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当今阿Q的标准造像”

2023-07-17 11:50杨剑龙
关键词:阿Q正传版画

杨剑龙

摘   要: 赵延年作为中国版画界的一座高峰,永远值得被敬仰和被研究。赵延年的《阿Q正传》木刻连环画是中国版画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他精心为阿Q等人物造像,循着小说文本阿Q命运线索构想情节,形象地再现了鲁迅小说所关注的国民性弱点。在光与影、远与近、虚与实等方面,赵延年呈现出其解读文本的精益求精。在其重刻的11幅版画中,通过人物位置、画幅结构、人物拉近的更改,赵延年努力更准确地艺术再现鲁迅小说的思想和魅力。赵延年《阿Q正传》木刻连环画呈现出独具个性、富有力度的阳刚之美,塑造了瘦削、执拗、愚昧、卑劣的阿Q经典形象,达到了现实主义版画创作的高峰。

关键词: 赵延年;阿Q正传;木刻连环画;版画

中图分类号:J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4(2023)04-0120-(10)

DOI:10.13852/J.CNKI.JSHNU.2023.04.012

赵延年可以说是最有“鲁迅情结”的美术家,创作了与鲁迅有关的版画作品近200幅。1 他曾说:“从1940年开始受到鲁迅先生的影响学习木刻,走了一辈子,我虽然从没见过鲁迅一面,但深受鲁迅精神影响,以及他著作的教诲。”2 自1956年创作有鲁迅形象的《抗议》《离家》版画后,1963年电影剧本《鲁迅》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赵延年受邀画插图6幅。1974年起,赵延年又陆续为鲁迅的作品创作了130余幅插图,为鲁迅大多数小说创作插图,并分别出版木刻插图单行本《阿Q正传》《狂人日记》《野草》《故事新编》,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阿Q正传》木刻连环画,获得1981年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二等奖。著名中国现代版画史学者李允经说:“赵延年先生是中国现代木刻艺术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以黑白木刻为主,成就非凡。他是我国黑白木刻的一面旗帜。他的创作以鲁迅小说插图为多,他是我国版画界钻研鲁迅作品最为深刻、实践鲁迅木刻教言最为勤奋、获得艺术成就也最为突出的艺术家。”3 赵延年被誉为中国版画界的一座高峰,他的《阿Q正传》木刻连环画是中国版画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

赵延年(1924—2014),又名赵聪,1924年4月11日出生于苏州剪金桥巷,祖籍浙江湖州。上初中时,赵延年喜欢上绘画,水彩、铅笔、水墨都画。1938年赵延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高级艺术科绘画组,拿起刻刀学习木刻。1939年与同学组织“铁流漫画木刻研究会”,他的第一张漫画《送殡》在《申报·自由谈》发表。1946年在他22岁时,木刻《负木者》(图1)入选“抗战八年木刻展”,被编入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抗战八年木刻集》。赵延年被誉为我国木刻界最年轻的奇才。1949年秋,赵延年参加上海军管会文艺处,任《华东画报》美术编辑。1949年上海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赵延年被选为常务理事,任创作研究部副主任。195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赵延年被调入,任创作组副组长。1954年4月,华东美术家协会成立,赵延年被选为理事,调协会任专职画家。1956年,赵延年创作《抗议》《离家》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前者表现1936年鲁迅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员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去德国驻沪领事馆递交抗议书,后者描绘青年鲁迅离家的情景。1957年,赵延年被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这一年他加入浙江美术家协会,被选为常务理事。1961年,赵延年创作木刻《鲁迅像》(图2)纪念鲁迅先生诞辰80周年,该作被誉为“不朽之作”。1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赵延年被打成“牛鬼”,在“牛棚”里读鲁迅的作品,他后来说“这就使我在茫茫无边的黑暗中还能得到一丝光明,也增添了我活下去的勇气”,这也成为其后来执着于创作与鲁迅相关的木刻作品的原委。2 1972年,赵延年开始酝酿为鲁迅小说《阿Q正传》作插图。此后,他创作了大量与鲁迅作品相关的插图与连环画。198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赵延年的《阿Q正传》58图木刻连环画。1982年童汀苗编文的鲁迅故事木刻连环画《梦幻》(后改名《鲁迅在广州》),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赵延年创作木刻插图作品45幅。200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赵延年的《阿Q正传——赵延年木刻插图本》《狂人日记——赵延年木刻插图本》,福建育出版社出版了《画说鲁迅——赵延年鲁迅作品木刻集》。2005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赵延年鲁迅作品插图画鉴》;6月,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名家解读——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鲁迅小说全编》《名家解读——名家木刻插图本鲁迅散文全编》《名家解读——名家木刻插图本鲁迅杂文精编》;7月,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了《赵延年木刻插图本——狂人日记》《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野草》。2014年10月23日14点26分,赵延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因病逝世,享年91岁。

