模式

经验表明,校企共享模式在实际的长期运行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不可能总同时有需求,且各方利益需求也难以同时满足。因此,应推动校企高效合作,激发企业真情参与并真心投入技术、人员、设备、资金等,构建起行之有效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共享模式。

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笔者所在学校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建设之初,以积分制共享理念吸引了4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其中3家企业分别向学校捐赠了仪器设备、小额资金、大量国际工程项目相关资料。

积分制在企业管理应用中已经被证实,能够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颠覆了传统绩效模式,是最实用、最前沿、最简单的激活系统。

针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积分为纽带,借鉴“线上积分银行”运行模式,将制约校企共建共享的“存多取少”或“存少取多”的现状转变为“存多少取多少”,消除校企合作中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因素,将必须由各方领导对话下的“整存整取”传统方式转变为“零存零取”的灵活方式,在极大简化合作流程的同时,显著提升多方合作的频率与效率,以此消除长期以来在多方分配时的平均主义弊端,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共建的动力和活力,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运行体系,为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鲁春阳,文枫,解丽丹,等.国外高校产教融合模式的经验与啟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21).

[2]石兆.国内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践及经验借鉴[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

[3]车君华,曾茜,孟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的“济南模式”创新实践[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5).

[4]周彦兵.产教融合视域下德国“双元制”模式分析及借鉴[J].教育与职业,2020(12).

[5]马延奇.命运共同体: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新视界[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5).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积分制校企共建现状分析
高职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微“积分”:构建活力班级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