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的滋味,心中的念想

2023-07-14 10:33张维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饺子馆草棚梁先生

张维

若要问我在饮食上最贪恋什么,那必定是母亲包的饺子无疑了。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梁实秋先生在《饺子》一文的开篇中写道。这原是北方乡下的一句俗语,仅这一句,就道出了饺子对于北方人而言那种难以言说的情结。“北方人,不论贵贱,都以饺子为美食。”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我对此深信不疑。

饺子在过去的贫困年代里,的的确确是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一次。那时,饺子可真是个稀罕物,而如今,哪一夜不是除夕呢?只要回趟母亲那里,总能吃上一顿饺子。和面、剁馅、擀片、包捏……大家忙成一团,然而亦乐在其中。当一个个浑圆诱人、白白胖胖、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的一瞬间,顿感时光凝滞,万物也要为它驻足了。皮与馅的巧妙结合,这种默契不逊于鱼与水的生命交融、天与地的永恒相对。我把饺子挾进嘴里,急切地品味那独特的味道。那一刻,竟使我得到了无限的抚慰。

先生写到了抗战期间的一个除夕夜,他正踟蹰街头时,发现了一家毫不起眼的饺子馆。在那里,他就着带皮的蒜瓣,外加一碗热汤,吃得满头大汗,十分满足。想必,除饺子以外,让他十分温暖的,还有卖饺子的人吧。“店主还抓了一把带皮的蒜瓣给我”,这样的一句细节描写,让店家的热情、淳朴早已跃然纸上了。除夕夜,餐馆过年全不营业,除了这家——一间草棚,依旧灯火荧然,热气直冒。战乱年代,生活本就不易,此时的这家店,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冬夜的街头,迎着寒风,等待久未归来的孩子。

这顿饺子,虽“简单”,但足够实在;这间草棚,虽“低级”,但足够温暖。在作者的娓娓叙事中,这种对人、对物的深刻记忆,以及美好的念想,便不露声色地表露出来——在这些普普通通的外表之下,含有着真真切切的情义。

与这“最低级的饺子”相比,先生还写到了“顶精致的一顿饺子”,宴会上的这个饺子——奇小,长仅寸许,馅子却是黄鱼韭黄,汤是清澈而鲜浓的鸡汤。不必说饺子的馅子,也不必说饺子的汤料,单看这诱人的成色,就要使人垂涎三尺了。的确,后来大家都禁不住诱惑,吃了个精光。

无论是“最低级的饺子”,或是“顶精致的饺子”,先生总能通过轻简的语言,道出深厚的情感。他不紧不慢,像是在午后的阳光里,和一位老友闲聊,品味一种美食。这样的娓娓道来,让人回味无穷。

若要说饺子吃起来的口感,第一就是面皮要好。许多次离家在外,想吃口饺子,只好跑去外面的饺子馆。现在回想起来,那口味儿还是比较寡淡。现成的饺子皮,煮出来滑溜溜的,味同嚼蜡。我没有梁先生幸运,遇不见令我“十分满足”的“低级的饺子”,也不曾尝过“顶精致的饺子”。我时常在尝试,又时常失落不已。

先生在包饺子方面,已是有很多“经验”了——“饺子一定要自己和面,软硬合度,而且要多醒一阵子……包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指捏紧。外面店里的伙计包饺子,拳头一捏就是一个,煮出来一个个的面疙瘩,一无是处。”其实很多事情也是如此,欲速则不达啊!

“据说新发明了一种制造饺子的机器,一贯作业整治迅速,我尚未见过,我想这最好的饺子机器应该是——人。”这一句,更像是回答了一个思考题,一个关于吃食的、永恒的思考题。“一贯作业,整治迅速”,追求时效,讲究光鲜,竟忘却了内里与灵魂,丢失了念想与温度。那些“饺子”,再怎么吃,再怎么嚼,也寻不见“饺子”的味儿了。

味道,是固守于心中的情怀。那些祖先留下的智慧,需要后人用心领悟,才能成就美味的每一个瞬间。一路上,我们跟随梁先生的足迹,寻一种吃食,其实也是在寻一种萦绕在舌尖上的滋味,觅一种长留在心坎中的念想。

猜你喜欢
饺子馆草棚梁先生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梁漱溟演讲收费
夏日天堂
住在草棚里的“不速之客”
路口小吃店 [外一首]
后妈
饺子馆
女子离婚后发现前夫隐瞒股权
天冷要盖房
三国饺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