美术家陈志强指出:“延年先生的艺术道路无疑拥有一个富于历史感的开篇,并随着时代的演变而跌宕起伏。他的作品从《负木者》到《搶米》,从《解放军到,老百姓笑》到《和时间赛跑》,从《离家》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从《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到《〈阿Q正传〉六十图》《〈狂人日记〉三十八图》,再至《噩梦系列》《逐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无一不呼应着启蒙救亡反抗暴政、欢庆新政权、建设新社会、歌颂好日子,乃至对历史进行再反思的时代发展曲线,他的创作所涉及的历史宽度与深度,涵盖了几代人、几代事,分明是时代洪流的缩影。”1出版人岳洪治认为:“如果说中国版画是时代的画卷,那么赵延年先生的木刻作品,则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最具代表性的那一部分。”2

赵延年曾经回顾其版画创作与阅读鲁迅的关联。赵延年14岁进上海美专时,曾经看到同学有精装的《鲁迅全集》。1956年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北京、上海、绍兴都要筹建鲁迅纪念馆,上海电影制片厂要拍摄鲁迅生平的电影,上海美术家协会组织华东地区的美术家创作有关美术作品,赵延年创作了与鲁迅相关的版画《抗议》《离家》等,引起美术界的关注。他说:“我深深感到,鲁迅先生对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观察是如此细微,判断又是如此准确,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就是到了今天,对很多问题也仍然起着指导作用。但鲁迅使我产生钦佩之情,却是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之时。”3 在被打倒关入“牛棚”后,赵延年先生阅读鲁迅著作,从心底里佩服鲁迅先生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当即发愿,如果有一天我还能拿起木刻刀,一定要用形象来表现阿Q这负面的灵魂,让它永远暴露在世人眼前”。4

1972年,赵延年开始揣摩为阿Q绘草图。他为了木刻《阿Q正传》的创作,亲自去绍兴深入柯桥农村半个多月,住在柯桥中学的一间空屋子里,每天到农户、田头、集市观察访问,画了诸多速写。他以一位质朴憨厚的农民形象为模特儿,又杂以那些狡猾之徒的精神特点,最终塑造成阿Q的形象。1980年,赵延年完成的58幅《阿Q正传》本刻连环画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94年,赵延年重刻11幅《阿Q正传》插图、并增加2幅,由原58图变成60图。2001年8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画说鲁迅:赵延年鲁迅作品木刻集》,在“鲁迅文学作品插图”中,收入了《阿Q正传》木刻60图。2002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阿Q正传》,插入木刻40幅。2005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赵延年木刻鲁迅作品图鉴》。2005年5月,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由张秀枫选编的《鲁迅小说全编》,选入作品32篇,共插入赵延年木刻作品70余幅,其中,《阿Q正传》插入作品21幅。2010年6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阿Q正传六十图》。2012年8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阿Q正传》木刻连环画。2014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赵延年插图本《阿Q正传》,收入鲁迅小说16篇。2018年8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赵延年插图鲁迅经典六种》,其中有《阿Q正传》60图。

赵延年以精益求精的姿态从事《阿Q正传》连环画的创作,在努力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构成图像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使《阿Q正传六十图》成为版画连环画的精品力作。

