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多元评价研究

2023-07-14 07:47仝鹏翔宋慧斌杨红雨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线下教学模式评价

仝鹏翔,宋慧斌,杨红雨

(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3)

混合式教学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种将线上与线下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重组设计,从而实现学习目标以及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对教学结构、教学流程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改进,具有优质资源共享、教学时空灵活、教学过程可数据化等优点。相比于传统面授教学,混合式教学在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互动途径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如何在混合式教学模式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仍需要众多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的关注与研究。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也被称为“混合式学习”,通 常 采 用“Blended Learning”或“Blending Learning”,1840 年 英 国 教 师Isaac Pitman 将写好知识点和问题的明信片邮寄给学生,后由学生填写完成答案后再寄回,并由其进行评分,这种做法使知识获取的途径和形式更加多元,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通常将其视为混合式教学理念的来源和前身。国外学者中,Josh Bersin 认为“Blending Learning”应当将各种途径的学习资源进行优化和组合,使之产生“1+1 >2”的效果,准确、恰当地阐释了“Blending Learning”概念。[1]邦克认为,混合学习是人们对传统课堂面授教学和远程在线学习两者进行深刻反思后,将其进行相互结合而成的一种学习模式。[2]国内关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探索始于21 世纪初,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余胜泉等对混合式教学的学习理论进行了归纳,认为混合式学习实践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知识以及学习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入发展融合的趋势。[4]

从混合式教学本质上看,其教学过程是任课教师与学生在信息网络技术支持形成的学习环境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并将学习活动有效组织实施的一种教学进程,由于其兼有线下面授式教学与在线学习的优势,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发展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共识。[5-6]

二、当前高职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方式简单,考查内容片面

在高职学生学习中,授课方式仍以课堂为主,对其学习成果的评价也多以实操成绩、考试成绩呈现,重点集中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掌握上,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参与精神、创新意识、沟通协调、团结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欠缺,评价结果准确性不足、全面性不够,学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基础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当前培养具备高超专业技能和高水平职业核心素养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2.评价主体单一,适用标准固定

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评价者为教师,其他主体并没有充分参与到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之中,而教师的主观性对学生评价影响较强,容易导致评价不够真实、客观,评价结果与学生实际水平有较大差异。对学生的评价也依照同一套标准进行,缺乏对不同学生之间差异的重视,忽略了每个学生的优点、长处和个性需求,易导致学生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自身的全面发展,与当前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不匹配,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评价时效滞后,引导效果不佳

学生的期末成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最终评价等级,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体现。评价形成的时间较晚,基本形成于课程结束之后,缺乏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评价所具有的引导和激励等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没有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学生作为主体主动、积极、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优势。

三、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多元评价的思考

1.基本原则

第一要全流程评价,在课程教学全程中进行评价,而不仅限于课程终末阶段进行。第二要体现评价的引导促进作用,通过评价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评价体系要具有可操作性,评价内容的确定和评价体系的建立不应过于复杂以致难以落地,而应结合当前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第四评价应具有成长性,无论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都在不断成长进步,故设立的评价体系应具有恰当的灵活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实践需要。

2.主要特点

(1)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评价分成线上网络学习和线下授课两个部分,互为补充。利用线上网络学习统计分析功能,对学生行为数据如登录次数、观看时长、浏览补充资料程度、互动次数、作业提交数量与及时程度等进行分析研判,完成学生自主学习态度、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线下评价则主要着重学生课堂表现、讨论问题积极性、迟到早退次数等指标,对学生动手能力、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评判。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场景,除了利用期末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外,还应重视线上学习形成的数据和其他评价主体的意见,充分考虑学生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沟通组织能力,合理设置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比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要将考试成绩、作业成绩、迟到早退次数、平台观看时长、参与讨论次数等定量数据纳入量化指标进行参考,也应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学习表现、沟通能力、合作意识等定性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纳入综合评价,体现定量评价的客观性和定性评价的灵活度,使评价结果尽可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

(4)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一方面,发掘每个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各方面的数据,智能化的统计分析工具简化了教师工作量,丰富了教师评价的途径和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合作完成、提供互评工具等方式实现学生的生生互评,从更多角度准确评价学生。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背景下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应用

1.确定评价主体

通过分析多年教学实践情况,结合专家访谈意见和评价目标,将任课教师、班主任、实训指导教师和同组学生共同纳入评价主体范畴,从多角度、深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对学生进行整体调研,着重了解学生个人特点、过往表现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等,兼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个人成长特性进行分类,分别侧重其学业表现、知识掌握、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激发和合作能力培养等方面形成有针对性的评价目标。

2.建立评价体系

通过头脑风暴法、专家访谈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权重指标,进一步细化评价体系,最终构建完成“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这一系统、动态、有效的多元评价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混合式教学模式背景下学生多元评价体系表

3.落实全程评价

在线下授课和线上教学过程中,运用实地收集和线上平台数据统计分析等方式收集学生信息数据,进行阶段性评价,并根据反馈结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根据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授课方法,改进课程质量,做到个性化学、差异化教、智能化评。在课程结束后,结合阶段性评价结果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数据,形成学生综合能力的总体评价,突出学生各自特点优势,反映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参与程度和教育效果,提高学生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通过课程结束后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多元评价体系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其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度、积极性和指导作用,能够更好地反映同学们的真实水平,指引作用发挥比较充分,较好地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五、结束语

混合式教学作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前提下出现的一种重要教育模式,与传统面授模式相比具有资源可共享、方式灵活、易于定量评价等优点。多元评价方式针对混合式教育的特点,通过结合线上与线下评价、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等方式,发挥其独特的优势,真正做到既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对提升教学效果、使高职教育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线下教学模式评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