赵延年在创作《阿Q正传》连环画的过程中,不断研读鲁迅的原作,在深入了解和掌握鲁迅的人生与思想中,确定选择小说文本中的相关场景和人物进行创作。《阿Q正传六十图》连环画按照鲁迅小说的情节顺序截文,再根据截文内容构思画幅。第一章“序”构图3幅,第二章“优胜记略”构图9幅,第三章“续优胜记略”构图8幅,第四章“恋爱的悲剧”构图6幅,第五章“生计问题”构图5幅,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构图7幅,第七章“革命”构图6幅,第八章“不准革命”构图8幅,第九章“大团圆”构图8幅。

赵延年经过长久的观察与构思,极为成功地塑造了阿Q的造像。画面中的阿Q,侧身扭头回望的姿态、不屑一顾斜望的眼神,显露出执拗和狡黠,蒜瓣一样挺直的鼻子,蕴含着失败的酸辛,尤其是撅起的嘴唇,呈现出始终处于精神胜利的傲慢状态(图3)。赵延年说:“阿Q这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就是这样自高自大、自轻自贱,在欺软怕硬、自欺欺人中糊里糊涂地混过了一生。”1 “经过反复阅读原作,并将柯桥画回的速写多次构思和提炼,把握住形和神,在人物头型、五官、动态上都做了处理,最终形成了消瘦、回头、蔑视、撇嘴的形象,我还特别加厚了嘴唇,使‘阿Q相一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2 李允经指出:“画面上阿Q那眼神,呆滞中略露狡黠,愚蠢中稍有狡诈,鼻腔里堵塞着失败的辛酸,微翘的下唇示人以精神胜利的丑态。”3 李允经又认为:“如果说,赵延年的《鲁迅像》是对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集中歌颂,那么,他的《阿Q像》便是对国民劣根性的暴露和鞭笞。从这种意义上说:他的版画艺术将和鲁迅的著作同在,并且能够长久地活在鲁迅的事业中。”4 赵延年画幅中的阿Q造型,已经成为对于阿Q阐释的经典图像。在赵延年《阿Q正传六十图》中,有阿Q形象的有50幅之多,分别刻画了不同场景、不同氛围中的阿Q形象,勾画出阿Q丰富而复杂的性格:如第4图“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中,阿Q表情傲慢、不屑一顾,右手竖起大拇指自夸,赤裸着上身,肩头搭着一件衣服,黑影投在墙上,精神胜利法的自尊自大呈现无遗。赵延年阐释说:“弯曲的身躯和身后斜线的不稳定构成,使阿Q的动态显得猥琐。他虽然瞪着眼骂人,但在大片空白衬托下,显得那样的孤单而又空虚。”5 第12图“他擎起右手,用力地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以扬起右手闭着眼睛狠狠打自己嘴巴的形象,在人物挥动右手的颤动线条中,见出阿Q自虐的动态,尤其画幅上方捂住胖脸的人物,表达出“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生动展现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自轻自贱。第20图“‘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描画了阿Q欺负小尼姑后十分放肆的笑,他笑得浑身颤動、双目紧闭、笑口大开,脑袋后的那条黄辫子也随着颤动的身体抖动。赵延年在画幅右上角刻画出几条抖动的线条,表示在阿Q的狂笑中,空气也抖动了。赵延年阐释说:“阿Q这种十分得意的笑是带有亢奋过度的狂笑,笑中透出一股傻劲。画面的倾斜和两侧的虚线,仿佛能感觉到阿Q抖动的身躯。”6 他绘出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恃强凌弱。

在《阿Q正传六十图》中,赵延年用夸张变形的方式给赵太爷造像:在第36图中(图4),赵太太想买一件价廉物美的皮背心传唤阿Q,赵太爷长衫马褂,戴无檐地主帽,右手托着黄铜水烟壶,笑容可掬的表情让其五官聚拢在一起,肥头大耳的身躯显示出他在未庄的地位和威严,略略弯曲的双膝表达了他“礼贤下士”的宽容,赵太爷的肥硕与阿Q的瘦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赵延年还给假洋鬼子造像:以深色的西装革履、齐肩短发突出其维新的姿态,尤其他那根向阿Q挥舞的哭丧棒,显示出阿Q受欺凌遭打骂的屈辱地位。在第49图中,假洋鬼子向前来投奔“革命”的阿Q挥起哭丧棒,不准阿Q革命,让阿Q滚出去,面目狰狞不可一世。赵延年又给小D造像:第46图中,小D也将一竹筷盘起辫子,他与阿Q同属短衣帮,但投奔革命的他脸上显露出轻松得意的表情,与一旁怒目而视愤愤然的阿Q形成了一种对照。赵延年给同属短衣帮的王胡造像:第14图中的王胡坐在墙根捉虱子,虽然王胡比阿Q稍稍壮实,但赤裸着上身捉虱子的王胡,除了他的络腮胡子,仍然显得瘦弱,他聚精会神地捉虱子,伸出的腿看出劳力者的精干与落魄。

在《阿Q正传六十图》中,赵延年精心构思每一幅图,循着小说文本、阿Q命运线索构想情节,在具有冲突性的场景的描绘中,突出阿Q的不幸遭际与低下地位,尤其突显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形象地再现了鲁迅小说所关注的国民性弱点。

在谈到赵延年的版画创作时,有学者认为:“赵延年先生是我国版画界钻研鲁迅作品最为深刻的艺术家。他的木刻手法老辣沉着、阳刚强悍、结构严谨、造型准确、黑白分明。在中国版画界几乎无人能与其媲美。”1 在《阿Q正传六十图》的刻制中,赵延年在光与影、远与近、虚与实等方面,呈现出其解读文本的精益求精,从而艺术地、精到地阐释鲁迅《阿Q正传》的神髓。

赵延年在《阿Q正传六十图》创作过程中,特别注重光与影的呈现,使其画幅具有立体感和生动性。如第2图(图5)描绘赵太爷斥责阿Q“你那里配姓赵”中,赵延年设计让阿Q正面站立在门前的台阶上,而刻画赵太爷黑色的背影,一根辫子拖在背上,躬着背、右手指向阿Q。门框里射进的光,将阿Q的身影透射在门前。刻画阿Q采用阳刻,刻画赵太爷采用阴刻,一黑一白,一阴一阳,构成了画幅的黑白对照。再如第9图描绘阿Q遭到闲人揪打,赵延年设计闲人背对着光,高大的身躯遮挡住了光亮,他的右手揪住了阿Q的辫子,只有肩头和额头有几线光,他身体的其他部分都在黑暗处。阿Q比闲人矮了一个半头,他赤裸的上身露出瘦弱的胸肋,双手紧紧护住辫根,紧闭的双目、嘴唇,都显露出阿Q被揪打的痛苦,在阳刻与阴刻的比照中,在一黑一白的对照中,呈现出阿Q受欺凌的低下地位。赵延年阐释说:“闲人的玩弄与阿Q的求饶,在画中成为主体。右上角的石窗棂不只是点明场景,它仿佛在冷冷地看着‘天下第一的阿Q,怎样在屈辱中得‘胜。”2 又如第15图描绘阿Q骂王胡。画幅中的阿Q赤裸着上身,显露出瘦骨嶙峋的胸肋,他双手叉腰、脖子前倾,表露不屑一顾的表情,面对王胡责问“你骂谁”时,“‘谁认便骂谁!他站起来,两手叉在腰间说”。在画幅中,王胡的形象仅仅为投射在墙上的黑影,光透射在阿Q的脸部和胸部,其脚步都以阴刻的方式呈现。赵延年在光与影的细致呈现中,让人物立体化、场景更生动、对比更强烈,更加突显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

赵延年在《阿Q正传六十图》创作过程中,十分注重远与近的构思,在远与近的比照中突现主体、呈现氛围。如第19图描绘阿Q欺负小尼姑(图6),近端的主体是欺负了小尼姑后得意忘形、仰天大笑的阿Q,他两脚岔开、两手舒张,身体后仰,眯缝着双眼、张大了嘴巴,一副恃强凌弱后的得意。小尼姑佝偻着背,用左手挡在头顶,脸上露出无奈委屈的表情。在他们背后,画家用阴刻勾勒酒店柜台后三个看客形象,在阴暗处依旧看得出戴无檐地主帽长衫马褂者和戴毡帽短衣帮的幸灾乐祸。在远近不同的勾勒中,赵延年刻画出了未庄社会的愚昧麻木。如第22图描绘阿Q认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赵延年描画近端一株大树下阿Q的背影,他佝偻着背,一根辫子耷拉在背上,在篱墙边窥探远处。遠处瓦屋下门前有一男一女,男子戴毡帽,女子脑后梳着发髻,他俩靠得很近在讲话。赵延年说明:“大树、房屋和前面的黑组成一个三角,阿Q的头就在这三角之中,因此异常鲜明。”1 远与近的勾勒,凸显了阿Q内心的封建意识。第34图描绘从城里回来的阿Q向人们描述杀革命党好看。画家以远景刻画情节:在一座石桥顶上,人们围坐在桥石栏上,阿Q则站立桥顶,右手手掌如刀高举,周围看客们或伸长脖子、或侧目聆听,近景则是一登桥者的背影,在古朴石桥近景和阿Q讲述杀人的远景中,呈现出未庄人的麻木愚昧。

赵延年在《阿Q正传六十图》创作过程中,还十分注重虚与实的映照,使画幅在虚实相生中蕴含诗意。如第10图刻画阿Q赌博赢钱的场景,画家实刻画幅中心赢钱的阿Q,虚绘周围的看客:蹲在赌摊前眉开眼笑的阿Q,张开双臂拢住他赢得的一堆铜钱;周围暗影中以阴刻绘出的看客,都呈现出或惊诧、或妒忌、或羡慕的表情,将赌摊前人们的心理、心态刻画无遗。赵延年注释道:“四周的赌徒围着阿Q,脑门的白块突出了他油汗的颜面。在成堆的铜钱、角洋、大洋面前,阿Q疯狂了。”2 第18图描绘阿Q在遭到假洋鬼子棒打后,他遇到小尼姑觉得晦气,画家精心刻画阿Q斥责小尼姑的形象,他屈膝弓背伸出右手食指,侧面的脸部张开了嘴,下嘴唇翘出,呈现阿Q的愤怒,在地上投下诡谲的身影。画幅中不见小尼姑的身影,画家将她虚化了,以阿Q义愤填膺斥责的实绘,让读者想象出小尼姑的虚影。第31图(图7),老尼姑责难阿Q偷萝卜,画家实刻阿Q形象、虚刻老尼姑身影。阿Q衣襟中兜着几个萝卜,右手拿着一个萝卜,嬉皮笑脸、无赖地对着老尼姑说:“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你……”画家对阿Q的动作与表情进行了生动刻画。在阿Q无赖的嘴脸上,可以想见老尼姑的愤怒与无奈。画家阐释道:“阿Q偷了萝卜,双腿正开始逃跑,身子却还转向老尼姑,说什么‘你能叫得他答应么。虽只一瞬间,那无赖味已暴露无遗。”3 赵延年在虚实映照、虚实相生中,既突出其刻画的主体,又使其画幅中留有让读者回味的空白和余地,蕴含着诗意。

赵延年创作的鲁迅作品版画,被分为工细和粗犷两类,前者多以三角刀精雕细刻,后者用平刀铲刻。《阿Q正传六十图》大多为平刀铲刻之作,这成为其代表风格。李允经评价说:“但精雕细刻者,幅数不多,平刀铲刻者,却成主调。而这种主调的刻画,正是一种以黑白为正宗,以人物为中心,以平刀和斜刀放刀直干的极具刀、木风味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正是木刻艺术的典型风格,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赵先生所独创的。”1 这道出了赵延年《阿Q正传六十图》的基本风格。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赵延年总是用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进行创作,许多作品的创作过程都是数易其稿,如鲁迅小说《一件小事》的木刻插图,他前后刻过三次,前两次都从正面刻画车夫,第三次以背影刻画。在《阿Q正传》版画的创作过程中,赵延年从1980年初版本的58图,到2010年再版本的60图,不仅增加了两幅图,而且重刻了11幅图,可见其木刻创作的不断推敲、精益求精。赵延年在谈到《阿Q正传六十图》的创作时说:“在创作过程中我确实是十分认真的。不说草图,仅是刻作,绝大多数作品都刻了两遍,个别的几幅刻了三四遍,以求达到理想的效果。”2

赵延年重刻的11幅图中,在对于人物位置的更改中,更切合小說本意。如第5图“阿Q真能做!”中,原稿(图8)是一长衫客用食指指着阿Q的背影,旁边是一戴乌毡帽的看客,而在修改稿中(图9),原来并排坐河埠头的两人,变成侧面对坐的茶客,增加了茶桌与茶壶。戴乌毡帽的茶客面对阿Q似乎说:“阿Q真能做!”由短衣帮褒奖阿Q真能做,更切合小说的本意。又如第13图绘阿Q儿子打老子的精神胜利。原稿中阿Q背着手,趾高气扬地走过,一位戴乌毡帽的老者回望。修改稿中,老者与阿Q的距离更近,虚化背景并增加了地面的线条,让老者近观阿Q的趾高气扬。再如第46图绘阿Q鄙视小D盘辫。原稿中,阿Q站在石桥畔亭子前的高处,从背后盯着盘辫的小D的背影。修改稿虚化了石桥和亭子的背景,让阿Q与小D的位置平起平坐,阿Q以更加怒目的眼光侧面盯着小D。

赵延年重刻的11幅图中,在对于画幅结构的更改中,更突出某些重要主旨。第36图绘阿Q被传进赵府。初稿中,赵太爷捧着水烟壶,弯腰弓背迎候阿Q,背后站着赵太太、邹七嫂等三人,画面上没有阿Q的身影。修改稿中,出现了阿Q瘦弱的背影,略去了赵太太的身影,捧着水烟壶的赵太爷没有初稿中那么弯腰弓背,在赵太爷的肥硕和阿Q瘦弱中,突出了阿Q地位的低下。第40图绘阿Q大叫造反了。初稿中,阿Q大叫“造反了,造反了”走过街头,酒店茶馆里的人们斜眼望着阿Q。修改稿采用了俯视的视角,他们从上往下观照大嚷的阿Q,突出了阿Q的不可一世,也突出了鲁镇人们的惊恐。初稿中的阿Q盘辫更改为尚未盘辫,更切合小说情节。第55图绘阿Q半夜被捕。初稿绘两个团丁闯入土谷祠,伸出双手去抓和衣而卧的阿Q,一位戴大盖帽的警察探头进门。修改稿中,左边和衣而卧的阿Q,更改为右边盖着被褥熟睡的阿Q,一位戴大盖帽的警察闯入土谷祠,伸出双手扑向熟睡中的阿Q,一位戴乌毡帽的人探头进门。

赵延年重刻的11幅图中,在将人物刻画拉近中,更突出人物的表情。第30图绘阿Q饥肠辘辘走向静修庵。原稿中,阿Q瑟缩的身影被安排在画幅的中心,他走在通往静修庵的田埂上。修改稿中,赵延年将阿Q拉近至画幅前端,让阿Q饥肠辘辘的状态更显生动。第55图绘阿Q被推进牢房。初稿中,阿Q身影被安排在画幅上方,下端是两个进牢房的狱友。修改稿中,阿Q的身影被拉近了,略去了下端狱友的描绘,尤其突出了阿Q被推入牢房的惊恐状态,他瞪着一双死鱼般的眼睛,浑身瑟缩着,四周漆黑一片。第59图绘阿Q被绑缚刑场。初稿中,阿Q被五花大绑地押着用马车拖向刑场,两旁是夹道看戏的看客们。修改稿中,将被绑缚刑场的阿Q拉近了,可以看到阿Q“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的叫嚷,也更看清楚了看客们幸灾乐祸的嘴脸。

赵延年在创作《阿Q正传六十图》时,精益求精,不断修改,不断完善,在人物位置、画幅结构、人物拉近,以及在虚化景色、增加细节、省略人物等的更改中,见出艺术家更深入地理解鲁迅作品的精髓,更准确、更艺术地再现鲁迅小说思想和魅力的努力。

2014年10月23日,赵延年因病逝世。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赵先生是在二十世纪颤抖的历史长空上横亘着的一把造像之刀。……赵先生是一把快刀,引领了中国版画的风气;他是一把方刀,简朴浑厚,黑白快意,刀刀有质;他还是一把利刀,是浙派版画的一座高峰,一边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一边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尤其是横眉冷对的一面,是新兴木刻的代表。”1 赵延年是浙派版画的一座高峰,也是中国版画界的一座高峰。

赵延年的《阿Q正传》木刻连环画成为鲁迅《阿Q正传》连环画改编的精品力作。鲁迅的《阿Q正传》最初连载于《晨报副刊》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后收入1923年北京新潮社出版的鲁迅小说集《呐喊》。1923年10月,茅盾就曾经谈及该作品的影响:“现在差不多没有一个爱好文艺的青年里不曾说过‘阿Q这两个字。……我们不断地在社会的各方面遇见‘阿Q相的人物,我们有时自己反省,常常疑惑自己身中也免不了带着一些‘阿Q相的分子。”2 先后有诸多美术家以图像的方式阐释《阿Q正传》,自从1934年陈铁耕绘《阿Q正传》插图后,仅运用连环画方式就先后有:丰子恺《漫画阿Q正传》(1939年)、刘建庵《阿Q的造像》(1943年)、郭士奇《阿Q画传》(1946年)、赵宏本《阿Q》(1946年)、沈原野《阿Q正传》(1958年)、程十发《阿Q正传一零八图》(1963年)、戴敦邦等《阿Q正传》(1979年)。在这些《阿Q正传》连环画中,丰子恺以毛笔黑白简笔画的方式,呈现出画作温婉、悲悯、幽默、诗意的特点。刘建庵以木刻连环画的方式,在中国书画传统的基础上,也运用西方绘画的透视法,整体上粗犷有余而细腻不足,配角人物的造像板滞有余活泼不足。3 郭士奇简化了阿Q偷萝卜、倒卖赃物、抓捕阿Q、上堂审讯的情节,突出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改编思路、图像构图等方面,受到丰子恺的影响。赵宏本受田汉话剧的影响,将鲁迅其他小说中的人物纳入,线描的笔触相对较为粗疏。沈原野的线描79图,总体上线条柔婉有余阳刚不足。程十发的淡彩水墨线条写意画,“调动其幼年时期对江南水乡留下的深刻印象,信笔拈来,生动地再现了鲁迅笔下的俗世众生相。笔墨间流淌出的水乡风景、风土人情……无不生动准确”。4

赵延年的木刻连环画《阿Q正传》,与如上《阿Q正传》连环画相比较,呈现出独具个性、富有力度的阳刚之美。赵延年在《木刻艺术》中说:“我们研究木刻艺术,就要讲究刀锋过处所产生的那一点特有的强悍、锋利、富有力度的阳刚之美,而每一刀的强弱、虚实,又都能恰到好处,塑造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从而创造出富有个性、意境深邃、动人心弦的画面。要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就要靠下刀时成竹在胸,放刀直干。”1 赵延年的木刻连环画《阿Q正传》,在整体上不是以线条造型为主,而基本以块面构成画幅的造型,以平刀和斜刀铲刻的技法,其木刻艺术黑白强烈对比的张力,呈现出其黑白木刻的雄浑遒劲,在成竹在胸、放刀直干中,其木刻艺术呈现出特有的强悍、锋利、富有力度的阳刚之美。有学者谈到赵延年的创作时指出:“换言之,作者是运用平刀和斜刀铲刻的技法来表现,黑白和组织谐调的。应当说这种技法是赵先生的独创,它对改变我国早期木刻的欧化倾向,促进木刻艺术之民族化,均是一大贡献。”2 郑作良将世界黑白版画艺术分为抒情之黑白与激扬之黑白两类,他认为:“至于国内版画家中,我则认为赵延年是‘激扬之黑白中最具代表性的木刻艺术家。”3 在赵延年的木刻连环画《阿Q正传》中,可以见出赵延年木刻艺术的刀锋强悍、锋利呈现出的阳刚之美。

赵延年的木刻连环画《阿Q正传》,与如上《阿Q正传》连环画相比较,塑造出瘦削执拗、愚昧卑劣的阿Q经典形象。赵延年对于阿Q形象的塑造是精益求精的,在经过对鲁迅作品反复精心研读、在绍兴枫桥采风速写后,赵延年融合自我的感受,并且融入社会上卑劣者的形象,在注重形的过程中,更注重对神的把握,最终形成消瘦、回头、蔑视、撇嘴的阿Q形象。第4图“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以竖起的大拇指,绘出阿Q的妄自尊大(图10)。第9图“我是虫豸——还不放么?”以被闲人揪住黄辫子,绘出阿Q的自轻自贱。第19图“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以摸小尼姑后的仰天大笑,绘出阿Q的恃强凌弱(图11)。第25图赵太爷拿大竹杠向他奔来,绘出阿Q的麻木健忘。失意受欺时的自轻自贱,赌博赢钱时的得意忘形,求爱受挫后的麻木健忘,土谷祠做梦时的异想天开,被绑缚刑场时的惊恐万状,等等,都在十分生动传神的刻画中呈现阿Q的神韵和魂魄。“在造型上阿Q背身低头,斜着双眼、嘟着嘴巴,一头癞疮疤,自高自大、自轻自贱、欺软怕硬而又自欺欺人的嘴脸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眼前,成了当今阿Q的标准造像。”4

赵延年的木刻连环画《阿Q正传》,在《阿Q正传》连环画的发展中,达到了现实主义版画创作的高峰。赵延年在谈到木刻创作时说:“必须在理解对象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对画面上所要表现的具体形象做深入的研究。以画人为例,我们必须首先对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性格特征有深刻的理解,而后还应该对人的结构——骨骼、肌肉——有一定的基本知识,但是在一幅创作中的具体形象,由于画面的需要,他的动态、角度,以及随着动态、角度而变化的明暗等是千变万化的,在刻作前都需要我们做深入的具体研究。”1 赵延年的木刻创作从开始就以现实主义创作为本,其早年的《负木者》《饭摊》《抢米》《弃婴》等作品,都以底层社会民众生活为创作对象,呈现出十分朴实的现实色彩。1956年创作的《抗议》《离家》开始涉及鲁迅的形象,画作呈现出鲜明的抗争精神、入世色彩。1961年创作的《鲁迅像》,生动细腻地呈现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品质,成为赵延年重要的代表作。1974年开始,赵延年全方位进入鲁迅作品的插图,包括《祝福》《狂人日记》《孔乙己》《风波》《高老夫子》《肥皂》《头发的故事》《野草》《孤独者》《白光》《故乡》《药》《长明灯》等。赵延年1978年完成58图《阿Q正传》木刻连环画(2010年再版本60图),以其对于作品深入的解读、精到的构图、精美的木刻,成为《阿Q正传》图像阐释的精品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版画创作的高峰。

“Has become the standard statue of Ah Q nowadays”

— On Zhao Yannians Woodcut Comics of the True Story of Ah Q

YANG Jianlong

Abstract: Zhao Yannian, as a peak of Chinese printmaking, is always worthy of admiration and study. Zhao Yannians woodcut comics of the True Story of Ah Q is a rare masterpie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rintmaking. Zhao Yannian meticulously creates portraits of characters such as Ah Q, and follows the clues of Ah Qs fate in the novels text to conceptualize the plot, which imaginatively reproduces the weaknesses of national character that Lu Xuns novel is concerned with. In terms of light and shadow, distance and proximity, emptiness and reality, Zhao Yannian presents the excellence of h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In his 11 re-engraved printmaking works, Zhao Yannian strives to more accurately reproduce the ideas and charms of Lu Xuns novels artistically through changes in the position of the character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nels, and the drawing closer of the characters. Zhao Yannians woodcut comics of the True Story of Ah Q presents a unique, powerful masculine beauty, creates the classic image of a thin, obstinate, foolish and despicable Ah Q, and reaches the peak of realist printmaking.

Key words: Zhao Yannian; the True Story of Ah Q; woodcut comics; printmaking

(責任编辑:陈   吉)

猜你喜欢
阿Q正传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石宏伟版画作品选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阿Q正传》中阿Q形象赏析
从文化因素的翻译赏析《阿Q正传》两个法语版本的翻译
浅谈鲁迅《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
从小D到大同